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400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女航天员要面对哪些挑战

2014年9月13日,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伟芬在第27届太空探索年会上表示:

“考虑到未来任务对航天员的需求,加上目前航天员队伍里已有两名女性,所以暂时不会在第三批中选拔女航天员。

”那么,女航天员要面对哪些挑战呢?

女性的体力不如男性。

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其中女性上半身的体力为男性的50%,下半身的体力则为男性体力的70%。

这种体力上的差异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太空中都是一样的。

也许有人认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已没有意义了。

其实不然,航天员在太空中也有许多体力劳动,特别是在太空中行走时,需要上半身大量的体力劳动。

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其实并不只是在行走,而是要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这些工作都需要用上肢和手来完成。

有些工作如果让女航天员来完成,可能就有一定的困难。

女航天员在每月生理周期期间不宜进行太空行走。

因为在这种时候,女航天员的全身血容量减少,进行太空行走容易患减压病。

一般而言,女性的血压比男性低,外周血管阻力也比男性低,但心率却比男性高。

在对航天员太空飞行后的立位耐力实验中发现,出现晕厥前期症状的航天员中女性比男性多,这些女航天员的心率明显增加,血压明显降低。

所谓立位耐力实验就是在飞行以后,让航天员从躺卧位立即站起来,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就是立位耐力下降。

女性的立位耐力一般都不如男性,航天飞行以后女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下降得更为明显。

但另一方面,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罗威廉教授研究发现,在30岁至40岁期间,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大,载人航天飞行可能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

相反,女性由于受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不易患冠心病。

大量数据表明,在航天飞行中男航天员比女航天员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不齐,而且长期飞行比短期飞行更容易患这种疾病。

第一次发生室性心律不齐的是“阿波罗15号”航天员欧文,他和航天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行走时都感到手指尖剧烈疼痛和肿胀。

欧文在回到指挥舱后不久还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返回地面21个月以后,欧文又发生心肌梗塞。

从生理构造、心理素质来讲,女性的耐久力比男性强,心理素质稳定性高于男性,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

男女搭配在空间站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

欧洲航天局生命科学部主任施密特表示,空间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全部由女航天员来完成的长期航天任务,其效果更为理想,因为女航天员在一起工作,积极主动,互相配合,没有竞争,因此更有利于完成任务。

罗威廉教授更是建议未来人类的第一次载人火星旅行,最好全部由女航天员来完成。

另外,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男性体内铁的含量可能会升高到中毒水平。

还有,女性体重比男性轻,需要的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也比较少,因此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飞行。

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发太空的进程是无止境的,如果没有女航天员,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1.下列关于“女航天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女航天员之间能积极主动互相配合,她们在空间站工作,工作效率高,错误率低。

B.女航天员的立位耐力一般都不如男性,她们在每月生理周期期间不宜进行太空行走。

C.女航天员与男航天员相比,不易患室性心律不齐,是因为她们受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保护。

D.女性的耐久力比男性强,心理素质稳定性高于男性,耐寂寞能力也高于男性。

女性更适合长期航天飞行。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女航天员要面对的挑战的一项是(3分)()

A.女性体力不如男性,特别是上半身的体力不如男性,心率也比男性高。

B.女性在30岁至40岁以外的年龄段进行航天飞行,更容易患冠心病。

C.女性完成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比男性更困难。

D.女性的立位耐力不如男性,易出现晕厥前期症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也不能认为男女体力上的差别已经无意义了。

B.男性体内铁的含量比女性高,因此,在航天飞行中,一些男航天员可能会出现中毒现象,而女航天员出现中毒现象的几率较小。

C.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发太空的进程是无止境的,这一过程离不开女航天员,她们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D.女航天员因体重较轻,需要热量较少,产生的废物比较少,所以更适合从事航天工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

效仿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5分)

(2)“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闲居遣怀十首

唐·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8.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

(5分)

9.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6分)

(1)《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苏轼的《后赤壁赋》中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国家政事衰落的一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佝偻的背影

白小良

天刚透亮,老奶奶起身坐炕上很久了,对着窗户。

霜花斑斓,凑近哈出口气,就融出了小洞。

可是望不远,外头雪花弥漫,连屋旁的树都朦胧了。

不消说,镇上通往这里的那条小路,也会被大雪封闭了。

想到这儿,老奶奶反倒有了些轻松。

她不愿见生人。

只见她慢腾腾下地,一挪腿,瞧见了墙根的那袋大米。

政府的人昨个送来的。

送粮好哇,可干嘛要领记者来呢?

又拍照,又问话的。

老奶奶,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呀?

老奶奶,你老家在哪?

真想不起来了吗?

说出来,可以送你回去呵。

可是,老奶奶不愿意回老家。

一起出来了那么多姐妹,还有自己的亲妹子……一想到这些,老奶奶的胸口就憋屈,鼻子塞得很。

解决这个心情郁闷的问题,几十年了,老奶奶早就有了她自己的办法。

每天,她得到房子后面的那条河边去。

不管家里有水没水,她都习惯地拎着木桶去河边。

河不远,才四五十米吧。

出了屋,往北面的桦树林子那边走。

那里不全是桦树,还有枫树、松树。

老奶奶来了,就站在松树下往河对面瞅半晌,每次都这样。

你们知道吗?

河对面的石砬子上,有一朵金达莱花

呢,这个季节已经看不见花朵了,但花的味道似乎还在。

一回头,就瞧见了身边这棵老松树,它差不多老是一个样子,仿佛时间就不会改变似的。

哪能呵,一晃儿,梦一般的六七十年不就这样过去了嘛。

你们说,这条桦树里的小河,咋和老家的河那么像呢?

禁不住,老奶奶又想起了年轻时候。

那时,她和妹妹一起,成天在老家的河边玩耍……那阵子不愿哭,就愿意笑。

可是,可是有一天……想到这里,老奶奶树皮一样的脸上,纵横的纹路便扭了扭,她又要哭了。

她想起了遥远年代的声音:

满州国,好极了。

办工厂,招工人。

你们去,赚钱大大的……

占领军到河边来了,押着她的父母一起来的。

她于是和妹妹还有许多姐妹一起,远离了半岛,被送到这个寒冷的地方来了。

来了才知道,这地方除了要塞便是兵营,哪有什么工厂呵?

要这些女孩子做的是什么呢……那帮畜生!

这天上午,老奶奶到河边来得晚了一些。

一夜雪,把房门和小路全封上了。

冬天,这是常事。

老奶奶费劲地推开了门,院落里的一切全“胖”了起来,四周的田地一片青素白。

她抽出一把木锹,一点点清出了通往河边的那条小道。

然后回屋,拄上拐杖,拎了只木桶挪到河边,快到中午了。

寒冷只冻住了半条河,另一半仍然哗啦啦地淌。

雾气腾腾的,河边灌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柱。

先瞅对面的砬子,再对着河水出神。

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落枫树上,交头接耳。

它们是从家乡那边飞过来的吗?

老奶奶扬起一双浊眼,试图穿透重重叠叠的森林。

慢慢地,她的眼里泛出了暖色。

瞧呵,这样冷的天气,有一片枫树叶子仍然坚持在树枝上呢,托了冰激,压了厚雪,但它到底没有屈服呢。

一不留神,老奶奶就动了不顾一切回家去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就像一个水泡冒出来,随即又冒出了更多的水泡,也就是说,她的想法很快被其他更多的理由否决了。

这会儿,太阳自树隙缝漏过来光了。

老奶奶的心情好了一点儿。

于是她想破一次例,这一天不跟往常一样,不在河边哭了。

谁知不行,等到像往常一样打了水,临往回走,忽然觉得胸口又像往常一样憋屈难受。

可怜的老人知道,几十年的习惯了,以后怕是改不掉了。

她就跟多少年来一样,蹲在河边,似乎无缘无由地恸哭起来……

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无法形诸笔墨,因为声音的高低起伏蕴藏了那么多东西,声调的涵义完全代替了语言的涵义。

声音极其尖锐,极具穿透力。

全神听去,这冬日凝滞的空气里,仿佛起了一串碎玻璃的声音。

原本在枫树枝上嬉戏的鸟儿,全都静默下来了。

没有风,老松树上的雪,竟然簌簌地抖起了一阵儿雾。

重叠的森林里,谁能听到老奶奶的声音呢?

数十年来,这位固执的老人一次次拒绝了政府的好意,坚守着,自己住在这样一个僻静地方,除了不愿意见人的原因外,还有就是为了这个,在能看见金达莱的这条河边恸哭,不影响别人。

自从被骗过来,成了慰安妇以后,她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多少年了,来河边恸哭已经成了老奶奶每天的必需。

哭过了,胸口才舒坦一些,鼻子也好多了。

好像只有这样哭上一场,这一天才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力量。

这时,天飘清雪了。

瞧这位形单影只的老奶奶,在完成了一天中这样一种重要的事情之后,沿了雪路,朝小屋挪去。

柱杖拎桶的背影,佝偻于风雪中,久久不曾消失。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

金达莱:

朝鲜的国花,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花,是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政府的人带着记者送米又是拍照又是问话,老奶奶对此非常反感,有抵触心理,这是因为她觉得政府不是真正关心她,而是作秀。

B.“这个季节已经看不见花朵了,但花的味道似乎还在”的意思是,虽然花已凋谢,但花所象征的精神仍在,仍寄寓着老奶奶的乡思。

C.文中运用比喻、衬托、夸张等手法写出了老奶奶的哭泣声“极其尖锐,极具穿透力”的特点,并通过哭泣声写出了老奶奶回家不得的无奈。

D.小说之所以以“佝偻的背影”为题,是因为:

“佝偻的背影”是小说的线索;“佝偻的背影”以形写神,形象概括了老奶奶的凄惨经历。

E.小说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通过写老奶奶去河边提水这件事体现老奶奶的一生:

准备去提水

——去河边的路上——来到河边恸哭——返回。

(2)文中写了老奶奶禁不住想起的年轻时候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3)请概括老奶奶的形象特点。

(6分)

答:

(4)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作用。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傅雷先生

叶兆言

傅雷生性耿直倔强。

早在读中学之际,就因为言辞激烈被学校开除。

他曾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而且还是带头人,以他的天性和少年经历,若成为一名职业的革命者并不会令人意外。

中学即将结束时,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文学的魔力开始在他的血液里兴风作浪,意味着他终身必然只能与文字为伍。

从此以后,傅雷更像一个标准的文人,始终是有骨气的文弱书生。

天下大乱,战火纷飞,血雨腥风,他没有投笔从戎,没有参与激烈的党派之争,而是有意无意地远离暴力和政治。

“九一八事变”之后,傅雷历经艰险,赴昆明国立艺专任教。

傅雷没在战时的大后方留下来,他与国立艺专的校长意见不合,犯起了牛脾气,又回到孤岛上海。

接下来,他以纯粹个人的形式进行着抗战,为了不与日本人照面,闭门不出,“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整日埋头翻译。

对傅雷的生平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他一生中有两个阶段是出奇勤奋,成绩也极为惊人:

第一阶段是抗战期间,第二阶段是被打成右派以后。

不幸有时候也能成为一种动力,面对整个民族的国难,以及个人遇到的巨大不幸,傅雷都选择用译笔来表达他的立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译”圣贤书。

一个有品质的文人,在个人行为上究竟应该如何特立独行,在困难面前应该如何进行正确选择,他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也许正因为如此,最后那一幕完全可以避免的巨大悲剧的出现,才会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非常痛心。

当人格和尊严备受凌辱,傅雷的终极抉择,竟然是与心爱的妻子一起自杀。

傅雷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文学翻译上。

他的第一本译作是《夏洛外传》,这本著作通过傅雷的翻译,变为一道精神菜肴端到中国人面前。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是否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

根据译者自述,傅雷希望它能为自己挣几个小钱,结局却是遭到好几家书店经理的拒绝,只能自费出版。

傅雷的翻译最后受到大家欢迎不容置疑,巴尔扎克真该好好感谢这位中国知音,正是因为有了傅雷的出色翻译,这位法国大作家的心血才货真价实地成为中国的畅销书。

不止一个人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作品,然而傅雷的译本最容易被大家接受,是公认的品牌。

吃翻译这碗饭看起来容易,但真正要靠它养家糊口,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许多。

在很多非常尴尬的历史时期,翻译文学作品要比写作更容易生存,更容易成为躲风避雨的码头。

巴尔扎克的著作成了傅雷最好的憩息地。

1949年以后,图书出版基本上被垄断,翻译苏联作品成为时髦,许多搞翻译的人不得不跟在老大哥后面亦步亦趋。

傅雷的幸运在于他一点都不用勉强,完全可以沉浸在巴尔扎克身上。

很长时间里,巴尔扎克都是一个主旋律作家,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因为被马克思、恩格斯看好,巴尔扎克有幸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翻译他的作品是旱涝保收。

傅雷的最后一部翻译作品是巴尔扎克的《幻灭》,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一种巧合。

一个不懂外语的人,冒冒失失谈论翻译是很可笑的。

法国的纪德翻译莎士比亚,把“静得连一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译成了“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

为此,傅雷与施蛰存曾有过一番认真的讨论,傅雷认为这个绝对不是错译,而是“达意”和“传神”。

英法两国人形容安静有不同的习惯,重点不在究竟有没有老鼠和猫,就像中国人说“鸦雀无声”,鸦和雀都是虚拟的,死抠字面无疑会闹笑话。

有什么样的翻译,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同样,有什么样的读者,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翻译。

也许读者根本不在乎傅雷的那些努力,对于翻译作品,匆匆地看上一遍,知道一个大概已经足够。

世界文学名著已成为最好的文化装饰,成了客厅中高大书架上象征品位的摆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傅雷的翻译。

然而有人喜欢的就是这种书呆子气,譬如我,就是傅雷译本的坚定拥护者和受惠者,他译文中特有的那种节奏、那种语感、那种遣词造句的风格,都曾经深深地影响过我。

傅雷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达意和传神上,文字方面的精益求精让读者获益匪浅,我正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情写下这篇怀念文章的。

傅雷活着的时候,美文这个词还不流行,因为在老派的人看来,“文”这个字本来就含有“美”的成分,天生就应该是美的,只不过随着文字的普及,随着文化的泛滥,文已经越来越不美丽,越来越不讲究。

基于这样的现实,强调傅雷的译著为美文并不过分。

傅雷的远去意味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在文化和文明缺失的昨天,他的浩瀚译著曾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

(摘编自《怀念傅雷先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傅雷不仅是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也是享誉文坛的小说家,他在读中学时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并由此和文字结缘,终身和文字为伍。

B.面对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形势,傅雷没有投笔从戎,积极参与,而是明哲保身,有意或无意地远离暴力和政治,这是其性格上的弱点。

C.傅雷的翻译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第一本译作《夏洛外传》曾遭拒绝,但最后他的译作深受欢迎,所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人们公认的品牌。

D.傅雷认为,翻译外国作品时要考虑到各国不同的语言习惯,如果死抠字眼就会闹出笑话,要在“达意”和“传神”两个方面下功夫。

E.傅雷的译作并不能称为美文,但是随着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泛滥,文章已经越来越不美。

和这些不美的文章相比,傅雷的译作确是美文。

(2)文中说“傅雷生性耿直倔强”,请结合材料简述傅雷生性耿直倔强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3)傅雷为什么能够在翻译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分)

答:

(4)作者说“傅雷的远去意味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给当时一心读圣贤书的中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影响巨大。

②歌曲《青藏高原》表现了青藏高原的辽阔,体现了藏族人民对高原的热爱,而演唱者韩红的嗓音,更是令听者为之一振。

③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术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点,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的反应。

A.发聩震聋穿云裂石石破天惊B.石破天惊发聩震聋穿云裂石

C.发聩震聋石破天惊穿云裂石D.石破天惊穿云裂石发聋振聩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企业完成保健品注册通常需要2到4年,费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

如果是新品,则需要花费五年时间和高达300万左右的资金投入。

B.从我国刚刚兴起的手机抢红包之事来看,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还改变了传统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比如拉家常的时间被抢红包挤去了。

C.随着用电负荷的逐渐增长,返乡过年的村民越来越多,为了确保他们的用电,所里25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岗,正常开展售电、维修等业务。

D.《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庐山三叠泉下的水潭清澈见底,最深的地方也只有齐腰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似烟似雾,晶莹缥缈 ②溅起朵朵美丽而洁白的水花 ③那山崖上许多凸起的石头把泉水分成许多小瀑布 ④呈现出“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的壮景 ⑤而急剧飞奔的泉水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 ⑥微风时时吹来,飘起一些细细的水珠

A.③②⑤①④⑥B.⑥①③⑤②④

C.③⑤②⑥①④D.⑤②③①④⑥

16.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5分)

材料1:

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

“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

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

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

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

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6分)

拟定的栏目名称:

编后话:

17.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如果说人生”为开头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6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就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没有痛苦,人生的乐曲就会缺少波澜。

如果说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

“为什么鸟中之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