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901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明

1.诗两首

[知识考点归纳]

1.注意诗歌朗诵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意象)来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我爱这土地》中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能概括《乡愁》中提到的人生四阶段,找到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典型考题分析]

例题:

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探究思路:

要正确地断句,关键在于用心品悟诗歌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语句停顿的常识,进行节奏划分。

本题答案为:

C

[基础知识训练]

1.《我爱这土地》作者是,《乡愁》作者是台湾诗人。

2.《乡愁》一诗中有四种物象,其中“邮票”比喻的是母子分离;“船票”比喻的是,“坟墓”比喻的是,“海峡”比喻的是。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3—6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诗歌中的“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么会“激怒”,而“黎明”怎么又是“无比温柔”的?

4.哪些诗句可看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诗歌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你认为这首诗歌应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进行朗读?

[探究拓展训练]

认真阅读品味,回答7~10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酒一样的长江水血一样的海棠红

醉酒的滋味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滋味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信一样的雪花白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家信的等待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等待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7.指出在《乡愁四韵》一诗中诗人所撷取的象征性的形象,并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8.试谈谈《乡愁》和《乡愁四韵》两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9.《乡愁》和《乡愁四韵》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

为什么?

10.“思乡”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除余光中的《乡愁》外,你还能再列举两首抒发乡情的诗歌吗?

2.我用残损的手掌

[知识考点归纳]

1、注意诗歌节奏的划分,要能把握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盼望的感情变化,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残损的手掌抚摸广大土地”这一想像在全诗中的线索作用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想像,了解诗歌所采用的比喻、对比等手法。

3、会评析诗歌关键语句。

[典型考题分析]

例题:

请对“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诗句进行品味点评。

探究思路:

欣赏诗歌语言,这是诗歌分析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做好这类题,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注意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

第二,要设身处地地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遇等特定因素去找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深层意蕴。

因此,对这一诗句,可进行这样的品评:

在敌人的铁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

“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基础知识训练]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灰烬(jìng)嘶哑(sī)憔悴(cuì)蘸着(zhuàn)

B、荇藻(xìn)彻骨(chè)残损(sǔn)牲口(shēng)

C、堤上(dī)荔枝(lì)蝼蚁(lóu)蓬蒿(hāo)

D、锦幛(zhāng)驱逐(zhú)腐烂(fú)怅惘(wǎng)

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阅读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回答3~7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

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4.找出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是()

A、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B、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C、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D、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6.试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的效果。

7.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

”中的“那里”指哪里?

“永恒的中国”在诗人心目中应是怎样的?

[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诗歌,回答8~11题: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8.对上面这一首新诗有关内容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1925年,闻一多提前结束美国留学生涯回到祖国,在五卅反帝运动的冲击下,以饱满的激情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台湾》就选自其中。

B.融历史感与现实感于一体是本首诗歌的特色。

C.诗歌采用比喻和呼告的手法来抒情。

D.“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是两句催人泪下的诗句,成功地表达了台湾乳儿永远思归,祖国母亲永远心系乳儿,台湾一定会回到母亲怀抱的由衷之情。

9.你认为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10.试指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11.请仿照《七子之歌》,以“母亲的口吻”给“七子”中还未回到母亲怀抱的“台

湾”写几句诗,以回应“七子”的呼唤。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知识考点归纳]

1、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探究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我”的情感历程。

[典型考题分析]

例题:

诗歌中每一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探究思路:

回答这类题,关键是要读懂诗歌,通过把握诗歌中具体的艺术形象,来理解每一节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

我们会发现,诗歌中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痛苦和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

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

“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引发了他们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基础知识训练]

1.根据诗歌内容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修饰语。

()的歌()的矿灯()的稻穗()的路基

2.请结合课内外阅读,介绍作者舒婷。

(100字左右)

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三、四节,回答3~6题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喂养了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是绯红的黎明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正在喷薄;去取得

——祖国啊!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3.在节选的第一节诗中,诗人撷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

4.请在节选的诗歌中划出最能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诗句。

5.诗歌中的“我”指谁?

6.请你发挥想象,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两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意境和谐一致。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探究拓展训练]

认真阅读,回答7~10题:

笑靥千秋

舒婷

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妈的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

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展颜微笑。

妈妈的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

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我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

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

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

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

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吉他。

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

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

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

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

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

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

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酒涡的影子。

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

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以及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盛的濡湿。

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

女人,又是政治家。

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

可管笑容的各部门都有分寸的,因对上级、同事、下属的不同调整位置。

但我们仍然期待它,哪怕配备一双眼睛寒气砭人。

就像在悬崖峭壁的攀援中,暂时找到一个落脚点,心一松又一紧,于是再寻找,再接触下一个落脚点。

在当年居委会主任,工厂女人班组长那儿一再经受这种考验后,我领悟到:

女政治家的笑容就是让你老那么附在悬崖上,不掉下来。

有人说:

笑是一门艺术。

哦,这话真可怕!

1985年10月5日

7.除了诗歌,舒婷的散文也很有特色,你喜欢这篇散文吗?

你认为本文有什么特色?

8.在本文中,作者写了哪几种笑容,分别有什么特色?

9.请谈谈你对文末“有人说:

笑是一门艺术。

哦,这话真可怕!

”的理解。

10.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微笑,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

请你把这份感慨用语言表达出来,如能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则更好。

4.外国诗两首

[知识考点归纳]

1.理解诗人对草原、森林、河流、乡间小路的灯光、暮色中的白桦涌起的情思,能感受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2.体会休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意识和对自己黑人种族的自豪感。

了解诗意象高度凝炼(河流),表意深刻的特点,能品评重点语句。

[典型考题分析]

例题:

《祖国》一诗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情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探究思路:

回答此题,关键是要能把握诗歌具体而形象的意象以及诗歌的抒情特色。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绘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如草原、森林、河流、乡间小路的灯光、暮色中的白桦。

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笑谈的场面。

而就在这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俄罗斯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缓缓释放的,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读者会被深深感染。

[基础知识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念()qián信()慰jiè()

深suì()晨xī()kǎn()望

2.根据课文填空。

我怀着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的农家茅房,

的小窗

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黑人谈河流》一诗作者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被称为“”。

阅读《黑人谈河流》,回答4~7题: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可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4.诗中的河流有什么共同特征?

请用诗歌中的三个词回答。

5.如何理解诗歌中“河流”一词的含义?

6.“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一句诗应该怎样理解?

它在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五节反复出现,作用相同吗?

7.诗人谈河流的目的是否是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河网密布的可爱家乡,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诗歌,回答8~11题:

小鸟

普希金

在遥远的异乡我恪守着我的心中感到无限欣慰

家乡的古老的风俗,为什么还要对上帝唠叨?

在明媚的春天节日,当我能把自由当礼物,

我放生了一只小鸟。

哪怕只送给一个生灵也好。

8.诗歌中的小鸟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9.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么一只小鸟?

10.诗歌中“明媚的春天节日”与“小鸟”有什么联系?

11.借景(物)抒情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面对大自然的万千美景,诗人常常会用诗歌来表达他的种种情绪。

你能不能举上一个例子?

第一单元测试

〔积累与运用〕(20分)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3%

荇澡篷蒿灰烬蝼蚁於滩胚芽喷博晨曦油黑悱红

改正:

2.诵读诗歌,要注意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对下列诗句音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B.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C.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D.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5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3)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

温暖,,坚固而。

4.根据要求填空。

(3分)

(1)列举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诗句。

(单元内、外各一句)

单元内:

单元外:

(2)写出出自《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一个比喻句。

5.在空格内填写相关的信息。

(4分)

意象

作品

作者

思想情感

土地长白山雪峰黄河水江南水田岭南荔枝花

《我用残损的手掌》

 

艾青

借小鸟的形象,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草原森林河流山川

莱蒙托夫

6.下面是一首裴多菲的《匈牙利》,但句序打乱了,你能根据诗歌的有关特点,给它正确排序吗?

(3分)

(1)你不是一个好厨师

(2)却忍饥挨饿,走进了坟墓(3)吃的食品太丰盛,要

被噎死(4)你把一边的肉烧得焦糊(5)匈牙利,我亲爱的祖国(6)而你那众多贫穷的孩子(7)另一边却半生不熟(8)你的一些幸福的公民

正确排序:

〔阅读〕(共50分)

(一)乡愁(余光中)(18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7.余光中的《乡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哪种情感是最主要的?

(5分)

8.四节诗是按照什么线索抒发情感的?

(2分)

9.诗歌中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10.试分析《乡愁》一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4分)

1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容曾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你离开家乡,你会认为乡愁是什么呢?

请发挥想象,用诗句表达你的感觉。

乡愁是(3分)

(二)煤的对话(艾青)(17分)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2.你认为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

(4分)

13.“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2分)

14.“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的呼喊表现了什么精神?

(3分)

15.诗歌写1937年。

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揣摩诗人创作时的思想感情。

(4分)

16.诗歌采用对话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4分)

(三)长城谣(15分)

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今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7.你是如何理解第一节诗中长城“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4分)

18.赏析第二节中画线的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4分)

19.第三节中“而今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20.请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确切的一项(3分)()

A.整首诗在动与静,短暂与永恒的张裂与统一中散发出历史的悲凉。

B.诗歌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悠久的历史。

C.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D.本首诗中的“敕勒川,阴山下”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诗中以“敕勒”、“阴山”抒情,表达了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之情。

〔写作〕(共30分)

21.模仿本单元你喜欢的一首诗,在“祖国”、“土地”、“故乡”中任选一个作为话题,创作一首诗歌。

要求能展开想象和联想,写出真情实感。

诗歌的行数在十二行以上,题目自拟。

 

第一单元答案

《诗两首》[基础知识训练]1.艾青余光中2.夫妻难聚母亲去世台湾与大陆的人为隔绝3.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5.对国家、对土地有着深沉的爱的赤子形象6.激昂悲壮,充满深重的忧患意识,又满怀着对土地、对家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探究拓展训练]7.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诗歌不仅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与民族历史的思恋。

8.共同点:

⑴语言质朴典雅,富有生活气息。

⑵都能巧妙地把数量短语、形容词和名词进行巧妙结合。

9.可从诗歌的表现手法、结构、语言等角度去谈,言之有理即可。

10.如马致远的《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崔颢《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用残损的手掌》[基础知识训练]1.C2.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3.祖国大地(祖国山水)不能删。

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4.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词,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5.A6.诗中所运用的对比手法,一种是同一地区沦陷前后两种情景的对照;又一种是沦陷区与解放区两种情景的对照。

采用对比手法,更强烈、更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对祖国人民苦难的哀痛。

7.“那里”指“解放区”。

诗人心目中的“永恒的中国”应是:

阳光普照、春风吹拂、万物复苏,人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意思对即可)[探究拓展训练]8.D9.诗歌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极大地增强了一种归属感的亲情,并使诗歌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感。

10.诗歌表现了国土沦丧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又写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也传达出祖国领土必将回归祖国的信念。

11.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基础知识训练]1.疲惫熏黑干瘪失修2.可从她的人生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作品影响力等角度去谈。

 如:

舒婷(1952——),当代女诗人,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致橡树》《双桅船》等诗的发表在诗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其诗歌引发的关于“朦胧诗”的论战对当代诗歌乃至整个文坛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3.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

簇新,生机勃勃。

4.从“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