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85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8文档格式.docx

()

(2)他觉出其中有什么à

omì

,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ngdù

ncuò

的话来……()

(4)开始于shè

ngqì

ngré

n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3、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 

修改:

把“长期”移到“受到”之前)

B.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把“获得”改为“包揽”)

C.预防甲型H1N1,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删掉“少”)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把“即使……但”改为“即使……也”)

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写你心中最敬慕的一位伟人(或名人)的话。

(80字之内)(4分)

A组:

畏缩甘愿仰慕深恶痛疾和蔼可亲油然而生

B组:

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

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

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

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

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

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

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

(1)请用一句话介绍所谓的3D。

(不超过40个字)(2分)

(2)3D技术在商业上运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二、阅读(44分)

(一)与朱元思书(12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横柯上蔽∕短褐穿结,不蔽风日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才美不外见

C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D天山共色∕色愈恭,礼愈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文章中作者围绕富春江江水之“异”,从三方面对江水进行描写。

他用“ 

”描写水色与水深的状态;

用“ 

”描写水的透明清澈;

”描写水的势不可挡。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在文中描绘了富春江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C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D作者曾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了,所以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9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建筑的应该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

寻觅"

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

东方足迹"

、"

寻觅之旅"

低碳行动"

三个展区,在"

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

智慧之旅"

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

东方之冠"

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润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

斗冠"

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

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

叠篆文字"

,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

中国红"

,是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

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

外衣"

,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

新九洲清晏"

,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

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

"

九洲清晏"

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

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

之"

新"

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

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

新九洲"

之首,以"

雍"

命名,取"

和谐"

本"

宗"

之意;

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

田"

泽"

渔"

脊"

林"

甸"

壑"

漠"

,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

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

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

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是何种气候,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

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外墙还会喷涂一种特殊的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的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

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可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能为下层的空间遮阳节能。

10、请概括第③段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1、第⑦段划线句子采用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把中国国家馆称为“东方之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其外形特点。

B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一种由上至下,能随意变化深浅的特殊的红色。

C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采用"

造型,地区馆屋顶平台式是城市空中花园"

,它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

D国家馆共7层,而地区馆只有2层,国家馆比地区馆整整高出56米。

(三)淡淡的深情常跃强(15分)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

“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

”自豪里带着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着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

我说:

“妈,我要上大学去了!

”母亲说:

“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

“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无牵无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

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

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

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

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

“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

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

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

“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

”一霎时,我恍然大悟。

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会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

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

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心里。

于是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

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着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我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

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

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的父亲说:

‘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

’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

”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到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更能长久地激动人心!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

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

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本文有删改)

13、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1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分)

1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15、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

”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⑦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第④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

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而感人的赞歌。

(四)名著阅读(8分)

对于音乐家来说,有一个敏锐的听觉那就如同多长了一副脑筋。

然而,贝多芬在27岁时就患上了耳疾,而且,自从有了耳疾的毛病以后就再也没有好转过。

30岁以后,他的耳病更加严重,他变得孤僻,与世隔绝,痛苦之极,每天都在忧郁中度过,他一度绝望了,想到了死。

曾想:

“作为一个音乐家,没有了听觉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他在满脑子的“死亡”念头中给他的弟弟写下了遗书。

在这封遗书中,写下了他自己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听觉之后的苦恼与忧愁。

这封遗书一直保存到现在。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死,对他来说用死去解脱耳聋的痛苦显得太软弱无能了,鼓励他坚强活下去的,就是他心灵中要创造出更美更好的音乐献给全人类的愿望。

他打消了自绝的念头。

然而贝多芬已经看到耳聋给他带来的悲剧性的生活,他曾说到:

“活着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不过对我来说,要活下去却是前途充满了荆棘。

”虽然贝多芬勇敢面对了耳聋这一痛苦现实,但是他创造的“英雄”第三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以及钢琴奏鸣曲《暴风雨》却是充分表达了他最悲痛的心境。

他的耳病一天天、一年年地加重,而且随着耳聋,他人也变得越来越狐疑,本来已被耳聋的痛苦折磨得相当沉默了,而如今病情的加重,更使他变得寡言了。

开始,他使用助听器还能听见人们的说话声,后来,无论用怎样的助听器也听不见了。

当他45岁以后,耳朵完全丧失了听力,任何助听器也无济于事了。

从那以后,贝多芬便用笔记本和别人交谈,代替那失去听力的耳朵。

无论他走到哪里,在路上或在家里,他总是默默地把笔记本递到别人的面前,如果别人想和他谈话,就把谈话的内容简要的写在笔记本上。

因此,贝多芬的“谈话簿”就被后来研究贝多芬的学者们视若珍宝。

(节选《名人传贝多芬传》)

17、选文记叙了患上耳疾的贝多芬“一度绝望”、“想到了死”甚至“写下了遗书”的情节,这是否会影响你对贝多芬的崇拜或尊敬?

为什么?

18、《名人传》三位英雄的人生有什么共同点?

除贝多芬外,请你结合其他两位名人的相关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三、作文(50分)

19、生活中,成长历程中,无数的人向你伸出双手。

孩童时,牵着爷爷奶奶的手蹒跚学步;

入学时,牵着老师的手走进新鲜的教室;

上课时,牵着同窗的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喜悦时,牵着妈妈的手欢呼雀跃;

失意时,牵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稳步向前;

迈入初中了,长大了,双手有力了,有能力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了,你可愿伸出你的手呢?

   请以“牵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1—4题。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释】①阿:

指阿县。

②廪:

粮仓。

③赈:

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追者反曰

(2)库无兵,仓无粟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3、子奇在阿县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而使阿县得以“大治”?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4、根据上文,指出阿县之所以能“败魏师”的根本原因。

(2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级语文科答案卷

题号

附加题

合计

1-5

6-9

10-12

13-16

17-18

19

得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我们经常用“ 

来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填空)

(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分)

3.()(3分)

4.

(4分)

5.

(1)

(不超过15个字)(2分)

(2)

(3分)

二、阅读(44分)

(一)(12分)6.()(3分)

7.

(3分)

8.“ 

”“ 

”(4分)

9.()(3分)

(二)(9分)

10.(2分)

11.

12.()(3分)

(三)(15分)13.

(1)(1分)

(3分)

14.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