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396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第七单元备课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20161120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单元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七单元走进名著

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林冲棒打洪教头》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少年王冕》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习,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黄鹤楼送别》属与文包诗的形式,讲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朋友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弥漫、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无限依恋的情感。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租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淡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练习七安排了5项内容,包括课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的情谊。

2.学会文中生字和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到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的情谊。

2.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到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3、《林冲棒打洪教头》………………2课时

24、《少年王冕》………………………2课时

25、《黄鹤楼送别》……………………2课时

26、清平乐村居………………………2课时

练习七…………………………………3课时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读准“解”、“还”、“差”等多音字,“衣裳”、“较量”等轻声音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如“流配”、“依草附木”、“禁军”等。

初步感受文章的文言色彩。

2.引导学生采用“课题扩充”法,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采用“课题扩充”法,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抓住林冲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在对比阅读中朗读品味,体会感悟林冲这个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林冲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在对比阅读中朗读品味,体会感悟林冲这个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前播放《好汉歌》)

1.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歌。

作者施耐庵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的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曲折、为后人传颂的传奇故事。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讲解“棒”字书写要领。

3.指导读好课题

二、预习导学

(一)预习作业2

1.选择一名读词,相机正音。

2.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的音节失去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词都好了,很好听。

3.范读。

(二)预习作业3

1.出示词语:

押解

2.指导学生根据字典中的解释确定字的读音。

3.文中还有好些多音字,你会读吗?

出示:

禁军空地喝道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4.小结:

读准多音字很重要。

我们只要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那么读音也就容易辨别了。

(三)预习作业4

出示带有文言色彩的句子。

(1)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想让,便去上首坐了。

(2)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3)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冒称军师。

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说说故事主要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2.适时点评,小结方法。

四、走近林冲

1.过渡:

读故事不仅要读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慢慢地品读故事中的英雄好汉——林冲的人物形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笔来画出表现林冲语言、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反复咀嚼品味,想想他是个怎样的人?

在文字旁边作简要的批注,可以是一两个词或一句话。

②自学时间:

5分钟。

3.导学交流

预设:

(1)从“不敢,不敢”品出一个谦逊、忍让的林冲。

(2)从“我输了!

”“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品出足智多谋的林冲。

(3)从“起身让座”“躬身施礼”等词语品出谦逊有礼的林冲。

(4)从“棒打”精彩场面品出一个武艺高强,人品高尚的林冲。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一、二、四。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次备课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在对比阅读中朗读品味,体会感悟林冲、洪教头鲜明的个人性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朗读品味,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林冲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贴切的词语来说说你对林冲的认识吗?

二、领悟洪教头形象

1.出示导学单

①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笔来画出表现洪教头语言、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反复咀嚼品味,想想他是个怎样的人?

在文字旁边作简要的批注,可以是一两个词或一句话。

②自学时间:

5分钟

2.导学交流

预设:

品语言预设:

第一句:

当着林冲的面说这句话,这是对林冲的藐视,嘲笑.

第二句:

这不仅是嘲笑,这是对林冲人格的侮辱.

第三句:

逼迫林冲与他交手,想让林冲当着大家的面出丑。

品动作预设:

1.这个洪教头真是粗俗不堪、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盛气凌人。

2.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

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三:

学习课文第七小节,再次感悟两人不同的形象

1、出示导学单

①洪教头打了哪三棒用直线画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棒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②面对洪教头的三棒,林冲还了哪三招用曲线画出(每招只能两个字)?

说一说每招妙在何处,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自学时间:

5分钟。

2、导学交流

预设:

第一棒:

把火烧天第二棒:

举起棒劈头打来第三棒:

还没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心狠手辣

一横、一退、一扫一横:

让两人对演,明白这"一横"是攻其破绽.一退:

敌进我退,这"一退"可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一扫:

扫的时机非常及时,攻其不备。

可以看出林冲武艺高强

3、齐读第7小节

四、学习写作方法

1.同学们,纵观我们学习的第五、七小节,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对洪教头特别偏爱,对他的描写是浓墨重彩,抓住了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而对林冲描写却只有廖廖几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

五、总结拓展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结识了一位好汉—林冲,认识了一个跳梁小丑—洪教头,更领略了一位名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的好汉,如:

花和尚鲁知深,打虎英雄武松,青面兽杨志等,课后希望同学们阅读《水浒传》时也象今天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品味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个性。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水浒传》

板书设计:

 

课后笔记: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少年王冕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葱茏、耽误几个词语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理解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

课件及预习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古代名人,课前大家一定做了很好的预习,他就是——

1.板书”王冕”。

(提示”冕”)

2.对王冕你知道多少?

背《墨梅》诗

3.介绍王冕。

二、预习导学

1.预习作业2

王冕孝敬贴补明媚晶莹牵挂攒钱耽误秦家载着隔壁高手争先恐后腌鱼腊肉

谁能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2.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吗?

3.预习作业1

⑴出示: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

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名读,强调”挣”“供”)

⑵王冕说: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4.课文朗读

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展示朗读。

5.通过课前预习,王冕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板书)

6.预习中是否还存在什么困惑?

三、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1.作者为了向我们介绍少年时期的王冕,主要讲述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表示时间的词句?

2.交流:

3.完成《补充习题》第七题。

给课文分段。

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

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课外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多读两遍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少年王冕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引导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顺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呢?

孝敬体贴勤奋好学

3.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描写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语句划出来,反复读这些句子,抓住关键词,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注。

二、自主感悟,学习2-4自然段

(一)出示

1.王冕的孝敬、勤奋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描写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语句划出来,反复读这些句子,抓住关键词,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注。

(二)导学交流

版块一

1.指名学生朗读这读话。

2.这段话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一段话。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觉得母亲说话的时候是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母亲这么伤心无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呢?

4.那王冕的母亲为什么不让王冕继续上学了呢?

引导抓住”年成不好”“这点钱”体会。

版块二

1.指名学生朗读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一定有万千的感慨,想想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看到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王冕。

2.学生交流。

可是他却怎么做?

为什么要”偷空”出来买书?

他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十分勤奋呢?

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

4.师:

来,让我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

版块三:

四立志学画,学有所成

教师过渡:

不知不觉,三四年时间过去了,王冕也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

一天,正植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雨后的景色深深地引起了王冕的注意,于是,他立志开始学画,请自由朗读五.六小节,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王冕成才决心的一句话。

1.师:

这句话中,你们知道王冕励志学画,学好了吗?

2.”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我想,如果王冕的画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那肯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画的真是太像了。

3.师:

激发他这样奋发努力学好画的动力是什么?

(荷花的美)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等。

4.教师小结:

雨后的景色实在美丽!

再指黑板: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那现在来看这个黑板上的”弃学放牛”,我们是否感觉到这个”弃”字是否不太恰当?

他放弃读书了吗?

所以应该在上面加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对了,应该加个省略号。

三、欣赏图画,体会个性

1.王冕是一个画家,他不仅荷花画的非常的入神,其实,他一生最喜欢的就是梅花,也尤其擅长画梅,以”墨画”最为擅长。

2.王冕还是一个写诗歌的高手,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诗歌,作品展示《墨梅》注意诗歌的最后一句,从中你还能感受到王冕怎样的性格吗?

四、总结全文,欣赏王冕的终身成就。

1.少年的王冕就这样积极乐观地生活着,他孝敬母亲,他勤奋好学,作为同是少年的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2.然而,他出生在蒙古人统治中国的年代,时代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悲剧,他对于时代来说是一个损失。

所有这些,都是王冕。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五、作业设计。

1.摘抄精彩语汇。

2.背诵第5自然段。

3.课后找《儒林外史》读读原著,再与大家交流。

课后笔记: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黄鹤楼送别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背诵李白的诗,幻灯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5、黄鹤楼送别

2.简介李白、孟浩然之间的关系,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提示:

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用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

(2)指名分段读文,指导读通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试着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的疑问;

2.指名分段读文,在读文中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区别“杨柳依依”与“依依惜别”中“依依”词义的不同。

3.读了这篇课文,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四、结课

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文。

五、作业布置:

1.课后读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稍作变动便可解释相关诗句的意思,在重点句子上做上记号;

2.描红生字,每字仿写两遍后报听写。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黄鹤楼送别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谁也不愿轻易触动。

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他们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3.齐读,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

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指导朗读: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

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

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

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

想象说话:

岸边杨柳依依,好像();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6.引读第5小节:

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

什么叫“脍炙人口”呢?

8、指导朗读、背诵。

布置作业:

搜集送别诗。

板书设计:

赏景藏情

25、黄鹤楼送别对话叙情依依惜别烟花三月

吟诗抒情

孤帆

 

教后笔记: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清平乐村居

二次备课

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

清平乐村居

2、正音:

乐(yuè)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

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

3、指导朗读: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

“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

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

(躺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的?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

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

感悟景美

师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

(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

感悟: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

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

(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2)理解“相媚好”

(3)理解“醉里吴音”

四、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

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词,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五、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学后记:

 

石桥学校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主备教师

李冬青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练习7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中国历史,记住朝代顺序,知晓历史名人。

2、写好钢笔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诵读12个关于“水浒”故事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读背《朝代歌》,了解中国历史。

教学难点:

将自己知道的历史名人与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

读背《朝代歌》。

(1)我们以前背的《三字经》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谁能把这一部分背给我们听一听?

(2)这段历史交代了中国各朝代的名称,为了方便记忆,有人把它编成了“朝代歌”,让我们都来背背吧!

(3)自由诵读,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5)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

用“”画出来。

想一想,哪些朝代是你熟悉的,哪些朝代是你不了解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朝代的顺序,让我们把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吧!

指名读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由填空。

(3)集体按顺序交流,不仅说出自己了解的名人生活在哪个朝代,还要说出他曾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4)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要求。

2、认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重点指导“鹤、孤、帆”的写法。

3、认认真真地进行描红,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三、诵读与积累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

关于客观存在,你知道什么?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水浒”故事有关的12个成语,读懂背熟了这些成语,你就能知道“水浒”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