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289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docx

8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34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建议用时:

3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1~2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C.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

D.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

E.本词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颔联诗句为引用前人诗句而成,“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中的“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4.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5~6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

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6.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4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BD 【解析】B项,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鬓发和香腮。

D项,生活条件之优裕正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

2.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

②词的上阕写思妇的容貌:

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

可见少妇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

下阕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

③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分析本词中的人物形象时,要抓住词中描写人物容貌、情态、动作的词语或句子。

词的上阕,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阕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BE 【解析】B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E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4.特点:

雨大,及时。

分析:

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解题时,首先找出描写秋雨的诗句;其次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诗句的含义;最后总结概括秋雨的特点。

5.AD 【解析】A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而是含糊其辞的。

D项,“凝睇”是神态描写。

6.词的上阕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

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词的上阕中的重要意象。

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平远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练习35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建议用时:

3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

薛 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①“京”指长安。

“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

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

②咸阳:

都城长安。

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

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

首阳山,据《史记》记载:

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说、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两句时,突然做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作者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轻松自然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

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4.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

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5~6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万 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

鼠窥人影过灯前。

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可堪身滞海南天。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写出了鼠的无惧词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词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6.“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

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5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BE 【解析】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

E项,“轻松自然”不正确,应为“深沉婉曲”。

2.“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

“顾”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解析】抓住这句诗中的关键动词“驱”“越”“顾”,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3.BE 【解析】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4.“摇”“滴”二字用得极好。

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仔细审读这首诗的颔联,抓住动词“摇”“滴”所具有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5.CE 【解析】C项,非愤怒,而是无奈。

E项,“可堪”,是不能忍受。

鲁迅诗云:

敢有歌吟动地哀。

“敢”,就是不敢之意。

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

6.①断句: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②三“夜”与三“年”重叠,既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又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逝的悲哀中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叠词的使用,具有强调作用,能使诗歌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夜”与“年”既传达出每年每夜都陷入愁苦和悲哀的“哽咽”,在形式上增强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练习36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建议用时:

3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它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

就其中两点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

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阕主写景,下阕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4.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5~6题。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宋]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吴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促人去展开联想。

B.陈诗描写诗人年老病缠,终不得出门游春,作者借风势由猛而微,描写了清明一天中情绪的微妙变化。

C.吴诗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优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D.“风抛市井声”中的“抛”写出了城里郊外人声鼎沸的情景,节日氛围显得异常浓烈。

这与作者心绪烦乱、无法悠然自得地欣赏春景的心情相得益彰。

E.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归隐的情怀。

6.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6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AC 【解析】A项,这首诗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C项,“孤瘦雪霜姿”,说它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

2.①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两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

借咏梅来表达诗人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

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CD 【解析】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

D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为“清婉雅丽”。

4.①词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赠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词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

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5.DE 【解析】D项,“相得益彰”不正确,应是形成强烈的反差。

E项,“向往归隐的情怀”表述有误,在两首诗中均未提及“归隐”之意。

6.吴诗:

侧面描写。

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

“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

流莺于杨柳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

陈诗:

对比反衬。

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

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

(或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改诗歌凄楚之情。

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

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

【解析】对于这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分析,可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归纳。

吴惟信的诗歌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而陈与义的诗歌则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练习37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建议用时:

3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

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作者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E.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

上阕运用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下阕写赏月不得的愁绪。

2.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3~4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②陈恭尹,清代诗人。

其父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