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957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单元

内容

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

目标

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及积极合作的意识。

单元

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2.三位数的加减法。

3.探索规律。

难点:

1.用规律解决问题。

2.解决实际中的应用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课题的引入要用好30页的两幅长江航线示意图,另一幅是船票售票大厅情境图。

让学生在熟悉、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在生活中不仅要用到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更多还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三位数的加减法是生活的需要。

2.进一步落实“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本单元的口算主要是几十加几十和一百几十、几百加几百(和超过1000)的加法,几百减几百的减法。

它是在20以内加减法及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基础上编排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较为充分地进行口算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本单元的估算不是近似计算,它是利用学生对数和运算的理解,通过心算得出大约的结果。

这个大约的结果可以使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取值范围,即大于多少、小于多少。

因此,在教学估算时,教师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

教学估算时不要停留在估算的结果,要抓住“怎样估算?

让学生结合猜测推理进行充分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探索过程,注意形成探索意识。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规律探索的过程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方法。

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能力,同时要注意答案的开放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注意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解决问题不能仅仅追求获得具体的结果,还应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采取他们认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要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尊重并鼓励薛恒个性的发挥,培养创新精神才能成为可能。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避免模仿、记忆、识别等对号入座式的机械式学习活动。

例3-例4是整百数加减口算的简单应用,结合情境,让学生思考、尝试加减法计算的验算。

这里要求的检验可以使再算一次,也可以使交换位置后再加一次,还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课时

安排

共21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3课时加减法的估算3课时

三位数的加法3课时三位数的减法4课时

探索规律2课时解决问题3课时

整理复习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模式二)

课题

教科书第30页的主题图,第31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六1-4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编写教师

陈光梅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第31页)例1是几十加几十(和超过一百)、几十减几十,在例1后的试一试将计算的数扩展为几百加几百(和超过1000)及几百减几百。

例2是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在例2之后通过试一试,安排互逆的整百数加减计算,在巩固计算的同时,加深加减关系的理解。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掌握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师导学

教师

学生

个性化修改

1.出示第1幅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到过美丽的上海吗?

(灯片出示几幅上海的风景图)如果从重庆乘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大的城市呢?

(出示第1幅主题图,一一标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看一看,重庆到上海有多远?

重庆到武汉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52+626+760+342=652+626=

2.出示第2幅主题图

王叔叔和他儿子打算从重庆乘船到宜昌去,(出示王叔叔说的话)谁能帮他算算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70+297=

3.揭示课题

这些算式的数都超过了100,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1.学生欣赏上海风景图,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出算式。

(不计算)

2.学生积极回答。

个体自学

例1自学提示:

1.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

怎样列式?

3.你能独立算出结果吗?

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办法算一算。

1.学生自学例1,完成自学目标。

2.自己口述算的算法。

例2自学提示:

1.聪明的你能根据这幅图(出示例2主题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2.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3.思考300+50、350-50、350-300怎样口算?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2.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3.思考300+50、350-50、350-300怎样口算?

同伴助学

1.出示助学目标

(1)帮助组内学有困难的成员解决问题。

(2)算完之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讨论300+50、350-50、350-300怎样口算?

2.倾听发言,做好记录,准备发言。

1.

(1)合作解答,帮助组内学有困难的成员解决问题。

(2)算完之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讨论300+50、350-50、350-300怎样口算?

2.倾听发言,做好记录,准备发言。

展示评学

(一)例1展示评学: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和算式

(出示例1图:

8袋红气球,5袋黄气球,每袋10个)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80+50=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80-50=

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1)你们能独立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吗?

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办法算一算。

算完之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80+50=130可能有如下算法:

方法1: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5个十:

90,100,110,120,130。

方法2:

8袋+5袋=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方法3:

8个十加5个十就是13个十,也就是130。

方法4:

把50分成20和30,80+20+30=130。

方法5:

把80看成100来算,再减去20,100+50-20=130。

(2)师小结:

整十数的加减就是十位上的数加减。

(3)、完成例1之后的“试一试”,并引导学生说出:

整百数加减就是百位上的数加减

(二)例2展示评学:

1.同学们能根据这幅图(出示例2主题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2.抽生汇报,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3.讨论300+50、350-50、350-300怎样口算?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口算方法。

300+50可以这样想: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

3个百加5个十,即30个十加5个十等于35个十,也就是350。

……

350-50、350-300可以这样想:

因为300+50=350,所以350-50=300,350-300=50

5.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百+几十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方法:

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十=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

(一)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80+50=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80-50=

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1)你们能独立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吗?

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办法算一算。

算完之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80+50=130可能有如下算法:

方法1: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5个十:

90,100,110,120,130。

方法2:

8袋+5袋=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方法3:

8个十加5个十就是13个十,也就是130。

方法4:

把50分成20和30,80+20+30=130。

方法5:

把80看成100来算,再减去20,100+50-20=130。

(二)例2展示评学:

1.学生说出所写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抽生汇报,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3.抽小组汇报300+50、350-50、350-300的口算方法。

300+50可以这样想: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

3个百加5个十,即30个十加5个十等于35个十,也就是350。

……

350-50、350-300可以这样想:

因为300+50=350,所以350-50=300,350-300=50

4.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百+几十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方法:

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十=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

提升延学

(一)例1后练习:

1.完成例1之后的“试一试”,并引导学生说出:

整百数加减就是百位上的数加减。

2.及时练习(完成课堂活动2、3题)

学生完成后师生一起讲评。

3.完成课件上练习题。

(二)例2后练习:

4.及时练习: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之后“试一试”。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整百数加减的算法。

(学生说出:

整百数加减就是百位上的数加减。

2.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或小组交流算法。

3.采取多种形式完成课件上练习题。

4.及时练习: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之后“试一试”。

6.学生积极回答。

7.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4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例1:

80+50=13080-50=30

例2:

300+50=350

350-50=300

350-300=50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模式二)

课题

教科书32页例3、例4,练习六5-8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编写教师

陈光梅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第32页)例3、例4在巩固整百数加减口算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检验的过程,自己尝试检验的方法。

教科书要求的是再加或再减一遍进行检验。

例3也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

例3加法计算之后,出现了对话框“900减去......”,即用减法检验加法......”即用加法检验减法。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难点:

加减互逆关系。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师导学

教师

学生

个性化修改

1.口算。

(选择两道抽生说明口算思路)

70+20=80-50=35+15=70+80=800-200=870-70=300+400=1000-600=720-200=40+80=

2.点明课题。

教师指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

1.学生积极回答。

并说出口算思路。

个体自学

例3自学提示:

1.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请列式计算,并说出口算思路。

3.怎样检验计算结果对不对?

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1.学生自学例3,完成自学提示。

2.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口算思路。

3.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检验计算结果对不对。

例4自学提示: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1.统计表中“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3.怎样检验你的计算结果对不对?

1.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同伴助学

1.出示助学目标

(1)帮助组内学有困难的成员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怎样检验计算结果对不对?

2.倾听发言,准备发言。

1.

(1)合作解答,帮助组内学有困难的成员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怎样检验计算结果对不对?

2.倾听发言,准备发言。

展示评学

(一)展示评学例3

1.教学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和算式。

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情景图,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问题:

小丁和小玲家相距多少米?

列式:

400+500=

2.展示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交换加数位置再计算检验。

②用减法检验即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3.小结:

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

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减法检验加法即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4.及时练习:

验算100+600=700

(二)展示评学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提问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提问引导列式。

教师:

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再提问,全班交流。

教师:

怎样检验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再算一次进行验算。

②用加法验算即用差+减数=被减数。

2.小结:

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3.及时练习:

验算900-300=600

(一)展示评学例3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和算式。

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情景图,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生:

小丁和小玲家相距多少米?

列式:

400+500=

2.学生展示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①交换加数位置再计算检验。

②用减法检验即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3.学生汇报怎样检验方法。

 

4.及时练习:

验算100+600=700

(二)展示评学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提问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

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汇报检验方法。

(教师:

怎样检验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回答板书:

①再算一次进行验算。

②用加法验算即用差+减数=被减数。

2.小结:

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3.(及时练习:

验算900-300=600)学生独立验算。

提升延学

1.完成课件上练习。

2.拓展深化

课件显示思考题:

选用0,1,2,3,4,这5个数字组成整十数相加、减的算式,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

请试着写出算式来。

3.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验算方法。

)举例说明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加减法的验算的。

4.完成第35页练习六第5-8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完成后可以小组交流。

再抽学生汇报。

3.师生一起课堂小结。

4.独立完成第35页第5-9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

例3:

400+500=900(米)

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

900-400=500

例4:

600-400=200(册)

减法可以用加法验算:

400+200=600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年级数学导学案(模式三)

课题

练习六9-13及思考题。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3课时

编写教师

陈光梅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第10题的第2问“怎样使两堆苹果个数同样多?

”没有作限制,题目是开放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有下面几种情况:

(1)不增加或减少苹果,移多补少,即“从左边一堆中拿100个给右边一堆”算式是500-100=400个,300+100=400个;

(2)增加苹果个数。

“第二堆增加200个”:

算式是“300+200=500个。

(3)减少苹果个数,“第一堆减少200个”算式是“500-200=300个;(4)左边一堆减少,右边一堆增加......

思考题将10、20、30、40、50、60、70六个数分为3组,每两个数之和为80,加上中心数40,每条线上3个数之和为120.而且上、下两条横线上3个数的和也要为120.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巩固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验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师导学

教师

学生

个性化修改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题,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练习

2.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1.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思考完成。

自主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看图计算。

400□300=()

()□()=()

200+()=()

2.口算。

60+30=80-40=45+25=300-200=

70+60=800-600=930-30=760-600=

300+70=680-80=400+40=500+500=

3.解决问题。

(1)一本书,小东看了60页,还剩下100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小明身高100厘米,小明的妈妈身高160厘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二、指导练习

1.第9、10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第一次独立计算,算完之后交换验算。

2.第10题。

3.第11题。

(1)教师指导读题,理解对折再对折。

(2)说说你打算怎样列式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

一、基本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第1题的第1和2两个小题这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再确定有什么方法计算。

 

2.第3小题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括号上面的400表示多少,用什么方法做。

 

二、指导练习

1.第9、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同桌合作完成,第一次独立计算,算完之后交换验算。

同伴助学

1.出示助学目标

(1)帮助组内学有困难的成员解决问题。

(2)组内交流。

(3)对疑惑做好记录,进行归纳,推荐发言。

2.准备交流。

1.

(1)合作解答,帮助组内学有困难的成员解决问题。

(2)组内交流算法。

(3)倾听发言,准备发言。

展示评学

一、基本练习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抽学生汇报,教师讲评。

 

二、指导练习

1.第9、10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同桌合作完成,第一次独立计算,算完之后交换验算。

(3)抽生汇报,交流算法。

2.第10题。

教师强调第2问“怎样使两堆苹果个数同样多?

”没作其他限制,答案不是唯一的。

可能有:

移多补少,从第一堆拿100个给第二堆;在第二堆增加200个;在第一堆减少200个;第一堆减少,第二堆增加……

3.第11题。

(1)教师指导读题,理解对折再对折。

(2)抽生说说你打算怎样列式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

一、基本练习

学生先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小组交流,汇报算法。

二、指导练习

1.第9、10题。

抽生汇报,交流算法。

2.第10题。

学生汇报:

“怎样使两堆苹果个数同样多?

”没作其他限制,答案不是唯一的。

可能有:

移多补少,从第一堆拿100个给第二堆;在第二堆增加200个;在第一堆减少200个;第一堆减少,第二堆增加……

3.第11题。

抽生说说你怎样列式计算。

提升延学

1.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

2.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3.展示不同的填法。

……答案很多,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4.课堂总结

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乐于与同学交流,探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的思维水平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1.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

2.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3.展示不同的填法。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练习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模式一)

课题

第36页例5及课堂活动和练习七1、3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4课时

编写教师

陈光梅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第36页)例5估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近似计算(教学时不必涉及四舍五入的知识),而是寻求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结果,因而方法是多样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例1的295+278为例

(1)可以使300+300,估算的结果约等于600;

(2)可以是300+280,估算的结果约等于580(把295看作300,278看作280);(3)可以是300加270,估算的结果约等于570(把295看作300,多看一点,把275看作270,少看一点);(4)295,27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估算结果是大于500,小于600.

在涉及有关钱数的估算问题时。

我们在对钱的多少进行估算时,应该把它们看成大一些的几百几十的数。

例5后的议一议,问够不够?

估算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有时把原数估计大一些。

估算时,每个数都要看成与原数越接近的数,结果就越接近准确数。

学习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