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777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万以上数的读法青岛版精品教育doc

第1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材分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

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用万或亿做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字编码。

为了让学生对整数有更深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做好准备,教材中特别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内涵。

而《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二学段中提出了“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还提到: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素材丰富多样,选取广泛。

第一个信息窗是“北京知多少”,分别呈现的是北京的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中国国家大剧院四大建筑的外景图以及相应的信息等。

通过“十万是多少?

”“一亿有多大?

”这两个问题,引出学生对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素材数据都真实可考。

本单元教材提供的都是真实资料。

让数学学习也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3.教材内容给学生充分的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过程与方法:

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能自觉和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

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写。

2.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尾数求近似数。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

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接着,借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以及对“万”到“亿”新计数单位的初步了解,结合具体情境,促使学生联想,真切感受大数,培养数感。

比如,播放某学校学生做广播操的情境或某个观看文艺演出的情境,让学生想想“如果学校的学生为1000人,10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有多少人?

30所呢?

”使学生体验大数的意义。

还可以在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估计一个体育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

估计一间教室里可以坐多少人?

前者可能要用千或万做单位,估计可以容纳8千人,或可以容纳3万人,不会用十做单位,精确到7890人。

而后者可能就要用十甚至可以用个(5个)做单位,这间教室估计可能坐60人,或可能坐65人。

对一定情境中数量大小的估计,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正确的数量级。

而选择什么样的数量级,是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和数量特征的感知程度的体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为了表示更大的数,数位的含义是不同位置上的数字表示不同大小的数,没有数位的规定就没有办法表示更大的数。

认识个、十、百、千、万等不同的数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大小的数,是理解整数概念所必需的。

学生必须清楚地了解,同样一个数字“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在十位上表示50,即5个十;在百位上表示500,即35个百。

本单元认识万以上的数,进而理解十进制记数法。

我国的计数单位是每四位一级,万以内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理解各级上的每个数字的意义,这是理解多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意义的前提条件。

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思考:

新知识需要怎样引入,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的重点是什么,怎么突破难点等。

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揭示数位的规律和数级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数知识展开数数活动。

借助计数器,先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

再以“万”为单位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多次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从而得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数数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数位的过程。

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数位顺序表,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数级”。

学生经历发现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过程,经历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每个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名称、大小,认识计数单位的顺序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各数位的名称,排列顺序和规律,既为万以上数概念的形成及读写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例如读数时,要先分级再按级读出每一级的数,写数时,则要抓住“万”“亿”这些级的标志词来从高到低写出每一级的数。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机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

1

万以上数的写法

1

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1

近似数

1

整理复习

1

总计

5

1.1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4页,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认识数为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万以上的数。

教学提示

读万以上的数,要按照数级,一级一级地读。

因此,牢固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的分级,是会读万以上数的关键。

教学时,在计数单位由“万”扩展到“亿”,归纳总结出数位概念和整理出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应及时介绍我国的计数规律,突出数级知识,重点认识个级和万级,为学生认识大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万以上数中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

(1)请学生说说对水立方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在熟识的情境中学习新知。

(2)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大家搜集的关于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信息。

多媒体继续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学生们边观察,边交流数据信息。

(1)提取数据信息“十万”“91000”“258000”“11350000”“6800000”“4050000”“118900”“2688000000”。

(2)根据数据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

(3)提问:

十万是多少?

明确:

学生能够通过看课本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整数。

板书:

万以上数的读法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入手,引导学生能经历体验和思考,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识,挖掘知识背后的联系和内涵,效果更好。

游戏体验法:

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

题目:

由12到27,一个一个的数;由120到230,十个十个的数,由3000到3600,一百一百的数,由10000到20190,一千一千的数,由120190到180000,一万一万的数。

 

设计意图:

在新课导入时,通过数数游戏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数感。

创设情境法:

同学们,2019年,我国在北京举行奥运会,大家都知道吗?

2019年奥运会上,各国健儿在水立方、在鸟巢创造了辉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看看那里的情况。

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生读图,遇到困难。

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这样的大数。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识的情景入手,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识大数的兴趣和需要,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十万的大小

师:

十万到底是多少呢?

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

(学生联系各自生活体验谈认识)

(1)、师引导:

我们一起看看十万到底是多少。

(课件展示订书钉)随着课件展示—1小盒—﹥1大盒—﹥2大盒—﹥5大盒—﹥10大盒

学生跟着一起数数。

师:

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

我家的小书橱可放100本书,10个这样的书橱能放1000本。

100个这样的书橱能放1万本,1000个这样的书橱能放10万本。

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情景。

(3)师:

利用计数器再次感受十万是怎样形成的?

从一万起,一万一万的数到十万。

(小组交流操作)师:

你有什么发现?

(生谈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

十个一万是十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数数中感受十万到底有多大?

2.感知一亿的大小

(1)师:

刚才我们边拨数边数,数到了十万,你还能继续往下数吗?

师提出要求:

分别以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来数,数到一亿。

(小组合作借助计数器数数)

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师:

一亿有多大呢?

我们知道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大约有10万册图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个这样的图书馆大约有多少书?

100个这样的图书馆呢?

1000个这样的图书馆呢?

(学生交流,感受一亿的大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课件出示: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照每天花10000元计算,要花完1亿元需要大约27年的时间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绕地球三周半。

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3年多时间。

(学生根据资料展开想象,体会一亿的大小)

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子,进一步感知一亿的大小。

3.探究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之间进率

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填写数位顺序表。

师:

刚才我们同学们数到了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都叫计数单位。

你能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说计数单位吗?

(小组交流)师:

什么叫数位?

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何不同?

你能根据计数单位填好数位顺序表吗?

(小组共同交流填写数位顺序表)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引导学生举例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逐步获得新知,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探索的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数级的划分。

出示一组没有分级的大数。

(引导大数感觉比较乱)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属于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属于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师:

个级都包括哪些数位?

万级呢?

亿级呢?

(学生交流)

4.万以上数的读法

先探讨整万数的读法。

(读万以内的数也要从高位读起,教师加强对读书的指导。

按照“一画二看三说四读”的顺序进行读数练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

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

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点:

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5094600;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21600900。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119000000。

讲解:

258000,先把数分级,再从最高一级读起。

每级的数都按万以内数的读法去读,读到哪一级就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258000读作:

二十五万八千。

依此类推,91000读作:

九万一千。

11350000读作:

一千一百三十五万。

6800000读作:

六百八十万4050000读作:

四百零五万。

118900读作:

十一万八千九百。

2688000000读作:

二十六亿八千八百万。

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提出问题:

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怎样读万级的数?

继续探究:

100008070、140009008怎么读?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

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

读几个0?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100008070读作:

一亿零八千零七十

140009008读作:

一亿四千万九千零八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数一数。

(四)达标反馈

1.一个数是由4个亿和3个千组成的,这个数是多少?

2.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什么?

3.一个书架能放1000册书,10个这样的书架能放多少册书?

4.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大约是10万册。

美国国会的图书馆大约有1亿册,相当于多少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

5.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6.读数练习。

90793100640030012450891206799006

20197009000450089000000

答案:

400003000、千万位和十亿位、10000、1000、8个一,七个十,六个百,五个千,四个万,三个十万,2个百万。

读作: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六百四十万零三百、一百二十四万五千零八十九、十二亿六千七百九十九万九千零六、二百亿六千七百万九千、四千五百亿八千九百万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1)10个一万是(),()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是一亿。

(2)从右边起,第5位是()位,第7位是()位,千万位是第()位,亿位是第()位。

2.读一读。

10000089004005000003300004003008400

4209900800094501230050003080004

402009980090045102030005

答案:

十万、10个、一千万、万、百万、8、9

读作:

十万、八百九十万零四百、五百万零三、三千万零四百、三百万八千四百、

四百二十万九千九百、八千万九千四百五十、一亿二千三百万五千、

三百零八万零四、四百零二万零九十九、八千零九万零四十五、一亿零二百零三万零五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读法

1.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2.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反思:

新学期的第一单元是《万以上数的认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在前面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后的第五次认数。

有了前面认识数字的经验,学生们觉得这部分知识似曾相识,很快就可以说出这部分知识应该包含数位、进率、计数单位、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比较这些知识,我在教学前也布置了预习作业,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自主探究阶段就把就知识迁移过来进行学习,但是真正地进入课堂,我才发现,熟悉的知识点学起来也是风光无限。

特别是新数位的认识,在本单元的第1课时的数位顺序表中一下子就增加了了十万位、百万位……一直到千亿位的7个新的数位。

若是仅仅让学生看课本记住它们,既乏味又无趣。

这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各数位之间的进率来拨动计数器上的珠子,一万、两万、三万、四万,……第十颗珠子刚被我拨到顶端还没落下,大家就齐声喊道:

“满十了,向前一位进一!

”“万位的前面是哪个数位呢?

”“10个一万是十万!

”。

继续数数,接着每个数位因为被需要而出现。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一、填空。

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个级的数位有()。

万级的数位有()。

3.十万位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4.6085007的6在()位上,表示6个(),8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5.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五位数是()。

二、数一数。

(数给家长听)

1.一千一千地数,从六千数到二万。

六千、

2.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一万、

3.十万十万地数,从二十万数到一百三十万。

二十万、

4.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七千万数到一亿。

三、先把下面各数分级,再读出来。

635400读作:

63540000读作:

43000043读作:

87002300读作:

1358967读作:

135896700读作:

230060399010读作:

10052400402读作:

资料链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数学计算的基础是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离开这些数字,我们无法进行计算。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数字“0”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教皇非常恼怒,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