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226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3.docx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3

宿迁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模拟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  )

A.

B.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a2+a=4a3B.-3(a-b)=-3a+b

C.5a-4a=1D.a2b-2a2b=-a2b

3.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根据规划,“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为4400000000人,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44×108B.4.4×109C.4.4×108D.4.4×1010

4.一元一次方程3x+6=2x-8移项后正确的是(  )

A.3x-2x=6-8B.3x-2x=-8+6C.3x-2x=8-6D.3x-2x=-6-8

5.在

中,负有理数共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C.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7.如图,小亮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研究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变化情况,若由图 ①变到图②,不改变的是(  )

A.主视图B.主视图和左视图

C.主视图和俯视图D.左视图和俯视图

8.

如图,某商品实施促销“第二件半价”,若购买2件该商品,则相当于这2件商品共打了(  )折.

A.5B.5.5C.7D.7.5

9.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2PB,点Q为PB的中点,则线段AQ的长是()

A.5cmB.9cmC. 5cm或9cmD. 3cm或5cm

10.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

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  )根火柴.

A.156B.157C.158D.15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1.代数式3xmy与-4x3y的和是一个单项式,则m=______.

12.已知∠α=76°36′,则∠α的补角为______.

13.若a2-3b=4,则3b-a2+2018=______.

14.已知关于x的方程(k-1)x|k|-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

15.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

16.已知∠AOB=24°,自∠AOB的顶点O引射线OC,若∠AOC:

∠BOC=7:

5,则∠AOC的度数是______.

17.任何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应该怎样写呢?

我们以无限循环小数0.

为例进行说明:

设0.

=x,由0.

=0.7777…可知,10x=7.7777…,所以10x-x=7,解方程,得x=

,于是.得0.

=

.将0.

写成分数的形式是______.

18.下面是一种利用图形计算正整数乘法的方法,请根据图1-图4四个算图所示的规律,可知图5所表示的等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9.计算:

(1)(-2)-(-3)-|-4|

(2)-22+3×(-1)2016-9÷(-3)

20.解方程:

(1)5x+3x=2+6

(2)

-

=1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6.0分)

21.先化简,后求值:

(3a2-4ab)-2(a2+2ab),其中a,b满足|a+1|+(2-b)2=0.

22.利用网格画图:

(1)过点C画AB的平行线;

(2)过点C画AB的垂线,垂足为E;

(3)连接CA、CB,在线段CA、CB、CE中,______线段最短,理由:

______;

(4)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23.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零件.

(1)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______;

(2)请在边长为1的网格图里画出这个零件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24.

如图,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

CB=1:

3的两段,若AC=10,求AB的长.

25.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OF⊥OC,

(1)图中∠AOF的余角是__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

(2)如果∠AOC=160°,那么根据______可得∠BOD=______度;

(3)如果∠1=32°,求∠2和∠3的度数.

26.如图是一根可伸缩的鱼竿,鱼竿是用10节粗细不同的空心套管连接而成,闲置时鱼竿可收缩,完全收缩后,鱼竿的长度即为第1节套管的长度(如图1所示),使用时,可将鱼竿的每一节套管都完全拉伸(如图2所示),图3是这根鱼竿所有套管都处于完全拉伸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已知第1节套管长50cm,第2节套管长46cm,以此类推,每一节套管都比前一节套管少4cm,完全拉伸时,为了使相邻两节套管连接并固定,每相邻两节套管间均有相同长度的重叠,设其长度为xcm.

(1)请直接写出第5节套管的长度;

(2)当这根鱼竿完全拉伸时,其长度为311cm,求x的值.

27.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C点需要多少时间?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求当t为何值时,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光滑的曲面,没有棱,只是扇形.

故选:

B.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作答.

此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注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2.【答案】D

【解析】解:

A、3a2和a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是-3a+3b,故本选项错误;

C、结果是a,故本选项错误;

D、结果是-a2b,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D.

根据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能熟记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

4400000000=4.4×109,

故选:

B.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4.【答案】D

【解析】解:

一元一次方程3x+6=2x-8移项得

3x-2x=-8-6,

故选:

D.

根据解方程移项要变号,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变号是解题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

中(-1)2007=-1、-32=-9、-|-1|=-1、-

=-

是负数,

故选:

A.

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次幂为正,看准底数进行计算可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指数幂,乘方,绝对值,关键是准确掌握各计算公式与法则.

6.【答案】C

【解析】解:

A.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说法错误;

B.若AC=BC,且A、B、C三点共线,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说法错误;

C.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故本说法正确;

D.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说法错误;

故选:

C.

分别对各个选项进行仔细地分析可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公理及推论,线段中点的定义与性质,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

7.【答案】D

【解析】解:

从左面看第一层都是三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①②的左视图相同;

从上面看第一列都是一个小正方形,第二列都是一个小正方形,第三列都是三个小正方形,故①②的俯视图相同,

故选:

D.

根据三视图的意义,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利用三视图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

设一件商品原价为a元,买2件商品共打了x折,根据题意可得:

a+0.5a=2a•

解得:

x=7.5,

即相当于这2件商品共打了7.5折.

故选:

D.

根据题意设一件商品原价为a元,买2件商品共打了x折,利用价格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得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PQ=QB,根据AP=2PB,求出PB=

AB,然后求出PQ的长度,即可求出AQ的长度.

【解答】

解:

如图1所示,∵AP=2PB,AB=6,

∴PB=

AB=

×6=2,AP=

AB=

×6=4;

∵点Q为PB的中点,

∴PQ=QB=

PB=

×2=1;

∴AQ=AP+PQ=4+1=5.

如图2所示,∵AP=2PB,AB=6,

∴AB=BP=6,

∵点Q为PB的中点,

∴BQ=3,

∴AQ=AB+BQ=6+3=9.

故AQ的长度为5cm或9cm.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方法一:

解:

根据题意可知:

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

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

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

…,

第n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

则第11个图案需:

11×(11+3)+3=157(根);

故选B.

方法二:

n=1,s=7;n=2,s=13;n=3,s=21,

设s=an2+bn+c,

∴s=n2+3n+3,

把n=11代入,s=157.

方法三:

根据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得出规律第n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再把11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难度一般偏大,属于难题.

11.【答案】3

【解析】解:

根据题意知3xmy与-4x3y是同类项,

则m=3,

故答案为:

3.

根据题意得到两代数式为同类项,利用同类项定义求出m即可.

此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单项式,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2.【答案】103°24′

【解析】解:

∵∠a=76°36′,

∴∠a的补角=180°-76°36′=103°24′.

故答案为:

103°24′.

根据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补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补两角之和为180°.

13.【答案】2014

【解析】解:

当a2-3b=4时,

原式=-(a2-3b)+2018

=-4+2018

=2014,

故答案为:

2014.

将a2-3b=4代入原式=-(a2-3b)+2018计算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4.【答案】-1

【解析】解:

由题意得:

|k|=1,且k-1≠0,

解得:

k=-1,

故答案为:

-1.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可得:

|k|=1,且k-1≠0,再解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关键是掌握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15.【答案】36

【解析】解:

由主视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高分别为4和3,

由俯视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为4和3,

因此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3、3,

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4×3×3=36.

故答案为:

36.

根据所给的三视图判断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根据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此题考查了三视图判断几何体,注意:

主视图主要反映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主要反映物体的宽和高,俯视图主要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16.【答案】14°或84°

【解析】解:

①当射线OC在∠AOB内部时,∠AOC=24×

=14°;

②当射线OC在∠AOB外部时,

设∠AOC=7x,则∠AOB=2x=24°,解得x=12°

所以∠AOC=7×12°=84°.

故答案为14°或84°.

分两种情况:

①射线OC在∠AOB内部;②射线OC在∠AOB外部.根据角之间的比值求解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倍分关系,分情况讨论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设0.

=x,则36.

=100x,二者做差后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x,则

=100x,

∴100x-x=36,

解得:

x=

故答案为

18.【答案】21×13=273

【解析】由图形可知:

图1中标的数字的个位逆时针顺序排列正是结果,左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11,右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11,它们为两个因数,即11×11=121;图2中标的数字的个位逆时针顺序排列正是结果,左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21,右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11,它们为两个因数,即21×11=231;图3中标的数字的个位逆时针顺序排列正是结果,左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21,右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12,它们为两个因数,即21×12=252;图4中标的数字的个位逆时针顺序排列正是结果,左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31,右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21,它们为两个因数,即31×12=372;图5中标的数字的个位逆时针顺序排列正是结果,左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21,右下方的两组交点个数逆时针排列为13,它们为两个因数,即21×13=273;

故答案为:

21×13=273.

根据图形计算正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关键在于认真正确的对每个图形进行分析归纳规律,得出规律解决问题.

19.【答案】解:

(1)原式=-2+3-4=-3;

(2)原式=-4+3×1+3

=-4+3+3

=2.

【解析】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计算绝对值,再计算加法可得;

(2)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0.【答案】解:

(1)8x=8,

x=1;

(2)3(x+1)-(2-3x)=6,

3x+3-2+3x=6,

3x+3x=6-3+2,

6x=5,

x=

【解析】

(1)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得;

(2)依次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1.【答案】解:

原式=3a2-4ab-2a2-4ab

=a2-8ab,

∵|a+1|+(2-b)2=0.

∴a+1=0,2-b=0,即a=-1,b=2,

当a=-1,b=2时,原式=(-1)2-8×(-1)×2=17.

【解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答案】

(1)直线CD即为所求;

(2)直线CE即为所求;

(3)CE 垂线段最短 

​(4)∵S△ABC=

•AB•CE,

∴18-

×1×5-

×1×3-

×2×6=

×2

×CE,

∴CE=

【解析】解:

(1)

(2)(4)见答案

(3)在线段CA、CB、CE中,线段CE最短,理由:

垂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CE,垂线段最短;

【分析】

(1)取点D作直线CD即可;

(2)取点F作直线CF交AB与E即可;

(3)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

(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的两种求法,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3.【答案】

(1)24;

(2)见解析.

【解析】【解答】

解:

(1)2×2×6=24,

故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24.

(2)如图所示:

【分析】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与原来相同,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2)根据几何体画出从正面、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以及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

24.【答案】解:

设MC=x,

∵MC:

CB=1:

3

∴BC=3x,MB=4x.

∵M为AB的中点.

∴AM=MB=4x.  

∴AC=AM+MC=4x+x=10,即x=2.

所以AB=2AM=8x=16.    

故AB的长为16.

【解析】本题需先设MC=x,根据已知条件C点将线段MB分成MC:

CB=1:

3的两段,求出MB=4x,利用M为AB的中点,列方程求出x的长,即可求出AB的长.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在解题时要能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求出线段的长是本题的关键.

25.【答案】

(1)∠BOC、∠AOD;

(2) 对顶角相等, 160 ;

(3)∵OE平分∠AOD,

∴∠AOD=2∠1=64°,

∴∠2=∠AOD=64°,∠3=90°-64°=26°.

【解析】解:

(1)∵OF⊥OC,

∴∠COF=∠DOF=90°,

∴∠AOF+∠BOC=90°,∠AOF+∠AOD=90°,

∴∠AOF的余角是∠BOC、∠AOD;

故答案为:

∠BOC、∠AOD;

(2)∵∠AOC=160°,

∴∠BOD=∠AOC=160°;

故答案为:

对顶角相等; 160;

(3)见答案.

【分析】

(1)由垂线的定义和角的互余关系即可得出结果;

(2)由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果;

(3)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D,由对顶角相等得出∠2的度数,再由角的互余关系即可求出∠3的度数.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互为余角关系;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得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答案】解:

(1)第5节套管的长度为:

50-4×(5-1)=34(cm).

答:

第5节套管的长度为34cm.

(2)第10节套管的长度为:

50-4×(10-1)=14(cm),

设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xcm,

依题意,得:

(50+46+42+…+14)-(10-1)x=311,

即:

320-9x=311,

解得:

x=1.

答:

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1cm.

【解析】

(1)利用第5节套管的长度=第1节套管的长度-4×(节数-1),即可求出结论;

(2)利用第10节套管的长度=第1节套管的长度-4×(节数-1),可求出第10节套管的长度,设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xcm,观察图形可知,10节套管共重合9个x的长度,根据鱼竿完全拉伸的长度=10节套管的长度和-9个x的长度,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

图形的变化类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解:

(1)点P运动至点C时,所需时间t=10÷2+10÷1+8÷2=19(秒),

(2)由题可知,P、Q两点相遇在线段OB上于M处,设OM=x.

则10÷2+x÷1=8÷1+(10-x)÷2,

解得x=

故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

(3)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有4种可能:

①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AO上,则:

8-t=10-2t,解得:

t=2.

②动点Q在CB上,动点P在OB上,则:

8-t=(t-5)×1,解得:

t=6.5.

③动点Q在BO上,动点P在OB上,则:

2(t-8)=(t-5)×1,解得:

t=11.

④动点Q在OA上,动点P在BC上,则:

10+2(t-15)=t-13+10,解得:

t=17.

综上所述:

t的值为2、6.5、11或17.

【解析】

(1)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可得答案;

(2)根据相遇时P,Q的时间相等,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3)根据PO与BQ的时间相等,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PO与BQ的时间相等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