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377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docx

第一单元学案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案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____________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

王权具有________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进行有效统治,拱卫______。

(2)内容

(3)作用

(4)瓦解: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________遭到破坏,大国兼并小国,周王室完全失去至尊权威。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__________上的矛盾。

(2)含义:

宗法制是用________________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________。

(4)内容

(5)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地位,有利于________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2)秦朝统一:

秦国经过__________后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____年实现了统一。

2.形成

(1)中央政治制度

(2)地方政治制度

(3)加强中央

集权措施

3.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专制权威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

【问题思考】

读一读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而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议一议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什么?

 

 

 

 

 

想一想 《三字经》写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导致周“八百载,最长久”的制度有哪些?

 

 

 

 

 

辨一辨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议一议 柳宗元说: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两个“制”分别指什么?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考点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分封的主体是什么?

以什么为基础?

分封制分的是什么?

封的是什么?

受分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根据图一、二、三,概括归纳西周分封制特点。

图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图二 分封方法示意图 图三 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1)从分封的对象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分封的分布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分封的过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你认为分封制有什么缺陷?

它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

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的分封来治国吗?

 

 

 

 

 

 

4.读图四,大宗和小宗是固定不变的吗?

为什么?

图四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5.(追踪社会热点)宗法制从历史作用来看,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从现实影响来看,它对当今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成为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立意点。

参考图五、六并和同学讨论后回答:

宗法制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图五 庚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图六 蒋孝严抵达桂林祭祖

 

 

 

 

6.读图七,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七

精讲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庶民和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考点二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图八

1.把图八中的内容填完整。

秦朝的丞相是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权力受谁制约?

 

 

 

 

 

2.秦朝的郡守和县令的职责和权力是什么?

 

 

 

 

 

3.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提示:

从维系的纽带、官吏的任免、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方面比较)

精讲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的爵位世袭,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郡县制按地域划分,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从中央到地方,皇帝是如何做到把全国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到自己手中的?

 

 

 

 

 

 

 

5.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注新史观)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从这一视角可对秦朝的制度创新进行全面考查。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7.有人说:

正是因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才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的。

也有人说:

恰恰相反,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影响中国四千余年,直至清朝统治结束。

分封制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还可以看到它的某些痕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逐渐加强和完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

一、选择题

1.(2010·泰安模拟)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2.(2010·课标全国,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3.(2011·宁波模拟)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

4.(2010·吉林模拟)《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  )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礼乐制度

5.(2010·徐州模拟)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6.《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7.(原创题)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

A.太尉B.御史大夫

C.尚书令D.刺史

8.(2011·厦门模拟)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2010·温州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不得照抄材料)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1)王位世袭制 父子相传 

(2)神秘

2.

(1)王室 

(2)①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周天子 贡赋 卿大夫(3)②边远 ③政治格局 (4)分封制

3.

(1)分封制 土地继承 

(2)父系血缘关系 (3)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4)②服从 ③周王 (5)特权 统治集团

二、1.

(1)①分封制 ②王 兼并战争 

(2)商鞅变法 221

2.

(1)①皇权 ②丞相 太尉

(2)①地方 郡守 ②县令 县长 (3)①秦律 ②度量衡 ③文字 法家④长城

问题思考

议一议 宗法制。

想一想 分封制、宗法制等。

辨一辨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指最高统治者决策和行使权力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议一议 

(1)分别指分封制、郡县制。

(2)同意。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王朝统治结束;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秦亡于郡县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课堂活动区

考点一

1.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诸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分的是土地和人口,封的是爵位。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

(1)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封的有功臣、殷商的旧族等。

(2)同姓亲族封地在富庶的地区和战略要地。

(3)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

(1)缺陷:

①诸侯再次分封的臣民不直接属于周王,产生一种离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②重亲缘而轻法度,缺乏对诸侯的约束力。

(2)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3)不能。

4.不是。

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为大宗。

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5.

(1)积极: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与宗法制和宗法关系联系密切,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实现祖国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2)消极: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干部职务终身制等现象都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考点二

1.

(1)御史大夫 太尉

(2)是的,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3)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对丞相的权力进行牵制。

2.郡守上受中央命令,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令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4.皇帝通过控制各级官吏的人事任免权,使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上。

5.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6.A

7.

(1)秦朝亡于暴政,并不是亡于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封建国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课后练习区

1.B [“授土”、“授民”表明鲁国国君从周天子那里得到土地和人口,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

2.C [山东简称鲁,来源于分封制下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来源于分封制下的晋国。

]

3.C [上述材料反映出分封制度遭破坏,但不是被废除,故选C。

]

4.A [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意味着对祖先的敬重。

追根溯源,应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A项。

]

5.D [由“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虽然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观点;B、C显然错误。

]

6.A [从《史记》记载的“更名号”的背景看,皇帝名号是统一后出现的。

]

7.B [太尉掌管军事,尚书令属于宰相之一,只有御史大夫和刺史具有监察职能,而御史大夫出现在秦朝,刺史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故选B。

]

8.C [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

9.

(1)变化: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持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将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解析 第

(1)问应解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注意分封的主要对象以及天子、诸侯君臣关系的变化;“影响”应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统治等角度来说明。

(2)问应抓住材料中“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一观点,说明作者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二者都有不利因素。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等方面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