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603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

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东海北部海域汇聚了多种水流,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这些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锋面涡。

读某年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流分布图,完成1~3题。

1.下列水流对应正确的是(  )

A.Ⅰ—中国沿岸流    B.Ⅱ—台湾暖流

C.Ⅲ—长江冲淡水D.Ⅳ—日本暖流分支

2.甲、乙、丙、丁四海域,最容易出现锋面涡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3.锋面涡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有利于海洋航运

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吸引鱼群聚集

D.形成连续性降水

(2018·合肥模拟)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图甲)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乙)。

据此完成4~6题。

4.6月,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5.根据乙图推断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A.浮游生物B.降水总量

C.光照资源D.风能资源

6.与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  )

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B.秘鲁西部沿海

C.索马里东部沿海

D.美国东部沿海

(2018·赣州高三联考)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

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

m)分布图。

读图,完成7~9题。

7.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深度变小

B.水较清的暖流流经

C.海水深度变大

D.水较浑的寒流流经

8.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

A.向东移动B.向南移动

C.向西移动D.向北移动

9.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

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

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北京东城区统考)读图,回答10~11题。

10.②洋流(  )

A.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B.能缩短欧洲到北美的航行时间

C.进入北冰洋地区,使能见度转好

D.能与①附近的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11.④流经海域有渔场的成因是(  )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

为防灾减灾,秘鲁2015年成立了“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1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13.(2018·湖北八市联考)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

(2)图中的A、B两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其形成大渔场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河流为主题的综合题主要有2016年全国卷ⅡT36和2016年全国卷ⅢT36。

2016年全国卷ⅡT36以欧洲罗讷河流域等高线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罗讷河的水文特征、河流的综合治理、恢复河流生态等问题。

2016年全国卷ⅢT36以南美内格罗河流域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河上很少有桥)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等问题。

两题均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高考对河流这一主题的考查仍会以流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如下:

(1)结合流域图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和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及效益。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6·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参考答案★——

『解析』第1题,结合水流分布位置和四个选项进行判断,Ⅰ对应的是长江冲淡水,Ⅱ对应的是中国沿岸流,Ⅲ对应的是台湾暖流,Ⅳ对应的是日本暖流分支。

选D。

第2题,根据题干“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判断水流相互作用的地方易出现锋面涡,图中丁地水流相互作用明显,其余各地没有水流的相互作用,因此丁地最易出现锋面涡。

选D。

第3题,结合题干“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根据锋面涡与锋面相似的特点判断锋面涡处容易出现海水扰动,冷海水容易上泛,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聚集,C对;涡旋不利于海洋航运,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A、B错;连续性降水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而锋面涡是海洋中海水的运动状况,不是大气的运动状况,D错。

选C。

『答案』1.D 2.D 3.C

『解析』第4题,乙图显示琼东沿海水温低于海洋中部,而夏季应该是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沿海水温应高于海洋中部。

出现沿海水温低的原因可能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所致,同时乙图显示东部海域水温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据此可推断琼东沿海6月盛行风为西南风。

第5题,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

由于该季节盛行西南风,琼东沿海地区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A正确。

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B错误。

光照资源大体与纬线平行,而图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错误。

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风力小,D错误。

第6题,甲图所示地理事物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与索马里东部沿海空间位置相似,并且索马里沿海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均为夏季时西南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故选C。

『答案』4.C 5.A 6.C

『解析』第7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的基本规律,可知甲处海水透明度相对较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处夏季有从低纬度而来水较清的暖流经过;该暖流改善了甲处水质,提高了海水透明度。

选B。

第8题,冬季时,长江处于枯水期,入海泥沙减少,长江口海水水质有所改善,海水透明度升高,数值为1的等值线朝海岸方向(即向西)移动。

选C。

第9题,结合渤海沿岸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推理分析可知,入海河流含沙量大、周围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海域较封闭是造成渤海水质差、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

选D。

『答案』7.B 8.C 9.D

『答案』10.A 11.B

12.『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正值为水温增加,负值为水温降低;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部秘鲁寒流会减弱,导致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厄尔尼诺发生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以南海洋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大洋环流出现异常,由图可知,由于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变弱,使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受其影响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

(3)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水温升高,不利于冷水鱼生长;寒流减弱导致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使鱼的饵料减少;水温升高会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使鱼类缺氧死亡。

『答案』

(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

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13.『解析』

(1)读图可知,大范围渔场从纬度的分布范围来看,主要分布在温带,但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

(2)A渔场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B渔场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上升流形成的。

(3)原因可从自然(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和人为(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两个方面回答。

对策应主要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数量、防治海水污染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

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

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对策: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海水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真题体验

『解析』

(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2)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的开发。

(3)成立国家唯一授权的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

(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

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预测演练

『解析』

(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

(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