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4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

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

”周瑞家的便道:

“没有甚说的便罢;

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忍耻道:

“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

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

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

只顾吃果子么!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

“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

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

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

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

一则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

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

’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凤姐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

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

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

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A [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为王煕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煕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异乡①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

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

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

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

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

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

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

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

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

医生说:

“一切都会顺利的。

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

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

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

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

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

“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

”他的剑术非常高超。

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

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

他在前线待得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

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

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

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

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

不过,他却夸奖我的口语流畅。

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

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

“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

”于是他就教我语法。

不久,我感到意大利文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

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

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

”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

”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

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

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

“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

”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

“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

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

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个手术椅中。

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

我妻子刚去世。

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

“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

接着他哭了。

“我简直忘不掉悲痛。

”他边说边哽咽着。

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

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

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

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

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

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

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有删改)

【注】 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②米兰:

意大利西北部城市。

③意大利语:

意为“友爱”“克己”。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和一群伤兵每天都到医院治疗,“我”伤愈后还能踢足球,而少校这位战前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手,战后却不能击剑了。

B.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似乎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C.少校爱他的妻子,而妻子却早早地离他而去。

他不愿看到“我”重蹈他的覆辙,遭受如此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极力反对“我”结婚。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C [“所以极力反对‘我’结婚”不完全符合文意。

5.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

②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

③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

6.小说结尾,医生为安慰少校,找了许多经过治疗康复了的手的照片挂在墙上,而“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 少校清楚,他看不到希望,只有依赖自己的超人勇气才能继续生活。

小说这样写,深刻地刻画了少校的性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0分)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除侍御中散。

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

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

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出除岐州刺史。

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

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

若有家人,可速收视。

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

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

自是阖境畏服。

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

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

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

除定州刺史。

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

及津至,略举家逃走。

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

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

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

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

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

贼遂相告曰:

“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

”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

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

“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

”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

将吏无不感其仁恕。

卒,谥曰孝穆。

(节选自《北史·

杨津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A [“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的意思是“杨津便下令按公尺来测量上缴的绢物”,“尺”和“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D项,“其所输少劣者”的意思是“那些上缴绢物质劣量少的”,“其……者”是固定句式,“少”和“劣”均修饰“所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直阁原意为值勤于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等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雉堞指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泛指城墙。

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D [“是我国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表述错误,铁券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待遇的凭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

他因为身在宫中,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

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

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

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了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

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没有怨恨,反而让赵略还家就业;

他不忍心处死城中的北人,设法保全了他们。

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

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

设炉冶铁,持以灌敌;

又劝降元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B [“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错,文中说的是“自是阖境畏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的结果是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5分)

[答案] 

(1)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

(2)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

【参考译文】

杨津字罗汉,从小端正谨慎。

被任命为侍御中散。

杨津因为自己在宫中,不与外人交游,以至宗族姻亲也很少问候。

司徒冯诞和杨津是从小结交的朋友,但杨津见他富贵尊宠,总是退避他,等到召唤他前往,也多是托病不去。

后来改任长水校尉,仍旧兼任直阁。

外任岐州刺史。

有个武功人带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被强盗抢走。

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杨津便写下告示,说有人穿着怎样的衣服,骑着怎样的马,在城东面十里远的地方被杀,不知道姓名。

如果有谁是他的家人,可尽早辨认收尸。

有一位老母亲边走边哭而来,说是自己的儿子。

因而派骑兵追捕,人赃俱获。

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

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

因此官员僚属们都很感激并受到勉励,没有犯法的。

延昌末年,起用为华州刺史。

此前,官府收调绢使用的尺特别长,执事者们由此行事,互相争着使手段,老百姓苦不堪言。

杨津便下令按公尺来测量上缴的绢物,质量特别好的赐给一杯酒再出去;

那些上缴绢物质劣量少的,也接受下来,但不赏赐酒以让他们感到羞耻。

因此老百姓互相勉励,收的调绢比以前更好了。

任命为定州刺史。

起初,杨津的哥哥杨椿在定州获罪,是由于赵略上书所致。

等到杨津到任,赵略带全家人逃走。

杨津便下发文告宽慰晓谕,叫他返回就其本业。

因此全州的人都叹服,远近的人都称赞杨津。

当时叛军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在定州境内祸害掠夺,州城孤立在两边的敌寇之间。

杨津修理战具,重修城墙。

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地至地下水,开通了许多地道,潜伏士兵伺机出动,设置炉火冶铁,用铁熔液灌叛军。

叛军因而相互告诫说:

“不怕锋利的铁矛、坚固的城池,只怕杨公的铁浆火星。

”杨津给叛军首领元洪业等写信劝说他们,并且授给他们可免死的铁券,答应授他们爵位,让他们对付另一位叛军首领毛普贤。

元洪业等人有所感而觉悟,回信说想杀毛普贤,又说:

“叛军想围城,正是为抓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都要杀掉。

”杨津认为城中的北人,虽然是作恶的叛党,但已是掌中之物,不忍就此杀掉,便只是将他们收于子城内,防备禁戒而已。

将吏都感激他的宽仁。

去世之后,谥号为孝穆。

二、语言运用(20分)

(2018·

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9分)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B [第一空,波澜壮阔:

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

声势浩大:

声威和气势非常大。

语境中说的是动物迁徙场面很盛大,两个词都适用。

第二空,随波逐流: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随遇而安:

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文中说“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所以是“不是随遇而安”。

第三空,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语境中说的是科学家努力探究,应选用“全力以赴”。

第四空,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

娓娓动听: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

语境中说的是动物迁徙的秘密,它们的故事具有的特点,应选用“引人入胜”。

答案为B。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B [回到原文,分析画线句,可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发现句子的问题。

“它们”是主语,“利用”“获得”是谓语,“嗅觉和听觉”“方向”是宾语,“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是状语,“特殊的”是定语。

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存在问题,“以……为参照”和“通过……”句式杂糅;

“获得”和“方向”动宾不搭配。

那么,就可以联系上下文确定此处的意思,然后对句子进行修改。

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D两项没有解决句式的问题,“辨析方向”不搭配,可排除A、C、D三项。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C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语境。

括号前介绍科学家发现乌鸦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括号后说它们天生就知道怎么迁徙。

括号前用“也就是说”领起,可知括号内容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概括。

A项本身“被……遗传”不合乎语言规范,排除A项。

B项和D项,主语分别是“它们”和“上一代”,不符合此处强调突出“方向感”的表述,故排除。

C项最恰当,故选C。

14.(2019·

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________,还有些花叶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