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301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课外诗歌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诗歌鉴赏.docx

《课外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诗歌鉴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外诗歌鉴赏.docx

课外诗歌鉴赏

1、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

离别之歌。

关城:

潼关、函谷关。

御苑:

皇家的宫苑。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

2、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少,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

“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像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

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

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幕,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

古代名琴。

2流水:

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3霜钟:

《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

皱纱。

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

为什么?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觉梦,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10、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1、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2、舳舻:

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3、曹瞒:

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①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②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一句同说一件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一句同说一件事。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12、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共同特点是:

②全诗重点在写景,最后两句才写人。

请你具体描述一下“农人”劳动的情景。

13、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侄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就创作时代来说,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明显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诗的开篇第一联就显出了这一特点;第二三联描写眼前景物,又写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体现了作者的心境。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请说说“江河万古流”的意思。

1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望月寄杜朗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本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

②“树栖鸦”是诗人看到的还是听到的?

谈谈你的看法。

答:

③请你分析一下“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的表达效果。

答:

1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第一句中的“刺”字写出了小松的外形特点,但它也暗喻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1、第三四句讽刺的内容是什么?

答:

17、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战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绝句写的对象同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2、这两首诗观点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楚城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1、诗题为楚城,但只有第一句写了楚城,第二句和三四句写了和,在谋篇布局上可谓匠心独运。

2、就表现手法而言,“江上荒城猿鸟悲”采用了的手法。

3、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往往使用反衬的手法,请结合本诗说说它的反衬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替屈原倾吐千古怨恨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月上瓜州(南徐多景楼作)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

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词的上阕,词人“愁”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词的下阕“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塑造了“渔翁”这一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答: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答: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3、1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调动频繁;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4、参考答案: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5、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的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6、参考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7、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8、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9、参考答案:

“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有理亦可。

10、参考答案:

1对仗2兵销炬影东风猛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11、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12、1、平淡质朴。

2、在山清水秀的村庄,“农人”一家老小快乐的在田地里劳动,有说有笑,欢乐之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13、答案:

1、幽静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14、答:

“四杰”的诗文像江河一样万古长流。

15、1、中秋节2、是听到的,月明之夜,稍微有些距离就不能看到鸦雀栖宿。

3、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好像那秋思随着月光的清辉一起洒落到人间。

16、1、答:

坚强不屈,勇敢战斗的精神品质。

2、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17、1、项羽。

2、杜诗认为项羽如果忍辱负重,说不定能卷土重来,王诗则认为项羽失去人心,大势已去,江东子弟即使还健在,还会替他卖命吗?

18、1、屈原祠和江中滩声2、拟人和侧面烘托3、用滩声依旧,反衬人间万事皆成空,作者石吊古伤今,为南宋时“屈原式”的人物鸣不平。

19、1、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2、答:

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好百般无奈去做瓜洲钓翁,空有英雄古今泪。

 

2009古典诗歌鉴赏百题精炼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

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

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

请简述理由。

要求:

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蟾宫曲?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

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

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

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

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

好像。

  了自:

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4分)

  答:

(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分。

意思对即可。

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

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

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 楼 旧 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

内容:

(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

(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

(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

《汉武故事》载:

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封侯:

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

想到了些什么?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

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