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9321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管涵施工方案21.docx

圆管涵施工方案21

G329国道(舟山至鲁山)利辛段

升级改造工程

圆管涵

 

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路港集团有限公司

G329利辛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五年八月十二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施工工艺流程2

3.1.材料及机械设备进场情况2

3.2.试验检测2

四施工要点3

4.1.圆管涵3

五施工工艺流程3

六详细的施工方法3

6.1、基坑开挖及层施工3

6.2、基础施工4

6.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预制5

6.4、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安装及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5

6.5、沉降缝施工6

6.6、涵洞进出水口7

6.7、台背回填及涵洞填土8

七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9

7. 1、质检体系9

7. 2、试验体系10

7. 3、测量体系10

八安全保证措施10

管涵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桥涵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

2、《利辛县路经各镇的总体规划》

3、《利辛及路经各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06-2004)

5、《公路工程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6、《公路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7、涵洞结构形式为:

钢筋砼圆管涵。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G329国道利辛段升级改造工程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18+350,道路全线总长18.350公里,本次实际设计长度17.809Km,路线整体呈东西走向,沿线均处利辛县境内。

施工标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8+350路线长度18公里。

直径为1米圆管涵24道、其中含接长利用8道,圆管涵施工总长为373.58米。

直径为1.25米圆管涵14道,圆管涵施工总长为301.75米。

圆管涵及基础结构

管节混凝土为C30,纵向钢筋为HPB300钢筋,螺旋形主钢筋-甲级冷拨低炭钢丝,管节长度分2m和0.5m(调节涵长用)的正管节,对于斜管涵,端部采用斜管节,中间采用正管节。

管基采用20cm砂石垫层和30cmC20砼垫层,涵洞出入口形式为一字墙,基础为30cmC20混凝土及20cm砂砾垫层,拆除重建及加长利用部分管涵台背采用C10素砼回填至管顶10cm,台背及涵顶10cm以上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回填,洞口端墙墙身及基础采用C20混凝、洞口铺砌和锥体为M7.5浆砌片石,并采用M7.5砂浆嵌缝。

三、施工安排

根据项目部总体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圆管涵施工穿插在路基施工过程中。

路基工程结束,圆管涵施工也基本完成。

3.1.材料及机械设备进场情况

所需的主要材料有:

本工程所用砼均为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根据现场需求进场)、模板等均已陆续进入场地,主要原材料已经送交委托单位进行试验,并经过了我部试验室自检和试验监理工程师的抽检,检查后全部符合使用要求(具体材料检测报告见建筑材料报验单)。

3.2.试验检测

为了保证施工工程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在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工地试验室质检人员将加大试验检测力度,对施工过程中分期分批到场的材料均按规定进行检测,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施工要点

4.1.圆管涵:

管基基底应检测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开挖后发现实际地基土质较差,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报请监理及业主同意后,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地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涵洞全长范围内每隔6~8米设沉降缝一道,其位置以设在中分带内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

  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斜涵交角可按实际交角作适当调整。

五、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础开挖→管道基础→管道铺设→抹带→管座浇筑→回填→验收。

六、详细的施工方法

6.1、基坑开挖及层施工

(一)、基坑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和圆管涵的中及纵、横轴线,用全站仪、钢尺进行基坑施样。

基坑开挖前,应在纵横轴线上、基坑边桩以外设控制桩,每侧两个,供施工中随时校核放样用。

(二)、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测量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基槽开挖宽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施工作业空间。

基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至设计高程上20cm时,采用人工进行清理至设计高程,报请承载力试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三)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垫层施工,分层回填级配碎石并夯实,压实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6.2、基础施工

(一)、基础放样

基槽开挖完成后,应重新放设涵洞的纵横轴线,同时用经纬仪、钢尺对基础平面尺寸进行准确的细部放样。

并用水准仪按涵洞分节抄平,逐节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

(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

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实验室人定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拌和均匀。

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浇筑管座基础。

管基分次浇筑。

先浇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底以上部分。

6.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预制

(一)、管节由监理工程认可的预制厂制作。

管节所用钢筋材质和结构与设计一致并满足规范要求。

管节所用混凝土及原材料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

(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符合下列要求

管节羰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内外管壁高水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30mm2,深度不得超过10mm。

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技术要求:

(1)预制管节采用C30混凝土,主筋采用HPB300钢筋,管节长度分2m和0.5m(调节涵长用)的正管节,预制时应在端面标注型号,例如正D100。

对于斜管涵,端部采用斜管节,中间采用正管节。

(2)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8MPa,否则应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地基。

(3)对于老涵D≤100的涵管接长利用均采用D100的圆管涵,采用水泥砂浆填塞空隙。

(4)涵洞全长范围内每隔6~8米设沉降缝一道,其位置以设在中分带内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

对圆管涵因流水方向多为双向,设计涵底纵坡i=0;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设纵坡时,可调整涵两端洞口高程。

6.4、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安装及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

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机安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敷设时应保证内壁齐平,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

安装管节完成后,浇筑剩余混凝土。

安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二)、管节之间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行遗留泥土等杂物。

(三)、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四)、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避免管节损坏可产生裂纹。

(五)、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用1:

3水泥砂浆抹带,形成密封层。

6.5、沉降缝施工

(一)、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二)、沉降缝在中央分隔带中心设一道,然后向两侧每隔6米左右设一道。

应以设在路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

沉降缝均垂直于洞身轴线,要求洞身、钢筋边同甚而一同断开。

(三)、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根据圆管涵设计长度决定沉降缝道数。

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沉降缝两侧的构造既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基础部分

基础沉降缝宽3厘米,采用沥青木板预留,沉降缝内用砂子填实,也可将沥青木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b、涵身部分

基础沉降缝宽1-1.5厘米,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用直径2厘米的麻绳绕沉降缝一周,外包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用粗铁丝绑扎结实。

3、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紧密填实。

6.6、涵洞进出水口

圆管涵进出水口工程主要是浆砌石块,包括沟底铺砌和其它进出水口处理工程。

涵洞出入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排水系统的连接应圆顺、稳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损害路堤。

施工中应注意:

1、砂浆要严格按配合比拌合,标号不小于设计值,拌合时间不少于2min,拌合均匀。

2、砌筑时砌块错峰,坐浆挤缝,嵌紧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

3、外圈定位和转角处,选择形状方正,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向与里层片石咬接。

4、较大的片石用于下层,砌筑时选择形状和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敲除尖锐突出部分,不得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块在下面支垫。

5、砌缝不大于2cm,且无干缝,死缝。

6.7、台背回填及涵洞填土:

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其砌体砂浆强度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及时进行回填。

台背填土按规范施工。

台背回填材料采用级配石,锥坡填土与台背填土同步进行。

管道敷设后应及时进行回填,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用人工回填,严禁利用机械推土回填。

管顶0.5m以上部位的回填,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步回填,夯实或碾压。

回填前排出基底积水。

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土或冻土。

回填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质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

回填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

雨季施工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

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于管径的高度。

涵管安装完毕尚未回填时,一旦遭水浸泡,必须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测,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等现象,立即返工处理。

七、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项目部必须逐级做好详细透彻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设计、规范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教育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尊重监理工程师,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认真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施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随时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

 为保证本分项工程达到高分优良的目标,项目部着重从质检、试验、测量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7. 1、质检体系

 项目经理部设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签订质量目标责任制和奖罚措施,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层层检测,对不合格的工序坚决返工重来。

 

按项目部上报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严肃落实,将每一项及每一工序的质量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以完善自检体系来保证各施工工序的质量。

项目部建立以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从施工的初始状态起牢牢盯住质量的民展动态,以多方部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易被忽视的或容易漏检的项目,使施工质量沿着良好的正常轨道运行。

7. 2、试验体系

 工地试验室严格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正确合理地做好各项原材料及检测试验,对每一道工序的检查,一律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对检查不合格的坚决推倒重来。

科学运用数理统计技术,结合成功的经验优化组织,改良原材料、配合比、机械搭配的性能及组合,提出科学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工程质量。

 7.3、测量体系

 项目部设立工程测量组,配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可靠的测量设备,测量组负责本标段内的所有重要测量工作,根据不同地位、不同结构、不同要求按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合理操作和控制,自始自终由专业测量组操作,并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做到施工前有控制性测量和施工放样,施工中有测量调整,完工后有成品测量检查,确保施工全过程的测量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结构物几何空间尺寸。

八、安全保证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认识,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

 严格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制度的落实,对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

 

2.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目标到个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观念。

 

3.加强安全用电,配备专业电工一人,设置漏电保护器,对主要用电线路采用地埋或空中架设等措施,杜绝安全事故。

 

4.桥涵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安全员,负责其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对施工机电设备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

 

5.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重要部位设置安全警示牌,施工人员配戴安全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