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516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docx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

 

内容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人口年龄结构的这一变化

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已于本世纪初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整个二十一世纪都将面临人口

年龄结构的持续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

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过程。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人

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持续下降,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下降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引起人口转变的必然结

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

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和经济尚不发

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必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

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抚养比人口年龄结构

一前言

人口老龄化作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956

年,联合国出版的l:

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标志着对人口老龄化问

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加之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1969年,在二十四届联大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

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及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国老年科学研究比发达国家落后,195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立

老年学研究室,但是主要立足于老年生物学研究。

1980年中央召开人口座谈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会,正式提出“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方针,人口老龄化问题才开始提上日程,由此揭开老年科学研究序幕。

1986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成立,大大推进了老年学研究,不过重心主要在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领域,而对于老龄化给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虽然有些论著有所涉及,但是总体上涉及不多,研究的深度也不够。

同国外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相比,中国的研究起步更晚,随着中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龄化问题。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前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

探讨,学界开始更多地尝试以全球老龄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关注对我国老龄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定位研究,并就我国

老年人口的现状、高龄化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国际比较和分析。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有关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

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

该国家或者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者以上,或者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65

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者地区入口总数的7%或者以上,那么,该国家或者

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提出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同,将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区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4%以下⋯一⋯一年轻型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4%一7%⋯⋯~成年型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一⋯⋯老年型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

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1990年的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0-14岁的少年儿童占总

人口的比例是27.69%,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8.59%(9724.9万),

其中,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5.58%(6319.4万)。

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

查结果显示,O—14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22.89%,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3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为9100万人,占7.13%,

可见,老年人的绝对数在增加。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

的比重则下降了4.8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75个百分点,其

中65岁以上人口上升了1.5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少年儿童的比

重下降,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也在增加。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由成年型人口转向老年型人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

较大的提高,死亡率迅速降低;同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下降速度

也比较快,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大陆总人口数是126583万人,65岁以上

老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13%,总人口数为9100万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数已达到113l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中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

是老龄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与日

本不相上下,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预计只需要27年,并且在今后

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

家之一。

2.呈现高龄化趋势

从1982年至199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中禹人口老赞化的现状分析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1990年至2010年,舯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4.1%,快于世界平均30%和发达国家平均2.慨的水平。

2000年世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万人,占总人口的098%,

而中国有1343.4万人,占总人数的1.07%,预计到2025年,世界80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1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而中国有2574.8万

人,占总人数的1.76%。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3.“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四二一”的人口结构愈加明显

“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空巢”家庭户在城市为373%,在农村为32%,“三代同

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

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4.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更大,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

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

程加快和人口迁移流动,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

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独立或者只与配偶生活的老年人的

比例还会上升,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将日益弱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老龄人口的增长改变人口的抚养比

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

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

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

表3.1中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预测

60岁以上65岁以上少儿扶养比老年扶养比总扶养比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抚养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和总抚养比的上升。

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

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

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

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的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

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资本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

重国民经济的负担。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预测数据,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会

不断上升,此后则处于下降态势。

从绝对数量看,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左

右达到峰值,为10亿左右,然后会逐渐下降。

具体来看,2000.2030年,中

国15.24岁和25.39岁年龄组占总人口的比例会持续下降,与之相反,55.64

岁年龄组的人口比例处于上升趋势,40.54岁组的比例则是先升后降。

也就是

说,不仅中国的人口整体上趋于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呈现老龄化的

趋势。

1.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变化

表3.2中国未来劳动力资源的变动趋势

注:

劳动力替代比=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数,年退出劳动年龄人口数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期,未来十几年内我国劳

动力供给总量将持续增长,而人口抚养比将进一步下降,此后人口抚养比逐

步回升,直到2025年以后才能回升到目前的水平。

因此,2I世纪前30年是

我国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仍将是劳动力的

过剩而不是劳动力不足。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将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

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础,在总体

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

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

段,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较

小,甚至小于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就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

降,而是上升的现象。

一旦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回

升,而老年人口比重只升不降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

2.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表3.3中国近10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会降低,而年长者的比重会

上升。

我国虽然在2l世纪中叶之前一直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劳动力

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并且呈加速趋势,如劳动年龄人口中45

岁以上的年长者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的冲击与挑战最为明显。

如表2.1所示,如果现

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不变,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6亿,2020

年为14.72亿,2030年为15.24亿,2040年将达到顶峰15.43亿后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1.73亿、2.45亿、3.55亿、4.09亿并继

续上升。

尽管如此,在2040年也就是“人口红利”结束以前我国15—科岁

的劳动人口绝对数量仍然达到9亿以上,即使到了2100年,劳动人口总数仍

然超过8亿。

3.人口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将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结果是,

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上年龄劳动者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这种变化在

人口统计中叫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

劳动年龄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称为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

一般认为,老年劳动力的体力逐渐衰退,反应不如年轻人快,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国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近年来一直呈下降

趋势。

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

力相对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

在科学技术迅

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度加快和竞争同趋激烈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三)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人是消费的主体与直接承担者,社会的发展总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一定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总是与这个社会的

人口构成因素密切相关。

自2000年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以来,14岁以下的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则不断上升,两者在2030年

左右达到均衡后按照原来的运行规律继续呈反方向变动。

因此,随着我国人

口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

而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并由此对我国现

有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挑战。

1.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消费在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

大,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就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而言,在老龄化过程中,

消费支出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老龄化社会,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消费结构也会随之而改变。

老年消费品需求增大,老年人口消费总量持续上升,从而改变着人们的

消费结构,影响人们的消费偏好。

因此,适应老龄化、针对老年人自身需要

的产品与服务如老年服装、老年食品、老年保健用品、老年休闲旅游养生娱

乐等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大。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吸引

更多的人员从事老年产业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

的调整与变迁。

这样,社会必将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

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所有这些必将

对我国与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有关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2.消费水平和规模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

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建筑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

减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适当

提高劳动年龄上限,以相应扩大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高消费人口;另一方面,

可适当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提高退休金标准,通过提高老年人

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促进消费增长和“银发市场”的繁荣。

(四)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总储蓄也会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由养老金制度

的推广引起的。

由于有退休金或者社会保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

导致个人不储蓄或者减少储蓄,使储蓄率下降。

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老年

人口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带来总储蓄水平的降低。

根据

经济学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

不利影响。

(五)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成本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

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养老金领取者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职职

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老

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离退休退职总费用逐年上升。

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

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离退休退职人数(主要是退休人数)迅速增加。

二是每

人每年离退休退职费用也逐年攀升。

(3)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世界银行的一

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模式,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

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为20-25%的警戒线,

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把退

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下一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

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1.养老金保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离退休职工也迅速增加,相应的养

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1990年到1999年,我国离退休职工数由3201

万人增长到3727万人,年均增长了5.5%;与此同时,养老金支出(离休、

退休、退职费用总额)由396亿元增加到2421亿元,年均增长22%(未考虑物

价因素),退休金支出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由1990年的13.4%上升到

1999年的24.5%。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计

划,并没有摆脱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因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相同,资金平衡的本质仍然是时期平衡,或者者说是“现收现付”,那么就

业人口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必然影响资金的平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

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将在2l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人口的负担老年系数

迅速上升,将成为我国养老保险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2.医疗保障

养老金支出只是人口老龄化成本的一个方面,另一项不容忽视的支出是

老年人的医疗费用。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公共医疗费用会自然上升。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65岁以上人口与65岁以下人口的人均医疗费用比例约为3:

l_5:

l,特别是75岁以上人口的医疗费用增长更快。

我国目前离退休人员与在岗职工保险福利费中医疗卫生费支出比例约为2.2:

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对国家资源和政府预算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人口老龄化必然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

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虽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还未有定论,但是社会需求结构的

变化将是不争的事实。

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其中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

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新型产业——老龄产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南开大学的李建民教授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总量约为3000亿元,2005年将突破6000亿元,2010年达到l万亿元以上。

到2050年左右,我国老龄市场将达到5万亿元。

(六)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际社会一般将支付老年的退休金等费用占到国民收入的10%或者工资

总额的29%定为“警戒线”,超过这一“警戒线”将给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

巨大困境。

我国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型和老龄化的逐步加深,离退休

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将呈一路攀升之势,我国现阶段已

经深深感受到离退休人员增加给国民收入分配带来的巨大压力。

根据世界银

行的预测,1990年~1999年,我国离退休职工数由3210万人增长到3727万

人,年均增长5%,与此同时,养老金支出由396亿元增加到3421亿元,年均增22%,在现行的养老保险计划下,预计2025铀030年可超过国民收

的10%,占工资总额可达30%左右,逼近或者突破上述国际“警戒线”,然而

此时距离老龄化峰值的到来尚有20多年的时间,足见问题之严重,对‘人口

亏损”必须有足够的估量。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

题,更需要保持较快而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是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

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从2l

世纪开始,中国经济将快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现在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

到2l世纪30年代,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

上,虽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但是相当长时间内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充足。

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时就面对人口老龄化,将有限的

财富即要用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要顾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

高,困难重重。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国家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投放到

老年保障及福利事业上,现在的年轻一代及准老年一代才会有更大的能力投

入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养老准备,家庭养老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从而缓解社

会养老压力。

优先发展经济还有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伦

理道德和文明程度,所谓“衣食足,知礼仪”。

(二)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不仅是具体的物质

与实际服务上的需求,也存在精神上需求,如避免孤独感、保持与人的交流、

情感上的慰藉等,为此,社会也应对此有所作为,如发展一些适合老年人休

闲旅游等项目。

人到老年后,地缘文化观念更加浓厚,左邻右舍的情感维系更为重要,

老年人一般都十分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

因此,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是

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最佳结合。

社区养老服务就近就便,与子女不分

离,与街坊邻里又互敬互助,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物

业管理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及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或患病老人服务的互

助队伍,使老年人需求基本得到兑现。

(三)建立尊敬老人的社会公德

家庭尊老和孝道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今天老年人不断增多,社会物质财富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家庭养老仍肩负着历史重任的中国社会,弘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尤显重要。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倡导敬老助老社会风气同切实落实老年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相辅相成的。

(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养老问题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我国的养老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呈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存的局面,并研究和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可分为以下8个领域:

一是卫生保健服务业,如生产特定药品、

医疗器具、延缓衰老保健品等;二是家政服务业,如必要的家庭护理、居室

的修缮、临终关怀等:

三是日常用品制造业,如老人服装、防滑器具、老人

交通工具等:

四是人寿保险业,如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养老投资连接保险、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定保险等;五是旅游娱乐业,如旅游服务与陪同、老年棋牌、运动、曲艺等:

六是房地产业,如老年公寓、托老所、专科护理机构等:

七是老年教育产业,如老年学校、老年职业培训、老年职业介绍等;八是咨询服务业,如心理咨询、婚姻介绍等。

(五)合理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老年

型地区可以为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决老龄问题的经

验,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可以为老年型地区输送劳动力以填补其“年轻人赤

字”,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可从降低劳动供给和提高劳动力需求及就业制度的创

新三方面入手。

降低劳动供给的对策之一是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

生育水平。

在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要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既要有宏

观经济政策与微观政策的配合,也要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形式对劳动力的吸

纳作用。

在就业制度创新方面,要致力于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自主择业,建立

市场化的就业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社会应建立满足老人再工作的机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

改善,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退休的老年人拥有良好健康状况的时间也相

对延长。

为此,退休后的再工作成为一些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的再工作,

既可为社会继续创造价值,同时也能为社会降低养老负担。

(六)加强政府的作用

老龄政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代际关系问题,是全社会的利益分配

问题。

一国的老龄政策深深地根植于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条件,必须与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人口老龄化相关的问题很多都属于社会保障与社

会公益范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成为推动解决此类问题的主体,政府的作用

不是个人、家庭和企业所能替代的,这需要政府不断转变其职能,以适应人

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建立灵活的退休机制

由于中国公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人的劳动能力和

劳动年限都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