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3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10篇共50页Word格式.docx

④痛恨()

绝招:

①断();

②独特();

③走不通();

④一定()化险为夷:

①破坏建筑物();

②平安、平坦();

③灭掉()目之所及:

①达到();

②赶上();

③比得上()

2、划掉下列词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

登门拜访()流览课文()背颂诗词()

我们都留恋那颗戎盛的大榕树,因为它有玩强的生命力.()

3、组词.(7分)

绅()决()檐()坚()

坤()诀()瞻()竖()

tiāo()zhēng()lè

()

tiǎo()zhè

ng()yuè

4、成语填空.(6分)

①填上适当的词,组成成语.

身临其()莫()其妙各()已见

②填上反义词,组成成语.

()口()声扬()避()由()及()

5、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3分)

例:

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峡谷).

①温暖对春天,正如寒冷对().

②热爱对朋友,正如仇恨对().

③平坦对大道,正如崎岖对().

三、句子.(22分)

1、联系课文,在理解句子含义最正确的一组后面的括号里打“√”(4分)

“洞中才数月,世上几千年.”

①在渣滓洞内度日如年,几个月就像几千一样长.()

②在渣滓洞内才几个月,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千年统治中国的封建王朝崩溃了.()

③在渣滓洞的牢房里,人们不知道时间的变化,以为才几个月,实际已过了很多年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座山岭弯曲连绵,乌蒙山气势磅礴,说明红军长征中山高路险()

②五座山岭弯曲连绵,乌蒙山气势磅礴,可是,在红军眼里它们不过是细小的浪花和泥球,说明红军视困难为平常事.()

③五座山岭弯曲连绵,乌蒙山气势磅礴,可是,在长征途中像小小的泥丸和浪花,说明红军长征非常顺利.()

2、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4分)

浏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浏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①读了《桂林山水》一课,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王宁说:

“我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②小红军流着眼泪说:

“我要把这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3、找出下面这段话中的毛病,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3分)

小明和小刚一块到郊外去玩,他在小溪里发明了几个鱼,就对他说:

“你能想个办法把这几个鱼抓住吗.”

4、造句.(3分)

①是……还是……

②宁可……也不……

5、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分)

妈妈下岗了可她一点也闲不住白天她到菜市场上卖小菜赚钱晚上还帮一家劳保用品厂加工手套妈妈多么辛苦啊

6、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理顺成一段通顺的话,把正确序号填在

括号里.(5分)

()一条小溪从田边流过.

()湖面上碧波荡漾,白鹅浮游.

()小湖那边新建的住宅群,隐藏在浓密的树林里.

()我的眼前是一片金色的油菜田.

()溪流心头是一个平静的小湖.

四、按课文填空.(5分)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这么多的绿颜色呢!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目.(13分)

我跟小燕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上学.我觉得她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小气.比如说吧,一根雪糕三角钱,冰棒一角五,她就只买冰棒,不买地糕.又如,我们去春游,同学们差不多都带了汽水,可她呢,白开水一壶.我想她一定是小气,舍不得花钱.“真小气!

”我有意想气气她,可是她只是笑笑.

一天早晨,我俩一块儿去上学.她对我说:

“我攒了十五元钱,打算买一部《少年自然知识辞典》,明天你跟我一块去新华书店吧?

”“哦,”我这才恍然大悟.小燕攒钱原来想买一本心爱的书哇.

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读书,班主任走了进来.从他(忧伤、悲伤)的眼神里,我(侦察、检查、觉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居然、果然、突然),他说:

“昨天,李红家里失火了,家具、衣服、电器全都烧光了……”还没等老师说完,小燕马上站了起来:

“老师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对同学的困难不能袖手旁观.我愿意捐献十五元钱来帮助她.钱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放学路上,我问她:

“你把钱都捐给同学了,怎么买书?

”她说:

“以后攒钱买不是一样吗?

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她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我顿时感到她比过去高大了许多……

1、把短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掉.(3分)

2、判断下列说法,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2分)

①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

②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小小燕.()

③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和小燕.()

3、简述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4分)

4、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六、作文.(30分)

以《我长大以后》为题,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你想象你长大了干什么,怎样干……写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2古诗两首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

镜子.徘徊:

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

它,指方塘.如许:

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3)指名读.

(4)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

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2、正确书写:

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3、练习书写.

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提示:

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共101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

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

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

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

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

他们是真朋挚友;

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

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

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

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我要上公开课,需要这课的教学课件,希望同行帮帮忙!

还有一个问题,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哪课上公开课最好?

  陈俊学校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上册)

年级

主备人

陈俊

复备人

单元

课题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

同学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

(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

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

(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

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

(1)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

正面描写第三段:

侧面描写

(2)第二段:

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

细节描写

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

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

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

为什么这样选择?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

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忆地震中相关感人故事导入

锻炼语言概括能力

初步体会写作方法

体会谭老师的人物品质特点

自主阅读感悟

语言***

教后

反思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六):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共1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期初复习

主备教师:

吕继梅备课时间:

20xx-8-3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复习第十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册教材所必须的准备知识,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数的整除概念,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编排是先复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有关的单位换算,在通过一组判断题,复习数的整除概念.接着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包括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约分以及把分数化成小数;

最后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有关应用题.

教学理念:

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的:

1.\x0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2.\x0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更加准确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x0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巩固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期初复习第1课时

吕继梅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

20xx-8-31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和数的整除及分数的概念

1、\x09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

2、\x09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掌握有关概念;

进一步掌握分数的一些概念,能应用分数的一些概念进行约分和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重难点:

1、\x09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概念正确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x09掌握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应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

一、揭示课题

1、\x09直接引入: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复习数的整除及分数的一些概念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1、\x0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问: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是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2、\x09表面积和体积

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分别如何计算?

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如何计算?

体积和容积又有什么区别?

请举例说明何时求一个物体的面积、体积、容积?

3、\x09完成书本练习1、2、3

三、整理概念

什么是数的整除?

b=c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说这个算式整除?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什么叫质数?

你能说出几个质数吗?

什么是合数?

你能说出几个合数吗?

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有什么关系?

如果将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可以怎么分?

质数、互质数、质因数有什么区别?

1、\x09做第4题

1、\x09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请你举一个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它有哪些应用?

2、\x09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怎样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化成带分数?

3、\x09做第5、6题

4、\x09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5、\x09做第7题

6、\x09作业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七):

  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A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

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

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

(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

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

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