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666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教育学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练习题.docx

《教育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练习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练习题.docx

教育学练习题

 

专题一认知过程知识图解

一、感觉与知觉

1、“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

A.听觉B.视觉C.错觉D.联觉

【答案C】

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像D.联觉

【答案B】专家解析: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

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

“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

再如:

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

再如:

《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②继时对比:

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

吃完糖后在吃药,就会觉得药特别苦,吃完药后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先苦后甜”。

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3、“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B.听觉刺激C.感觉适应D.感觉对比

【答案C】

4、一张新电器产品设计图纸,工程师比一般的工人知觉得更精确,这是因为工程师比一般工人的()好。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

【答案A】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于:

  一、选择性.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同一时刻里,他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称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依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经常转换.如图,当我们把黑色作为背景时,就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花瓶,如果背景是白色,则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除非恍惚使知觉选择中心模糊,我们不能够同时既看到一个白色花瓶,又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

  在知觉过程中,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刺激也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的多维变化比单维变化更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此外,凡是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及以往经验联系密切的刺激,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二、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刺激物的性质、特点和知觉主体的经验是影响知觉整体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关键部分、强的部分在知觉的整体性中起着决定作用.有些物理化学强度很弱的因素,因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关系,也会成为很强的刺激成分.

  三、理解性.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比如听一首歌,如果是您会唱的,才放一个片段就会知道是那首歌,并知道后面的旋律是什么.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决定了您能知觉出那首歌所需的片段的长短.但这片段不能够无限地小,总有一个合理限度.也就是说要有充分的判断依据.经验是最重要的,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动作、言语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知觉的理解性会受到情绪、意向、价值观和定势等等的影响.

  在知觉信息不足或复杂情况下,知觉的理解性需要语言的提示和思维的帮助.一块象小狗的石头,也许开始您会看不出来,但如果有人提醒,就会越看越象.很多旅游风景也是如此.知觉的理解性使人的知觉更为深刻、精确和迅速.

  四、恒常性.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视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一个人站在离我们不同的距离上,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空间大小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同样大小的人.一个圆盘,无论如何倾斜旋转,而事实上所看到的可能是椭圆、甚至线段,我们都会当它是圆盘.在强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但这不妨碍我们感觉煤块的颜色比粉笔深.知觉的恒常性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类知觉中,例如同一支乐曲,尽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我们总是把它知觉成同一支乐曲.

  知觉的恒常性是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特征,而我们对这些事物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无数次的经验校正了来自每个感受器的不完全的甚至歪曲的信息.如果我们知觉的是一个全新的对象,而且周围没有熟悉的事物可以作参照,那么我们决不会有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觉恒常性.

5、戴太阳眼镜的人,周围物体的颜色发生了改变,但他仍能辨别出物体的本来颜色,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答案C】

6、小王同学说“听到刮竹子的声音浑身发冷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感觉对比B.联觉C.感觉适应D.错觉

【答案B】

7、在多媒体教学中,等的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答案?

8、学生倾向于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更强,这种现象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晕轮效应的含义,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9、“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A.首因效应B.刻板印象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刻板效应的含义。

刻板印象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特征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体现的心理效应是()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投射效应

【答案D】【解析】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二、注意

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

A.观察B.知觉C.适应D.注意

【答案D】解析:

这是注意的概念

2、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答案B】解析: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老师一边讲课,一遍观察学生的反映,体现了注意的()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

【答案B】专家解析:

关键词“一边……一边……”,这是注意的分配。

4、“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时不能成”,说明()是有条件的。

A.广度B.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的稳定

【答案?

5、有自觉目的性,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

【答案B】

6、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者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为()现象。

A.注意分散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起伏D.注意分配

【答案C】

7、老师上课时,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并辅之以适当的手势,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是刺激的()特点。

A.刺激的强度B.对比C.活动变化D.新异性

【答案?

三、记忆

1、以语言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称为()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答案C】语词—逻辑记忆:

以语词所标志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称语词—逻辑记忆。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程序记忆

【答案C】

3、()的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会议记忆

【答案C】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4、对驾驶技术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B.程序记忆C.情景记忆D.情绪记忆

【答案B】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术,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

5、()是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A.情景记忆B.情绪记忆C.回忆D.再认

【答案A】情景记忆:

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的事件。

6、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记忆是()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

7、学生做选择题的记忆过程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再现

【答案C】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

所以,学生在作答考试选择题时,主要是运用记忆的再认环节

8、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运动记忆D.情绪记忆

【答案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9、“遗忘曲线”表明以往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A.正加速B.负加速C.减速D.不变

【答案B】

10、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A.消退说B.干扰说C.提取失败D.压抑说

【答案D】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经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11、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C.无前摄抑制的影响D.双重抑制

【答案B】

12、简答题:

防止遗忘的复习方法主要有哪些?

A.及时复习,经常复习;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D.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E.复习方法多样化;F.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四、思维与问题解决

(一)单项选择题

1、离开感知活动或动作,就不能进行的思维是()

A.具体形象思维B.知觉思维C.知觉动作思维D.经验思维

【答案C】解析:

动作思维(actionthinking)亦称直观动作思维。

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

2、小朋友计算10以内加减时总要搬自己的手指运算,这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聚合思维D.求同思维

【答案B】

3、作家、画家的文艺创作主要运用的思维是()

A.求异思维B.经验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直觉思维

【答案C】

4、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A.集中思维B.常规思维C.创造思维D.求异思维

【答案A】[解析]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

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

5、“马是动物”“椅子是家”“鸟有羽毛、有翅膀”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水平。

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抽象D.具体形象水平

【答案B】【解析】处在形象—抽象水平的儿童概括能力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阶段。

他们的概括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表象的内容也更为精确而富有概括性。

因此,他们的概括虽然还有一些外部的、菲本质的特征或属性,但是内部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大大增加。

6、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答案B】专家解析:

聚合思维是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和利用熟悉的规则产生逻辑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7、心理学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B.直线性曲线D.倒U曲线

【答案D】解析: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形曲线)可知。

8、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刘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问:

“还有答案吗?

”刘东回答出来,这说明刘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那种因素的影响。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迁移

【答案A】解析: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命题立意】考查功能固着的概念。

★★★★【错因分析】功能固着和心理定势易混淆。

9、没有锤子,校长同学把钳子当锤子使用钉钉子,小李同学批评小张同学乱用工具,说“钉钉子就该用锤子才对”,说明小李同学的思维是()

A.功能变B.功能固着C.思维定势D.原型启发

【答案B】

10、沸水冲顶壶盖,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

A.原型启发B.启发原型C.联想D.已有知识经验

【答案A】解析:

这个是原型启发的例子

二、辨析题

定势对问题解决是起积极作用的。

答:

错误,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起到促进作用,而对于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专题二学习动机

1、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叫做()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

【答案C】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是()

A.安全B.尊重C.求知D.自我实现

【答案D】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大类:

一、生理需要.它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二、安全需要.安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三、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

四、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

五、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在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选择

【答案C】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4、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提高()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答案D】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5、如果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他很可能认真听课,这是()引起的学习行为。

A.强化B.效能期待C.结果期待D.归因理论

【答案C】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个体预测到某—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6、学生不仅认识到认真听课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我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

这是()

A.观察B.结果期待C.效能期待D.归因理论

【答案C】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7、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

A.学习压力B.兴趣C.学习期望D.学习知识

【答案B】

8、韦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6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因素的是()

A.能力因素B.努力程度C.身体状况D.运气因素

【答案D】

对比:

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

【答案C】从内在维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是自身内在因素。

9、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表扬和优异成绩的奖赏,持这种观点的学习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B.归因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强化论

【答案D】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

这里的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10、在归因论中,属于外在的,稳定性因素是()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

【答案D】

11、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那么正确的归因是()

A.内部稳定因素B.内部的可控因素

C.外部可控因素D.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B】正确的归因观应该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归因于稳定、不可控、内部因素容易使学生产生无助感,从而慢慢放弃自己。

12、属于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是()

A.运气B.努力C.能力D.任务难度

【答案B】

(二)简答题

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答:

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含义相同。

②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一个是自己的成败经验,以及个体的归因方式。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教育意义

答:

①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较为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难度大,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②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的控制学生学习的动机及其水平。

学习较为容易的课题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使学生紧张一点,在学习复杂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或提出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造成学生紧张。

(三)辨析题

1、学习动机理论是建构主义者提出来的?

答:

以上说法是错误的,学习动机理论是联结学习理论提出的。

专题三学习迁移

1、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是()

A.水平迁移B.正迁移C.负迁移D.一般迁移

【答案B】解析:

题干中的“有助于”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了促进作用,这是正迁移的定义。

而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定势又叫心向,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有促进和阻碍两种影响。

2、

(1)学习骑自行车对学习骑三轮车的影响是()

A.负迁移B.一般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

【答案A】

(2)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顺向正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答案A】在这一学习情形中,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这是顺向迁移。

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是负迁移。

3、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A.一般迁移B.正迁移C.负迁移D.水平迁移

【答案A】

4、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都有积极影响,这是()

A.具体迁移B.一般迁移C.水平迁移D.下位学习

【答案?

5、小学生要完成加减乘除以应对学习思则运算的影响,是()

A.具体迁移B.垂直迁移C.水平迁移D.一般迁移

6、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法,对进行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是()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正迁移

【答案A】应该是顺向负迁移

7、学习世界历史对先前学习的中国历史会产生的影响是()

A.逆向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正迁移

【答案A】

8、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的学习等。

这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迁移B.顺向正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答案B】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影响,逆向迁移

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负迁移。

“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1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化说C.学习定势D.关系转换论

【答案A】桑代克等人认为当两种情景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由此提出了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形式训练说源于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学。

11、学习了角的概念之后,再学习直角等概念是()

A.自上而下的迁移B.自下而上的迁移C.水平迁移D.顺向迁移

12.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答案B】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专家点拨】学习迁移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分类可以从几方面: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对于每一种迁移的概念,考生都要理解和掌握,且能做出区分。

尤其是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

 

(二)辨析题

1、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联系消除。

答:

正确,负迁移可以通过练习消除。

2、形式训练说的依据是官能心理学。

答:

正确,形式训练说是官能主义心理学对学习迁移的解释。

总结:

学习迁移的分类可归纳为7种:

正负零

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例如:

① 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② 学习珠算有利于学习心算

③ 懂英语的人学法语容易④ 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阻碍

1)例如:

① 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② 方言影响普通话的学习

零迁移:

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互相影响

顺向逆向

顺向迁移:

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1)例如: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前摄抑制

2)逆向迁移:

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① 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理解会发生变化

② 倒摄抑制,循序渐进

一般具体

也称非特殊迁移与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

一种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① 获得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以后,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学科学习中

② 数学上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和方法会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

具体迁移:

一种学习中的具体特殊性经验直接运用到另一种学习中

① 英语中学习“eye”和“ball”之后学习“eyeball”时更容易

② 小朋友学习“日”和“月”之后学习“明”更容易

近远自动

自迁移:

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

近迁移:

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相似的情境中

① 学生在考试中解某道题时,如果以前进行过相关的题型训练,那么即使这道题变换了数字和结构,解答起来依然很顺手

② 英语的方法运用到学习法语中

远迁移:

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极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