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313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docx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住宿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住宿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宾馆、旅店、招待所等住宿场所中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宾馆、旅店、招待所等住宿场所。

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从业人员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

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6.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

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发现顾客、来访人员存在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协助其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7.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

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推荐走安全通道。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

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公用茶具,毛巾、拖鞋,脸(脚)盆,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5.洗漱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

6.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7.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

公共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8.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0.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

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开关、遥控器、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至少2~3次。

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15~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

疫情期间,每天用5~10L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

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

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

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

公共区域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

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

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

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

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

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

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过氧化氢含量1%~3%,采用喷雾法,按10mL/m3~20mL/m3计算用量。

喷洒后,密闭门窗作用30分钟。

(2)过氧乙酸喷雾:

把过氧乙酸配成有效含量0.2%的水溶液,按10mL/m3~20mL/m3喷雾,作用时间30分钟。

(三)从业人员手卫生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住宿场所内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应先清洗后消毒。

1.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

100℃作用20~30分钟。

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

125℃作用15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2.化学消毒。

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1)用含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3)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清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

3.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饮具应及时放入饮具保洁柜内。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

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

清洁棉织品运送至住宿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2:

美容美发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美容美发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美容院(店)、理发店内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美容院(店)、理发店等。

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商务委)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

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为顾客服务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为每位顾客服务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6.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7.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

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8.缩短顾客等候时间。

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入店人数。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

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应配备皮肤病(头癣等)专用理发工具。

5.公用茶具,毛巾、拖鞋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6.疫情期间床单、枕套、被套、垫巾等应按一客一换要求进行更换清洗消毒。

7.美发用围布每日清洗,保持整洁。

8.美容用唇膏、唇笔等应专人专用,美容棉(纸)等应一次性使用,胡刷、剃刀宜一次性使用。

9.面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

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

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10.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11.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2.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3.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公共区域:

对公共区域的地面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消毒2~3次。

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

疫情期间,每天用5~10L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

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

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

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

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

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

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

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

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

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

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采用1%~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

消毒剂用量:

10mL/m3~20mL/m3。

(2)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

消毒剂用量:

10mL/m3~20mL/m3。

(3)紫外线:

紫外线灯每10m2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1只,悬挂高度距地面2~2.5m,照射时间为60分钟,上班前和下班后每日2次。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店内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应先清洗后消毒。

1.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消毒方法。

蒸汽、煮沸消毒:

煮沸15~30分钟,主要用于毛巾、面巾、床上用品等布、棉制品的消毒。

2.化学消毒。

包括使用卤素类、季胺盐类、醛类和乙醇等消毒剂,消毒后,应当用清水冲去用品用具表面的消毒剂。

(1)氯(溴)制剂消毒:

使用有效氯(溴)含量500mg/L的溶液,作用30~60分钟,主要用于面盆、毛巾等非金属类、不脱色的用品用具浸泡消毒和物体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拖鞋可浸没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备用。

(2)新洁尔灭消毒:

使用浓度0.1%的新洁尔灭可用于美容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和工具、器械浸泡消毒。

(3)乙醇消毒:

使用浓度75%乙醇可用于美容操作人员手部和高频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美容器械涂擦消毒。

(4)臭氧消毒:

可使用臭氧+紫外线消毒柜对剃刀、推剪等用品用具进行消毒。

3.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用品用具要在洁净处自然晾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清洗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当及时放入保洁柜内贮存。

(3)棉织品采用外送清洗消毒的,应当严格落实管控工作。

清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封闭保存。

清洁棉织品运送至美容美发场所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清点,尽快送至储藏间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五)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3.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4.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疫情期间,应现配现用。

5.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

6.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

7.浸泡时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8.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9.消毒后用清水将消毒液擦拭或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

附件3:

沐浴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

为加强沐浴场所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浴场、桑拿中心、浴室、足浴等沐浴场所内传播,制定以下卫生管理指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娱乐城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

疫情期间,应按主管部门(商务委)的要求暂停或恢复营业。

二、一般管理制度

(一)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二)人员管理

1.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3.每日上岗前、下班后要做好自身清洁消毒。

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

疫情期间,应佩戴口罩,勤洗手。

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疫情期间,应隔离观察的人员隔离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5.为顾客服务前后应进行手消毒工作。

6.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

疫情期间每日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并做好相应登记和报告。

7.疫情期间,加强顾客和来访人员管理,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登记。

建议使用“健康码”进行健康核验。

8.缩短顾客等候时间。

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推广预约服务,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

9.不建议提供各类公用洗浴后护肤用品。

(三)经常性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地面无废弃物。

2.加强室内换气通风。

疫情期间,符合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继续运行,并应根据空调系统及建筑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3.地面应每日清洁消毒。

4.公用茶具,毛巾、拖鞋、浴衣、修脚工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疫情期间,建议顾客自备毛巾、浴巾、拖鞋等物品。

5.疫情期间床单、枕套、被套、垫巾等应按一客一换要求进行更换清洗消毒。

6.修脚、捏脚毛巾应专用。

7.更衣箱每天营业结束后清洁消毒。

8.每天营业结束后或必要时及时对浴池进行清洁消毒。

9.面盆、浴盆、抽水马桶等卫生洁具应每日消毒。

公共卫生间设置座式便器的应提供一次性衬垫。

公共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10.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气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应当定期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空气掺混。

11.沐浴场所淋浴水、浴池水供应管道、设备、设施等系统的运行应避免产生死水区、滞水区,淋浴喷头、热水龙头应保持清洁。

12.应当配备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13.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应当用清水擦拭干净,可冲洗的用品用具应充分冲洗。

14.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消毒措施

(一)环境消毒

1.物体表面消毒

(1)公共区域:

对地面、墙壁、电梯、更衣室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水龙头、话筒、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用1%~3%过氧化氢、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每天2~3次。

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喷雾、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便池、下水道:

疫情期间,每天用5~10L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冲洗便池、下水道,静置30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

(3)公共卫生间洁具:

用1%~3%过氧化氢、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剂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5~30分钟。

(4)办公设施、收银台:

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乙醇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湿布去除表面残留的消毒液。

其他的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二)空气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开窗通风换气。

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应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1)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使用空调的区域在运营结束后应确保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使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选用具有空气净化消毒功能的消毒装置。

空调通风系统的常规清洁消毒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分钟。

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

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季胺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6)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调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3.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

用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去除污垢。

然后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并维持30分钟,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

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过滤器、风口每周清洗消毒1次,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或喷洒,作用10~30分钟。

4.疫情期间,场所结束营业后,在无人条件下可采用下述措施:

(1)采用1%~3%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

消毒剂用量:

10mL/m3~20mL/m3。

(2)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关闭门窗气溶胶喷雾,消毒1~2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

消毒剂用量:

10mL/m3~20mL/m3。

(3)紫外线:

紫外线灯每10m2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1只,悬挂高度距地面2~2.5m,照射时间为60分钟,上班前和下班后每日2次。

(三)从业人员手部消毒

一般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必要时用含醇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钟。

(四)用品用具消毒

浴室内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应先清洗后消毒。

1.物理消毒。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蒸汽、煮沸消毒。

浴巾、毛巾、浴衣裤、垫巾等棉织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煮沸15分钟~30分钟。

公共茶具可采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煮沸15分钟~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碗柜125℃作用15分钟以上。

耐热拖鞋可经流通蒸汽100℃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经煮沸15分钟~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