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835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酸碱盐综合 复习.docx

酸碱盐综合复习

学生姓名刘楚莹年级初三授课时间5.1教师姓名张小红

课题

酸碱盐

教学目标

复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

酸的通性实质上反映氢离子的性质

盐酸(HCl)

硫酸(H2SO4)

跟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跟活泼金属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2HCl+Mg=MgCl2+H2↑

H2SO4+Mg=MgSO4+H2↑

2HCl+Fe=FeCl2+H2↑

H2SO4+Fe=FeSO4+H2↑

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2+3H2O

2HCl+CuO  =CuCl2+H2O

H2SO4+CuO=CuSO4+H2O

跟碱反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HCl+Cu(OH)2=CuCl2+2H2O

H2SO4+Cu(OH)2=CuSO4+2H2O

跟某些盐的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2HCl+CaCO3=CaCl2+H2O+CO2↑

H2SO4+CaCO3=CaSO4+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拓展】酸的共性和个性微观理解

从HCl、HNO3、H2SO4的组成可以看出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当酸溶于水时,酸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电离成H+和酸根离子;

HCl==H++Cl—,HNO3==H++NO3—,H2SO4==2H++SO42—

(1)酸的通性,是因为都能电离出H+,如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酸有特性是因为酸根不同,如Ag++Cl—==AgCl↓,SO32—+Ba2+==BaSO4↓

【例23】(2010,广州)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任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酸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A.NaOHB.Ca(OH)2C.BaCl2D.CaO

【例24】(09,广州)下列关于H2和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氢离子D.都是化合物

【例25】(09,广州)向pH为4的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会减小的是()

A.纯水B.氢氧化钠溶液

C.pH为4的盐酸D.硫酸溶液

知识点九浓硫酸的稀释配制方法

【例27】(09,广州)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并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1)查阅资料:

20℃时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g/mL)

质量

分数

0%

(纯水)

1%

4%

10%

16%

24%

32%

36%

44%

49%

60%

98%

密度

1.00

1.01

1.02

1.07

1.11

1.17

1.24

1.27

1.34

1.39

1.50

1.84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写2条)

①;

②;

(2)计算:

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g98%浓硫酸和g水。

实际操作时,取98%浓硫酸

mL(精确到1mL);

(3)配制稀硫酸:

分别用量筒量取所需水和浓硫酸,先将倒入烧杯中,然后

(4)制取氢气:

①下图中可用于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是(填字母);

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如图所示,标明氢气不纯的现象

是。

知识点十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1.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物理性质

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有强的腐蚀性;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例28】(08,广州)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的是()

A.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分别通入CO2

C.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D.分别滴加稀盐酸

2.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溶液里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相同的OH-,所以碱类物质由以下明显的“通性”;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与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H2O

与酸反应

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的反应

碱+盐→新碱+新盐

CuSO4+2NaOH=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溶液也能与FeCl3溶液反应

NaOH+Na2CO3(不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除去油污

用于建筑材料、制漂白粉、氢氧化钠,改良土壤,制波尔多液

知识点十一中和反应

1.定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如:

Cu(OH)2+H2SO4==CuSO4+2H2O

KOH+HCl==KCl+H2O

2.中和反应的本质:

由图示可以看出: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

3.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NaOH+HCl==NaCl+H2O+能量

4.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

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控制反应量恰好完全反应要用到指示剂。

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显红色,再用盐酸滴加时,边滴边搅拌,当红色刚好褪去时说明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应停止滴加。

【例27】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

【例28】(09,广州)将下列两组中的两种反应物混合,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室完成下表(没有发生反应的,在化学方程式一栏画“/”)

编号

反应物1

反应物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氢氧化钾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稀硫酸

氢氧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稀硝酸

澄清石灰水

(2)分析上述实验,反应能够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反应物1中都含有(填化学用语,下同),反应物2中都含有;

【例29】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右下图。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十二溶液的pH

1.酸碱指示剂

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

它们与酸、碱溶液作用时的颜色如下图:

溶液

试液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紫色)

变红色

变蓝色

酚酞(无色)

不变色

变红色

2.pH的含义:

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范围通常在1~14之间;

3.pH的范围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1)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2)pH=7,溶液呈中性;

(3)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4)并非所有盐溶液的pH均等于7,如NaCl、KNO3、Na2SO4溶液的pH=7,而Na2CO3溶液的pH>7;CuSO4、NaHSO4等盐溶液显酸性,pH<7;

(5)测定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得出溶液的pH(注意:

用pH试纸测出的pH一般记整数,为粗略读数)

【注意】

①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②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

4.酸碱溶液稀释和中和反应过程中pH曲线图的认识和应用

(1)当碱性溶液稀释时,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为酸性溶液,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2)当酸性溶液被稀释时,溶液pH变大,但不会变成碱性溶液,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不会大于7;

 

(3)向碱性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由大于7到小于7,中间有突变过程;

(4)向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由小于7到大于7;

 

【例30】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色。

【例3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方案一:

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

如果实验现象是,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方案二:

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震荡后再向其中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填序号)。

A.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十三几种常见的盐

物质

化学式

俗名

性质

用途

备注

氯化钠

NaCl

食盐

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水溶液的pH=7

作调味料和防腐剂;配制生理盐水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

Cl—的检验:

向试样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有Cl—;

碳酸钠

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能与盐酸、石灰水、氯化钙等物质反应;

重要的化工产品,是造纸、玻璃、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制取氢氧化钠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溶液的pH>7,显碱性。

碳酸钠中因含CO32—,易发生复分解反应;

CO32—的检验:

向试样中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原物质中含有CO32—;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粉末,能溶于水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等

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

CaCO3,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

不溶于水白色固体CaCO3+2HCl==CaCl2+CO2↑+H2O

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来获得的生石灰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例32】游泳池中的水要定期换水和消毒,游泳池水中常加一种盐,所以水呈浅蓝色,这种盐是

A.NaClB.Na2CO3C.CuSO4D.AlCl3

【例3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B.碳酸钠用于焙制糕点

C.纯碱溶液用于除水垢D.食盐用作调味品

【例34】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地问:

“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

”妈妈说:

“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

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以转化为纯碱。

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小苏打属于酸

C.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例35】(08,广州)有三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水。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液体区分开来,并将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提示:

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1.

 

2.

 

知识点十四酸、碱、盐的电离

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电离)出带电的阴、阳离子,在通电的情况下,这些离

子能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导电。

常用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电离的情况。

1.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里含有带电的H+和酸根阴离子;

HCl=H2SO4=

2.碱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里含有带电的金属阳离子和OH—;

Ba(OH)2=NaOH=

3.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里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Al2(SO4)2=CuSO4=

Na2CO3=NaCl=

【例36】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D.乙醇

 

知识点十五盐的通性

盐虽不像酸、碱那样,因各自电离出共同离子而具有其明显的共同的相似性—通性。

但是盐类物质毕竟都是由金属(或铵)离子和酸根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以下通性。

1.盐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Zn+CuSO4=ZnSO4+Cu

Cu+HgNO3)2=Hg+Cu(NO3)2

ZnSO4+Cu不反应

结论:

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

规律:

反应物中盐要可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2.盐跟酸的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Na2CO3+2HCl=2NaCl+H2O+CO2↑CO2的制取;CO32—的检验

结论: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规律:

在初中阶段反应物中酸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

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不是碳酸盐,则要求可溶;

 

3.盐跟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FeCl3+3NaOH=Fe(OH)3↓+3NaCl

结论:

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

①反应物都是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铵盐,生成物中其中之一为沉淀;

②若反应物中盐为铵盐,则生成物中可无沉淀;

4.盐跟另一种盐的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BaCl2+Na2SO4=BaSO4+2NaCl

结论:

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规律:

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

【注意】

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金属K、Ca、Na的化学活动性很强,在与其它盐溶液作用时,首先是跟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同时生成的碱立即跟溶液中的盐反应。

例如: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所以跟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不能用K、Ca、Na。

金属Fe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都表现出+2价。

③盐跟碱、盐跟另一种盐在溶液里要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

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是能溶于水的。

【例37】(09,广州)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

C.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D.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

【例38】(08,广州)下列各组溶液,相互能发生反应的是()

A.碳酸钾和硝酸钡B.硝酸钡和盐酸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钾D.硫酸钠和碳酸钾

知识点十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在溶液里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离子间的互换和结合。

如:

NaOH+HCl==NaCl+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结论:

两种物质(酸、碱或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如果至少有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物质)三者之一生成,则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否则不能发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需要注意:

反应类型

反应物条件

生成物条件

碱+盐→

需二者都可溶

至少具备下列3个条件中的一个:

A.有沉淀生成;

B.有气体放出;

C.有水生成;

盐+盐→

二者都可溶

盐+酸→

盐可溶或难溶;酸需可溶

【注意】酸、碱、盐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可以认为总是向着“更难溶解”,“更难电离”或“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例39】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例40】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例41】下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知识点十七粗盐的提纯

1.目的:

练习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操作,了解混合物分离对方法;

2.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钥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砝码、滤纸、粗盐;

3.实验步骤: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钥匙将粗盐逐渐加入10mL对水中,至不再溶解为止。

(2)过滤

过滤食盐水

(3)蒸发

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计算产率;

4.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对作用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是为咯加快粗盐中氯化钠对溶解;

(2)过滤时,玻璃棒起到了引流的作用;

(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计算产率时,将蒸发皿中对食盐固体用玻璃棒转移到纸上,此时玻璃棒起转移固体对作用;

【例42】粗盐中含有较多对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回忆我们曾经做过对粗盐提纯对实验。

(1)粗盐提纯有如下步骤:

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

正确对操作顺序是(填序号),操作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填字母)

A.漏斗B.蒸发皿C.玻璃棒D.酒精灯

(2)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对精盐产率: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75%

65%

88%

72%

老师对各组对评价是:

第3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对误差,所找原因正确的是;

A.1组:

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2组:

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3组:

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4组:

称量精盐时只有左盘垫了纸

【迁移】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2)第②步操作对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对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

泥沙、BaSO4、Mg(OH)2、;

(4)在第③步操作下,选择对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知识点十八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它是用矿物、空气、水等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制成。

化肥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氮肥

常见的氮肥有:

硫铵[NH42SO4]、硝铵(NH4NO3)、碳铵(NH4HCO3)、氨水(NH3·H2O)、氯化铵(NH4Cl)、尿素[CO(NH)2]等。

主要特性:

含有氮元素,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2.磷肥

常见的磷肥有:

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钙镁磷肥[主要成分Ca3(PO4)2和Mg3(PO4)2]、过磷

酸钙(普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重钙)[主要成分Ca(H2PO4)2]等。

主要特性:

含有磷元素,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耐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早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3.钾肥

常见的钾肥有: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

主要特性:

含有钾元素,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并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4.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如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等。

5.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通常施用量很少。

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

植物一旦缺乏以上微量元素,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会减弱抗病能力。

【注意】

①铵盐跟碱能发生如下反应:

NH4++OH==NH3↑+H2O(放出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反应可以用作铵盐的检验)。

②重钙、普钙、铵态氮肥要避免跟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施用化肥还要注意防止雨水淋失。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既能增产,又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6.化肥的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状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发出爆裂声

加熟

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