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8127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2

考点22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

题号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4、5、6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7、8、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

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解释:

C 据题干提示美元与黄金之间关系,联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故出现上述现象,选C。

2.(2014潮州质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

”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释:

A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与苏联对抗,故④错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项。

3.(2013郴州一模)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解释:

B 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故A项不正确;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向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不正确,只能说体现自由贸易精神;D项说法是相同点,排除

4.(2013滨州模拟)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

“(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解释:

A 欧洲走向联合,主要原因是欧洲在经济恢复、发展进程中需要加强经济联合;另外摆脱美国控制和苏联威胁,也是重要原因,故B项说法不正确;“冷战”形成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冷战”不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条件,故D项说法不正确;C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美国支持“共同市场”是从其自身利益考虑,故A项正确。

5.(2013莆田质检)下图是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

A.世界银行B.欧洲联盟

C.关贸总协定D.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释:

D 由图片中的“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可排除A项;由图片中的“国家间实力差距较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可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多边协定,排除C;综合图片材料各项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

6.(2013漳州质检)太平洋马克坦岛的一块石碑上写着:

“公元1521年4月27日,菲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麾下丁众交锋,身受重创,殒于此焉……”此材料最适合于研究(  )

A.英国殖民霸业B.新大陆的发现

C.黑人奴隶贸易D.经济全球化历程

解释:

D 材料所述麦哲伦航海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故A项说法错误;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所述现象发生于太平洋马克坦岛,故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全球化历程的开端,故D项符合题意。

7.(2013青岛模拟)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二战后约束市场的纪律回归。

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近来市场的动荡不安,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

特里谢在此主要强调(  )

A.金融危机发生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没有纪律

B.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

D.美国在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解释: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里谢指出基于市场上的失序,需要强调纪律,意即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

8.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全球化在发展中国家“风光不再”。

以往经济学家所标榜的经济全球化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千载良机,似乎已经蜕变为“美丽的谎言”。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  )

①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释:

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本国的劳动力,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③与题意不符,①②④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遭遇的问题。

9.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

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

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

解释: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全球化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本题材料就表明了由于资本扩张而产生诸多问题。

10.(2013潍坊一模)从如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③新型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释:

C 由图片材料可知,其反映的主题应是资本的全球化,故②符合题意;从图中人物手拿手机可知③符合题意,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1.(2014合肥质检)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厂商/合作者

产品/服务

成本

苹果Apple(美)

设计

东芝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40.00

三星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14.46

英飞凌Infineon(德)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11.80

富士康Foxconn(中)

组装

$6.50

注:

$是美元的简称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解释:

D 上表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如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2.(2013南京二模)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次提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

“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危机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

”这表明(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 ②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化的进程 ③克服危机必须加强合作已成共识 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释:

B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①错误;金融危机会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3湛江一模)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材料二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有描绘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

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

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材料三 伦敦金融城于2012年4月18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

这是伦敦金融城在2012年的一件大事。

这项计划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

目前已经有10家银行加入了该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把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业务的“西方中心”,从而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第一财经日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解释:

(1)问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原因从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退,日本、西欧的崛起等角度分析;第

(2)问“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从“门和窗、12颗五角星、各类桥梁”的象征意义出发归纳;欧元的影响据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回答;笫(3)问据材料三“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联系所学知识思考促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答案:

(1)表现:

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美元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或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2)象征:

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积极影响:

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有利于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消极影响:

可能使欧洲面临更大的汇率波动;可能使欧洲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将给欧洲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任一点即可)

(3)有利因素:

社会环境良好;汇率制度稳定;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合作加强。

(任二点即可)

14.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

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

……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与跨国公司相比,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公司其他的所有机构,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

……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某宗教组织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反对全球化的?

其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

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释:

(1)问从材料一中逐句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表现。

(2)问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和“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归纳答案。

第(3)问由“呼吁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等可判断材料三从文化角度反对全球化,目的即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

第(4)问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表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全球公司出现。

(2)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3)宗教文化(文化角度)。

目的:

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

(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

(4)态度: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求发展。

措施: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贸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