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913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29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7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docx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专题1走进化学殿堂

【课标对本专题的学习要求】

单元

教材内容

学习目标

单元1:

造福人类的化学

1.化学的意义等。

2.从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实并做演示实验(3个):

出示发霉的饭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滴上洗洁精、将生锈的铁钉浸泡在稀硫酸溶液中。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单元2:

探寻物质世界的化学

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定义,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演示实验(3个):

木条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爆炸与颜色变化;学生分组实验(1个):

压碎碱式碳酸铜。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4.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6.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单元3:

基于实验的化学

1.实验室常规,实验基本操作。

2.演示实验(5个):

镁条燃烧、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用量筒取液体试剂;分组实验(2个):

验证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观察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课题】单元1造福人类的化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引入化学用语,分散难点。

过程和方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用语。

【课型】新课。

【教法】讲解、实验。

【教具】试管,试管架,米饭,生锈的铁钉,稀硫酸。

【教学过程】

【教学总流程】创设情景→看课本→讨论认识→初识化学用语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化学。

这是初中新增的最后一门课,它跟物理一样属于实验学科,学物理的好多方法,如观察、实验、思维方式都可以用在化学的学习上。

那么什么是化学?

化学又在哪里?

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兴趣。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物理的学习角度来猜想化学的学习。

看课本,讨论认识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1、图1-2,教师讲述。

讨论认识:

生活离不开化学。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看课本图1-3、图1-4,解释生活现象。

在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中都离不开化学。

认识化学的意义。

看课本图1-5、图1-6,讨论认识。

化学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化学元素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小结

⑴讨论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⑵要彻底理解上述看过的图片的意义,需要运用许多化学知识,后面的课我们将展开学习。

认识到化学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将进一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步认识化学用语

化学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从现在开始进入化学意境。

以后说到物质,除了会说名称,还要会写化学式,大家有没有信心尝试一下?

⑴出示碱式碳酸铜,学生近距离观察颜色、状态;

⑵加热碱式碳酸铜:

①文字表达式。

②各物质化学式。

③观察到的现象。

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

⑴颜色:

绿色;

状态:

固体。

⑵①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氧化铜→CuO

水→H2O

二氧化碳→CO2

对化学用语宜从初始课就切入,让学生一开始就适应化学学习环境。

这里涉及的4种物质的化学式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的,应留够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记忆。

【作业设计】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运动C.食品D.实验()

2.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过年时的传统习俗,但燃放会对环境造成这样的危害()

①有毒有害气体污染;②噪声污染;③粉尘污染;④伤害人;⑤烟花爆竹的生产厂家有安全隐患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

3.绿色化学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B.颜色为绿色的无害化工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产品D.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4.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设计更优越的办公系统,开发人工智能B.开发研究新能源,研制新型化学合成材料

C.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农作物产量D.研制赛车的动力系统,提高赛车速度

5.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化学在利用、、等化石燃料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如开发、、等新能源,研制和开发。

【板书设计】

单元1造福人类的化学

一.化学在哪里?

生活离不开化学、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中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二.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将进一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进入化学意境

⑴出示碱式碳酸铜,学生近距离观察颜色、状态;

⑵加热碱式碳酸铜:

①观察到的现象。

②文字表达式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③各物质化学式Cu2(OH)2CO3→CuO+H2O+CO2

 

【课题】单元2探寻物质世界的化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过程和方法---1.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2.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1.对木条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的探究。

2.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型】新课。

【教法】设置情景、活动探究、讨论。

【教具】有关物质化学变化的图片及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总流程】创设情境→举例讨论→演示实验→分析比较→当堂练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看图1-7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变化及现象。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质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像面包发霉变质、冰雪融化、木柴燃烧变成木炭、葡萄酿酒等,都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变化。

 

看图片及多媒体,认识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让学生分类认识这4种变化,分析出冰雪融化与其他3种变化的区别:

冰雪、水是同一种物质,其它3种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从常见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在听课当中看课本的习惯。

举例讨论

冰融化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像这样的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

从物质变化前、变化后比较——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冰融化成水,固态铁熔化成液态铁等。

另三种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像这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特点是:

从物质变化前、变化后比较——有新物质生成。

 

理解冰是固态水,冰融化成的水是液态水,变化前后都是水,仅是状态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理解面包发霉变质等3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科学的概念。

演示实验

做课本第8页“请你尝试”的实验2(教师演示):

压碎、分解碱式碳酸铜。

(1)将碱式碳酸铜放在滤纸上,轻轻压碎。

现象:

仍然是绿色固体。

问:

这是什么变化?

(2)加热分解,介绍仪器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变化前后的现象:

用一个烧杯接住生成的水;试管中的物质由绿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把一个涂过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试管口,一会儿观察到石灰水变混浊。

观察

(1)后答:

物理变化。

填表

实验

内容

变化前的现象

变化后的现象

压碎碱式碳酸铜

绿色固体

绿色固体

加热碱式碳酸铜

绿色固体

有水珠产生、由绿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产生一种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意识到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的重要性。

归纳

引导看碱式碳酸铜压碎前、压碎后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多是物质外形或状态的变化,如扩散、蒸发、冷凝、熔化、粉碎、挥发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加热碱式碳酸铜,它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在物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如压碎碱式碳酸铜。

化学变化:

在物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加热碱式碳酸铜。

 

培养学生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比较两种变化的异同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画表及时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变化是什么变化?

(1)水沸腾

(2)锯断木材(3)冰融化(4)铁生锈(5)木炭燃烧(6)食物腐败

 

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来判断两种变化。

 

及时强化训练。

讲述化学文字表达式示例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并介绍反应物、生成物概念,箭头符号、加号的含义

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初步了解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

小结

物质变化及其特征,详见板书。

【作业设计】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

A.化学变化速度快,物理变化速度慢

B.化学变化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

C.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或变色的现象,物理变化没有

D.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C.爆竹声中一岁降,春风送暖入屠苏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2)铁生锈()(3)冰融化成水()(4)酒精挥发()(5)葡萄酿成酒()(6)森林着火()

(7)湿衣服晾干()(8)火药爆炸()(9)海水晒盐()

(10)点燃煤气()

4.找出下列各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

(2)碳酸氢铵受热变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单元2探寻物质世界的化学1

一.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现象:

(1)由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

(2)试管壁上产生水珠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第2课时

【教学总流程】复习引入→举例讨论→学生实验→分析比较→当堂练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与评价

[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

它的特征是什么?

思考、回答,写出第一堂课物质的符号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加强知识的巩固。

实验

让学生动手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

⑴压碎碱式碳酸铜;⑵加热碱式碳酸铜。

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交流讨论

[提问]在实验⑵中除了有新物质生成还伴随着哪些现象?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有些化学变化除了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许多现象。

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要科学、严谨。

联系实际

[提问]常见的变化中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联系实际生活,同学之间交流。

培养学生把实际生活应用于化学中。

 

阅读教材

[归纳总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体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氧化性、不稳定性。

 

主动学习,理解。

 

练习

物质有许多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等,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颜色、状态、密度、硬度;属于化学性质的是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

能正确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

性质的类型

酒精用作燃料

可燃性

化学性质

物质的许多应用是由它们的性质所决定的。

交流讨论填表: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化学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归纳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归纳的能力。

学习化学

的意义

介绍我国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各抒己见。

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小结

化学的定义、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板书设计】

单元2探寻物质世界的化学2

1.化学研究的对象:

物质。

2.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化学变化除了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许多现象。

4.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作业设计】

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状态B.硬度C.颜色D.可燃性

2.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葡萄用于酿酒B.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

C.氢气用做燃料D.镁粉用于制造照明弹

3.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质化学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A.凝固、变形B.燃烧、熔化C.易生锈、腐蚀D.沸腾、爆炸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制炊具B.氢气做燃料C.铜做导线D.冰块用于冷冻食品

5.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途与制取B.变化与性质C.运动状态D.组成与结构

 

【课题】单元3基于实验的化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和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化学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规范性、安全性教育,药品的取用及注意事项。

【课型】新课。

【教法】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的主题,教师的目的是诱导。

【教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实验室。

【教学过程】

【教学总流程】参观实验室→演示实验→小结拓展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参观实验室

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展示一些化学实验室图片,介绍一些化学家取得的成功与多次实验是分不开的,并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参观实验室,学习实验室规则和认识常见仪器。

 

认识到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场所。

观看课件

播放违规实验操作的课件或实物表演及造成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

加深对实验室规则的认识。

 

演示实验1

演示镁带的燃烧实验

[提出问题]燃烧时使用的仪器?

[展示药品]大理石(块状)、碱式碳酸铜(粉末)。

演示[提出问题]

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部,应如何操作?

使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碱式碳酸铜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内壁上?

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实验,并尝试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强调]取块状药品时,一定要把试管平放,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使药品缓缓滑落到试管的底部;取粉末状药品时,也要将试管平放,尽量将药匙伸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来。

 

观察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颜色、状态、硬度。

(同学交流讨论)

[尝试]归纳燃烧的现象: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认识药品。

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尝试](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

2.用药匙或纸槽取少量碱式碳酸铜粉末放入试管中。

(交流与讨论)

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演示实验2

[提出问题]

1.回忆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小结:

仰小俯大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尝试](实验探究)

1.用20毫升的量筒量取15毫升的氯化钠溶液。

2.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将量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交流实验结果。

 

演示实验3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如何不让试剂污染和腐蚀胶头?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巡回观察

阅读教材胶头滴管的使用,思考、交流讨论。

[尝试](实验探究)

1.用胶头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用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4

[提出问题]

1.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实验事项是什么?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几部分?

3.怎样熄灭酒精灯?

4.怎样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提出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是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是否能直接加热,为什么?

3.加热后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

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阅读教材酒精灯的使用,思考、交流讨论回答。

[尝试](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烧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向冷的玻璃杯中加入开水,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尝试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尝试](实验探究)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内焰、焰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水至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小结拓展

 

1.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

2.设A、B层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口头小结:

本节课认识了哪些主要仪器,练习了哪些基本操作?

尝试完成课堂作业,记录准备阅读的课外书籍。

[课外尝试]家庭小实验:

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放等。

认识厨房也是我们的实验室,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进行探究实验。

 

【作业设计】

1.药品是按()来存放的。

A.类别B.颜色C.状态

2.要取用7mL的盐酸,可选用()规格的量筒。

A.10mLB.20mLC.50mL

3.某学生俯视量取20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

A.大于12mLB.等于12mLC.小于12mL

4.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A.在实验室的角落堆放废纸旧书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D.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5.实验室的通风设备不好,有可能造成()

A.实验效果不明显B.大量的化学气体集聚,导致人胸闷、头晕甚至中毒

C.光线不明,对观察造成一定的影响D.使仪器和药品上蒙盖许多尘垢而辨认不清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拿一颗锌粒放入试管B.用嘴品尝实验室中氯化钠的咸味

C.实验时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D.使用量筒时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7.可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A.量筒B.试管C.滴管D.烧杯

8.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是因为()

A.防止标签脱落B.防止渗出药品腐蚀标签

C.便于观察D.防止药品腐蚀手心

9.为保证安全,使用化学药品时一定要做到“三不”,即“”、“”、“”。

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用或来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取用定量液体药品需用和。

 

专题2利用大气资源

【课标对本专题的学习要求】

单元

教材内容

学习目标

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百分数,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现象)。

2.演示实验(1个):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3.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4.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

单元2性质活泼的氧气

1.化学性质(木炭、硫和铁丝的燃烧),氧化反应(剧烈、缓慢)及化合反应,用途、制备(工业、实验室)及分解反应。

2.演示实验(3个):

碳、硫、铁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分组实验(2个):

分解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5.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6.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单元3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

1.用途(灭火),制备,物理性质及三态变化(干冰),二氧化碳与健康、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引起)。

2.分组实验(1个):

制取二氧化碳。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单元4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1.大气污染的原因(污染物涉及4类: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及防治,关注空气质量日报。

2.分组实验(1个):

模拟酸雨危害的实验。

1.了解典型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

【课题】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