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329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团干部调研报告.docx

团干部调研报告

《一》一、当前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团建工作内在动力不足

专职团干、学生团干和普通团员是构成高校团建工作主体的三支队伍,队伍的建设是团建工作的动力来源。

目前,三支队伍建设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专职团干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归属感与成就感缺乏。

与普通教师相比,高校专职团干待遇偏低,加上学校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他们不得不时常考虑个人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

(2)团干配备不齐,兼职过多,主次难分。

绝大多数团干兼任学生辅导员,有的还兼任党务工作、教学工作,兼职过多,容易产生角色错位,工作重心很难放在团建方面。

(3)团务知识不扎实,业务水平不高。

专职干部专业各异,理论修养参差不齐,平时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因而在掌握新知识方面,往往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缺乏教育和管理上的新思路、新方法。

(4)团干部流动性大,工作缺乏系统。

学生团干队伍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团务知识欠缺,服务意识较差。

(2)重活动轻教育,工作层次不高。

忽视团在思想教育、服务团员等方面的长期职能,很多活动还停留在简单的文体活动层面。

(3)工作规范性差,效率较低。

(4)基层工作难度大,资源不足。

基层团支部可支配资源很少,支部干部缺乏机制上的保障和支持,基层工作环节薄弱,严重影响团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

相对于干部队伍,普通团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层面和纪律层面的:

(1)在思想观念方面,主要问题是团员意识淡薄,集体观念低下;团员的价值分化严重,个人情结浓厚;价值观上表现出比较浓烈的个人色彩和功利倾向。

(2)在纪律方面,主要问题是组织纪律性差,自由散漫现象严重。

很多团员平时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不少团员对党团活动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这些不良现象,反映了我们团建工作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

(二)组织运作落后于新时期高校团工作发展的要求

团组织的运作体系是团建的核心部分,其整体现状直接决定着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学分制、走读制等新机制的出现,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团组织原有的机制和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已经面临着多重困境。

团工作的运作困境主要表现为五个“落后”:

1.组织设置落后。

现有的各级团组织的日常工作机构设置比较混乱,随意性大。

有些高校团委与学生处合署办公,团委没有独立的运作机制、职能范围和经费体系,在工作中与学生处的工作糅合在一起。

二级院(系)团委的职能和院系学生工作职能更是杂糅不分。

组织设置分工不明确,不利于团组织的有序运作。

其次,过于依赖以班级团支部为基础的校、院(系)、团支部三级组织形式,难以覆盖到宿舍、社团、网络等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重要领域。

已进行的一些改革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活动模式落后。

活动向来是团组织运作的活力所在,但现在凸现出很多问题:

活动模式落后;品牌意识差;活动内容结构不合理,活动讲数量不讲质量,重复过多,甚至影响同学的正常学习、休息时间;层次性偏低,重娱乐轻思想教育。

3.制度建设落后。

一是团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许多应有的基本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二是工作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透明度缺乏。

学生对各项制度是否存在不够清楚。

三是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较差,有些学校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情况不够理想,没有按时开团代会,团委干部直接由上级任命,而不是民主选举产生。

这些情况说明团的制度创建和落实工作还比较薄弱。

4.考评机制落后。

一是团组织对团干部和团员的日常管理松散,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化;二是无法纳入学校育人的整体规范评价中去,角色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不利于发挥考评工作的育人功能。

5.工作手段落后。

团组织在工作手段方面,一直以来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是教育手段强而服务手段弱,没有很好地着眼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另一方面,手段创新差,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社会的各种载体和资源,网络手段表面化,工作社会化进程缓慢。

二、加强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1.优化任用制度和选拔模式。

一是实行实岗实职,明确和纯化职责权利,把待遇和职位挂钩,关于团干部队伍的特殊政策要落到实处。

二是优化目前落后的人才任用制度和选拔模式,真正打破论资排辈,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和晋升渠道,避免人才积压。

三是认真落实“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切实提高团干的工作待遇,做到真正关心团干部,为团干部的发展提供后劲和资源。

四是吸收优秀的研究生加入到团干部队伍中来,充实理论力量,促进研究氛围,推动团干部队伍的高层次建设。

2.规范岗位培训和交流机制。

第一,拓展团干部培训基地,努力实行全方位覆盖。

各高校在巩固和加强原有的党校、团校等传统培训基地的同时,应该尝试建立新的基地,特别是可以走出校园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实施共建,设立开放式的培训基地。

第二,优化团干部培训课程设置,积极实行科目化管理。

第三,建立干部交流学习机制,开拓视野,促进业务水平提高。

第四,拓展实践舞台,为团干部提供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

团干部挂职锻炼的渠道应该更加多元化,层次也应该更开放,尽量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包括基层的高校积累实际经验。

3.重视学生团干的发掘培养。

在学生团干的选拔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培养上要建立合理机制,进行上岗培训;在考核上要建立“述职述学”的民主考核制度;在奖惩上要建立赏罚严明的激励措施,把工作成绩与锻炼机会、评优、奖学金相结合;在管理上要规范化,实行持证上岗、挂牌工作、定期轮岗等制度,并建立学生团干信息库,加强科学管理,在开放、有序、高效、务实的氛围中,让团组织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炼金炉。

4.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提倡“四个扎根”,即让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真抓实干的作风、开拓创新的作风在广大团干部身上扎根,要把建设一支正气浩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创业、严格自律的团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的主体和突破口,塑造共青团的新形象。

(二)与时俱进,创新运作模式

1.创新组织设置。

面对新形势,当前许多高校推行的“三进”工作,即团建进宿舍、团建进社团、团建进网络是组织创新重要方向。

同时在创新组织设置方面,团组织应该具有更强的机动性,使团组织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任何可能出现的地方。

例如在大学生的实习阶段尝试建立实习期团小组,规范实习期团小组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考评机制和特色活动,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2.创新活动模式。

团组织的活动向来是体现广大青年团员朝气蓬勃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新思潮新事物的冲击下,高校近年来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大,从观念到组织到内容都比较落后。

今后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开展:

一是指导思想精品化。

提倡质量重于数量的思想。

二是组织形式灵活化。

在传统的依靠校、院系、班级的三级模式组织开展活动基础上,导入新的组织形式做补充。

其出发点是提倡一种开放型动态型的组织形式,对资源重新进行整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其中,“中心团支部”的形式比较适合高校,它是根据团的活动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适当分离、有机结合”的原则,以团学活动为中心,吸引广大团员自由组合自主参加的一种活动形式。

它能使高校的共青团基层建设和工作更具活力。

三是活动体系立体化。

高校团的活动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系列,同时把思想政治学习、专业学习、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不同层面的活动联结起来,使点、线、面充分组合形成一个目的明确、层次感强、整合力好、功能强大的立体化体系。

四是经费支持制度化。

经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必须把经费支持制度化。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实行“团支部活动专项基金”和“社团活动专项基金”两项基本制度,面向全校资助一些学生设计的优秀活动项目。

3.创新团员管理模式。

在团员管理方面,高校习惯上沿用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和班级团支部三级工作管理模式,并主要以班级团支部为基础进行管理。

分级管理本来职责比较明确,角色感比较强,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现在班团组织的这一块出现“四强四弱”的情况,即群众性强,先进性弱;活动性强,教育性弱;封闭性强,开放性弱;个体效应强,整体组合弱。

基础不稳,则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团员管理的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过好组织生活。

按照“抓严、放活、开放”的原则,巩固和活跃团的基层组织。

一是严抓团支部正常运作和组织规范建设,重点强调团组织生活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和团员责任意识的培养;二是放活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团组织活动具有更强的现实感和吸引力;三是打破原先班团支部活动的封闭状态,建立团日活动的开放体系,定期举办开放式的团日活动观摩和评比,形成各级各类团组织面向全校举办团日活动、学生能自主选择参与团日活动的氛围。

第二,健全考评体系。

建立健全的考评体系是有效管理的前提。

理顺各个考评环节,规范考评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必要。

另外,在三级管理中,争取部分人事权,大力加强对院(系)二级团委的管理和考核是健全考评体系的关键。

第三,完善规章制度。

一方面,要破旧立新,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四,丰富管理途径。

传统的三级管理是团员管理的基本途径,但在新形势下为了保证管理的覆盖面,还需要注意丰富各种管理途径,从宿舍、社团、网络、活动等途径对团员进行多元管理,做到多管齐下,使之相互补充,提高整体效果。

(三)精益求精,强化功能手段

1.强化学习功能。

在新时期提出强化学习功能,对高校团建有两个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涯而深入他们的心灵。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对团的建设和活动积极性不高正是因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我们能把团的各种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成团员的主动学习,并且与学生的学业充分结合起来,则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影响力和实际效果必然会大大增强,而且有助于提升团组织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通过强化团干部和团员队伍的学习,可以提高理论认识和业务水平,形成积极求知的优良风气,树立团组织健康向上的形象,大大有利于整个团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强化服务功能。

为了增强团组织在广大团员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团组织必须在提供的服务中做到代表他们的愿望和心声,反映出他们的真正需要,必须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学生最感兴趣的服务内容依次是:

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建设校园文化,满足同学们的文化需求;维护团员和广大同学的权益;做好同学和学校各部门的沟通桥梁;提供青年成长成才方面的帮助。

但目前高校团组织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够,尤其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和勤工俭学、提供实习机会、维护同学权益方面比较少。

因此今后团组织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从服务青年的角度看待和审视团的工作,以团员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之一;要不断强化服务手段,在深化现有服务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服务团员工作社会化。

3.强化工作手段。

第一,强化项目运作。

项目运作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操作性强,可以详细规划每一阶段的推进步骤和每一个工作环节,目标明确,要求具体。

二是灵活性强,项目可大可小,有利于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三是便于开展合作,项目运作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广泛采用的方式,也是国际青年组织开展合作的基本方式。

所以,在现阶段,努力选好工作项目,在大局中找项目,在团员需求中找项目,同时加强项目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包括项目论证、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的制度,保障项目方式的有效运作。

第二,强化物质依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团的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依托,现在各所高校给予的财力支持为团组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基本保障,但远未满足开展活动和广大团员的服务需求。

吸纳物质资源,出路在于面向社会,途径在于服务社会。

高校团组织应该努力寻求社会各界的物质支持,尤其是要努力争取各种企业的支持,并且投桃报李,以出色的服务和工作作为回报。

第三,强化中介手段。

高校共青团要做好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好牵线搭桥的作用。

要研究把握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找准两个需求的结合点。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人才资源之间的桥梁作用,既做到为社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做到为大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二》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为深入了解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高校团建工作的思路、方式和自身建设的创新,增强共青团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调查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团建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召开座谈会17场。

一、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一)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及团组织先进性的现状在调查“共青团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结果显示,最大的困难是“团员意识薄弱”(占46.6%),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团员先进性的发挥”(占28.9%)。

由此可见,共青团组织应创造更多的平台,培养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发挥团员的先进性。

统计结果表明:

以团日活动作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形式的比例最高(占77.9%),这表明团日活动作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形式很受欢迎。

而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主要形式上,以户外素质拓展和文体活动作为主题团日活动的占大多数,分别占30%和35%。

统计结果表明:

大多数同学对团日活动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团日活动对增强团员意识有意义,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对主题团日的评价不是很高。

而开展团日活动的最大困难,主要是“团员的参与热情不够”,占58%,远远高于其他因素。

(二)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及团组织活力的现状

在“目前的团内评优机制存在的问题”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评优面太小”和“不够公正透明”,分别占31.8%和30.2%。

由此可见,团员青年普遍希望团内的评优能适当地加大评优面并加强评优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被调查的团员青年中,只有26%的人认为所在团支部工作“有声有色”,53.1%的人认为“成效一般”,11.6%的人认为“举步维艰”。

而对团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

“与班级工作混为一谈”(26.3%),“缺乏指导”(24.7%),“即兴无序”(18.5%),“团支书业务不精”(15.4%)。

可见加强团支书业务培训及对团支部工作的指导至关重要。

在调查团内民主时,有29.4%和20.3%的人所在团组织已实施“公开选拔干部”和“团务公开”措施。

可见,各团组织实践的民主措施主要集中在“公开选拔干部”和“团务公开”上。

而同学们最关心的团务公开内容,“团组织开展活动情况”占39.2%,远远高于“团员利益维护情况”(23.9%)、“评优程序”(19%)、“团费管理使用情况”(16.8%)。

说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最大。

统计结果表明:

“召开团员大会投票推荐”来进行“推优”的占82.1%,占绝大多数。

但也有1.6%人的班级是“团支书说了算”,2.9%的人“没参与过”。

可见团支部“推优”工作基本符合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而对于所在团支部推优程序的评价上,团员青年中有35.6%的人认为其所在团支部的“推优”是“公正公开”的,但有34.2%的人认为“有待完善”,还有21.8%的人认为那“只是一种形式”。

由此可知,基层团支部的推优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强公信度。

(三)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建设及团建工作规范化的现状

统计结果表明,以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基层团干部是最好的方式(54.7%)。

可见在基层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上应加强竞争上岗的力度。

而在加强和改进团干部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31%)、“合理设置培训内容”(22.9%),体现了共青团干部培训中这两个环节的迫切需要。

在对交纳团费的看法上,大多数人认为交纳团费是“团员的义务”(60.2%);然而,仍有18.6%的人认为“交的金额偏多”。

由此可看出,一些团员对交纳团费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还有些人对此存在错误的认识。

在对团员关于“三会两制一课”的了解调查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三会两制一课”,只有9.2%的人知道。

由此可见,共青团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

(四)高校共青团的作风建设及团组织形象的现状

在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评价上,认为达到80分以上的占47.5%,60分以上的占64.1%,认为不及格的仅占5.4%。

可见共青团员对于所在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以及在团员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是比较满意的。

在对校一级的团干队伍的总体评上,认为校团干队伍作风总体上“务实、勤奋”所Vol.31No.7Jul.201073--占比例达59.2%;但不可忽视的是,认为“浮躁”和“脱离同学”的也分别占14.3%和14.6%。

而在对于班级团支书的看法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各班团支书“有能力,称职”的占大部分,有48.4%;认为团支书“素质一般”的人占30.3%,有17.1%的人认为团支书“工作积极但素质一般”,还有2.3%的人认为“主动性不够且马虎应付工作”,仅有1.9%的人认为团支书“是班长的助手”。

由此可见,团干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今后做出改进,需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当前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团员的意识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入

调研中发现,由于部分团组织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导致部分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淡化,青年向团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减弱,对入共青团缺少热情。

有的团员青年把自己混为一般的青年,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甚至不承认自己的团员身份,不参加团组织的活动,不缴纳团费,缺乏团员模范先进意识。

甚至部分团员青年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知之甚少。

(二)团干部的管理和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研中发现,由于部分团干认识还不到位,对团的工作缺乏信心,往往疲于应付,使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一些团干部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热情,但工作中存在盲目性、被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性。

由此可见,需要积极探索团干部的任职方式,进一步完善二级院系团干部的选拔、任免及培训,建立团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团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指导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调研中发现,由于部分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造成一些团支部开展主题活动、“推优”等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了基层团组织“影响力小、凝聚力弱、战斗力差”的难堪局面,在广大团员青年心目中只有班级的概念而无团支部的概念,团组织作用自然无从发挥。

同时,由于团组织教育宣传、动员学习等手段的滞后,影响了工作的覆盖面,上级工作下达也经常会停滞在某个阶段或某个层面,有时根本未能深入到每个团员青年当中,最终出现工作效率低、工作无成效、草草收场的局面。

因此,可通过建立Q群加强基层团组织间的沟通,制作《支部工作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推优和对团支部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团日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督导,加强对二级院系团委工作的指导力度。

(四)学校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调研发现,目前针对团员青年组织的活动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而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加。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强化广大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用精品活动去吸引他们。

广大团员青年更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等内容、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希望在高校团委主页和团刊等宣传阵地中加大对此类活动的宣传力度。

(五)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还要进一步拓展

调查表明,团员青年迫切希望高校团组织能够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相应培训。

这也就要求高校团组织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团的自身优势,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配合高校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生创业就业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适应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团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以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青年林志愿植树、团校培训、五四表彰大会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报告、研讨、座谈、演讲、参观、展览、主题团日、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活动

高校要进一步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活跃校园文化,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继续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水平人文讲座等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努力营造全新的校园文化新局面。

(三)完善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体系

高校应制定进一步支持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政策,研究制定大学生科技活动新举措,规范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扩大团员青年参与面,激励专业教师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学校领导、团委协调、部门支持、学院负责、基地培育、导师指导、学生成长”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

(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实践锻炼和服务育人

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在参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努力将社会实践课程化,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专业教师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求形成更优质的实践成果。

同时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信息,了解市场,了解农村,把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三》新时期高校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路径选择

高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在全共青团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当代青年学生需求的巨大变化,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巩固和加强高校共青团这个阵地,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影响深入广泛,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前所未有,高校共青团工作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复杂的环境中,处于一个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也诱发了个人主义倾向;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也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并造成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的蔓延,某些地方甚至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正确处理好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关系,处理好思想观念一元导向与多元存在的矛盾,是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