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522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1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docx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

这里的商品,包括有形商品(货物)和无形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等)。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国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

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

三、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指按同一种货币为计量单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

注意:

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各国的进出口额进行相加来计算。

思考题:

(为什么?

※四、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

注意:

相关统计资料中,一般都采用这个指标。

五、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量。

注意:

可以弥补由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不可比较性。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

注意:

等于对外贸易额/GDP(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

反映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例如,日本、中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七、对外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国际竞争力,一般用贸易条件系数来表示。

贸易条件系数=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

注意:

系数大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系数小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八、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商品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比重。

注意:

进口与出口要分开计算。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国的对外贸易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该国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的比重。

例如: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或者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就反映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

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各经济体或各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重。

例如:

欧盟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

(一)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

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

(二)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

净进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

(三)复出口贸易

复出口贸易,又称再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

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

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

例如:

中国香港将中国大陆生产的玩具输入后,依靠其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包装能力,又出口到欧美市场。

(四)复进口贸易

复进口贸易,又称再进口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后,未经加工又输入到本国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

出口的目的是为了再进口。

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

例如:

中国将服装先出口到欧美市场,然后再进口回来,以迎合国内媚外的消费者。

(五)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参与而进行的进出口活动。

注意:

三个国家都是贸易活动的交易主体。

贸易商品可以运往第三国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例如:

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较发达。

思考题:

(具体的交易程序是怎样?

(六)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运输需要穿越第三国家的国境。

注意:

尽管第三国并没有参与贸易活动,但第三国要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

例如:

尽管中亚地区贫穷落后,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过境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较发达。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一国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既不对进口贸易设置种种障碍,也不对出口贸易给予优惠、补贴。

注意:

这时一种理想贸易,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二)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是指一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或商品,而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保护措施。

注意:

主要表现为

①采用高关税、高技术壁垒等手段来限制进口贸易

例如:

落后国家利用关税壁垒限制进口贸易;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贸易。

②采用优惠甚至补贴手段鼓励出口

例如:

美国和欧盟几十年来,依靠大量的财政补贴,支持其农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或地区。

(三)统制贸易

统制贸易,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利用政府的力量,统计、组织和管理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

例如:

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统制贸易。

(四)管理贸易

管理贸易,是指政府一方面通过签订大量的贸易协定来协调和处理国际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又颁布大量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理本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行为。

例如:

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实行管理贸易。

三、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一)有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又称货物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货物的贸易。

注意: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

(见课本P8,国际贸易实务需要)

(二)无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产品的贸易。

注意:

中国的对外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所占比重较小。

四、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一)总贸易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总进口,是指进入过境的商品。

总出口,是指离开国境的商品。

(二)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进口,是指从国外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

专门出口,是指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

五、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数量划分

(一)双边贸易

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可以成为双边贸易,中国从日本进口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又向日本出口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二)多边贸易

多边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

东盟10国之间、欧盟20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

(一)现汇贸易

现汇贸易,是指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注意:

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有:

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

绝大部分贸易都是现汇贸易。

(二)协定贸易

协定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所签订的贸易协议里里约定,双边贸易通过记账方式交易,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结算。

例如:

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

(三)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经过计价、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注意:

贸易双方国家的外汇储备都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易货贸易方式。

思考题:

易货贸易有何弊端?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保护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5~16世纪,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商业资本的力量日益强大。

于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二)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早期重商主义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塔福特

(2)主要观点

货币是唯一财富;

鼓励货物出口,以赚取贵金属;

禁止货物进口,以防贵金属外流。

(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2.晚期重商主义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其代表作是《英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宝库或对外贸易平衡》

(2)主要观点

取消货物进口和货币输出的禁令,实行出超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实现货币的增值。

(即贸易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三)对重商主义学说的评价

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

研究内容局限于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实质。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一)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尽管美国、德国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其工业品无法与英国、法国的廉价工业品竞争。

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抵制外来工业品,要求对外贸易实行保护政策。

这样,在美国和德国,保护贸易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二)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代表人物

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757~1804)

※2.主要观点

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美国实行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后,于1890年,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

3.对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

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

研究内容能透过经济现象,反映经济本质。

(三)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代表人物

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弗里尤里希·李斯特(1789~1846),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主要观点

(1)生产力论

主张,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认为,保护的初期,国内工业品会价格上涨,消费者受损;但是,在国内工业发展起来后,商品价格会下降,消费者终将受益,国家就获得了生产财富的能力。

因此,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本国生产力。

(2)经济发展阶段论

将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原始未开化时期和畜牧业时期:

不需要贸易保护。

(没有国家、没有贸易,)

农业时期: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既能输出农产品,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也能输入工业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农工业时期: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尽管工业已有发展,但并不具备与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所以应该保护幼稚工业。

(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但是,对于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已被保护到成熟时期,或者被保护了30年还未发展起来工业,以及农业不需要贸易保护。

农工商业时期: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工业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农工商业时期,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法国处于农工业时期与农工商业时期之间,两种政策都可实行。

※3.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

(1)实质

不是保护所有民族工业,而是保护具有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

不是保护落后,而是通过保护贸易政策来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用机器化大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予以承认,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最终实行自由贸易。

(2)贡献

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3)缺陷

生产力的理解和影响生产力因素的分析是错误的,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之基础是错误的。

思考题: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三、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一)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化;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

总之,市场严重失灵。

原有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已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看不见的手”也无法发挥作用。

于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就逐渐诞生了。

(二)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三)主要观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过时

因为它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基础之上,而经济危机使失业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

(2)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忽视,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调节均衡的过程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认为,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逆差能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在凯恩斯的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其追随者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当一国出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会引起其它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和国内投资一样,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则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

当一国进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必然向国外支付更多的货币,从而引起国内收入减少,消费下降,与国内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的漏斗。

因此,只有对外贸易顺差,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并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3.主张“奖出限入”

应该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对外贸易顺差

※(三)对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

1.积极性

这一理论推动了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从而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都产生了重大作用。

2.局限性

(1)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如果各国都无节制地“奖出限入”,必然导致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高筑,贸易战频繁发生,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2)缺乏全球普适性

如果各国都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就必然导致世界总进口量的减少;而该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全球总进口量的增加。

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是部分国家实行该政策。

思考题:

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自由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国内经济越来越需要海外原材料市场和海外产品市场做支撑,而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又限制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于是,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理论就产生了。

(二)绝对优势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2.主要观点

(1)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某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少于其它国家生产同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

绝对优势来源于一国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熟练劳动。

一国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其它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获取价差,即在两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从而带来国际分工。

(2)主张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使贸易两国的资本和劳动,从生产能力低的行业向生产能力高的行业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样,通过国际贸易,较多的产品生产量就转变为较多的商品交易量,从而给双方国家带来贸易利益。

3.对绝对优势学说的评价

在供给(假定投入要素和生产产品的数量)、需求(假定收入预算约束)和国际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进出口等值、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等)三个方面都有太多的假设前提,是一种理想贸易模式。

(三)比较优势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2.主要观点

(1)比较优势也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国家生产单位同种产品的比较成本。

例如:

生产同样单位毛呢,英国需要100人,葡萄牙需要90人;生产同样单位葡萄酒,英国需要120人,葡萄牙需要80人。

英国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100/120≈0.83,葡萄牙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90/80=1.125。

显然,英国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低于葡萄牙的比较成本。

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120/100=1.2,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80/90≈0.89。

显然,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低于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

于是,英国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毛呢,葡萄牙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葡萄酒;英国用毛呢去换取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葡萄酒,葡萄牙用葡萄酒去换取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毛呢。

(2)双方都能获取比较利益,主张自由贸易

双方都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相互交换,带来合理的国际分工和有效的专业化生产,使得两国都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因而各国都愿意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进步性

为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主张提供理论支持,并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局限性

所主张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对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分析比较片面;

忽视了汇率、利率、税率和价格等因素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广义的赫—俄理论

※1.代表人物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1879~1952),其代表作是《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的论点;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伯尔特尔·俄林(1899~1979),其代表作是《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创立要素禀赋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1915~2009)(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

※2.主要观点

(1)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禀赋差异→要素相对价格不同→产品价格不同→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即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

(2)说明各国进出口商品的规律

各国都出口利用本国丰裕资源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利用本国稀缺资源生产的产品。

(3)自由贸易最终必然带来要素价格均等化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不同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还会使本国不同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3.对广义的赫—俄理论的评价

(1)是对比较优势学说的重大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剖析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要素禀赋差异。

(2)忽视了科技和管理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假定了太多的静态前提条件,忽视了其动态性。

(二)里昂惕夫之谜

※1.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里昂惕夫(1905~1999)(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是《投入—产出经济学》和《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

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

※2.主要观点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资本要素丰裕、劳动要素稀缺的美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种现实结论与要素禀赋理论正好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3.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

(1)劳动效率说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和基辛都认为,劳动生产效率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

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非熟练密集型产品;(美国工人劳动熟练程度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一般国家的3倍)

劳动资源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密集型产品、进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2)人力资本说

美国经济学家,凯南和肯林都认为,资本可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一国在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所投入的资本。

美国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美国的劳动效率较高,美国出口的商品中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

如果将出口商品中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加总在一起,则美国出口的仍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与赫—俄理论相吻合)

(3)市场不完全说

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自由贸易和完全竞争市场,而在现实中,美国政府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来保护本国非熟练劳动力,美国是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如果美国政府取消贸易壁垒,则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会比实际下降5个百分点。

※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1)先进性

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吸引更多的经济学家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统计学引入经济理论的分析之中。

(2)局限性

其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美国的国际贸易结构的研究;

其研究内容只涉及到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难以系统地揭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世界经济状况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越来越凸显出自身的矛盾和缺陷,难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于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渐探讨出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需求偏好相似学说

(一)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

(二)主要观点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工业制成品贸易)频繁的原因是,它们有着相似的需求偏好。

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结构相似→消费偏好相似→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相似→产品供给结构相似→在市场重叠交叉地带就会发生国际贸易

因此,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贸易关系越紧密,贸易频率越高。

所以,需求偏好相似学说,又称收入贸易学说。

例如:

缝纫机发明于美国,在国内市场销售较好,后来逐渐出口到英国的纺织中心—格拉斯哥。

这是因为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格拉斯哥与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偏好相似,有着共同的消费偏好,所以二者之间会发生缝纫机贸易。

阿司匹林发明于德国,后来逐渐出口到英国和美国,因为英美与德国的需求偏好相似。

三、产业内贸易学说

(一)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

(二)主要观点

1.相关概念

(1)产业间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不同产业所生产的不同产品。

例如:

中国从日本进口小汽车,而日本从中国进口果蔬产品。

(2)产业内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同一产业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例如:

美国与日本,美国进口日本的节能型小汽车,而日本又从美国进口豪华型大轿车;

日本与韩国,日本从韩国进口半导体芯片,而韩国又从日本进口计算机零部件。

※2.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1-∣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值为1,表明该国的某一产业内的出口商品额与该产业内的进口商品额相等;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值为0,表明该国的某一产业内,只有出口商品而没有进口商品,或者只有进口商品而没有出口商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越高,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指数越低,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

注意:

从全球总体上看,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来越高;

从不同国家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比发展中国家高。

课后作业题:

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与某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异质性体现在质量、功能、商标、品牌、规格、款式、色彩和包装等方面,还可能表现在售后服务、广告宣传、信贷条件和交货时间等方面。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收入水平的差异→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的差异/

例如:

日本从瑞士进口劳力士手表,而瑞士又从日本进口精工手表。

中国日本进口高档多品种盐,而日本又从中国进口工业盐。

(2)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产业内异质化产品生产规模↑→产业内分工发达↑\

产业内贸易发生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消费偏好相似→需求结构相似/

例如:

从全球来看,大多数产业内贸易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

(3)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动机

如果同类产品从国内市场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