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522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xx年21日备

小学二年级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这是我转为孩子写的分析,教案仅是教学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裁剪修复,因时间精力有限,文中可能有纰漏,不得做特细致纠正及标注,望谅。

《秋游》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充满童趣,秋意盎然。

其中作者写景的次序很明朗:

从秋风起---天空---田园---孩子们条理清晰,既展示了秋季景色特有特点,又便于记忆与模仿,而且富有乐趣,对初学语文的孩子来说是很棒的范文。

《教材分析:

这个题材是《xx,北京》的续集。

主要描绘了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的景况。

奥运会即将结束了,但人们依旧留恋不舍。

当晚北京城里热闹非凡,人们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被奥运卓越、友谊和尊重的精神所感染和吸引,大家又唱又跳在狂欢,不愿离去。

xx的北京奥运是成功的,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让孩子好好去感悟这种爱国热情。

《英英学古诗》主要通过祖孙俩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孩子是如何跟着奶奶学习古诗的,随着作者的镜头推进,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英英是怎么学古诗的,以及学了什么古诗。

文章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帮助孩子了解学习语言对话的方式。

《乡下的孩子》展示的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田园生活的画面,画中的孩子手捉蝴蝶,口含树叶,臂挎菜篮在田野里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劳动嬉闹的情景,令人羡慕向往。

作者想通过此画面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想借此激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上四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很对孩子的心思。

 

1、《秋游》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

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

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

(出示小黑板:

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

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

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

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

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

“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

教师范读。

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大家(    ),多开心呀!

2、《xx,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知道xx,北京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2、师:

xx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齐读课题。

3、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

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提出自读要求:

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

   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

全班交流。

   3、场:

共六画,左右结构。

     名:

共六画,上下结构。

     米:

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

北京、时间、上空、飞机、外国、朋友、全场、礼花(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

京、环、表、名、国、园、机、场、米

3、练习组词。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2、再读质疑,交流,解惑。

  

   3、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北京奥运会另人留恋与不舍 。

   4、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充满留恋和不舍?

   5、指导感情朗读此时此刻的北京.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1、学习第一句。

    “这时”指什么时候?

    练习用“如同”造比喻句

    小结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

    边读边想象,当时“鸟巢”内的人们是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的。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句

    思考:

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感染”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

    思考:

这一句你了解了什么?

    练习用“但是”造句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人们是多么快乐啊!

通过电视收看闭幕式的我们也是同样的快乐,我们多么留恋奥运会那段快乐的时光啊!

要跟北京说再见,我们真的还不愿意呢?

板书:

不愿离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令人留恋 

             北京奥运

                    不愿离去

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

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

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

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

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

"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

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

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

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

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略)。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  灶(   )

      坏(   )  肚(   )

      扁(   )  含(   )

      编(   )  念(   )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古诗。

   6.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

练习2

  作业设计:

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mgsfbnz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

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

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

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

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

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

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练习。

  

(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师巡视。

  3.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揭示谜底。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

  3.练习。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反复练读。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

  (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

可爱的……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

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指导说话。

  (!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学生同位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补充。

  4.指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