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780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9年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1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采山》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学唱《采山》

教学

 

目标

1. 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 通过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

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 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既掌握知识又增强了乐趣。

 

2. 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XkB1.com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1.引入新课,初听歌曲。

师:

大山里除了有那么多美妙的声音,大山里的宝贝可多了,吸引了一群小朋友去“采山”,你听,他们都采了什么?

(听音乐)

2、巩固十六分音符

①他们都采了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哦,有蘑菇、木耳、山菜、花、果!

②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那么让我们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怎么采山的。

【踩雨;脚丫】

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好吗?

先听听老师是怎么念的。

(老师跟伴奏出声朗读,学生没有的声音跟读)

④同学们,你们也来试着念一念吧。

师:

同学们读的太棒了,可是有两句还念得不够准确,出示图片

采呀采蘑菇0|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果呀果满篮0|彩裙飘飘|也带甜0||

先听老师念念,这个节奏熟悉吗?

----这就是我们刚交上的朋友十六分音符-----跟着老师一起来试一试(师生慢练)-----我们把速度加快一些,再来一次。

同学们再来看看第二条,你们看,节奏是一样的,就是歌词不一样---我们也来念一念。

【评价】

3、听音乐,做采摘律动(3分钟)

①走步进大山

师:

大山真奇妙啊,我们伸出小手,当当小脚丫,到大山去走一走。

【教师在用手在腿上模仿走了,四小节】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去大山走一走。

【播放音乐】

②采摘(1分钟)

师:

同学们走进大山了,我们还可以采一采蘑菇,采一采木耳。

【播放音乐】

4、过渡(1分钟)

师:

真想在神奇的大山里听到小朋友们的歌声呀,让我们跟着琴一起来试试吧。

五、学唱歌曲

1、学唱旋律(1分钟)

①【巩固歌曲旋律】听到同学们唱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想来唱一唱,我唱一句你们接唱一句。

(1分钟)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能领着老师来唱一唱吗?

②【速度】真棒!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会比较好?

用稍慢的?

中速的?

稍快的?

-----生回答-----【演唱】请抬起你的小眉毛,微笑起来,跟老师地琴声,自信的来演唱一次。

----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有利于我们表达这首歌曲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③【情绪】同学们,在蒙蒙细雨中,光着脚丫的你们在山里采来了蘑菇、木耳、鲜花、山菜,心情怎么样?

----生讨论----那么我们就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2分钟)

2、歌曲处理

①歌曲的结束句学习:

老师范唱学生跟唱感受采山的丰收喜悦(2分钟)小朋友,在山上采了这么多的宝贝,连做梦都要笑出声来,听一听他们有多高兴啊【教师范唱】,你们也来试试【学生模仿】评价:

才能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②我们完整的演唱一次吧新课标第一网

3、歌表演

师:

同学们,如果加上我们的动作,相信我们的歌声会更美的。

师:

老师看到这位小朋友跳的特别棒,你来带领大家跳好吗?

让我们唱着歌儿到大山愉快的劳动吧。

5、表现歌曲:

走进大山

1.编创歌曲前奏。

①同学们还记得刚刚我们怎么和大山问好的吗?

(问一次)-----我们把青蛙忘记了,青蛙怎么叫的?

(青蛙叫一次)------分组②我们先跟大山问声好,再和老师一走进大山一起去采山吧。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学科(课时备课)

第五单元第2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贝壳之歌》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学唱《贝壳之歌》

教学

 

目标

1.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用弹跳和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二声部合唱的声音和谐。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初听乐曲

师:

播放《打字机》音频。

同学们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生:

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听音乐的感受。

二、完整欣赏乐曲

1.复听乐曲《打字机》音频。

师:

请同学们仔细听听乐曲中都有哪些有趣的声音?

生:

好像听到“叮叮”的声音。

师: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发出“叮叮”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

2.介绍打字机的背景。

出示打字机图片。

(有实物最好。

)打字机是电脑发明以前用来打字的一种手动的机械,能迅速打出英文,每当打完一行需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铃声,以提示换行,换行时需将机头倒回左边,再从左到右打字,作者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

师:

这首短小的乐曲中,模仿打字机“叮”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很多次,我们一起来听听!

3.播放《打字机》音频。

数出“叮”出现的次数。

生:

一共出现了28次。

师:

大家说得特别的准,这么短的乐曲中,清脆的“叮”声共出现了28次之多,正因为有了这个清脆的声音,使本来紧张的工作增加了活跃的气氛。

4.了解打字机。

师:

在乐曲中“叮”的一声后,都会有“唰”的一声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

乐曲中“叮”后的“唰”一声是一行打完了换行发出的倒机头的声音。

我们再次进行聆听。

(播放《打字机》音频。

三、学习主题

1.出示《打字机》主题乐谱图片,演唱乐谱。

师:

我们分别用较慢、中速和较快三种速度来演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你觉得用哪种速度比较合适,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生:

用快速合适,因为这样才能表现办公室中忙忙碌碌的情景。

2.播放《打字机》主题音乐。

听音乐模仿办公室忙碌工作打字的场景。

3.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

我们再来演唱这首乐曲的主题,用三角铁表现“叮”的声音,用蛙鸣筒表现“唰”的声音。

(出示《打字机》主题乐谱图片。

生:

看乐谱随音乐伴奏。

所有同学一起演唱乐谱。

4.欣赏《打字机》动画。

四、知识拓展

师:

这首乐曲形象地表现了办公室中忙碌工作的场面,其实还有很多乐曲也表现了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你们听听,能听出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吗?

播放《森林中的铁匠》《在钟表店里》音频。

五、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声音,只要你是个热爱音乐的有心人,把这些有趣的声音收集起来,有一天你也能创作一首动听的音乐!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学科(课时备课)

第五单元第3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小松树》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欣赏《小松树》

教学

 

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感受音乐的魅力。

2、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木琴的结构组成,乐器特色,演奏方法及音色,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3、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打击乐器伴奏,模唱乐曲的主旋律等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表演的自信心及表演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对木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打击乐器为歌曲小松树伴奏并听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中得五次主题变奏。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木琴,打击乐器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导入

阶段目标:

培养正确的聆听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今天我们来上欣赏课,首先我先请同学们听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大家边听边想它的曲名?

1、直接听赏,教师师播放歌曲小松树,请生说出曲名。

2、同学回答非常好,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不同演奏形式的小松树,你们来听听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木琴)并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新授

阶段目标:

初听乐曲《小松树》旋律,听辩主奏乐器,了解乐器的组成,音色等特点。

1·初听乐曲:

【这是由木琴独奏的儿童乐曲小松树。

提到木琴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嘛?

我们来一起认识了解一下西洋打击乐器木琴。

请看大屏幕。

2·介绍主奏乐器:

木琴

多媒体课件提供木琴相关资料和图片

木琴的组成?

教师做解释说明各组成部分。

【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架琴,它叫钢片琴,是经木琴改良过得,同学们来看看,这两架琴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做引导提示。

(音条,共鸣筒,琴架)

师:

想不想感受下钢片琴的音色特点?

教师演奏《小松树》。

师:

谁想来试一试?

2-4人

学生听后回答钢片琴音色特点?

(清脆,悦耳,柔美)

【那木琴的声音比较圆润,悦耳一些,大家来再次聆听全曲,体会木琴音色。

复听全曲,体会,记忆木琴音色。

【同学们用的这些词真好,木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正是因为木琴具有清脆,悦耳音色,所以需要其他乐器来伴奏,方能衬托出木琴独特而具有魅力的音色。

很多音乐家经常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儿歌,同学们记住了吗?

3·分段欣赏

【刚才我们已经完整的欣赏过一遍小松树,现在我们来分段的听赏】

(1)第一乐段,引子部分:

阶段目标:

听辨引子部分的情景,通过想象、表演等形式,分析理解引子部分音乐。

首先,请同学们闭眼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乐段,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在那?

何时?

谁?

)下展开想象,描出小鸟的鸣唱,布谷鸟,风吹过树林,小河流水等自由地节奏表现一副美丽的森林清晨景象。

出示图形谱:

鸟,河水,水滴,树叶等卡片。

师生合作模仿听到声音。

(2)第二乐段,主题部分:

出示主题谱例,旋律记忆

阶段目标:

欣赏并演唱《小松树》旋律,让学生熟悉《小松树》的主题音乐,通过分析音乐,进一步理解音乐让学生勇于表现音乐。

【同学们,你们创作的这些声音真棒!

我们再来听听乐曲的第二乐段吧!

提问:

第二乐段你都看到什么场景了?

(热闹场景,欢快的场景……)

【师提示,什么热闹,什么欢快?

小动物(小鸟,小松鼠)在小松树上欢蹦乱跳;小水滴静静的汇成小溪,小溪潺潺的从小松树旁流过,微风轻轻吹动松叶。

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你们想不想也学习一下这首歌曲啊?

请看大屏幕出示的歌曲主旋律。

出示谱例:

模唱记忆主题。

第一遍看歌谱,听旋律,并拍手

第二遍用的轻而有力的声音“啦”试唱

第三遍加个词,拍手演唱

(3)变奏部分:

阶段目标:

通过多次聆听,分辨出变奏旋律,并了解变奏旋律的意义和作用。

【再次听赏第二乐段,边听边想。

提问:

①主旋律部分在第二乐段一共出现了几次?

请用右手表示与演唱旋律一样的。

用左手表示有变化的旋律。

(6次)

②第几次完全是你所学过的旋律?

(第一次)

其他5次旋律是变奏旋律。

师解释变奏旋律

【就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改编创作】

请大家想一想,作曲家为什么要用变奏旋律,它有什么作用?

【师做引导,提示学生们曲想一想,6遍相同旋律和6遍有微妙变化的旋律作比较,体会感觉两段旋律的不同】

(生:

乐曲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的表现其感情。

(4)再听全曲:

阶段目标:

总结乐曲的内容和情绪。

完整聆听,整体把握乐曲情绪。

巩固整首乐曲的内容?

全曲情绪?

(欢快,活泼)

三、小结

刚刚同学们的表演太棒了,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想小松树一样健康快乐的长大!

今天我们学习了木琴独奏曲小松树,同学们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许多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去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孩子好吗?

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新课标第一网

 

丁庄镇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学科(课时备课)

第五单元第4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让学生借助课件与录像了解一些京剧曲调的基本特点,基本唱会《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服饰、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溶入其中。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以及简单的解说京剧的历史、脸谱、行当等特点。

2.演唱时指导学生利用假嗓演唱,不要过度用嗓。

分句演唱时注意每句的情绪起伏,拖腔处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木琴,打击乐器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1.组织教学,利用其它京剧选段当做北背景音乐开始课堂。

2.简单介绍京剧的背景:

京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3.提问:

同学们,大家知道京剧时利用哪一些乐器来伴奏的吗?

4.带着问题,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学生聆听欣赏后回答问题。

5.提问:

京剧中是利用什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质的?

6.简单介绍脸谱,例如: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

7.分句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8.着重提醒学生装饰音的时值长短及拖腔的韵味,让学生认真模仿。

9.全班同学角色化投入跟伴奏演唱全选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10.结束课堂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学科(课时备课)

第六单元第1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幸福花儿开心上》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学唱《幸福花儿开心上》

教学

 

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的旋律、节奏,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熟演唱歌曲上声部的旋律。

2、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文化和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能唱准歌曲中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及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导入。

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的背景音乐中开始学习。

随音乐做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

伴随着愉快的音乐,我们走进了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听说我们3年1班的同学上课听讲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了,那你们今天能用实际表现证明吗?

好的。

问题来了,请听题:

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对了!

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在重大节日里,人们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歌唱伟大的祖国和幸福的生活。

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一起走进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啊?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课件展示)柯族人在路上相遇时,要用手抚胸躬腰互相问好。

他们说“你好”时说“西涨西”。

跟我示范一下:

请同学们用柯族礼仪及柯族语同桌之间互相问一次好。

()我们了解了柯族的文化和民俗,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柯族的歌曲怎样唱啊?

二、放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带着问题初听音乐。

在听歌曲时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

(1)、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欢快热烈的)

(2)、看看歌曲中有哪些你认识的音乐记号?

简介重音记号的用法,反复记号的应用。

(3)老师这有一段旋律,只有认真听讲的孩子才能够唱的准,看谁能够做得到!

视唱练习:

师弹琴,生试唱。

(4)节奏练习:

教师小结:

同学们做的真准确!

想不想学唱歌曲啊?

四、学唱歌曲:

1、拍手听音乐并提出要求:

歌曲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美景?

(羊群、草原、太阳、葡萄、酥油)

师:

同学们听得真仔细!

有这些美景的地方,就是柯尔克孜族人们生活的地方。

这首歌曲是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学唱上声部。

2、听教师范唱,生拍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学生用啦哼唱,拍手熟悉旋律。

4、鼓励学生试填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启发学生感情的投入)

6、指导学生打手势练唱。

新课标第一网

7、指导学生用上几个简单舞蹈动作,练习,边唱边表演。

同学们你们开心吗?

老师也很开心,因为你们真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好孩子!

五、课外拓展:

歌曲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任务:

1、请你回家把今天学唱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从歌声中能感受到你的快乐。

2、请有条件的同学们在课下学习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并为歌曲编排舞蹈,下节课给同学们展示。

同学们能不能完成?

六、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收获?

对,我们游览了柯尔克孜族,了解了柯族的生活,风俗文化等,还学唱了一首柯族民歌,学会了一句柯族的语言。

希望同学们能像柯尔克孜族的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同学们,再见!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板书

设计

XkB1.com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学科(课时备课)

第六单元第2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打秋千》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学唱《打秋千》XkB1.com

教学

 

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两声部的音准。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荡秋千录像。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导入新课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四、总结新课标第一网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学科(课时备课)

第六单元第3课时主备教师:

柳青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

 

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和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用心体会演奏家完美的演奏技巧。

2、能够较流畅的演奏乐曲,在演奏中灵活运用单吐、滑音、打音、叠音、颤音等技巧。

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实践演奏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理解乐曲,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准确地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并达到一定表现力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光盘、葫芦丝、乐谱等

教学方

法学法

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葫芦丝乐曲(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吹奏视频)。

激发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用心体会演奏家完美的演奏。

二、向学生讲解乐曲的内容、风格特点、曲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要表现的内涵、意境。

师:

《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这是一只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云南傣族民歌,也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葫芦丝独奏曲,幽暗笼罩着的竹林里,那轻柔委婉的葫芦丝声是小伙子对心爱的姑娘的真情流露,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葫芦丝“轻”“飘”“柔”的特殊音色,在该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是葫芦丝独奏曲中的精品,在演奏中滑音技巧的频繁运用使乐曲更圆润更富有表现力,加上打音、吐音、叠音、波音的出现使该曲给人以柔而有力的艺术魅力,音乐以三拍子的节奏和明快、跳跃、舒缓的旋律再次表现了该曲的魅力,使众多爱好者和演奏者为之而陶醉。

三、观看视频:

通过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