特种设备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7085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特种设备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制度.docx

《特种设备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种设备制度.docx

特种设备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管理制度

 1、每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为应当填写《登记卡》或《注册登记表》,并按规定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关资料,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使用单位使用租赁的固定特种设备,均由产权单位向设备使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交使用单位随设备使用。

移动式(或流动式)特种设备,均由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3、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发生变化、长期停用、移装或过户的,使用单位应向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4、使用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变更登记:

4.1在原使用地未办理使用登记的。

4.2在原使用地未进行定期检验或定期检验结论为停止运行的。

4.3在原使用地已经报废的。

4.4擅自变更使用条件进行过非法修理改造的。

4.5无技术资料和铭牌的。

4.6存在事故隐患的。

4.7安全状况等级不符合要求或者使用时间超过限定的。

5、特种设备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当将使用登记证交回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注销。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目的

2.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3.适用范围

4.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从事司炉、压力容器操作、压力管道操作、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气瓶充装、金属焊接、起重操作等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5.公司各级有关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努力做到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上岗。

8.未经培训考核合格并未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特种设备。

9.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0.已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及时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复审,确保证件有效。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参加正常的取证、复审培训外,还应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

12.各部门要加强管辖范围内的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协同职教科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1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置标准》(见附件六)、员工换岗和调动情况,制订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申报、培训、申请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计划。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做出记录。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到期前3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申请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应予以注销。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做到一台一档,并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3、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内容:

3.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或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3.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4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状况记录。

3.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3.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借用、调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资料,应要有记录,并做到及时归还,做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特种设备验收检验及定期检验报验制度

1、验收检验及定期检验报验的定义

 1.1验收检验是指:

特种设备安装过程中或重大维修竣工后,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监督检验。

1.2定期检验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的周期检验。

1.3报验是指:

由使用单位或使用单位所委托的安装维修保养单位向设备使用所在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法定检验的行为。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是申报所属特种设备检验事项的职能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是具体负责人。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4、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划分

序号

设备名称

特殊情况

定期检验(锅炉/压力容器)

外部检验

内部检验

水压试验

1

  锅炉

1次/年

1次/年

1次/6年

不能进行内部检验

1次/年

——

1次/3年

小型热水锅炉或小型汽水两用锅炉

1次/水压试验前

1次/水压试验前

1次/2年

小型蒸汽锅炉

1次/2年

1次/2年

2

  压力容器

  (固定式)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

至少1次/年

1次/6年

每二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

安全状况登记为3级

1次/3年

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

由检验单位拟定

3

  电梯

1次/年

4

  起重机械

1次/2年

冶金用

1次/年

5

  厂内机动车辆

1次/年

6

  大型游乐设施

1次/年

7

  压力管道

  无

  在线检验1次/年

  1-2级至少1次/6年

  3级至少1次/3年

  经全面检验的管道一般应进行压力试验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编制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年度检查计划,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要组织力量,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尤其是要检查是否存在“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将安全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不同情况给予奖惩,以起到鼓励和警示作用。

 

特种设备交接班管理制度

1、接班人员应按照规定班次和规定时间,提前到特种设备交接地点做好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并详细了解上班设备的运行情况。

2、交班者应提前做好准备,保持特种设备以及其他方面均正常并做好清洁工作。

3、交接班工作应在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对交接设备运行情况及发现的缺陷,安全附件和附属设备情况,工具设备等,交班人员应引导接班人员对各项共同检查,如果当班发生事故,且尚未处理完毕,交班人员应处理完毕后方可离去。

3、在交班时,如接班人员没有到达现场,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5、“四交”和“四不交”

四交是:

(1)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灵敏可靠。

(2)压力容器附件和设备无异常。

(3)运行记录齐全、正确、备件、工具齐全无损坏。

(4)压力容器房整洁,达到文明生产。

四不交是:

(1)不交给喝醉酒或有重病不宜操作的容器人员。

(2)在事故中不进行交接。

(3)接班人员未到时,不交给其他无证的非正式人员。

(4)特种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时不交。

6、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将有关运行等方面的通知和指令告知接班人员。

交接的内容和存在问题应认真记入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并签字。

交接班完成后发现的设备运行问题,原则上由接班者负责处理。

 

.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易损件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修保养计划。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修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3、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维修保养人员应建立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录,应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

4、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

当故障不能立即消除时,要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

5、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规程、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验、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

6、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国家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三润滑、调整和检查。

 

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安全检查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1、安全检查以查领导、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查纪律为主要内容,以厂房建筑、机电设备、动力设备、作业环境、生产工具为检查重点,以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为目的,以自查和公司抽查为主,专业检查为辅,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2、安全检查形式

(1)公司级安全检查,由公司安管部及安全员进行全司的巡回安全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对生产现场不安全行为不端,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做小问题现场解决,一般问题限期解决,重大隐患迅速上报公司,由公司统一解决。

(2)车间级安全自查,由车间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每月至少两次,以便及时发现本单位的各种隐患,对于自行能解决的隐患,车间自己解决,重大隐患及时上报安全主管。

(3)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每周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找有关人员排除,重大、隐患要做到逐级及时上报。

(4)专业性检查:

由安全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时对以下各项进行不定期检查:

A:

防火、防爆检查

B:

锅炉、压力容器检查

C:

电气安全专业检查

D:

电动葫芦(特种设备)的检查

E:

房屋安全检查等。

(5)节假日大检查:

节假日安全大检查由公司统一下达文件,各车间在指定时间内本单位的安全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自检,安管部主管会同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全面检查。

(6)经常性日常检查:

各部门都必须结合自己的业务深入检查,安管部属下的安全员每日对分管的区域进行例行检查制度。

3、检查后的整改

(1)所有安全检查必须做好记录,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2)要狠抓安全检查隐患的整改。

做到“四定”即:

定项目、定时间、定责任人、定实施监督复核人。

(3)在隐患整改中做到“三不推”与“五到位”,“三不推”即班组能整改的不推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

“五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排查到位,整改到位与制度到位。

(4)在隐患整改中防止流于形式,对不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对责任人采取经济处罚,并在安全生产考核的加倍扣分。

由此造成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一切后果,直到追究法律责任。

附件:

隐患排查与治理台账

检查

地点

 

安全隐患

排查情况

检查人员签字

检查

日期

 

验收情况

验收人员签字

验收

日期

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现场检查表

检查日期:

年月日

序号

整改项目

整改措施

完成日期

整改部门

负责人

监察整改负责人

验收复核

(签字)

检查人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重大隐患项目档案

年月日

单位

地址

联系

电话

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话

安全主管

联系电话

隐患

基本

情况

现状

产生原因

隐患

 

分析

危险程度分析

治理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

 

治理

 

方案

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机构和人员情况

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

应急□有

预案□无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1总则

1.1为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1.2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1.3全体员工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1.4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1.5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1.6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1.7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1.8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市各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单位、社区求援。

2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和各部门职责

2.1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总经理

成员:

副总经理以及安全、设备(电气)、消防、办公室、人事、医疗、土建、物流财务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各车间领导。

2.2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制订、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指挥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发布和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向上级和邻近单位、社区发报事故情况以及发出应急求援请求。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救援工作经验。

2.3抢险(救治)人员和部门职责

●总经理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指挥现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同向外部发布事故信息。

●消防、保卫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保卫和警戒。

●人事部负责组织事故应急用车辆;向外部发布事故信息。

●设备部门、维修部门负责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设备部门负责房屋等土建设施的应急救援工作。

●储运部门负责供应、运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

●后勤(医疗)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和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

●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人力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供应部门负责购买事故应急救援器材。

●财务部门负责筹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人员对初起事故进行抢救。

2.4事故应急救援报告

●发生事故,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地点、物质或设备的名称、数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等通知本部门领导。

●本部门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根据事故性质报告公司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晚上发生的事故应先通知公司生产调度,再由公司生产调度报告公司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应急救援请求时,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救援人员。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险情和灾伤事故的严重程度,立即向市有关上级部门、市各应急救援中心报告以及通知附近生产经营单位和社区,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求援。

●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拨打求援电话时,应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救援内容、程度、有害物质性质、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救援的特殊要求等详细报告。

●当需要向外求援时,应设人在路口接应和派员疏通抢险、救护车辆进入公司的路段。

2.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学习检查会议规定

●事故应急救治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形式可以现场、图纸模拟等。

●演练前,应制定详细计划,确定演练负责人和各人员的职责、操作内容、时间以及参加人员。

●演练前应知会与演练有关岗位的操作人员。

●演练时各参加人员要各就各位,相互密切配合,认真进行。

●演练过程中,没有参加演练的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设备状况;演练人员在演练中不能有任何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

●如在演练期间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练,待处理好事故后,再继续演练。

●演练全过程要做好记录。

记录包括时间、演练内容、负责人、参加人员、事故类型、演练效果等。

●每次演练后应由演练负责人进行总结和评比。

●有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属下员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

●检查规定: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年检查一次事故应急抢险救治工作情况,检查主要内容:

演练情况,培训教育情况和抢险救治设备、设施、药物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结合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解决事故应急抢险救治工作的存在问题。

应急救援装备管理规定(试行)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落实管理责任制,为本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置特种设备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一、 应急救援装备(包括:

车辆、检测仪器设备、防护设备、抢险工具、通信和办公设备等)的配备和管理由市质量技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统一领导,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具体实施(调研、设计、采购、登记、调配、计量、清查等)。

  二、 各部门应急救援装备应有专人负责,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相关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确保应急救援装备用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安全监察工作。

  三、 各区县质量技监局每半年对应急救援装备在用状态进行检查、核对,并将有关情况报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见附表)。

  四、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负责应急救援装备使用的统一培训,对需要计量检定的应急救援装备进行统一报检,并定期向市质量技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上报应急救援装备的使用、计量检定等有关情况。

  五、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负责防护设备、检测仪器设备、抢险工具的修复工作,交通工具、通讯和办公设备的修理工作由各区县质量技监局负责。

  附表:

区县特种设备应急救援装备检查表

┌───┬─────────┬────┬─────┬───────┐

│序号│应急救援装备名称│ 数量 │ 保管人 │ 是否完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报人:

    日期:

          单位盖章:

 

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贯彻和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签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目标责任书》和《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并监督落实,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2、应当根据单位特种设备情况和相关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3、确保特种设备必要的经济投入和人员保障,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检查方案、内容和情况要记录在案。

4、加强对本单位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督促组织开展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原因,完善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熟悉和宣传贯彻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常识。

  2、编制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操作规程,并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4、对本单位职工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本单位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5、编制常规性计划并组织落实,做好日常的特种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养,按时申报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6、根据规定,配合有关机构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汇总和统计工作。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1、操作时,随身携带证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不脱岗、不离岗,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2、积极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