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8776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教师:

柏秀丽

学校:

文山完小

 

复习课题:

位置与方向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复习重点:

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复习难点:

会看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

课时计划:

3课时。

复习方法:

归纳整理法、习题练习法。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要点:

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

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

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看P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出示)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早晨同学们面向太阳举行升旗仪式,此时同学们面向()面,背对着()面,左侧是()面。

 

2.送信。

(每小格20米)

1)鸽子要向飞米,再向飞米就把信送给了小松鼠。

2)鸽子从松鼠家出来,向飞米就到了兔子家,把信送给兔子后再向飞米找到大象,最后再接着向飞米,又向飞米把信交给小猫。

3)从鸽子开始出发,到把信全部送完,在路上共飞了米。

3.参观

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游玩,走进动物园大门,正北面有狮子馆和河马馆,熊猫馆在狮子馆的西北面,飞禽馆在狮子馆的东北面,经过熊猫馆向南走,可到达猴山和大象馆,经过猴山向东走到达狮子馆和金鱼馆,经过金鱼馆向南走到达骆驼馆,你能填出它们的位置吗?

第二课时

做一份相关试卷

第三课时

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小结:

通过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作业布置:

《同步指导》78页。

板书设计:

 

复习反思:

 

复习课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

除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

除法估算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课时计划:

3课时

复习方法:

归纳整理法、习题练习法。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要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

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

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如:

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

15×200=?

(方法:

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估算:

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

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

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

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除法:

1、请你填一填。

1)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

2)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几次。

3)一个数的6倍是78,这个数的8倍是()。

4)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5)16□÷7=23……6。

这道算式中,□里应填()。

1.对错我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0×8=0÷8()

2)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

3)8410÷7,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

2.脱式计算。

(390+30)÷72340÷5÷32065+4675÷5

乘法:

一、填空题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

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8

×14

7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5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二、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83×26=33×66=84×59=26×47=

#54×25=#21×44=#66×77=#19×36=

第二课时

做一份相关试卷

第三课时

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小结:

通过复习大家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作业布置:

1、脱式计算。

68+24×40125÷5×39

78÷3÷5125×8+231

2、

限乘48人限乘4人限乘18人

(1)22辆小客车可以乘坐多少人?

(2)大客车载满乘客运送一趟,小轿车运送10趟能运完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复习反思:

 

复习课题: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4、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复习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24时计时法。

复习难点:

平年、闰年的区分。

课时计划:

3课时

复习方法:

归纳整理法、练习法。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要点:

1、年、月、日部分

1)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

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2)熟记全年天数: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

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

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

7月和8月。

4)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

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个星期零

(1)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

(1)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

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

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例如: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6)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参见书P49。

7)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

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9岁)。

小华今年16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8)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

如:

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4周年)。

2、24时计时法部分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9时

     晚上9时        21时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会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

火车11:

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

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

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

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

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

5+8=13(时)

又如:

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方法:

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

如:

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

再如:

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一、课前准备

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

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

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师巡视:

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

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3页第5~6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

最后反馈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P117-118页第5-7题。

第二课时

做一份相关试卷

第三课时

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小结:

通过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作业布置: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时间单位有:

、、、、、。

2.20XX年2月有天,全年共天,合个星期零天。

3.在1990年、1920年、1921年、1996年、2000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平年,是闰年。

4.一年有个月,其中每个月31天的有、、、、_____、______、,共有七个月;每月30天的有、、、共四个月,二月份平年有天,闰年有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_______周年。

6.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周年。

7.李星叔叔是1972年3月3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3日,他是_岁。

8.百货商店营业时间是7:

30~20:

30,这个商店每天营业时间有________小时。

9.小红的妈妈今年41岁,但她只过了10个生日,猜一猜小红的妈妈是月_______日出生的。

10.公元2000年共有天,这一年共个星期零天。

11.小明同学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从7月15日到8月5日,一共有天。

12.欢欢每天晚上9时上床睡觉。

如果每个晚上要睡9个小时,他第二天早上要到

时才起床。

13.课外活动从14:

30开始,经过40分钟结束。

算一算,结束时是时分。

14.纺织厂夜班工人,晚上11时30分上班,第二天上午7时30分下班。

他们工作了小时。

15.一部电影故事片需要放映1小时40分,如果从晚上6时开始放映,需到晚上

时分放映结束。

16.用24时计时法写出你每天起床、上学、吃午饭、睡觉的时间。

起床:

上学:

吃午饭:

睡觉:

二、在下的括号里填适当的数。

3年=()个月16分=()秒

48个月=()年540秒=()秒

240时=()日360分=()时

4星期=()天1小时30分=()分

1星期=()时2分50秒=()秒

15日=()时63天=()个星期

三、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8时:

下午2时:

深夜12时:

下午4时:

黄昏6时:

晚上8时:

晚上9时:

晚上10时:

四、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5时:

24时:

10时:

6时30分:

12时:

17时45分:

16时:

18时30分:

五、判断题。

1.小刚的生日正好是在2月30日。

()

2.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

00。

()

3.下午4时30分和下午4时半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

4.平年和闰年下半年的天数是一样多的。

()

5.一天时间钟面上时针正好走二圈。

()

6.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

六、简答题。

(不写计算过程))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半放学回家。

下午1时50分到校,4时50分放学。

他一天在校多少时间?

2.广播电台从6:

00开始播音,13:

00结束。

第二次播音从16:

30开始,到次日凌晨1:

00结束。

一天播出多少时间?

3.一个商店营业时间从上午7:

30到晚上8:

00,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4.西湖公园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6:

00至晚上11:

00,一天开放多少小时?

5.图书馆上午8时开门,晚上8时关门,一天开放时间是多少时间?

6.足球比赛从15:

30开始,经过120分结束。

结束时是几时几分?

板书设计:

 

复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