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8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金融八到十一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简要评价

3.吸收说

从调整支出的角度,分析国际收支的调节

•假定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基本内容

–基本公式:

B=Y-A,其中,B=X-M,A=C+I+G

即:

国际收支=国民收入–国内总吸收(总支出)

–国际收支的调节工具:

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减少政策

–国际收支的三种调节方式(以逆差为例)

•在未充分就业状态下,通过贬值,增加出口进而Y;

虽然A也因Y增大而增大,但只要边际吸收小于1,Y增幅比A增幅更大;

•在充分就业状态下,Y不宜改变;

可在通过贬值增出口时,通过支出削减使A下降;

•在货币贬值效果不明显时,只能使用支出削减政策,使Y、A同时减少,但A减少更多。

4.货币说

揭示货币存量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对国际收支均衡的理解:

基于官方结算差额

•假定:

–总供给曲线垂直,经济处于充分就业

–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商品价格和利率由国际市场决定(小国模型)

Md=Ms(长期内货币市场市场均衡)(式4-1)

其中,Md=pf(y,i)(式4-2)

Ms=m(D+R)(式4-3)

假定m=1,有

Md=D+R(式4-4)

或R=Md-D(式4-5)

•对(式4-5)的说明

五、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与调节

1.198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均衡的发展状况

•基本状况

–大部分年份为顺差,90年代中期以来(1997、1998年除外)出现巨额顺差,即“双顺差”;

–1984-88年,1992-93为基本均衡或出现少量逆差;

–当前的国际收支均衡状况

•主要的影响因素

–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发展

–经济改革措施的效应

–货币性因素

–外汇储备战略

–利用外资政策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调节的政策倾向:

重逆差调节,轻顺差调节

•调节的政策工具

–外汇缓冲政策(暂不调节)

–贸易管制

–外汇管制(1994年后主要是资本管制)

–人民币汇率调整(1994年以前)

–涉外税收(包括贸易和外资)

–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政策)

–国际经济和货币合作

•调节的效果

复习与思考

•什么是国际收支均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需要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调节的原则是什么?

•什么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它在不同汇率制度下有何不同表现?

•什么是“铸币-价格流动机制”?

•什么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说”?

•什么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对外贸易乘数说”?

•什么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说”?

•什么是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说”?

•8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均衡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

当前有何特点?

•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第八讲参考阅读

•[1]钱荣堃,陈平,马君潞.国际金融[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章、第9章.

•[2]陈雨露.国际金融(第三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11章.

第九讲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一、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

1.经济政策目标

•内部均衡(InternalEquilibrium)

•外部均衡(ExternalEquilibrium)

•目标:

内外部均衡的同时达成

2.经济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总需求调节政策

–财政政策

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AdjustingPolicy)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

–直接管制

•总供给调节政策

3.争取内外部均衡同时达成的政策工具选择

•丁伯根法则

•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斯旺图示”)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米德冲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斯旺图示:

•内部均衡的含义(YY线):

外部均衡的含义(EE线):

•政策含义:

支出调整对付内部失衡;

支出转换对付外部失衡

•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具体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支出调整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M

通胀/BOP逆差

紧缩

贬值

D

失业/BOP逆差

扩张

N

失业/BOP顺差

升值

C

通胀/BOP顺差

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内部均衡的含义(IB线)

外部均衡的含义(EB线)

•政策含义

–若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无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若货币政策对外,财政政策对内,可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搭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失业/顺差

通胀/顺差

通胀/逆差

失业/逆差

二、开放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1.IS-LM-BP分析框架(M-F模型)

•主要假定

Ø

总供给曲线水平

名义变量等于实际变量,如Q=S,y=Y

资本不完全流动

•基本函数

by+zr=Q+G

M=kpy–lr

B(y,s)+K(r)=0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

4.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

5.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

6.小结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对于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为有效

•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资本的流动性相关

三、汇率政策

1.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本币贬值为例)

•对物价的影响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民族工业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2.什么是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为了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目标而采取的影响汇率水平的各种措施,以及选择相应的制度安排。

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水平的确定和调整

•汇率政策主要特点

–通过影响价格(商品和资产价格)发挥作用

–需要一定的条件

–通常具有时滞

3.汇率制度及其选择

•汇率制度的类型

完全的固定汇率制(金本位时期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弹

汇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性

制中间汇率制度(如爬行钉住制、目标汇率区等)增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

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1973年后的短暂时期)

汇率制度的主要类型

(1)没有独立法偿货币的汇率制度(Exchangearrangementwithnoseparatelegaltender):

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他国货币作为本国唯一法定货币;

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

采用货币联盟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巴拿马和东加勒比海地区(货币联盟内通行美元),欧洲货币联盟(货币联盟内通行欧元)。

(2)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arrangement):

货币当局做出明确的法律上的承诺,以一固定的汇率在本国(地区)货币与一指定外币间进行兑换,并且对货币发行当局确保其法定义务的履行施加限制。

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包括2000年以前的阿根廷、香港以及一些东欧国家。

(3)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Conventionalpeggedarrangement):

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

实行这种汇率制度的国家,或者公开宣布,如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或者虽不明说,实际上却依此操作,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即属于这种情况。

(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Peggedexchangeratewithinhorizontalbands):

与第三类的区别在于,波动的幅度宽于1%的区间。

比如,丹麦的波幅为2.5%,埃及为3%,匈牙利则达到15%。

汇率制度的主要类型(续)

(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Crawlingpeg):

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

或根据一系列经济指标频繁地、小幅度调整平价。

智利是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的典型国家。

(6)爬行带的汇率制度(Exchangeratewithincrawlingbands):

一国货币汇率保持在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区间内,但该中心汇率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或根据多指标,不时地进行调整。

如以色列的爬行波幅为22%,白俄罗斯为5%,乌拉圭为3%。

(7)没有事先宣布轨迹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floatingwithnopre-announcedpathfortheexchangerate):

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率,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

新加坡的汇率制度就是这种类型。

(8)独立浮动汇率制度(Independentfloating):

本国货币汇率由市场决定。

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旨在缓和汇率的波动、防止不适当的波动,而不是设定汇率的水平。

世界上只有美元汇率制度接近这种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关于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优劣的争论(焦点)

–关于国际收支调节的效率

–关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关于财政纪律严肃性的维持

–关于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影响

–关于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

–结论:

需根据具体情况讨论(要“可信度”,还是要“灵活性”)

•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国内经济规模

–对外依存度

–特定的政策性目的

–地区性经济与金融合作的状况

4.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干预的动机:

将汇率维持在期望的水平,以便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干预的三种后果:

均衡、高估、低估

•干预的类型:

–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

–单独干预与联合干预

四、直接管制政策

1.什么是直接管制政策(含义和特点)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利用行政审批、数量限额和价格管制等方式,对商品与劳务贸易、资本流动、货币汇兑和汇率等实行直接管制,以便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主要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直接管制政策的利弊

2.外汇管制概述

•外汇管制的含义

•外汇管制的方式与对象

•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

–经常账户管制

–资本账户管制

–汇率管制(复汇率制度)

•世界主要各国外汇管制的历史演变

3.货币自由兑换:

层次、利益、风险、条件和顺序

•什么是货币自由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的层次

•货币自由兑换的利益

•货币自由兑换的风险

•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货币自由兑换的顺序

五、国际储备政策

1.国际储备的含义和构成

•含义

–概念

–基本特征

–国际清偿力(广义的国际储备)

•构成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在IMF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贷方余额(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2.国际储备的作用

•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缓冲国际收支调节压力

•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

•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

3.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

•管理的必要性(思考:

国际储备过高的弊端)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决定因素

–进口规模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的波动幅度

–汇率制度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速度和政策调节效率

–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储备以外的国际清偿力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状况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特别是外债偿还集中度和短期负债水平)

•国际公认的经验性指标

4.国际储备资产的币种和运用管理

•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流动和盈利的统一

•币种管理

–需要考虑的因素

•储备币值的稳定性

•储备货币的盈利性

•使用的方便性

–适度分散选择的必要性

•资产运用管理

–资产形式的多元化

–多层储备的管理思路

六、开放进程中我国的相关经济政策与改革方向

•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政策目标

•开放进程中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和改革方向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进程

•我国的外汇储备政策

思考:

外汇储备政策与中国的结构调整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

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

•什么是“丁伯根法则”?

•什么是“斯旺图示”?

•“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开放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哪些重要的结论?

IS-LM-BP模型是如何解释这些结论的?

•什么是汇率政策?

•汇率制度有哪些主要类型?

•西方学者关于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优劣的争论包括哪些焦点?

•什么是钉住汇率制?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

什么是货币局制度?

•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直接管制政策?

如何评价其利弊?

•外汇管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哪些?

•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国际储备需要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国际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国际储备资产的比币种和运用管理需遵循什么原则?

•应如何评价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对外部均衡的影响?

•应如何评价人民币汇率政策?

•应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

•为什么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必须实施渐进模式?

第九讲参考阅读

•[1]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

•[2]钱荣堃,陈平,马君潞.国际金融[M].天津:

第10章、第12章、第13章.

•[3]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17章、第19章.

•[4]陈雨露.国际金融(第三版)[M].北京:

第12章、第13章、第14章.

第十讲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1.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对国际货币事务进行协调的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建立某种国际协调机制(如成立国际组织和签定国际协定),为各国内外部均衡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基本的准则,以便各国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内外部均衡目标。

•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包括:

–各国采取怎样的货币本位

–通过怎样的机制实现各国的汇率稳定

–各国应采取怎样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如何增加国际清偿力的供应

2.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

–各国国内实行金本位

–汇率制度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收支具有完全的自动调节功能

•调节具有自发性(无需政府干预)

•调节具有对称性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过程

–原因

•对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

3.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IMF协定的签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监管与协调;

–实行黄金与美元、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双挂钩”,人为建立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限制,但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限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过程和原因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汇率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政府干预在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外部均衡的重要性高于内部均衡;

–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国别政策的自主性较差。

★特里芬难题

4.牙买加体系——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定的签定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

–黄金的非货币化

–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汇率制度多样化

–储备货币的多样化

•对牙买加体系评价

–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顺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

–汇率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

–在多数国家,内部均衡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国际政策的协调性有所下降;

–汇率的频繁波动,对国际投资和贸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5.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重生”的论断及其争议

•21世纪初期以来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

亚洲国家的巨额顺差与美国的巨额逆差

•多利等人的主要观点

•争论的焦点——亚洲国家是否应该改革其汇率制度?

•其他相关问题的提出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和欧元

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和历史沿革

•理论依据: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见图)

-在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之间,维持固定汇率乃至共同采用一种货币,将可获得货币效率收益:

通过减少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货币区域化也使区内各国付出成本:

经济稳定性下降,因为固定汇率或共同货币安排使各国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的独立性受到明显制约。

-货币区域化的收益和成本,与区内各国的生产要素是否能够充分自由流动、通货膨胀率是否比较接近,产品是否多样化,以及各国是否能够对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及时协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反映了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决定货币区能否成功建立的基本标准。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1972-78年间的联合汇率浮动

–1979-98年的欧洲货币体系

–1999年以后的欧洲单一货币:

欧元

2.欧元的诞生过程

•《马约》中的欧洲货币联盟计划

–《马约》的核心内容

–欧洲货币联盟计划的主要目标

•90.7-93.12:

所有成员加入欧洲汇率机制;

实现资本自由流动,统一监管制度;

•94.1-97.12:

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趋同努力;

•98.1-99.1:

建立统一欧洲货币和欧洲中央银行。

•欧元的实施进程

–1998年5月,确定参加国;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进入流通;

–2002年7月1日,参加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

3.欧元诞生后市场表现与经济影响

•市场表现

•经济影响

–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与全面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挑战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将推动全球范围内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发展。

三、亚洲货币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现状

–1998年日本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动议

–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

–中国与东盟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多边化”、“外汇储备池”

–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

–“亚洲货币单位”、亚洲国家联合钉住汇率安排等新动议

•前景

–具有重要的意义

–尚需要克服诸多障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附录: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清算银行

•区域性开放银行

★G20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其核心问题是什么?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征有哪些特征?

它为何会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为何崩溃?

应如何评价它?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应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欧元诞生的条件是什么?

应如何评价欧元诞生的经济影响?

•如何看待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第十讲参考阅读

第14章、第15章.

第18章、第20章.

•[4]世界银行网站www.worldbank.org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www.imf.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