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88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

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

C.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两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

D.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寡人夏阳

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

媒婆在一旁劝导:

“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负担轻。

”父亲在一旁接话道:

“你嫁给寡人,就不是一般人了。

”这事在全村传为笑谈,“寡人”一词从此落地生根,成了父亲的绰号。

父亲似乎毫不在乎,张口闭口也是“寡人”如何如何,以此取代“我”。

父亲没撒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

偌大的夏阳村,数百人之中,很长时间里只有他这个孤儿勉强念过初中,算是半个文化人。

随着后辈读书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电视上宫廷剧的流行,有好事者曾经找父亲理论,一副“文革”时的口吻:

“你自称寡人,什么意思?

想做皇帝”

父亲大度地笑道:

“全村人叫寡人都叫了三十多年,你以为寡人愿意啊!

打小爹死娘亡,全家光光。

你喜欢,拿去用好了!

”对方立马避瘟神一样逃之夭夭。

一边逃,一边说:

“还是你用好,还是你用好。

父亲常年奔波在外,照顾他的生意,不愿待在家里老老实实耕田种地。

多年来,他和全村人都是若即若离,也不在外结交朋友。

父亲所谓的生意,无非是鸡毛换糖,走村串户,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

但他不这样认为。

他每次出去,衣着体面整洁,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

有一年除夕,父亲照例是踩着团圆的爆竹声走回家门,照例带回了一家人过年的年货,还有我们兄弟姊妹四个人的新年礼物。

那次,父亲特别高兴,喝了几杯谷烧酒,满脸红光。

他抹了抹嘴,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匣子。

匣子是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凤,极为精致。

他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枚鸡蛋大小通身碧绿的印章,诡秘地说:

“这个啊,古董,是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订婚用的。

”我们那时年龄尚小,不知道谁是武则天,也不知道订婚是怎么回事,但隐隐约约感觉这次家里发大财了。

父亲招了招手,让我们俯首过去,像地下党开会一样,咬着我们的耳朵说:

“其实呀,这个是赝品,假的。

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吓得直哆嗦。

母亲紧张地问:

“你怎么知道是假的?

“嗤,就这货色也骗得了寡人?

寡人是干什么的?

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生日快乐’,洋人流行的玩意儿,怎么可能出现在唐朝的印章上?

我们一群孩子脑袋挤脑袋,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仔细传阅这所谓的宝物,瞅了半天,上面的字和鬼画符一样,一个也不认识。

四个脑袋不由依次抬了起来,敬佩地望着父亲。

接着,父亲讲述了他收购这枚印章的过程。

他说是在湖南的一个古镇上,一户人家经济拮据,刚好遇到他去鸡毛换糖,就把他拉到里屋,问他要不要,说这个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御用之物,和玉玺差不多,开价一百块钱。

父亲接过来看了看,瞅见“生日快乐”四个字,心里便有底了。

父亲不好点破对方,委婉地说:

“寡人一个鸡毛换糖的,哪有这么多钱?

”对方认真看了看父亲,说:

“我看你非平庸之辈,眉宇间隐隐有天子之气,拿去吧,这叫弃暗投明,物归原主。

”对方接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

“要不是阶级成分不好,要不是等钱过年等米下锅,打死也不可能出卖这祖传几十代的宝贝。

”父亲皱了皱眉,说:

“寡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

”对方说:

“那我就半卖半送,谁叫我三生有幸,遇到您这样的贵人呢?

我们听了沉默不语,气氛异常尴尬,只有煤油灯的灯芯在嗤嗤地吸油。

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家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镇长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八块钱呢。

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道:

“人家夸赞你一句有天子之气,你就鬼迷心窍了?

父亲陪着小心说:

“我们不是还应付得过来吗?

寡人主要是看不得人家为难。

再说了,那户人家也是良善之辈,说不定也不知道是赝品呢,能够让人家好好过个年,我们不也开心吗?

”继而,父亲一脸正色地说道,“寡人顶着一个‘寡人’的名号,虽不能兼济天下,但面对路有冻死骨,施以援手也是天道。

那晚过后,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我们都以为再也不会有下文了。

二十年后,我刚刚结婚,妻子作为外人,第一次加入这个大家庭过除夕之夜。

那一夜守岁,她偶尔听母亲当笑话一样数落起印章的故事,便提出想看看。

父亲翻箱倒柜寻了半天,把一个蒙满灰尘的木匣子递

给她。

妻子对那枚印章反反复复端详了许久,又掏出手机打电话问了好几个人,然后郑重地对父亲说:

“这个不是赝品,是真的,确实出自唐朝,价值不菲。

妻子是历史考古专业的硕士,她的话毋庸置疑。

父亲顿了一下,嘀咕道:

“都‘生日快乐’了,还真什么真?

妻子轻轻地笑了,纠正道:

“什么‘生日快乐’?

这是‘吉日良辰’,小篆。

所以说,那家湖南人没有撒谎。

妻子的话立即引起了一片沸腾,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彼此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叽叽喳喳,像一群欢闹的喜鹊。

父亲杵在客厅中央,面红耳赤。

好一会后,他陡然一拍脑袋,喝道:

“你们不要再看了!

寡人明天送还给人家,就明天,完璧归赵。

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

“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

父亲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道:

“当初买,以为是假的,如果知道是真的,那不是趁火打劫?

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儿,平民百姓都不屑去做,更何况寡人乎?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双眼布满血丝的父亲执意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

我们都劝阻说过完年去也不迟。

父亲摇摇头,解释道:

“这东西在身边多一天,寡人心里就多遭一天罪。

再说了,现在大多人出去打工,过年人在家,好找。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四期)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线状结构,运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法,按“看印章—买印章—鉴印章—还印章”的思路,为主人公寡人设计了一段曲折经历,刻画出鲜活的“寡人”形象。

B.小说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细腻生动的刻画了“寡人”这一人物形象。

作为丈夫和父亲,寡人在购买假印章和返还真印章上和家人态度截然相反,形

成鲜明对比。

C.母亲不大乐意嫁给寡人,因为寡人家境贫寒。

得知寡人有意花巨款购买假印章时,母亲伤心啜泣;

得知印章是真品且价值不菲时,母亲脸

上洋溢着欢笑。

这些说明母亲缺乏同情心、贪图钱财。

D.本文通过塑造“寡人”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心存良善、舍财不贪,人生才坦然幸福的哲理。

5.历史考古专业硕士毕业的妻子对印章反复察看和验证后,郑重指出印章是真品,确实出自唐朝,而且价值不菲。

文中有多处伏笔早已暗示,请找出来并赏析其作用。

(5分)

答:

6.“寡人顶着一个‘寡人’的名号,虽不能兼济天下,但面对路有冻死骨,施以援手也是天道。

”请结合文本,谈谈在“寡人”的心目中,“天道”有哪些内涵,并作简要分析。

然后联系生活,谈谈你对“天道”的理解。

(6分)

(三)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7--8题。

细雨梦回王充闾

①想是夜间读书过于疲劳,一卷未终,便伏几而寐。

醒转来,壁上的时钟已经敲过了十二下。

不知从何时开始,楼外下起了雨,雨丝闪着一道道耀眼的光,透出一种朦胧、含蓄的意蕴。

推开窗户,细雨扑上脸颜,痒丝丝的,了无寒意。

夜风轻吻着头发,流荡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

②这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不待响雷的呼唤和闪电的指引,便蕴蓄着满腔的爱意,悄悄地降临人间。

③连日来,听到许多关于农村苦旱的讯息,到处都在翘盼着时雨。

不知辽南果园中此刻是否同样普降了甘霖。

④春雨,唤醒了万物的生机,催动着人们丰收的热望。

古往今来,咏赞春雨的诗章数不胜数。

“杏花雨——仓里米”,人们总是把三春灵雨同花繁果富紧密地联系起来。

⑤雨催花发,昨天还是蓓蕾,今天便绽放出鲜花,几天以后就将结出小小的果实。

久旱逢甘雨,是人间的乐事之一。

“五风十雨升平世”,更是古代人民的理想境界。

苏东坡在《喜雨亭记》中讴歌春雨,兴会淋漓: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⑥出外旅游,逢着落雨,总有些大煞风景吧?

也不见得。

苏东坡早已说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极目青郊,烟雨中的杨柳、禾稼,显得分外朗润清新。

⑦落雨,是撩人思绪、引人遐思的时刻。

雨能使人从躁动归于平静,从感性进到理智。

面对着垂天雨幕,耳听着潇潇暮雨,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

⑧诗圣杜甫在长夜苦湿、风雨凄凄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浩叹,体恤民艰之情,跃然纸上。

宋代诗人曾几,午夜梦回,听得雨声淅沥,认为是最佳音响,从甘霖普降想到稻香千里,大好丰年: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而他的门生陆放翁,因为听到雨声,他那饱满的爱国激情,竟然冲出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泛溢到梦境中去: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⑨当然,落雨引发的思绪,也并不都是奋发向上的,也有人从点点滴滴,淅浙沥沥,飒飒潇潇的雨声中,领悟到一种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悲凉意绪。

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词人蒋捷了。

他在一首《听雨》词中,通过追怀自己一生中的历程,着力渲染凄苦冷寂的意境,以暗托深沉的故国之思: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⑩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

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

⑪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对雨向来抱有好感。

童年时代,每逢落雨,我都跣着双脚,跑到街头玩耍、嬉戏。

有一次,在雨中摸鱼,因为贪玩,误了上课,老师带着愠色,让我背诵《千家诗》中咏雨的诗篇。

当我吟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清丽诗章之后,老师轻轻问了一句:

“朱淑真的诗,你可记得?

”我猜想是指那首“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的,因为觉得有些败兴,便摇了摇头。

老师也不勉强,只是轻叹一声:

“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

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以“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作为切入点,思古连今,侧重自身经历,抒发了对雨惊喜赞叹的思想感情。

B.不知是什么原因,作者对雨向来抱有好感,从童年到如今,这与苏轼、曾几等人对雨的感受形成对比。

C.宋末词人蒋捷用寥寥几笔,从少年写到壮年,最后写到晚年,主要以听雨为线索,写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D.“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

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因而在对雨的意象解读中带有个性色彩。

E.在诗性的精神世界里寻觅,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是本文的鲜明特色,也彰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8.第11段中老师“只是轻叹一声:

‘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可谓“语已停而情未了”,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懂得人生”与保持童真是否冲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

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

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传决狱,所至仁平。

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

涯博学,工属文。

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

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

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

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

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

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

再迁吏部侍郎。

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

上言:

“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

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

‘能发兵深入者

,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

’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

”帝不报。

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

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

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然涯年过七十,嗜权固位,偷合﹙李﹚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

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

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

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

籍田宅入于官。

昭宗天复初,大赦,明涯、训之冤,追复爵位,官其后裔。

(节选自《新唐书·

王涯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B.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C.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D.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传,即传车,古代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所乘坐的车马。

B.宏辞,即博学宏词,科举的名目,是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

C.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高等。

D.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

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

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

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

C.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

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

言而被罢相。

D.王涯雅好典籍、书画。

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墙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涯博学,工属文。

(2)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独孤及

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

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

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

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整首诗时空跨度大,既追忆别前的相聚,也写别时的怅惘,还写了别后的思念。

B.以“胶漆”两种黏结之物比喻诗人与朋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难舍难分。

C.第一联“常”“各”二字写聚少离多,天各一方,道尽颠沛漂泊的人生之苦。

D.沟水分流,既写眼前的实景,又表达出二人将要分别,可谓景语即情语。

E.颈联写朋友离别时的心怀愧疚,诗人揣测朋友心思恰好表现其对朋友的体贴。

14.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君”之情的?

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共5分)

1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

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书道》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三、语言文字应用(23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

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

垂柳袅袅,花香阵阵;

置身予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出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

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尽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在向前发展,但“一体化’势头明显受阻,东亚各种组织机制叠床架屋却缺少主导和方向,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也毫无进展。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都放弃了要“二孩”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

C.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反响巨大,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同学的表现精彩,她的展示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D

只要

而且

虽然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

在东非大陆上,动物和植物都在努力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①。

只不过,现代城市同这片土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人类用围栏铁丝网把自己同荒野隔绝开来,仿佛是把荒野装进了笼子。

可是,我们反过来看,②。

那些徜徉于围栏边的动物仿佛就在观察我们人类的行为。

我们以为动物是这里的展品,殊不知,③。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有三处错误,请选出并作出恰当的修改。

(3分)

①学生会结果调查研究,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