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792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docx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的《电阻的测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整个初中电学来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运用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

在中考考试中也是一个热点。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测电阻的原理,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通过对比和数据处理,就可以加深对电阻的认识。

⑵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体验测量电阻的过程中,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在电路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操作、保护用电器的意识,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初中电学实验中,规范操作始终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每次探究实验都要强调。

⑵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数据分析。

重点依据: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

这也是本节探究要重点训练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和定值电阻的因素。

难点依据:

灯丝的电阻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是学生很难接受的。

因此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规律,是本节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虽然经历了几个探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表格

(2)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故障。

(3)在数据分析中出现困难。

2、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参与探究,学会在小组中合作。

培养合作能力。

(2)分析归纳法: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数据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我的整体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

这个是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探究的前提。

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本节课我重点训练的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

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另外我让学生先做定值电阻再做小灯泡、通过对比,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向学生出示实物,2.5V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

提出问题:

如何测量它们的阻值。

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何借助其它仪器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测量导体的电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知道要测量导体的电阻有不同的方法。

2、合作探究:

实验原理,学生通过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很容易知道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我通过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抓住关键。

测量电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电流需要什么仪器?

那么只有一组数据可以吗?

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学生在讨论中,把这些问题解决,设计电路图水到渠成。

设计实验步骤及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充分发挥小组合学的力量,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讨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

强调保护用电器,安全操作。

3、进行实验

学生先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再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在学生做实验前,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2.5V,第二次取2V,第三次取1V。

并再次强调安全操作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3、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小组的电阻值,并绘制图像展示。

(2)提出问题:

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在三次变化大吗?

(3)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那么为什么电阻却变化很大?

(4)灯丝电阻的变化与电压、电流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5)小灯泡的亮度是怎样变化的?

电阻的变化与亮度之间有什么联系?

(6)亮度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如何变化?

(7)当灯丝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如何变化?

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对数据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处理,是探究实验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更是中考的热点。

因此在此处浓墨重彩的处理。

而这一点又是学生难于接受和掌握的。

因此把难点分散,把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激烈的碰撞中,从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还要看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看能否顺利的出现知识的迁移,进而作合适的引导。

学生能否在小灯泡的阻值与亮度之间建立联系,是这个环节的关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4、自我检测

交流评估这个环节放在课下让学生讨论。

一节课不可能把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全做为重点,时间不够,因此放在课下处理。

最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探究前的准备和探究环节学生活动比较充分,但在数据分析环节的处理教师还是有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

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2分钟)

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由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知识掌握的很好,所以这部分内容比较好引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学生已经在上节课学过公式的变形,很容易得到变形公式,为如何测电阻打下基础,很容易引入课题《测小灯泡电阻》。

(二)设计实验方案(约10分钟)

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测灯丝电阻的电路图,可能出现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

然后以此为契机讨论到底用不用滑动变阻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画出测电阻的电路图,大部分学生都没画滑动变阻器,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只能测几次电阻,同学们都想到只能测一次,那么老师设疑如果要多次测量应该怎样改进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呢?

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电源电压,一种是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学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动变阻器。

在电路图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电路图确定之后,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表格较为简单,学生容易完成。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简单叙述一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0分钟)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分钟)

由两个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在黑板上,学生会发现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灯丝电阻也在变化,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发生冲突,以这个冲突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三次测量得到的电阻为什么不同。

可让学生重复刚才的实验,仔细观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除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电路中还有什么现象。

很快学生会注意到灯泡亮度的变化。

灯泡越亮,就说明灯丝温度越高,三次测得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温度发生了改变。

(五)交流和评估(5分钟)

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一起讨论。

(六)小结(2分钟)

由学生小组逐一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记录。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

R=U/I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六、教学反思

学生在连完实物电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此时只需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减小接入电路的电阻即可,而学生却普遍认为是电路故障,不知所措。

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加强此类问题的联系。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

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

二学生自主探究。

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确定依据:

(1)按照物理课程标准。

(2)本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

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

为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利用测出实验数据让学生类比思考的方法将测量灯泡电阻融入到本节课中。

教学重点:

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

重点设置依据: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的因素。

三、说教法

说教法: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图、表格、注意问题等,采用启发引导、谈话讨论、师生互动的教法。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

当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可以适当的指导。

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

四、教学流程

1、探究前的准备

实验原理的确定:

让学生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联系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

教师提问:

(1)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什么仪器?

(2)为确保电路元件不被烧坏,应选择什么仪器?

(引出变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测量一组数据可以吗?

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引出变阻器分压式作用)。

电路图的确定:

通过所选仪器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步骤的确定:

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提问学生,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实验表格的确定:

表格设计的要领是:

明确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

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还应该注意什么?

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后,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

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

虽然在实验前做了准备,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一环节我计划用15分钟。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3、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

我计划用10分钟时间。

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电阻的电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变化大吗?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变化不同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5、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

R=U/I

实验电路图:

实验表格设计:

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电阻RX平均值/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