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447825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docx

认知心理学教案讲义第四章记忆结构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

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

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

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

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

(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

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Waugh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

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

1、临床和动物实验

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

这种逆向性遗忘说明短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未受到影响。

后来Lyuch和Yarnell(1973)研究脑受伤运动员的遗忘情况。

他们跟脑受伤的运动员谈话,一次是受伤后30秒内进行,一次是受伤后3-5分钟进行,并每隔5-20分钟进行一次。

以未受伤的球员做对照。

结果发现,30秒内谈话时,受伤球员能够准确地回忆出他当时地比赛情景,但5分钟后,他们就不能回忆了,这表明,刚刚受伤之

前发生地事情只能被暂时贮存下来,之后立即遗忘,没有转入长时记忆。

临床还发现,癫痫病患者被切海马后,病人出现了有趣地记忆丧失模式,他对术前发生地事情记忆得很好,但是不能记住新东西,如不认是新结识的朋友,每次见面都要重新做自我介绍。

在这个意义上,这位病人只能生活在过去。

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资料,高等动物被摘掉海马以后,原来已经习得的反应保持无损,但是新的反应难以形成或者保持。

一些电休克实验也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2、自由回忆实验(难点和重点掌握)

Freerecall是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的,Murdock(1962)让被试听一个由30个词构成的词表,每次呈现一个词,每次1秒,然后进行自由回忆,根据结果得到一条系列位置曲线。

P108

系列位置效应是说被试对起始部分(首因效应)和结尾部分(近因效应)的内容回忆成绩较好,而对中间部分的内容回忆较差。

对此结果的两种解释:

抑制说和两种记忆说。

P108应综合起来看待这一问题,比如首因效应既是由于没有后摄抑制所致,又因为起始部分得到了较多的复述。

根据系列位置效应提出的两种记忆说仍是一种假设,需要用实验进一步予以证实。

如果存在两种记忆,那么通过实验可以使系列位置中的一部分内容的记忆改变不影响另一部分的记忆。

这样可做出两个预测:

(1)增加刺激的呈现时间,使被试通过更多的复述,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影响短时记忆;

(2)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被试回忆,以此干扰短时记忆,降低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长时记忆。

Murdock(1962)的实验证实了第一个预测。

Glanzer和Cunitz(1966)的实验证实了第二个预测。

此外,Baddeley和Warrington(1970)研究了健忘病人在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健忘病人与常人有相同的近因效应,但其首因效应较差。

这一结果也支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1977年Campione和Brown还发现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有近因效应,但无首因效应。

两种记忆说的出现,不仅引出了记忆结构问题的研究(如后来提出了信息加工三级加工模型),还促进了记忆机能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如容量、编码、保持时间、工作记忆等。

第二节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2课时)两种记忆说的一个缺陷就是认为信息直接进入短时记忆,然后进入长时记忆,实际上人必须首先通过感知获取外界信息,才能将其存贮,所以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一个更早的记忆阶段:

Sperling(1960)证实了感觉记忆的存在,这样两种记忆说得以发展,出现了多存贮模型,或说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感觉记忆特性:

容量,9个项目或者更多;持续时间短,图像记忆280ms;编码方式是刺激的其他模式或资本,即直接编码。

一、Atkinson-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重点掌握)

这是多存贮模型的代表模型,他们把记忆分成三种贮存:

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

他们区分的记忆和记忆贮存两个概念。

前者指保持信息,后者指保持记忆信息的结构成分,即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多存贮模型的基本思想:

1、记忆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2、信息的流程,从感觉记忆―――短时贮存―――长时贮存,也可直接从感觉登记到长时贮存模型,长时贮存的信息可以被提取到短时贮存中以处理当前的信息。

3、短时贮存是一个工作台,主要有两个功能:

第一是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从感觉记忆来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贮存中暂时保持。

短时贮存就是一个缓冲器,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可以在此保持15-30秒,信息随复述而得以保持下来,这样就可以把缓冲器称作复述缓冲器。

第二是短时贮存是一个信息加工器,可以使短时贮存中各槽道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见图p124。

槽道是指短时贮存的空间结构,短时贮存的容量有限,因此,槽道只有几个。

进入短时贮存的信息占据槽道,新来的信息可以挤掉槽道中原有的信息。

4、信息从一个贮存转到另一个贮存,多半是受人控制的,如从感觉登记中选择信息使之进入短时贮存;可把注意转向新的项目,可依据长时记忆的信息,对进入短时贮存的信息进行归类等等。

二、模型的扩展(难点)

Shiffrin和Atkinson(1969)对他们自己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扩展。

首先,三个记忆系统均受意识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其次,三个贮存都可以引起反应。

再次,长时记忆是一种自寻址记忆(self-addressingmemory),自寻址记忆是指长时记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存储地,只要找到信息原来地存储位置就可以把所需内容提取出来。

最后,据新地研究成果,特别是Tulving等人地批评,即认为长时贮存的信息是不会消退的,因此在扩展模型中没有再画出长时贮存的信息遗忘。

Musson(1990)将记忆信息地流动和信息控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模型,如下图。

知觉

复述

提取编码

三、典型地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重点掌握)

这是Shiffrin和Atkinson模型的简化。

对这一模型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强调结构,由3个加工阶段构成;二时强调加工过程,离开了原义。

讨论:

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加工水平说(2课时)70年代以来,以Craik&Lockhart(1972)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对多存贮模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们认为将记忆区分为几个阶段,不但将事物简单化,而且回避了更有意义的问题——加工水平问题。

如果说多存贮说是从记忆结构出发,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和过程,那么,Craik等人则正好相反,他们是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说明记忆系统,由此推出了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一般掌握)

加工水平说总的设想是:

进入加工系统的信息受到一系列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如同“鬼蜮”模型中特征鬼的作用,进行的是特征分析,较深水平的加工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提取。

加工水平越深,越会进行更多的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记忆的效果也就越好。

比如,对一个“词”的识别,在开始阶段,是对这个词的物理特征的分析,然后将这个词语储存的信息(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后认识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加工水平说,记忆实质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那些受到深层分析,与长时记忆信息进行精细联想的项目会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反之亦然。

Craik和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支持了他们的理论。

从反应时和再认正确率可以看到

(1)加工越深,所需时间就越多;

(2)加工越深,在人成绩就越好。

这证明了记忆痕迹是加工深度的函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另一些心理学家如Bower&Karlin(1974)、Rogers(1977)等的实验也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二、关于复述(重点掌握)

复述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多存贮模型中,它是联结短时存贮和长时存贮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复述的功能

1、保持功能

2、转换功能

(二)保持复述和精细复述

加工水平说对两种记忆说和多存贮说关于复述的转换机制提出了质疑,认为复述前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或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Craik和Lockhart(1972)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复述,既保持复述(maintenancerehearsal)和精细复述(elaborativerehearsal)。

保持复述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加工活动,它不能把正在加工的信息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精细复述是一种深层的加工活动,是将保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同长时记忆的信息结合起来。

Craik和Lockhart认为,保持性复述不能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只有精细复述才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提高长时记忆的保持量。

三、加工一致性

在Craik和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中(p131图4-15)可以看到,语言、语义中做“是”反应地记忆成绩优于做“否”反应的记忆成绩。

从加工深度来说,“是”和“否”两种反应是一样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地再认成绩呢?

Craik和Tulving(1975)认为,记忆寄过不仅依赖于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依赖于对项目语境地加工。

在上述实验中,对语音和语义问题作出“是”反应的词与问题(语境)是不一致的,要分开来存储,故记忆效果差。

在结构问题中,呈现的词与问题没有在意义上加以整合,因此“是”反应并不优于“否”反应。

可见,项目与语境的一致性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境愈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愈精细,记忆的效果就愈好。

四、关于加工序列(了解)

加工水平说的核心思想是把信息加工的深度或水平看作是影响记忆的决定性因素,它主张的是一个记忆,只不过它有不同的加工水平。

但这由浅到深的不同加工是否包含着一系列加工阶段呢?

Craik和Lockhart(1972)原先认为,在加工过程中包含着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一系列加工阶段。

后来Craik(1973、1976)放弃了原来的看法,提出了一种侧向扩散(LateralSpread)的观点。

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加工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横向扩展开来。

Craik(1979)所举的一个阅读的例子,可以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如校对阅读是在表浅水平上扩散,而要点阅读则需要精细的语义加工,在较深水平

上扩散开来。

加工水平说受到了不少批评,主要有:

(1)加工水平说没有提出加工深度、客观的、独立的指标,不能进行严格检验;

(2)加工水平说在加工深度与记忆效果之间做的是一种循环论证;(3)加工水平说虽然想回避加工阶段问题,但实际上它的不同加工水平已经涉及到了记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