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833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

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

学号

152050110

成绩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安全评价

设计题目天水路加油站安全评价

设计时间2018年6月25日—2018年6月29日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15级1班

姓名朱家兴

指导教师魏丹

2018年6月29日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8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依据8

3.2危险源识别8

3.3介质的危险性9

3.3.1油品的理化性质9

3.3.2油品的危险、有害特性分析10

3.4加油网点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

3.6工艺流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5

3.6.1工艺流程15

3.6.2卸油、加油及检修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5

3.7人的不安全行为17

3.8管理因素17

第四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18

4.1评价单元的划分18

4.1.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18

4.1.2评价单元划分的结果18

4.2评价方法的选择18

4.2.1评价方法选择结果18

4.2.2评价方法介绍18

第五章安全评价20

5.1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法20

5.1.1安全检查表分析概述20

5.1.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20

5.1.3加油站安全检查表20

5.2作业条件分析28

5.2.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28

5.2.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29

5.2.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29

5.2.4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30

第六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31

6.1前言31

6.2加油站常见问题31

6.2.1地下油罐通气管管口阻火装置安装错误31

6.2.2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敷设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的要求31

6.2.3对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没有设静电接地装置31

6.2.4汽车油罐车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油31

6.2.5加油站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给塑料桶(瓶)加油32

6.2.6加油时不按规定操作32

6.3具体对策措施32

6.3.1把好加油站的设计、审核、建设关32

6.3.2操作环境和人员管理32

6.3.3落实责任33

6.3.4强化消防监督33

6.4对危险作业的对策建议33

6.4.1卸油作业33

6.4.2加油作业34

6.4.3动火作业34

6.4.54电气作业34

6.4.5油罐清洗作业35

6.5火灾扑救对策措施35

第七章安全评价结论36

天水路加油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

1.概述

1.1安全评价目的

(1)分析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评价项目运行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程度,确定其危险等级;

(3)针对本项目存在的危险提出适当的安全对策措施;

(4)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检查提供依据,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

(5)作为本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的必要组成文件。

1.2安全评价主要依据

1.2.1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1998年第4号)

(3)《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994年中华人民共喝过安全部第18号)

(4)《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

(7)《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8号)

(8)《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9)《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10)《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11)《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1.2.2技术标准

(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GB50057-2010)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6)《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7)《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8)《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9)《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

(1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2)《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1.3安全评价范围

本次安全评价范围为新建某加油站和其工程相关的其他配套工程,包括仅和某加油站相关的总设计图、区域布置图、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消防、运输、职业安全卫生、采暖和通风。

加油站所经营的范围为汽油和柴油。

由经营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以及汽油、柴油的火灾和爆炸危险,其他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一般性分析。

油品的运输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1.4安全评价程序

本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有关本项目的资料(包括相关的法规和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资料及该地区人文、气象资料等),进行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编制评价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及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据此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主要是综合分析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评价结果,提出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图1-1本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2.建设项目简介

2.1项目建设地点周边环境

该加油站位于高速公路旁边,在服务区内。

加油站北面为化工厂,南侧为高速公路,西侧和东侧为农田和民房。

及附表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和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m)。

表2-1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

级别

项目

埋地油罐

通气管管口

加油机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重要公共建筑物

50

50

50

50

50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25

18

18

18

民用建筑

保护类别

一类保护物

25

20

16

16

16

二类保护物

20

16

12

12

12

三类保护物

16

12

10

10

10

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甲、乙类液体储罐

25

22

18

18

18

其他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丙类液体储罐及容积不大于50m3的埋地甲、乙类液体储罐

18

16

15

15

15

室外变配电站

25

22

18

18

18

铁路

22

22

22

22

22

城市道路

快速路、主干路

10

8

8

8

6

次干路、支路

8

6

6

6

5

架空通信线

国家一、二级

1.5倍杆高

1倍杆高

不跨站

不应跨越加油站

一般

不跨站

不跨站

不跨站

不应跨越加油站

架空电力线路

1.5倍杆高

1倍杆高

不跨站

不应跨越加油站

注:

1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甲、乙类液体的定义应符合《建规》的规定

2重要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民用建筑保护类型划分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3对柴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和柴油加油机,本表的距离可减少30%

4对汽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若设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本表的距离可减少20%;当同时设置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本表的距离可减少30%,但均不得小于5m

5油罐、加油机与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式变压器的防火距离,可按本表的室外变配电站防火距离减少20%

6油罐、加油机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市道路确定:

高速公路、Ⅰ级和Ⅱ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Ⅲ级和Ⅳ级公路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表2-2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m)

设施名称

汽、柴油罐

密闭

卸油点

加油机

站房

其它建、构筑物

燃煤独立锅炉房

燃油(气)热水炉间

变配电间

道路

站区围墙

埋地油罐

通气管

管口

汽、柴油罐

埋地油罐

0.5

4

5

18.5

8

5

3

通气管管口

3

4

7

18.5

8

5

3

3

密闭卸油点

5

10

15

8

6

加油机

5

8

15

8

6

站房

6

6

其它建、构筑物

6

5

燃煤独立锅炉房

5

燃油(气)热水炉间

5

变配电间

道路

站区围墙

注:

1加油机与非实体围墙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m

2站房、变配电间的起算点应为门窗。

其它建、构筑物系批根据需要独立设置的汽车洗车房、润滑油储存及加注间、小商品便利店等

2.2项目基本情况

2.2.1建设规模

该站分为加油区和储罐区。

储油罐为卧式承重罐,埋于储油罐车道下面,其中50m3埋地式汽油储罐2台、30m3柴油储罐2台,设有3个加油岛,每个加油岛4台税控燃油加油机,依据《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分级标准,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则本加油站总储量为130m3,则该站消防设计等级为一级加油站。

2.2.2加油区

加油站前面为自左向右的高速公路,分别设置有车辆出入口且出入口分开设置。

站内设有2个加油岛,采用加油机8台,供加油车辆使用。

加油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该站设有2条6m宽双车道。

2.2.3站房、罩棚

站房为砖混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外墙采用颜色为中油乳白色,采用国标塑钢门窗,耐火等级为二级。

2.3加油站工艺流程简介

(1)加油工艺:

该站采用自吸式加油机。

通过加油机油泵把油品从油罐中抽出,经加油机油气分离器,计量器,再经加油枪加到授油器中。

加油工艺方块图如下:

图2-1加油工艺方块图

(2)卸油工艺:

该站采用密闭卸油系统。

装满油品的油罐车,到达罐区指定卸油位置停稳熄火,接好静电接地线,静止15min后计量,用耐静电耐油软管将油罐车出油口和油罐进油口连接好,开始卸油。

卸空油后拆除连通软管及静电接地线,封好油罐进油口和罐车出油口,等待约5min,罐车附近油气散尽后,罐车启动,缓慢离开罐区。

卸油工艺流程方块图如下:

图2-2卸油工艺流程图

2.4安全、消防设施

该加油站每两台加油机设有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只、6L泡沫灭火器1只,原有站房、箱式变压器前分别设置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2只;油罐区附近设置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个,加油站另配备消防器材箱和5块灭火毯,2m3灭火沙。

防雷防静电设施的配备及接地电阻,经防雷中心检验检测,并出具了防雷装置验收合格意见书。

该站站内给排水、电、通讯设施安装配套设施,站内取水为市政供水,采暖采用空调。

配备简易洗车设施及相应排水设施,站内设隔油池、化粪池和检查井各一座。

加油站独立变压器一台,市政供电。

该站油罐油品采用液位显示仪设备进行管理。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依据

根据危险害因素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分类,对系统中固有危险、相关危险有害因素及贮运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采用的相关一句如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汽油的理化特性;

柴油的理化特性;

相关事故案例。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结果

加油站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触电危险性、机械伤害危险性、毒性危害危险性、限定性空间作业危险性、雷击危险性。

其中最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

事故易发及危险点是:

加油岛(加油场地及加油机)、站房(包括营业室、值班室等)、油罐及管道、装卸油作业和急性中毒。

周边居民住宅距离加油机和罐区满足GB50156—2002要求,安全距离内无重要保护建筑。

3.2危险源识别

表3-1成品油名称及法定临界量

物质名称

物化性质

临界量/t

汽油

液体

200

柴油

5000

0#柴油平均密度0.84g/ml;93#汽油平均密度0.725g/ml,本加油站有两个50m2的汽油储罐;两个30m2的柴油储罐。

充装系数取0.85。

加油站的汽油储量:

q1=625T

加油站的柴油储量:

q2=42.84T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

q1/Q1+q2/Q2+……+qn/Qn=1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

所以:

q1/Q1+q2/Q2=0.3小于1

所以:

本加油站不是重大危险源。

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加油站储存的90#、93#、97#等车用汽油属于规定中第二类(易燃物质)中的低闪点易燃物质(闭杯闪点为-24°)的第11种,储存场所临界量为200T,,所以本加油站已构成重大危险源;而车用0#柴油临界量为5000T。

3.3介质的危险性

3.3.1油品的理化性质

柴油

柴油组分:

C17~C23

密度:

0.8~0.87

蒸气压:

0.3Kpa(50℃)

闪点:

50~90℃

自燃点:

350~380℃

爆炸极限:

0.60~6.5%

燃烧性:

可燃液体

所储存柴油,主要成分为烷烃和芳香烃,根据储存牌号的不同,其闪点不同,均为中闪点或高闪点易燃液体,其燃爆危险性较汽油小。

汽油

汽油组分:

C4~C12

密度:

0.72~0.737

蒸气压:

42~85kpa(11月1日至4月30日)

40~68kpa(5月1日至10月31日)

闪点:

-58~10℃

引燃温度:

415~530℃

爆炸极限:

1.58%6~.48%

燃烧性:

可燃液体

3.3.2油品的危险、有害特性分析

3.3.2.1易燃性

油品是可燃性有机物质。

其中许多油品的闪点较低,在常温下甚至低温下蒸发速度也很快。

油品在储存收发作业中,不可能是全封闭的,油蒸汽大量积聚和飘移在空气中,只要有足够点火能量,很容易发生燃烧爆炸。

油品的燃烧速度很快,尤其是轻质油品。

例如汽油的燃烧速度最大可达221kg/(m2·h),水平传播速度也很大,即使在封闭的储油罐内,火焰水平传播速度可达2~4m/s。

因此,油品一旦发生燃烧,氧气供给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灾害性事故。

3.3.2.2易爆性

油品的爆炸极限很低,尤其是轻质油品,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的可能性大,引爆能量仅为0.2mJ,而加油站中绝大多数引爆源都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引爆油气混合物。

3.3.2.3易产生、积聚静电

油品属于非导电物质,在运输、装卸和加油作业时极易产生静电,并且油品静电的产生速度远大于疏散速度,很容易引起静电电荷积聚,静电电位往往可达几万伏。

在静电积聚的场所,常有大量的油蒸气存在,很容易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3.3.2.4易受热膨胀性

油品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如汽油,温度变化1℃,其体积变化0.12%。

所以储存汽油的密闭容器如靠近高热或日光暴晒,受热膨胀,容器内压力增加,容易造成容器超压破裂。

故各种规格的容器,都有规定的安全容量。

一般来说容器装油后应保持5%~7%的气体空间,以备油品受热膨胀。

3.3.2.5易挥发、易扩散和易流淌

石油产品主要由烷烃和环烷烃组成,轻质油品烃类分子很容易离开液体,挥发到气体中。

1kg的汽油大约能蒸发为0.4m3的汽油蒸气。

柴油虽然蒸发较慢,但比水蒸发快得多。

油气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密度比空气重,易积聚在坑洼地带或沿地面漂移。

柴油在通常状态下为液体,易流动扩散。

低粘度的轻质油品,密度小于水,其流动扩散性很强。

所以储存油品的设备由于穿孔、破损,常发生漏油事故。

3.3.2.6毒性

油品及其蒸汽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一般属于刺激性、麻醉性的低毒物质。

当温度升高或其蒸汽与一氧化碳同时吸入时,毒性增强,且随不饱和烃、硫化物和芳香烃含量增加,毒性也相应增加。

空气中汽油油蒸汽的浓度应不超过0.1mg/1,否则人吸入后,轻者会造成嘴唇发麻、全身轻飘、头昏,饮食不振等,重则会使人心跳加剧、全身麻木、吐口水、胡言乱语,甚至死亡。

柴油由于其沸点较高,故吸入蒸汽所致的中毒机会较少,但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3.4加油网点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4.1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调查

该加油网点所拥有的主要设施设备包括:

站房、罩棚、埋地式油罐、加油机。

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见表3.2。

表3-2加油网点主要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一览表

序号

作业名称

危险、

危害因素

建(构)筑物

埋地油罐及管道

加油机

电力装置和线路

状态

S

R

A

O

S

R

A

O

S

R

A

O

S

R

A

O

1

 

 

 

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3

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5

触电

6

淹溺

7

灼烫

8

火灾

9

高处坠落

10

坍塌

11

放炮

12

火药爆炸

13

化学性爆炸

14

物理性爆炸

15

中毒和窒息

16

其他伤害危险

17

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

18

毒物

19

噪声与振动

20

高温

21

低温

22

辐射

23

其他危害

注:

表中“状态”栏:

S为开、停车状态R为正常运行状态;A为事故或紧急状态;O为维修状态

3.4.2设施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4.2.1站址的危险、有害因素

加油网点设施和设备大量处理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加油网点距明火散发点过近,就有导致加油网点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危险。

再者,因为周围设施距离加油网点过近,当加油网点发生事故时,又会波及这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3.4.2.2站内平面布局的危险、有害因素

该加油网点拥有站房、埋地油罐、加油机、柴油发电机等设施和设备,这些设施设备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防火距离。

安全消防通道必须畅通,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援。

3.4.2.3站内建(构)筑物的危险、有害因素

该加油网点的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站房(办公、营业室等)、加油罩棚。

根据规范要求,其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达到二级,否则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建筑物坍塌。

若构件采用燃烧体材料,一旦发生火灾时,甚至会造成火灾蔓延,导致损失扩大。

3.4.2.4油罐的危险、有害因素

油罐是加油网点内集中存放易燃油品的设备,油罐储油区是加油网点内的主要危险场所。

油罐的敷设方式对其产生的危险性影响很大,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油罐应为埋地式,不能置于室内、地下室,或采用半埋地方式;油罐自身强度和密封好坏,直接影响油品的渗漏和溢出;油罐的附件包括人孔、通气管、卸油口、量油孔、阻火器、接地等,是油罐安全储存油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性能缺陷,都可能造成油气泄漏、静电及雷击火灾。

3.4.2.5加油机

加油机是加油网点油品零售设备。

销售油品会产生可燃油气;流动的油品易产生静电,接地不好就会集聚并放电产生危险火花;其环境人员频繁往来也易带来危险火花,这些因素若同时出现,就会酿成火灾事故。

加油机是使用电气的设备,如果其控制线路和电机达不到防爆要求或损坏,亦会产生着火或爆炸事故。

加油机安装在加油岛上,如果加油岛的宽度、高度等尺寸不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容易被进站车辆撞坏,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坏。

3.4.2.6电力设施

加油网点的电力负荷为三级,配电箱应设于室内。

处于爆炸危险区域的电力装置和线路应采用防爆型,否则电力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电火花、高温等能引燃可燃油气;电缆与输油管道不能同沟敷设,否则也会带来危险。

电力装置和线路的绝缘、外壳接地是防止人员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