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92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

冷藏室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沸点随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增大而降低

B.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的水的蒸发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妈妈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12.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

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13.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

14.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测量都有误差B.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D.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16.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5B.1∶2C.3∶5D.1∶5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8.《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1

9.

(1)如图甲,某人测得一本书(

末页页码为200)的厚度为厘米,若忽略封底封面,该书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厘米.(第二空小数点后保留三位数字)

(2)如图乙,用温度计测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如图,示数为℃.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如图丙,用体温计测量某人的体温,结果显示是℃.

第20题图

20.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1.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的,并靠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

22.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

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________。

23.搬运工人将电冰箱搬到楼上的过程中,以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运动的.

24.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比较方法是.

参赛者

成绩/s

13.6

13.8

13.7

25.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

A点到F点做的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速度是m/s.

26.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

和。

27.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象: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9分)

28.(5分)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

数据画出的图象。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

(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态。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

29.(6分)完成下面的物态变化关系图。

根据箭头所指方向(箭头方向,外圈顺时针指向,内圈逆时针指向),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0.(18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

)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和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共11分)

31.(5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

(1)(3分)海洋深度是多少?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2)(2分)这种办法能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

32.(6分)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多少m?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A

D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

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故本题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B选项,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接近4km/h。

考点:

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2.A

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

运动员的速度v=

=

=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

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D

(1)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2)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即“闻其声而知其人”,不是响度,故A错;

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指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

C、在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

D、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中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以及声音的利用.

4.C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

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A

【解析】解:

A、冬天将水箱中水放掉防止水结冰,体积膨胀,涨破水箱,是防止凝固造成危害的,符合题意.

B、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此过程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利用凝固,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食物温度低,防止细菌滋生,有利于食品保鲜,不符合题意.

D、高热病人利用冰熔化吸收热量,使高热病人温度降低,防止引发其它疾病,是利用熔化的,不符合题意.

【点评】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6.B

蝴蝶飞行时所发生的声音的频率太低,处于次声波的范围,这个频率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的听觉,人是听不到的,故应选B。

次声波

7.D

【解析】A、衣服里的冰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冰冻的衣服干了.该选项不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故而出现冰糕冒“白气”现象.该选项不合题意.

C、有风的天气,空气流动快,加快了人身上水的蒸发速度,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使人感觉格外冷.该选项不合题意.

D、冬天窗玻璃内侧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的空气温度与窗玻璃的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所以玻璃窗外面不可能有冰花.该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我们能分辨是蝉鸣声和鸟鸣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9.C

A、酒精灯盖上帽可以减少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B、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体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C、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即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蒸发加快,符合题意;

D、把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降低了温度,所以会使蒸发减慢,利于保鲜,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要会从分析中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10.A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减小时降低,故A错误;

干手器吹出热风,可使手上液态水的温度升高、空气流动速度加大,所以蒸发加快,故B正确;

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C正确;

寒冷的冬夜,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CD.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化及液化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1.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

小明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不同.

12.B

分析物态变化时,要先看清物体原来的状态,再看清物体变化后的状态进行判断。

A湖面上的冰化成水,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要吸热,

B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要放热,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要放热,

D“雾凇”与“霜”的成因相同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3.B

【解析】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是厨房内的水蒸气遇到镜片后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附着在镜片上形成的,这是液化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是房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较低温度后,放热液化变成

小水珠造成的,这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是冰块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是熔化现象,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判断图象的性质即可.

①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①正确.

②根据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

③根据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③错误;

④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再不变,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④错误;

故选:

A.

【点评】对于图象问题首先搞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15.A

A、任何测量都有误差,只是误差大小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6.D

17.D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A、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琴弦绷紧的音调高,松弛的音调低,不断用手指改变对小提琴琴弦的控制,是用手指改变琴弦的松紧,从而可以控制琴弦的音调,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B超是利用超声来工作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8.运动静止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9.

(1)1.60;

0.002;

(2)﹣5;

(3)38.5.

(1)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0页的书,有100张纸组成,可以根据100张纸的总厚度,除以100,求出一张纸的厚度.

(2)该温度计的示数在0~10℃之间,且在零下,最小刻度为1℃,据此刻度可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正常人的体温为37℃,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7.60cm,物体长度为7.60cm﹣6.00cm=1.60cm.该书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

=0.00160cm≈0.002cm;

(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最末端在0℃下面,说明温度低于0℃,此时的温度为﹣5℃

(3)正常人的体温为37℃,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由图可知用体温计测量某人的体温,结果显示是38.5℃

故答案为:

(1)1.60;

【点评】此题考查刻度尺和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

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20.液体;

(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

6.75×

103m=1.35×

104m,

由v=

可得,

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9s.

液体;

9.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

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1.振动;

空气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并通过空气将声音传播出去的.

振动;

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声音大而且音质好,声音大是指响度大,音质好是指声音的音色好.

22.音色,噪声

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噪声有两种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叫噪声.不同的人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所以口技模仿的是人的音色;

从环保的角度看音乐声大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所以是噪声.

本题考查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噪声及来源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包括定义、影响因素,在实际生活中能区分开;

掌握噪声的两种定义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能区分出乐音还是噪声.

23.搬运工人;

地面.

因为以搬运工人为参照物,电冰箱和搬运工人之间的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电冰箱被认为是静止的;

因为以地面为参照物,电冰箱和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在发生变化,所以又被认为是运动的.

搬运工人;

【点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

24.甲;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三同学跑的路程都是100m,甲用的时间最少,甲跑的最快,是第一名.采用的方法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时间少的跑的快.

甲;

相同路程比时间.

25.变速直线;

12;

0.15

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v=

,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v=

=0.15m/s.

变速直线;

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26.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它还与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27.98;

吸热;

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1)水沸腾时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由图可见,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2)图象上从第4min到第6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8;

保持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会看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还要明确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8.

(1)-2oC;

(2)吸收;

(3)0oC,固;

(4)A

(1)由图示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2oC;

(2)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29.略

30.

(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未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48.

(2)甲;

内部;

表面;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01℃;

(3)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1)此题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且分度值为1℃,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还要掌握温度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