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50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鲁教版Word格式.docx

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

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

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三、精读示导,理解寓意。

出示课件,思考:

《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

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开始想:

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

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

因此现在修还不晚。

做:

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四、扩展延伸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五、达标验测

1.看拼音写词语

Kulongdiaozou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牢”的意思是---------“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板书:

 

亡羊补牢

 

丢失圈

第二课时(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

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出示导学案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三、检查自学,明标定向

1.课件出示词语,抽读各小组的学生。

2、教师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四、精读示导,理解寓意。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质疑讨论

1、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

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

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2、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知识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复述《南辕北辙》的内容和寓意

七、达标检测

quangaochezhe

《南辕北辙”用来比喻————————————————————。

读了《南辕北辙》一文,你想对那个到楚国去的人说点什么?

---------------------------------------------------------------------------------------------------。

板书

南辕北辙

方向不对实现不了目标

22、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

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请大家先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课文。

二、出示导学案,自主学习

1.我能认识书中的生字,并会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

三、展示交流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2.朗读展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A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引导学生质疑。

四、精读示导,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

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变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

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

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

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

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抄写词语

1.自己读、记词语。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

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六、验标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Muxiawatupixiefuzi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侯,我还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侯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

“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1、在括号里加上“量”的读音。

2、说一句话用上“果然”。

果然----

3、科利亚怎样找到了木匣子?

用“”划出来。

4、从找木匣子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扩展延伸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埋挖受启发

人长大步子变大一切在变

23、陶罐和铁罐

界石完小于海霞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三、教学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四、课前预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目标导学:

一、写

记住以下词语。

陶罐御厨谦虚懦弱神气

争辩恼怒和睦相处价值流逝

荒凉掘开惊讶光洁朴素

二、读

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什么事情?

三、画

画出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味。

五、抄

把课文中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陶罐和铁罐本应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

可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请大家翻开书本88页。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

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好!

开始!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反馈: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中挖出来成了文物,而铁罐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那么,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奚落陶罐的呢?

请你们大声读课文中的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下来。

汇报:

1: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说。

A,你从哪儿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傲慢)

B,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傲慢无礼。

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请你再来读读。

C,全班齐读。

2: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句句子中你又从哪儿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呢?

(轻蔑)

B,轻蔑是怎么样的神态?

表演。

C,多人试读。

3: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中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恼怒、相提并论)

B,铁罐觉得陶罐能和他相提并论吗?

为什么?

C,是呀,铁罐只看到了陶罐容易碎的缺点,觉得他没有资格和他相提并论。

谁能用朗读来表现此时铁罐的心情?

指名读

D,小组读。

4: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谁能补充?

铁罐( 

) 

请你把这个词语填上去,并带着这种神态读一读,好吗?

(看出铁罐怒不可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等。

语调紧凑高昂。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

同学们体会得好,才读得这么棒。

现在请同学们再把铁罐四次说的话读一读,注意神态,可以加上动作。

好,下面老师引读

(教师引读:

铁罐傲慢地问――、铁罐轻蔑地说――、铁罐恼怒地说――,铁罐怒不可遏,说――)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蛮横无理的铁罐。

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你们能告诉我,它凭什么这样奚落陶罐呢?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总结:

真能干!

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

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

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

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

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

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对待的呢?

(2)汇报:

A,指名说,出示描写陶罐的句子。

1“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

不会生锈、美观) 

是否有必要设计

3“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4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B,陶罐说话时语气如何?

C,指名读、齐读。

D,自己再读读,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

(谦虚、有礼、友善、讲理、据理力争、克制、不卑不亢、宽容、坚强)

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么多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大家读懂了,这是一只(齐读板书的词语)的陶罐,可见,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这个谦让和宽容的陶罐却偏偏遇到一个傲慢无礼的铁罐。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啊!

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同桌两人一人当铁罐,一人当陶罐练习对话,注意只读对话部分。

2请女生读铁罐的话,男生读陶罐的话,全班同学分角色读。

(二)研读陶罐和铁罐的变化,学习10-17自然段。

1、师复述: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假如你就是第一个发现那个陶罐的人,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快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

“呦,这里有一个罐子!

其他的人呢?

全班齐读“真的,一个罐子!

师生配合读:

师做旁白:

让我们轻轻的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捧着这样一个古老而又漂亮的陶罐,你又想说什么呢?

谁来称赞一下陶罐?

生:

“多美的陶罐”(指名回答)

“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说陶罐很有价值呀?

(理解“很有价值”,用一个成语来表示“无价之宝”)

无价之宝

成为了文物的陶罐在被人们发现后又是怎么说的呢?

读读书上的这句话。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快速地读一读1-9自然段,想一想过去铁罐是怎样对待陶罐的,再来读一读陶罐现在说的这句话,陶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新的感受呢?

可铁罐呢?

无影无踪

怎么会无影无踪了呢?

师介绍: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呈现出来的红褐色粉末。

铁罐碰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

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当初自认为坚硬无比的铁罐,在时间的流逝中,最终成为了粉末。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情。

过渡:

铁罐仗着自己坚固的长处奚落陶罐,年代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

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

我想学到这儿,大家肯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

课件出示: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我想对自己说:

(2)反馈交流

(3)总结:

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

让我们大家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吧!

五、拓展延伸,强化感悟

这里有几句名言警句,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我把他们送给你们。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人誉我谦,又增一美;

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六布置作业

仿写:

以《和》如:

《梅花和雪花》、《左手和右手》、《钢笔和铅笔》、《电话和手机》等为题,展开想象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24陶罐和铁罐

短处:

易碎长处:

坚硬

光洁、朴素、美观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

谦虚——争辩——劝告——无声地抗辩

课堂目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陶()辩()掘()朴()

掏()辨()拙()仆()

2、写笔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