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974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含高考模拟题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高考仿真模拟卷

(二)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湖北宜昌调研)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不会随细胞分裂而发生长度改变

B.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有丝分裂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D.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

答案 D

解析 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短,导致细胞衰老,A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种子属于器官,因此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联会现象,C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D正确。

2.(2019·江苏启东等七校第四次联考)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X是水分子,则其既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又能通过相应通道进入细胞

B.若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若X是钠离子,则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且与氧气浓度有关

D.若X是尿素分子,则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且与氧气浓度无关

答案 C

解析 水分子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有些细胞膜上也有水通道蛋白,可协助水分子的跨膜运输,A正确;葡萄糖在顺浓度梯度时,可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B正确;在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C错误;尿素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与氧气浓度无关,D正确。

3.(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原因是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的物质M与靶细胞表面的物质N结合,诱导靶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靶细胞裂解。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B.效应T细胞内含控制M合成的基因,靶细胞内无控制M合成的基因

C.机体内的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D.肿瘤细胞物质N合成基因表达活跃,有利于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

答案 A

解析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中均含有控制物质M合成的基因,B错误;机体内的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肿瘤细胞物质N合成基因表达活跃,有利于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有利于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D错误。

4.(2019·湖北十堰市3月份模拟)如图表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以花的直径表示)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对花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促进生长

B.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花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C.图中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花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D.若改赤霉素为生长素,则不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

答案 C

解析 据图所示,与对照组相比,50mg/L、100mg/L、150mg/L浓度的赤霉素均对花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100mg/L的促进作用比另两种强,并不是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因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浓度有最适浓度,故也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A、B、D错误,C正确。

5.(2019·云南保山市一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右图是某林区划区轮伐的示意图,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林区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

B.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在区域④用样方法调查

C.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①→②→③→④

D.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答案 B

解析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A正确;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B错误;由题意知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树木的长势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②→③→④,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是①→②→③→④,C正确;人类活动会改变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6.(2019·江西省临川一中考前模拟)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黑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_R_和B_rr,红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_,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r,BbRr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自交后代黑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为8∶3∶1,说明致死的全部为黑色,因此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导致基因型为BB的植株死亡。

据分析可知,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正确;又因为红色(bbR_)的个体存活,所以s应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当BB组合时ss也会组合从而使个体致死,则F1的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3种基因型,B错误;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该转基因个体为BbRrs,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即与bbrr杂交,子代有BbRrs、Bbrrs、bbRr、bbrr,子代没有致死个体,因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9分)

29.(2019·陕西省第一次联考)(9分)某农业生产基地的科研人员发现,同一作物的甲、乙两个品种,在管理方法、生长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产量差异较大,为了提高温室大棚栽培效益,他们探究温度对甲、乙两个品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了由透明玻璃罩等组成的装置(如图A所示)。

将该装置放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得到曲线如图B。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变量中,属于实验自变量的是________,无关变量的是________。

①温度 ②CO2浓度 ③净光合速率 ④植物品种 ⑤光照 ⑥植物初始状态

(2)装置A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________变化量来反映净光合速率的大小,该物质来自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为35℃,甲、乙两品种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①④ ②⑤⑥

(2)氧气 光反应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不一定 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而35℃时甲、乙两品种植物的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3分)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该装置放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温度,因变量是③净光合速率,同时该实验有甲、乙两种植物,说明④植物品种也属于自变量;而②CO2浓度、⑤光照、⑥植物初始状态都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

(2)由于装置A中有CO2缓冲液,二氧化碳浓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变化量来反映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氧气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温度为35℃,甲、乙两品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不清楚两者的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而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因此无法判断两者的实际光合速率是否相等。

30.(2019·江西上高县二中第七次模拟)(10分)Ⅰ型糖尿病是病人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B细胞而引起的,若不能及时治疗,胰岛B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导致不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Ⅰ型糖尿病属于________病。

(2)研究发现Ⅰ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源(C19-A3)后,患者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为了探究该免疫系统变化能否降低Ⅰ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量,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①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第一步:

筛选多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随机分为3组(n代表人数):

高频组:

n=9,每2周注射10毫克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对照组:

n=8,每2周注射_________________。

低频组:

n=10,每4周注射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绘制曲线图。

②据图可得出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自身免疫

(2)①体重、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的Ⅰ型糖尿病患者 50mL生理盐水 10毫克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每三个月测量三组患者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2分) ②a.与对照组相比,高频和低频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都显著降低(2分) b.高频组与低频组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无明显差异(2分)

解析 

(1)病人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①由题意可知,实验对象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在挑选实验对象时应尽可能保证条件一致,自变量为免疫系统变化,即是否注射C19-A3,因变量为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低频组:

每4周注射溶解于生理盐水的C19-A3,高频组:

每2周注射溶解于生理盐水的C19-A3,3组的注射量均要相等。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筛选多名体重、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n代表人数):

高频组:

n=9,每2周注射10毫克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对照组:

n=8,每2周注射50mL生理盐水。

低频组:

n=10,每4周注射10毫克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第二步:

根据曲线图可知,应是每三个月测量三组患者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并绘制曲线图。

②由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高频和低频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都显著降低,且高频组与低频组降低胰岛素使用量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31.(2019·河北衡水中学下学期二调)(9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Ⅰ.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图2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

答案 (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Ⅰ.

(1)不能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2分)

(2)逐渐增加 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分)

Ⅱ.抽样检测法 4.5×109(2分)

解析 Ⅰ.

(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2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内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总数为18×25=450个,整个计数室体积为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0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32.(2019·广州市一模)(11分)小鼠的毛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B基因表现为黑斑,只含b基因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黑白斑。

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完全显性。

用一只长尾黑斑雌鼠与一只短尾白斑雄鼠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多只子代(F1),其中无论雌雄都有长尾和短尾个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长尾与短尾的显隐性,亲本长尾黑斑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F1中短尾白斑雄鼠所占比例是________。

(2)研究人员进一步让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统计F2中长尾与短尾个体之比约为2∶3(无性别差异)。

据此推测,出现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

答案 (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不能 TtXBXB或ttXBXB 0

(2)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2分) 思路:

让(F1的)雌雄长尾鼠(随机)交配,观察和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2分)结果:

子代中长尾鼠与短尾鼠之比约为2∶1。

(2分)结论:

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2分)

解析 

(1)根据F1的结果,不能判断出长尾与短尾的显隐性,因为无论tt×Tt,还是Tt×tt均可出现上述结果;根据上述分析,亲本长尾黑斑鼠的基因型是TtXBXB或ttXBXB,短尾白斑雄鼠ttXbY或TtXbY,两者杂交,不可能出现XbY(白斑)的基因型,故F1中短尾白斑雄鼠所占比例是0。

(2)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即1/2Tt与1/2tt个体间的随机交配,则配子为1/4T、3/4t,正常情况下F2中基因型比例为1/16TT、6/16Tt、9/16tt,而统计F2中长尾与短尾个体之比约为2∶3,应为TT致死,故Tt∶tt=6/16∶9/16=2∶3;为验证此结论,可让F1的雌雄长尾鼠(随机)交配,观察和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中长尾鼠与短尾鼠之比约为2∶1,则可推知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

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共15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2019·陕西宝鸡市一模)入冬以来,宝鸡地区雾霾天气增多,空气中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外,还含有较多的微生物,某兴趣小组收集了校园内体育场、教室、宿舍、小树林四处的微生物,对此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将制作好的平板,按下表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法

A组

打开培养皿盖,置于体育场暴露20min

B组

打开培养皿盖,置于教室内暴露20min

C组

打开培养皿盖,置于宿舍内暴露20min

D组

打开培养皿盖,置于小树林暴露20min

E组

不打开培养皿盖,静置20min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_______和维生素,从物理性质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若要完成步骤②,需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倒平板时培养基的温度不能太低,原因是温度太低,会导致______________,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掉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4)该实验中的________组是对照组,若该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探究校园内不同场所微生物的分布

(2)碳源、氮源 固体

(3)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基凝固无法铺展 倒置

(4)E(1分)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或受到杂菌污染)

解析 

(1)通过表格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校园内不同场所微生物的分布。

(2)该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有碳源、氮源和维生素,培养基中有琼脂,从物理性质来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3)若要完成步骤②制作无菌平板,需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倒平板时培养基的温度不能太低,因为培养基中有琼脂,温度低,培养基凝固无法铺展,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掉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4)该实验中的E组是对照组,若该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受到杂菌污染。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现,受到人们的强烈谴责。

科学家在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限制酶,下表是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用图1中质粒和图2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能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相连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

(2)若图2中目的基因D是人的胰岛素基因,科研工作者先从人体胰岛B细胞中获取胰岛素mRNA,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过程可获得人胰岛素基因。

启动子是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的转录。

该基因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DNA合成的方向总是从子链的______________延伸。

PCR的每次循环分为______________三步。

答案 (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BclⅠ和HindⅢ DNA连接 黏性末端相同

(2)逆转录(1分) RNA聚合酶 5′端向3′端 变性→复性→延伸

解析 

(1)为了保证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常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由于BamHⅠ酶在质粒上的两个标记基因内部均存在切割位点,故不能用BamHⅠ酶切割,故目的基因左侧只能用BclⅠ酶切割,结合质粒上存在的酶切位点可知,目的基因的右侧应选用HindⅢ酶切割,故用图1中质粒和图2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根据表格中各种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和切割位点可知,BamHⅠ酶切的DNA与BclⅠ酶切的DNA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故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能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连接。

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2)从人体胰岛B细胞中获取胰岛素mRNA,需要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人胰岛素基因。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它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根据DNA分子结构的特点,为明确表示DNA的方向,通常将DNA的羟基末端称为3′端,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端,当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因此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PCR的每次循环可以分为三步:

变性、复性和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