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649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

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

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

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

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 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 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 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 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 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废纸不腐

张爱国

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一声叹息。

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

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

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

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柬也已于半个月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

刘巽笑了:

“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

“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

”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大笑。

“真可笑也!

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何时为银子而愁?

”刘巽擦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庙堂与乡野,怎的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

“刘兄莫气!

道不同,则择取不同。

他们有他们之择取。

你我有你我之择取。

你我既然如此择取。

即是择取如此生活。

”苏舜钦看着刘巽。

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

各自有其生活方式。

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

“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

”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

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

“不可不可!

”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不可私占。

“苏兄迂腐!

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

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

”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

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

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

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

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

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

苏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十足,笑眯眯不语。

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

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

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一直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

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

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齐刷刷跪下,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

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

京城外,一场秋雨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

刘巽抹一把脸颊上的清泪,愤然道:

“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我于此境。

“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

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

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

”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何止不怪?

当感激也。

“感激他们?

“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

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

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

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

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

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

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

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巳成,千古骂名亦成。

”苏舜钦认真地说,“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

“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

”刘巽轻轻一叹。

“刘兄差矣!

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里之罪、千古之耻。

”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取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也……”

补记:

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关系。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9期)

注:

苏舜钦(10081049)北宋诗人、书法家,景祐元年进士。

文学上是北宋诗文改革运动的重要作家;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的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和贪心,最终犯错,被革职逐出京城,作者以此来教化读者。

B.小说擅长细节描摹,如第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其得意之情:

第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C.小说对环境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第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苏、刘二人离京时的凄清悲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主题,警示世人:

不遏止小贪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材料一:

日前,比亚迪和华为公司在银川市联合发布,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无人驾驶系统线路在银川通车运行。

此前杭州市首家“无人智慧餐厅”已启动营业。

“无人时代”跑步进入生活的核心动力是人工智能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

据专家介绍,在无人超市中,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叠加了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非配合”是指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

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数百台摄像机通过计算机视觉来自动判断顾客正在挑选什么,其中人工智能对视频的分析和理解是关键。

应用人工智能“机器换人”,带来的是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

例如永辉超市,2017年全年营收583.95亿元,但净利润率只有3.08%。

传统超市想要提升利润率,丛须压缩成本,而人工成本正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得到丰富的数据与信息。

无人超市意味着每位进店客人的所有举动都会被记录。

这些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可以变成很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货架最高处的商品,是不是许多人想拿但够不着就放弃了,这说明需要调整货架的高度。

前不久,由于顾客在结账时扫描设备无法精确地分辨结账商品,成都一家无人超市已暂停营业。

桂林的无人超市则遭遇了顾客素质的挑战,牛奶被人打开喝了但未购买,货架上的零食也被随意打开了包装。

此外,无人设备获得的海量数据的使用授权、交换定价等,尚未有清晰的监管要求,公众隐私在不知不觉中可能被泄露。

(取材自2018-02-27《经济日报》)

材料二:

有人说,人工智能挤占人类工作的机会,“标志着劳动的终结”。

然而,一些岗位消失后,会有其他岗位产生。

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只是劳动种类的变动。

人类将会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的,是那些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主要依靠掌握大量数据的职业。

最“危险”的职业并不限于手工业或者是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岗位,也包括会计师、法学家、秘书抑或是银行顾问:

这些行业在将来很可能不复存在。

我们的任务是要引导孩子们离开这些未来高风险的职业,去选择将成为人工智能的补充的职业。

有些职业,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将是互补的关系。

如放射科医生就是如此,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精确诊断一些疾病(例如癌症)的能力。

因此,它是一种出色的辅助决策工具,但病人个体差异巨大,医生的角色仍将是关键性的。

至于人工智能无法进入的职业,是那些既要费心、费脑,又需要动手的职业。

换言之,这些职业同时要求人类的情感同化、智力水平以及手工操作,比如护士或者育婴员等。

(取材自2018-7-31法国《回声报》)

材料三:

人工智能是个很宽泛的话题。

从智能手机到无人驾驶汽车,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可以涉及很多东西。

“人工智能”这个词1956年就出现了。

弱人工智能是指擅长于单个技能的人工智能,比如能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强人工智能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

有学者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综合的心理能力”,它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和从经验中学习等。

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可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

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

超人工智能指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更聪明的原起于人类设计的人工智能。

它具有一次比一次更强的自我改进的机制。

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通过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

这段旅途中人类可能会生存下来,可能不会,但是无论如何,世界将变得不一样。

(取材自《“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无人驾驶、无人服务等“无人系统”迅速走进了现实生活。

B.人工智能在有些疾病的诊断上能力很强,但给不同体质的病人治病,医生仍将是关键角色。

C. “机器换人”不仅可以带来利润率的提升,还能得到丰富的数据,经分析可获得重要信息。

D.在无人超市中,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数百台摄像机是保证正常购物、合理交易的最关键因素。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技术、监管及顾客素质等制约因素,目前还不能全面推广。

B.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合格护士的综合智能,比能够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智能机器人高得多。

C.“人工智能”有强弱之分,弱人工智能已全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强人工智能人类难以企及。

D.人类最终能否驾驭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尚无定论,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会让世界改变模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范百禄字子功,第进士。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

提点江东刑狱,加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首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

“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

”本矍然,即檄止之。

七年,召知谏院。

属岁早,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

五路置三十七将,专督所部兵,至许辟置布衣参军谋。

百禄察其中,或以恩泽市,或以败收,或未历边方,或起于群盗,疏列其亡状者十四人,将佐颛教阅,余付之州县,事多施行。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

百禄曰:

“苟绳以重典,黥面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

“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

“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

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

百禄曰:

“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

‘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

”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宰相曰:

“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

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

”于是合祭。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B.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C.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D.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向上级奏事或向下发布通告的文书。

B.路,宋时常常用来指行政区域名,大致相当于现在省。

C.布衣,本指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文中指平民百姓。

D.郊祀,指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百禄善于进言,敢于劝阻。

范百禄请求用文官统领军队,用以管辖边界,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有夷人首领力竭请求投降,副将贾昌言想要杀了他来报功,范百禄进言熊本,予以劝阻。

B.范百禄关心百姓,勤于民事。

遇到旱灾时,范百禄请求处理当前的紧要事务,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从而挽救那些将死百姓;任开封府尹时,勤于民事,监狱中没有被关押的罪犯。

C.范百禄坚守礼制,反对合祭。

郊祭时,礼官等建议合祭天地,范百禄反对,认为自己的说法符合礼的常制,而合祭只是权宜之制,并以春夏祈谷之礼为喻来争论,但没被采纳。

D.范百禄熟悉政事,反对舞弊。

五路军队将领众多,专门统率所在地的军队,范百禄深知其中的违规情况,于是上书,陈述其中不法者十四人,提出让武官专管教练检阅等,多被采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

(5分)

(2)百禄曰:

“苟绳以重典,黥面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

“微君言,吾不悉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

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           的柔性人造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出现。

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成千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  )。

如果能让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锁”更多的新技能,进而实现  的目标。

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实现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

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这种兼容性。

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相关产品便会          ,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

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冠绝一时指日可待  随心所欲  锦上添花

B.首当其冲唾手可得随心所欲画龙点睛

C.冠绝一时唾手可得为所欲为画龙点睛

D.首当其冲指日可待为所欲为锦上添花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D.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B.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的作用,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C.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的作用。

D.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A】B 项,“……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错误,选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的,故该项错误。

C       项,“……具有了物质功能”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该项错误。

D      项,“……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错误,选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样态”,“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

 2.【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错误,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全文内容。

3.【B】“就要”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

4.【B】第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

表述错误。

这里重点要表现的是他具有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

 5.【D】“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数百台摄像机是保证正常购物、合理交易的最关键因素”于文无据。

6.【C】曲解文意,“但强人工智能人类难以企及”错误,由原文“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可知,是“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并没有说“将来”我们做不到。

7.C   

8.A “向上级奏事”错  

9.C “符合礼的常制,而合祭只是权宜之制”并非范百禄的看法,而是宰相的说法。

  

10.

(1)杀死投降的人不吉祥,救活一千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