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品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540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牧草品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草品种.docx

《牧草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品种.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牧草品种.docx

牧草品种

养鹅的牧草应种什么?

种植牧草养鹅,应种一些产量比较高、多汁的牧草,如:

鲁梅克斯、菊苣、苦荬菜、鑫农丰牧草18—2、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

养猪的牧草有哪些

  在没有兴起种植牧草的时候,农户一般采用玉米秸秆、地瓜秧等农作物作为猪的主饲料,不过这些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比较低,而牧草的营养价值较高,有的能高出农作物秸杆的几倍,所以用我们现有的农田,种植一些比秸杆高出几倍的牧草,用来养殖动物,它们的经济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因牧草品种繁多,喂猪的牧草应选择味美多汁的品种,如:

欧洲菊苣、鲁梅克斯、籽粒苋、XM18—2、饲用甜菜等多汁牧草品种。

 

养鱼的牧草

我们这里所说的鱼是食草性的鱼,如养草鱼可种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墨西哥饲用玉米、高丹草、苇状羊茅、冰草。

适合秋季种植的优质牧

适于秋季种植的牧草有很多的品种,有一年品种,多年生品种和越年生品种。

一年生品种:

一年生多花(四倍体)黑麦草(邦德),十字花科18-2(叶菜类),饲用甜菜。

多年生品种:

紫花苜蓿:

可分为(北方型、南方型)白三叶、红三叶,欧洲菊苣、鲁梅克斯、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小冠花、冰草、沙打旺、猫尾草等多年生牧草品种。

种植日期:

播种日期,要根据当地的时节播种。

饲料兼经济作物新秀--菊苣

Cichoriumintybusl.

  学名:

Cichoriumintybusl.

  菊苣是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又称咖啡草、咖啡萝卜、欧洲菊苣,广泛用作制糖原料、香料及蔬菜。

广泛分布亚洲、美洲,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暖温带地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后,又培育出大叶型品种,由于它品质优良,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料和经济作物。

  【植物学特征】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莲坐叶丛型叶期平均高度80厘米,抽茎开花期平均为170厘米。

叶片25~38片,叶片长30~46厘米,宽8~12厘米,折断后有白色乳汁。

主茎直立,分枝偏斜,茎具条棱,中空,疏被绢毛。

基生叶片大,茎生叶较小,披针形。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和分枝的顶端或2~3个簇生于中部叶腋。

总苍圆柱状,花舌状,浅蓝色。

瘦果,楔形,具短冠毛。

主根明显,长而粗壮,肉质、侧根发达,水平或斜向分布。

喜温暖湿润气候,抗旱,耐寒性较强,较耐盐碱,喜肥喜水。

植株达50厘米高时可刈割,留茬5厘米,一般每30天刈割一次,亩产鲜草1万~1.5万公斤(北方略低)。

干物质中含粗蛋白15%~32%、粗脂肪5%、粗纤维13%、粗灰分16%、无氮浸出物30%、钙1.5%、磷0.42%,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也较丰富。

  【主要特点】

  1、适应性强:

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也耐寒、耐热。

在炎热的南方生长旺盛,在零下8℃左右仍能安全越冬,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

  2、利用期长:

春季返青早,冬季休眠晚,利用期比普通牧草为长,利用期北方7个月,南方8个月,是解决春初秋末和酷暑期青饲料的有效牧草。

一次播种,可利用10~15年,若水肥条件较好,刈割适当,利用年限更长。

  3、抗逆性好:

菊苣抗病力较强,除低洼易涝地区易发生烂根外,尚未发现其它病害。

试种近10年,未发现任何虫害。

  4、一物多用:

菊苣用途甚广,用于养殖业,畜禽、草鱼均喜食;用作蔬菜,其叶片鲜嫩,可炒可凉拌;可从根茎中提取丰富的菊糖和香料,其根是咖啡的代用品,可供出口。

菊苣5月份开花,花期可达4个月,呈紫蓝色,是良好的蜜源和绿化植物。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因菊苣种子细小(千粒重为0.96克)所以土壤在深耕基础上土表应细碎,平整,在耕翻土地的同时每亩施足厩肥2500~3000公斤。

  2、播种:

①播种时间:

菊苣为多年生,所以播种时间不受季节限制,一般4~10月均可播种,在5摄氏度以上均可播种。

②播种量:

菊苣种子细小,播量一般直播每亩为400克~500克,育亩移栽每亩为100克~150克,播种量深度为1~2厘米。

③播种方法:

采取撒播、条播或育苗移栽方法。

若育苗移栽,一般在3~4片小叶时移栽,行株距15厘米×15厘米见方。

播种时,种子和细沙土拌匀加大体积进行,以保证种子均匀播种。

播种后,浇水或适当灌溉,保持土壤一定湿度,一般4~5天出齐苗。

  3、田间管理:

①除杂草:

苗期生长速度慢,为预防杂草危害,可用除单子叶植物除草剂喷施,当菊苣长成后,一般没有杂草危害。

②浇水、施肥:

菊苣为叶菜类饲料,对水肥要求高,在出苗后一个月以及每次刈割利用后及时浇水追施速效肥,保证快速再生。

③及时刈割利用:

一般等植株达50厘米高时可刈割,刈割留茬5厘米左右,不宜太高或太低,一般每30天可刈割一次。

  【收获利用】

  菊苣播后,2个月后即可刈割利用,若9月初播种,在冬前可刈割一次,第二年春天3月下旬至11月均可利用,利用期长达8个月,亩产鲜草产量达1万~1.5万公斤。

菊苣在抽薹前,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达20%~30%,同时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素,菊苣可鲜喂、晒制干草和制成干粉,是牛、羊、猪、兔、鸡、鹅等动物和鱼的良好饲料。

菊苣抽薹后,干物质中粗蛋白仍可达12%~15%,此时单位面积营养物质产量最高,作为牛羊的饲草最佳。

  根系中含有丰富的菊糖和芳香族物质,可提取代用咖啡。

根系中提取的苦味物质可用于提高消化器官的活动能力。

在欧美等地广作为蔬菜利用,其肉质根茎在避光条件下栽培,可生产良好的球状蔬菜作为生菜食用。

莲坐叶丛期幼嫩植株,略带苦味,经适当加工亦可直接食用。

世界公认的“牧草之王”--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ALFALFA)

  学名:

MedicagosativaL.

  我国栽培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大苑马、葡萄和苜蓿等。

苜蓿首先在长安种植,作为马的的饲草。

此后,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广泛种植紫花苜蓿。

由于紫花苜蓿特殊的营养价值,其加工产品在国际上有庞大的销售市场。

紫花苜蓿素"牧草之王"之称,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产量高: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生长期短的在4~5年,长的可在10年以上。

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很广,它产草量也很高,一般种植在低田的,产鲜草可达到2000~3000公斤;种植在高产田块,可以达到4500~5000公斤。

  2、品质好:

品质好的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蛋白质含量高,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18%~22%之间。

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如果跟玉米相比,玉米含蛋白质8%~9%,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含量超过玉米1倍到1倍半。

  3、紫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能量饲料:

它跟玉米相比虽然不如玉米热量那么高,但从蛋白质和能量的综合平衡来说,1公斤的紫花苜蓿至少能顶上1公斤的玉米。

  4、紫花苜蓿还含有一些对家畜非常有利的物质,现在科学家叫它“未知的促生长的因子”。

紫花苜蓿喂母猪的话,不但节省粮食,还能够使猪产仔多,成活率高;养公猪饲喂鲜紫花苜蓿,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喂产蛋鸡的话,它不仅使蛋黄的颜色加深,而且能够增加蛋量。

当然,这一点科学家还在继续研究。

  5、生态效益高:

种植紫花苜蓿有很好的改土肥田效果。

它通过根瘤菌可以进行生物固氮,它的固氮能力据测定,每亩地比较瘦的土地上,种植几年以后,地就越种越肥了。

因为它是多年生的,根系发达,所以还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

就主张种植牧草,其中紫花苜蓿就是重要的牧草之一。

  6、紫花苜蓿可以进行深加工,从中提取叶蛋白,其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50%以上,可以作为食品的添加剂,添加到人类食品里边。

  【植物学特征】

  紫花苜蓿乃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寿命可达二三十年,一般第二至第四年生长最盛,第五年以后生产力即逐渐下降。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主根粗大,入土深度可达10米以上。

根部上端略膨大处为根颈,是分枝及越冬芽着生地方,位于表土下3~8厘米土层内,随栽培年限而向下延伸,紫花苜蓿具较强的耐寒耐牧能力与此有关。

茎直立,光滑,高100~150厘米或更高。

根颈一般有25~40个分枝,多的可达100个以上。

三出羽状覆叶,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有锯齿,托叶长而尖。

叶量多,全株叶片约占鲜草重量的45%~55%总状花序由二三十朵小花组成,花紫色或深紫色。

异花授粉植物,虫媒为主,也有借机械力量的碰撞,促使龙骨瓣开放的,温度达30摄氏度左右时,龙骨瓣也能自行开放,荚果螺旋形,2~4回,不开裂,每荚有种子2~8粒。

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1.5~2克。

  【生物学特征】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5℃上下。

夜间高温对紫花苜蓿生长不利,可使根部的贮存物减少,削弱再生力。

根在15℃时生长最好,在灌溉条件下,则可耐受较高的温度。

紫花苜蓿耐寒性很强。

5~6℃即可发芽并能耐受零下5℃和零下6℃的寒冷,成长植株能耐零下20℃和零下30℃的低温,在雪的覆盖下可耐零下44℃的严寒。

  对水分的要求:

紫花苜蓿是需水较多的植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约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年降水量。

300~800毫米地方均能生长。

在温暖干燥而有灌溉条件地方生长极好。

年雨量超过1000毫米地方不适于紫花苜蓿的栽培。

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

  对土壤的要求:

紫花苜蓿对土壤选择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土、强酸碱外,从粗沙土到轻粘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于钙质土壤生长最好。

略奶耐碱,不耐酸,以土壤pH6~8为宜,成长植株可耐受的土壤含盐量为0.3%。

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淹水24~48小时即可大量死亡。

土壤水分的多少可影响紫苜蓿饲用品质,水分增多可使紫花苜蓿的酸溶性粗纤维和木质素降低,茎叶干物质消化率提高,而对粗蛋白质含量则无影响。

  生育性况:

北方在墒性较好情况下春播后3~4天出苗,幼苗期间生长缓慢,根生长较快,播后30~40天茎长低于10厘米,根长20~50厘米,播后80天茎高50~70厘米,根长1米以上,植株开始现蕾开花。

  【栽培技术】

  1、轮作:

一年生谷类作物、中耕作物或根菜类作物后均适于播种紫花苜蓿。

一般轮作种紫苜蓿的年限为2~4年,栽培年限过长不仅产量低,而且根系庞大,翻耕困难。

种紫花苜蓿后土地肥美,富氮质,种植麦类、棉花、水稻、无不相宜。

关中各地经验,紫花苜蓿地耕翻后种小麦,即使不上粪,都可连续三年获得丰收,蛋白质含量也显著增加。

  2、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务宜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

有灌溉条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促证出苗整齐。

无灌溉条件地区,整地后应行镇压以利保墒。

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年限长,出苗不匀或不齐,对以后的生产影响极大。

  3、播种

  

(1)播种期:

北方各省宜春播或夏播。

西北、东北、内蒙古4~7月播种,最迟不晚于8月上旬。

华北3~9月播种,而以8月为佳。

北方春播应尽量提早,有的地方可早春顶凌播种或冬播(或称寄籽播种),争取尽早出苗,以免受春早和烈日及杂草的危害。

春播紫花苜蓿根部发育健全,有利于安全越冬。

当年还可收割1~2次。

播种过迟,由于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减慢,根部发育不良,往往不能越冬。

长江流域3~10月均可种植,而以9~10月播种为宜。

9月播种最好,杂草竞争弱,出苗快而整齐,成活率高,越冬前分枝已达3个以上,可安全越冬。

春播可在3月上中旬。

  

(2)播种量及播种方法:

紫花苜蓿生长快,分枝多,枝叶多,产量高,刈割次数多,以单种为宜。

可采取条播、撒播、点播均可,以条播为佳,一般亩播量1~1.5公斤左右。

行距为20~30厘米较好,密行条播能很快的覆被地表,抑制杂草,同时可提高产量。

东北贫瘠地区行距以30~40厘米为宜,肥沃地则宜50~70厘米的宽行播种。

在肥沃地宽行稀植的植株生长健壮,分枝增多,秆粗叶密,茎下枯枝落叶少,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播种深度,湿润土壤为1~2厘米,干旱时播深2~3厘米,播后应行镇压以利出苗。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苗期生长缓慢,须锄草2~3次以免受杂草的危害。

越冬前应结合锄草进行培土以利越冬。

早春返青及每次刈割以后,亦应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促进再生。

控制和消灭杂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工作。

  

(2)施肥:

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很强,可摄取其他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

但由于产量高,自土中吸收的养分远较一般用物和牧草为高。

土壤瘠薄,影响甚大。

播前应施足基肥。

有机肥用量为每亩1000~2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翻地前施入。

酸性土壤就施用石灰。

返青前或刈割以后必须追肥。

施肥不仅影响产草量,且可改善牧草的品质。

  (3)灌溉排水:

有条件地区灌溉可显著增加紫花苜蓿的收割次数,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和饲草品质,提高越夏率。

干旱或寒冷的地区,冬灌能提高地温有利于紫花苜蓿的越冬。

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排水可使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减少冻害。

  (4)病虫害的防治:

紫花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椿象、潜叶蝇等。

蚜虫集中于苜蓿幼嫩部分吸取其营养,使受害植物株嫩茎幼叶卷缩,花叶蕾凋萎干枯实率降低。

潜叶蝇在叶表皮下潜行蛀食,使叶枯黄,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上列虫害均可用乐果、敌百虫等防治。

  (5)收获:

牧草刈割时期应是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产量最高且对植株寿命无影响的时候。

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第一朵花出现至十分之一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阶段。

此时刈割营养物质产量高,根部养分已积蓄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再生良好。

在蕾时刈割蛋白质含量高,饲用价值大,但产量较低,且减少根部养分的积贮,摧残生机,甚至引起死亡。

刈割过迟,草质粗老,饲用价值低,且基部长出大量新枝,一次刈割后两批茎秆。

老嫩不齐,调制困难。

紫花苜蓿留茬高度一般4~5厘米为宜。

  刈割时期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青饲的宜早,制干草的可在盛花期刈割。

作猪、禽饲料用的较青作牛、羊饲料用的为早,作人工干草用的又较制普通干草的为早。

如发生倒伏或根部已长出大量新芽时应及早刈割。

最后一次刈割应在当年地平均霜降期来临前4周进行,使在上冻前能恢复至一定的高度,我国各地末茬草的刈割时期:

关中地区宜在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

北京地区以9月中下旬为宜;南京地区可延至11月上旬。

  刈割次数:

当年春播的,北方在灌溉条件下,可刈割2~3次,南方可刈割2~4次;夏播的北方不能刈割,南方可割1~2次。

第二年生长紫花苜蓿收割因地而异,北方地区可年收3~5茬,长江流域可年收5~7茬。

两次刈割间隔通常为35天~42天。

一般亩产鲜草2000~4000公斤,干草500~1500公斤左右。

水肥条件好的高产田亩产鲜草5000~7500公斤以上,亩产干草1500~3500公斤左右。

一般灌区风干草为鲜草重的20%~25%,干旱地区风干草为鲜草重的30%~35%

  【养价值与饲用】

  紫花苜蓿干物质中的营养成分是粗蛋白质18.0%粗脂肪2.4%,粗纤维35.7%,无氮浸出物34.4%,粗灰粉8.9%。

鲜品、干品均适合猪、牛、羊、兔、禽类等,均爱喜食。

在饲喂时不要单一喂太多的苜蓿,以防止胀肚,至於动物死亡,可于禾本科和叶菜类牧草混喂。

苜蓿还可与

优质高产--串叶松香草

SilphiumPerfoliatumL.cv.

  学名:

SilphiumPerfoliatumL.cv.

  串叶松香草原产北美,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茎生叶对生,叶片基部相连,呈杯状,茎从两叶中间贯串而出,且根、茎叶都带有松香气味,故取名串叶松香草。

在美国,它的俗名叫杯草。

十八世纪引入欧洲,直至二十世纪中期仍然作为展览品或引种试验的原始材料栽培在各国植物。

朝鲜从加拿大引入,1975年起开始推广栽培。

由于其产量高,朝鲜从1975年起成为主要推广的牧草品种。

中国农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湛油料考察组于1979年9月访问朝鲜时由平壤中央植物园首次引入我国,在全国推广。

串叶松香草在一般条件下可生长10~12年,在良好的栽培管理和合理刈割条件下,生长期可达15年甚至更长,并在我国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从黑龙江到海南,从东海到天山南北均能引种栽培,既能抗冬季-38℃的严寒,又能耐40℃以上的持续高温。

国内目前以串叶松香草为基质,配以其他非粮物质和少量粮食优化组合而成的"以草代粮复合饲料"已通过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中心检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生物学特征】

  1、习性:

串叶松香草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播种后4~8天即开始萌芽。

6~8天幼苗出土,两片子叶呈椭圆形,出土后3~4天长出第一片真叶。

当年每株能生长莲坐状叶又称基生叶,一般12~18片,水肥条件充分的可达33片。

第一年生长缓慢,只进行营养生长。

不抽茎开花。

第二年春季萌发后,长势明显增强,次年4月下旬开始抽茎,长出地上茎,至5月底植株即可长到1.5米高,7~9月为生长旺盛期,茎基部萌发芽的能力强。

  2、生长发育特性:

串叶松香草每一茎基当年可形成一个肥大根茎和较多的营养根,这些新的根茎和营养根围绕在原根茎的周围,并连接在一起。

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根茎不断更新,数目也不断增加,根茎范围也不断向四周扩大,从而使植株在地上形成丛生枝,地下形成庞大的须根系。

由于串叶松香草的根系分布较广较深,所以在降水充足的条件下能迅速生长,在干旱时期不致旱死。

  3、生长发育特征:

串叶松香草的茎是由年前根茎上形成的由紫色鳞片所包被的芽发育而成。

每株形成茎枝的多少与播种期有很大的关系。

春播第二年每株可形成6~10个茎枝,秋播第二年一般只形成3~5个茎枝。

茎实心,由较坚硬而厚的皮层和髓两部分组成,嫩时质脆多汁。

串叶松香草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快。

从返青到开花的气温要求在6℃以上才能生长正常。

  4、生长发育特征:

串叶松香草生长发育的特点为:

幼苗时期生长缓慢,出现第二、三片真叶后,随着气温的增高而加快生长。

叶产量占整株鲜草量的55%~70%。

  【栽培技术】

  串叶松香草可采取大田直播、分株繁殖或者育苗移栽,在土地面积较大,劳力比较缺乏,种籽数量比较充足情况下,可采取直播法。

反之,在土地面积有限,劳力比较充裕,种籽数量又不足的情况下,则以采取先育苗后定植的方法为宜。

前者省力费种子,后者省种子费力,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播种。

串叶松香草每年3~10月均可播种。

我国华北地区秋播时间,以8月以前,大部分植株能在越冬前形成5~6片真叶为宜。

尽量提早秋播,翌年少数植株可能开花结实,秋播过迟,第二年仍将处在莲坐叶丛期。

我国长江下游地带,春播、秋播均可,秋播干种籽约15~20天发芽,当年长出5~7片真叶,不抽茎开花。

全年生长期约240天。

  1、直播:

直播法可采取撒播或条播。

在劳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采用穴播法,每穴3~4粒种籽,幼苗出齐后间苗,每穴保留1~2株。

  播种量:

春播,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者应稀;秋播或土壤肥力较差者应密;刈割青饲料养殖者宜密。

在我国精耕细作,实行密集劳动管理的条件下,一般以每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为宜,(种子每克约40~50粒)。

  2、育苗:

采用育苗移栽定植方法,应精细整好苗床土,可按5厘米左右间隔撒播种籽,然后盖上1~1.5厘米的细土,并经常喷水保持土面湿润,苗床育苗也可采取粒播法,即将种籽一粒一粒(尖头朝下,有缺口一端向上)地插入土中,至种籽完全被土盖没为止,采用粒播法,种籽用量最少(0.2~0.3公斤左右),而发芽率则最高。

幼苗移栽:

幼苗长出4片真叶或叶片长达3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到定植土地上去。

  3、大田栽培:

  ①土壤的选择与整地:

串叶松香草植株一般高2~3米,最高可达3.5米。

串叶松香草根系发达,应选择深厚的土壤,整平耙细,适于pH值6.5~7.5的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地上栽培。

  ②种植密度:

串叶松香草是一种多年生长寿宿根植物。

生长期可长达10~12年甚至15年,其利用年限,取决于栽培条件和种植使用强度。

串叶松香草当年产量低,从第二、三年起和以后各年产草量都很高,但是,从定植之日起,植株的密度就是单位面积产草量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串叶松香草的植株高大,其植株分蘖萌发的茎秆数,3年生可达25条左右,每丛植株冠幅很大,冠径可达到1.2~1.5米。

因此,为使其株丛获得充足的日光与空间。

以收割青饲料(茎、叶)为目的的大田栽培,为获取青饲料高产,在劳力充裕、水肥充分保证条件下株行距在一、二年内可采取30厘米×40厘米,即每亩植株五、六千株(实数为5555株)。

第三年移植出一部分植株,放宽株行距为50厘米×40厘米,即每亩植株三千左右(实数3333株)。

加强田间管理,每年刈割3~5次,年产草量可达1万~1.5万公斤以上。

  为了合理利用耕地,串叶松香草可在其它高秆作物如青饲玉米等地里进行套种,如果玉米密度减少三分之一,也不会过度遮荫。

在高秆覆盖作物收割后进行中耕与追肥,就能使串叶松香草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③灌溉与排水:

串叶松香草具有庞大的须根系分布在耕作层内,能充分吸收表层土的水分与营养,同时根系还能深入土层下部。

它一年生植株根深40~76厘米,根幅40~56厘米;二年生根深169~180厘米,根幅200~220厘米;3年生根深220~270厘米,根幅200~300厘米,因此,它具有深入土层下部的耐旱特性。

不过它的根系80%分布在4~40厘米的土层内,保持土壤的水分,对它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串叶松香草喜欢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

我国长江以南,特别是珠江流域各地,要注意及时排水,勿使土壤积涝,尤应注意雨季的排水工作。

  ④中耕除草:

串叶松香草出苗后,第一年生长很慢,容易滋生杂草,必须经常不断地在行间中耕和株间除草。

由于它的植株基部不断的向四周扩大生长,形成丛生枝,地下又形成庞大的须根系,因此,在中耕除草时,根际土层不宜翻动,中耕松土深度以不超过5厘米为宜。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悬殊,中耕除草次数应视杂草生长情况而具体决定进行。

  ⑤施肥:

在小面积精耕细作栽培条件下,穴播或条播时,应在穴底或条沟底部施足基肥,育苗移栽定植后半个月,可施稀薄人粪尿或饼肥一次,在大田种植中,每收割一次随即施下追肥(以氮肥为主)一次,以保证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⑥收割:

串叶松香草系多年生宿根作物,在良好的管理、水肥条件下,地上部分茎叶产量逐年提高,寿命也相应延长,相反,如果不好,不仅草产量低,而且寿命也随之缩短。

  【饲用价值】

  串叶松香草的营养成分好。

据分析莲坐叶丛期干物质含粗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的含量比紫花苜蓿还高。

其消化性也较好,如蛋白质的消化率为83%,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为82%,粗纤维为67%。

蛋白质的品质较好,含有17种氨基酸,畜体必需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含量较多。

  【刈割与饲用方法】

  当串叶松香草植株长至50~70厘米时均可刈割,刈割后(刈割时要保留5~10厘米的茎基高度,不要齐地刈割,以免影响萌发)大约经半个月,新叶即可长至15~30厘米长。

  串叶松香草,以叶的症状养分为最好。

从营养和产量两个因素看,以莲坐叶丛期至开花前刈割为最佳期。

根据各地的利用方式有鲜草、调制发酵饲料、青贮料、干粉、颗料饲料等。

  1、鲜草:

串叶松香草的鲜草可直接喂奶牛、水牛、山羊、绵羊、兔,适口性良好。

鲜草切碎,混合于其它饲料中,猪、鱼类喜食,不宜作为家禽饲料。

  2、发酵:

将鲜草切细,拌入糠、麸或混合饲料中,经24小时(天热时间可短)发酵后,猪喜食,增重效果好。

无呕吐、拉稀、便秘等不良现象。

  3、青贮:

据试验,用该草制成青贮料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好,色泽密黄和橄榄色,微酸,味爽口,pH值4.2~4.75,利于长期贮存,营养物质与鲜草相似,其中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比鲜草有所提高,牛的适口性良好,日采食量达20~30公斤。

据饲喂试验,用青贮松香草比喂青贮玉米,每头每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