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353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12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检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检修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

1、检修是指机械设备、设施、工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检查修理,即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和保障运行。

2、检修包括日常检修、不停局部检修、定期停产检修、停产大修(包括规模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建立健全的检修组织机构,编制检修方案,落实项目分工、物资供应、安全措施、安全教育,检修管理应以项目为基础,安全措施要采取确认制。

3、必须建立健全检修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各级检修负责人,凡二人以上作业的检修项目,必须指定安全负责人,作业人员需明确任务和安全要求,了解现场安全状况,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4、必须制订开停车方案并交代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召开各种规模的动员会,按项目组织学习,进行技术交底,充分了解掌握开停车过程及检修现场的安全生产要点,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检修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5、生产调度和检修设备所在岗位的当班负责人应对安全开停车、加装盲板隔绝、清洗、置换、切断电流等安全作业条件进行负责,并签字确认。

高压设备卸压要缓慢卸压,并验证确认压力已卸完。

有毒有害物料排放干净,置换彻底,防止留有死角或余压。

6、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心,严格执行安全许可管理制度。

7、检修现场应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到位,性能状态良好,应急救援措施到位,急救器材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8、检修作业人员必需严格执行本工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标准”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严禁不使用或不按标准佩戴使用劳保防护用品等违章行为。

日常检修及局部停产检修安全监管要求:

1、日常检修及局部停产检修是指针对正常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影响或妨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一般性局部检修,部分生产工艺设备的隐患整改等检修作业,无需厂各生产工序全线停产,可利用生产周期的间隙停车时间和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使部分工序或局部岗位停车实施的检修作业。

2、将日常检修、整改内容根据分工分别分解到对应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技术员在下达检修工程任务单或检修、施工委托时,必须注明检修方案和要求,同时在任务单上注明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安全技术方案,防范措施、防护要求及监护要求。

3、根据检修整改作业内容和作业现场具体安全状况,确定是否需要指派岗位人员专人负责现场监护,如确需现场监护,必须将检修内容细化到各班组,由各班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检修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监护,并负责与中控室联络协调有关检修事宜,配合检修人员作业,现场全程跟踪实施安全监护,如无需现场监护,须在检修任务单上注明,由检修人员进行自我监护。

4、日常检修和隐患整改作业是根据日常生产中出现的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问题故障、厂安全检查及班组岗位点检巡查中查出的隐患,由各专业组和技术人员依据各自责任分工部署下达的作业任务。

5、日常检修作业任务负责人需根据检修内容提出有关要求,使作业人员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检修作业任务。

对于需要紧急处置的问题,负责人可随时召集相关人员部署下达检修任务。

6、生产调度根据检修作业内容,组织安排当班生产操作人员做好检查确认工作,为检修作业提供安全作业条件,检查内容包括:

6.1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对需要检修的工序进行停车,按要求检修设备(部位)内部的一氧化碳、xx物等危险有害介质排放干净,氮气置换消毒合格。

6.2如遇无法确认需要检修设备内部的危险有害介质是否排放干净,或疑有残留xx物液体,在打开设备前必须准备好容量大于预计残留液体的耐腐蚀容器(不锈钢或塑料盆、桶等),并盛装约100mm的清水以备收集残留液体,做好无害化处理。

6.3切断需要检修设备(部位)临近的进出口阀门,现场确认关闭到位,班组长复查确认,并在安全责任确认本上签字。

6.4岗位人员要缓慢打开进出口阀门靠近需要检修设备一侧的连接法兰紧固螺栓或与空气直接相通的末端排放阀,观察设备内是否有介质排出,若有残液应立即收集,直至排放干净。

6.5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对准需要检修设备的打开部位进行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根据浓度变化确认切断阀门有无内漏,当内漏量较大时,应关闭邻近进出口的其它阀门再次进行隔离。

6.6对需要检修的设备(部位)已打开的进出口采取加装盲板的方式进行隔绝,并作好记录,防止因切断阀意外打开或泄漏而导致介质泄露造成中毒或爆炸事故。

6.7岗位人员需对检修作业现场进行确认,并对相邻设备设施(液体储罐等)采取有效的隔离保护手段,防止检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相邻设备造成危害。

6.8作业人员需按标准严格佩戴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确认现场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完好,一级动火作业时需通知消防站值班消防人员,消防车辆现场监护。

7、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应恢复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及其安全附件并检查清理工器具是否齐全,防止遗留在设备内部或运转部位而造成故障,及时清理现场检修垃圾,通知生产调度检查被检修设备是否合格。

8、检修结束后,为确保检修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调度应组织安排当班人员做好检修后续工作,内容包括:

8.1确认已检修设备(部位)的防护设施和安全附件恢复良好,内部无杂物、无油污、灰尘清理干净。

8.2根据记录拆除检修时加装的盲板(丝堵),恢复被检修设备(部位)的系统连接,确认已密封紧固。

8.3首先使用氮气对检修设备局部进行置换,将检修部位内部的空气置换干净,气密性检测良好,再对检修设备相关的系统进行置换,防止因检修设备局部进入的空气在置换过程中窜入系统内部或其他部位。

8.4检查恢复检修设备及其附件的支撑、固定卡扣、阀门号牌等已具备投入使用的条件。

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要点

1、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履行检修现场的安全监督职责,使检修人员明确作业任务,了解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2、保持作业现场的通道畅通,确保行车的转弯半径不受影响,及时清理作业现场的障碍物和杂物,作业现场的沟、坑和楼面的预留口或拆除设备后的空洞等必须设置防护栏、盖板和危险警示标识。

3、进入检修现场人员必须按标准正确佩戴使用劳保防护用品,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劳保防护用品,确认防护用品完好可靠后方可使用,严禁不戴安全帽、不穿劳保鞋、赤膊、头发外露披散等违章行为。

4、检查是否具备高处作业的安全条件,脚手架是否牢固,安全带佩戴方式是否可靠有效,高处作业人员须佩带安全帽,严禁上下乱抛工具、零件等违章现象。

5、严格检查各类安全作业票证的执行情况,制止违章行为。

6、检查电焊作业电焊机一次、二次电气线路绝缘是否良好。

一次电源线应设置在人员不易接触的一侧,长度不应超过3米,若电源线较长,应架空离地面2.5米,严禁随地乱拉,确保一个开关供一台电焊机使用。

拉运氧气、乙炔钢瓶时禁止混装,保持间距在5米以上,离动火点保持间距10米以上,严禁多人共用一只乙炔钢瓶,动火作业时应保证周围10米内无可燃易爆品。

7、起重机械(卷扬机、钢丝绳、吊钩、滑轮、葫芦、千斤顶)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标准及《起重机械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5972-85标准,由专人负责检验,对于已判废的机具不得在起重现场存放并做破坏处理。

8、对于运输设备检修,应确保该设备的电源是否已可靠切断,并悬挂警示标识。

9、在开停车及检修过程中,严防可能发生可燃易爆介质与空气混合的一切环节,杜绝可能因意外能量激发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一切因素。

10、施工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监护人要随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采取多点多位检测分析,将检测的点位、时间、结果详细记录在安全确认本上,并签字确认。

现场监护人员至少每30分钟向中控室汇报一次检测结果,中控室人员做好记录,确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浓度及氧含量符合安全作业条件,一旦发现浓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

11、对中、小型检修和边生产、边检修的现场,检修负责人和检修作业人应在作业前针对具体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预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检修作业过程中班组长应反复检查确认,加强检查监督力度,杜绝违章作业。

检修后的安全检查要点

1、检修结束后,各级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检查检修项目、检测项目,是否存在遗漏项目,对检修记录进行归档。

2、设备、容器、管道内不应遗留工具、材料等,确保无堵塞物品,严格按生产工艺要求,对照盲板图抽取盲板。

3、检修结束后,一切安全设施应恢复正常状态。

4、检修后应将现场、屋顶和地面清理干净,脚手架、临时电线等应及时复位或拆除,做到物料净、场地清。

5、严格按规定方案进行试压、试漏、安全阀、仪表和联锁装置的调试工作,严格执行工艺技术和设备操作规程,按步骤进行单体试车和联动试车。

6、按规定对检修质量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后,确认氮气置换合格后,方可开车。

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一般安全规程

1.1焊工作业人员需身体检查合格,熟知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经专业安全技术考试合格并持有《金属焊接作业证》。

1.2焊接场地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和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

1.3工作前须穿戴好防护服、绝缘胶鞋、焊工手套、防护眼镜或面罩等劳动防护用品,检查设备、工具是否完好,确认水源、气源、电源及接地线状态良好。

1.4工作时,电焊机接地线、零线和焊接工作回路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上,不准接在管道和电力仪表保护套管及设备上。

1.5施焊现场应进行拦护,多人作业时要互相配合。

1.6焊工助手应熟知电、气焊的安全常识,焊工作业人员也应注意助手的安全。

1.7在清理焊皮、焊渣壳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防止渣粒迸溅造成伤害。

1.8当需吊装作业时,必须遵守“吊车工安全操作规程”,并与吊车工、搬运工密切配合,堆放物件要稳妥,不宜过高。

1.9下雨天不准露天进行焊接作业,在潮湿的地方作业时,电焊机须经电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进行作业以防止触电。

1.10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先停电机,切断电源,确认后方可检查修理,电器故障必须由电工检修,焊工不得擅自修理。

1.11高处焊接、切割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规程”,佩戴好安全带,有专人进行监护,焊接作业面下禁止人员通行和对方易燃易爆品,焊工作业人员不准将工作回线缠绕在身上,切割时应对切除的物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高空坠物砸伤人员、设备或因火花飞溅而造成火灾事故。

1.12对充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油桶、管道和零部件进行焊接时,必须先进行检查、隔离、冲洗和置换,采取相关安全措施,分析合格后,方可办理动火证进行作业;密闭容器须消除密闭状态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严禁带压施焊。

1.13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需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作业时,必须符合罐内作业安全要求,确保通风良好,照明电压应采用12伏,监护人员到位、禁止离岗,罐内作业时严禁充氧。

1.14禁止在受热后能分解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涂层或衬里的容器内进行焊接。

1.15工作完毕应检查清理场地,确认灭绝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作业场地。

3、手工电弧焊工

3.1应掌握一定的电气安全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等知识。

3.2工作前应检查电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点是否良好,线路横越行车道时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接地必须良好,焊条夹钳的绝缘必须良好。

3.3电焊机应放置在干燥地方;移动或将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或拆线、接地等工作应由电工负责进行。

3.4推动闸刀开关时,身体应偏斜,一次推足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应先关闭电焊机,再拉断电源闸刀开关。

3.5移动电焊机时应停机断电;焊接过程中若突然停电,应立即关闭电焊机。

3.6换接焊条应戴好手套,身体不应靠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件上,焊条头应放在指定地点,不准乱丢,以免引起火灾。

3.7电弧切割、焊接有色金属及表面涂有油漆的工作物件时,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并在上风处进行焊接,必要时应使用过滤式防护面具,工作时间不能过长,应有短时间休息。

3.8在切割焊接作业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电焊机,如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由电工进行检修。

4、手工气焊(割)工

4.1严格遵守焊工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乙炔气瓶、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遵守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4.2作业前需仔细检查全部元件,确保气瓶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可靠有效,无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应保持洁净,无沾染油污。

4.3检查设备附近及管路是否漏气,应使用肥皂水进行气密性检测,周围严禁明火,禁止吸烟。

4.4氧气瓶、乙炔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若因条件限制无法达到标准时,须采取可靠隔离措施;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之间应保持至少7米的安全距离。

4.5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开启乙炔气阀门。

4.6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明火进行烘烤或用器具敲击,当氧气瓶、乙炔气瓶阀门或管道发生冻结时应用40℃的温水融化。

4.7氧气瓶、乙炔气瓶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储存,不准将气瓶置于日光下爆晒;周围严禁堆放各种可燃材料。

4.8氧气瓶、乙炔气瓶压力表、安全阀等附件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4.9作业完毕要拧紧气瓶的安全帽,确认无漏气后将气瓶放在指定地点,现场清理干净整洁后方可离开。

5、气焊工用具设备

5.1乙炔气瓶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5.1.1禁止敲击和碰撞。

5.1.2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防止曝晒,与明火距离不应小于10米(高空作业时,指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5.1.3瓶阀冻结应采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严禁明火烘烤。

5.1.4吊装、搬动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5.1.5严禁将气瓶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放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置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5.1.6作业地点不固定或移动较频繁时,应用专用小车进行搬移;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同时使用时,应避免一起堆放。

5.1.7使用气瓶时应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禁止卧放使用。

5.1.8必须装设有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开启气瓶时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缓慢开启。

5.1.9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流速不应超1.5-2.0m3/(h·瓶).

5.1.10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应低于70%。

5.1.11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剩余压力。

乙炔瓶内剩余压力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环境温度℃

<0℃

0-15℃

15-25℃

25-40℃

剩余压力MPa

0.05MPa

0.1MPa

0.2MPa

0.3MPa

5.1.12遵守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5.2氧气瓶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5.2.1氧气瓶上安全帽和防震橡胶圈等附件,必须完整无缺,氧气瓶与其它易燃气瓶、易燃物品,不准堆放在一起保存,禁止同车运输,禁止用吊车吊运氧气瓶。

5.2.2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

5.2.3氧气瓶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至少应留有0.1MPa以上的余压以防其他气体倒流进入瓶内,并做好空瓶标记。

5.2.4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5.2.5装卸氧气表或开启氧气瓶时,应使用专用工具,操作人应站在钢瓶侧面,动作要缓慢,并检查瓶口螺丝锁母是否漏气或有油迹;装表时应先把氧气打开片刻,将附着在瓶咀内的水分和灰尘吹掉后再进行仪表安装。

5.2.6焊工扳手只能用作氧气开关,不准它用,严防沾染油脂。

5.2.7氧气表安装后应用扳手拧紧,丝扣至少要拧5扣以上,以防气表吹掉伤人。

5.2.8氧气表冻结时,应用温水或蒸气解冻,严禁明火烘烤。

5.3火(割)炬

5.3.1通透焊嘴应用铜丝或竹签,禁止使用铁丝。

5.3.2使用前应检查焊炬或割炬的射吸能力,首先接上氧气管,打开乙炔阀和氧气阀(此时乙炔管与焊炬,割炬应脱开)用手指轻轻接触焊炬上乙炔进气口处,如有吸力,说明射吸能力良好,接上乙炔气管时,应先检查乙炔气流正常,然后接上。

5.3.3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展炬及焊嘴、割咀,避免使用焊炬切割较厚的金属,应用小割咀切厚金属。

5.3.4焊炬、割炬应保持清洁,不得沾有油脂,各部开关保持良好状态,不得漏气。

5.3.5切割已腐蚀的工作物件时,应先去除铁锈、灰尘等异物,以防火花飞溅造成烫伤。

5.3.6工作地点要有足够的清水,供冷却焊咀用,当焊炬(或割炬)由于强烈加热而发生呜炸声时,应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门,并将焊炬(或割炬)放入水中进行冷却,尽量不关氧气阀。

5.3.7短时间休息时应将焊炬或割炬的阀门紧闭,不准将焊炬放在地上,较长时间休息或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炬,关闭气瓶阀门,除去减压气的压力,放尽管中余气,然后收拾软管和工具。

5.3.8焊炬(或客炬)点燃操作规则

a.点火前急速打开焊炬或割炬阀门,用氧吹风,以检查喷嘴的出口,注意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b.进入容器内焊接时,点火和熄火最好在容器外进行.

c.对于射吸式焊炬(或割炬)点人时应微微开启焊炬或割炬上的氧气阀门,再开启乙炔阀,然后送至灯芯或火柴上点燃,再调节两把手阀门控制火焰。

d.使用乙炔切割机时,应先放乙炔气,再放氢气引火。

e.使用氢气切割机时,应先放氢气,再放氧气引火。

5.3.9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和预热氧气阀门,当发生回火时,应迅速关闭焊炬的氧气阀和乙炔阀,再关一级氧气阀和乙炔阀门,采取灭火措施。

5.3.10氧、氢并用时,应先放乙炔气,再放氢气,最后放氧气,然后点燃。

熄灭时,应先关氧气,再关氢气,最后关乙炔气。

5.3.11操作焊炬或割炬时不准背负胶软管进行操作,禁止将焊炬的火焰用来照明。

5.3.12不能在水泥地或石子地面上切割工件,必要时应在工作物件下垫置铁板,防止溅伤。

5.3.13使用溶解乙炔气应严格遵守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

砂轮切割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使用砂轮切割机应尽量避开砂轮旋转方向,防止溅伤附近的人,被切割的料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不允许在有爆炸性粉尘的场所使用。

3、移动式切割机底座的四个支承轮应牢靠完好且转动灵活,静置时应平衡可靠,工作时不得有明显的震动。

4、夹紧装置应操纵灵活、夹紧可靠,螺杆螺纹不得有滑丝、乱扣现象,手轮操纵力一般不大于6kg;

5、杠杆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零件安装齐全后砂轮能自由抬起。

6、杠杆转轴应保持完好且转动灵活可靠,装配后应用螺母锁住。

7、在更换砂轮切割片时,必须切断电源,新安装的砂轮切割片要符合设备要求,不得有质量问题,按安装程序进行安装。

8、更换砂轮切割片后要试运行,检查是否有明显的震动,确认运转正常后方能使用。

9、操作盒或开关必须完好无损,并有接地保护。

10、传动装置和砂轮的防护罩必须安全可靠,能够阻挡砂轮破碎后飞出的碎片,端部的挡板应牢固可靠,工作时严禁卸下。

11、操作人员操纵手柄作切割运动时,用力应均匀平稳,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因过载导致砂轮切割片崩裂。

12、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检查确认并将工具归置齐全。

13、砂轮机应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非专业人员不得随使调整或安装砂轮。

14、手砂轮的电源线、插头要经常检查,防止漏电,软线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应打弯。

15、电源开关应选择在操作人员附近,以便发生事故时及时停车。

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兰州新区铁路口岸集装箱装卸线工程从事生产管道作业。

2、安全规定

2.1弯管前应检查清除管内积物,砂子必须炒干,检查工作档板和顶柱是否牢固平稳,弯管时禁止工作人员站在管道移动的范围内。

2.2套丝时要及时加油,退出板牙时应防止板手脱落,锯、割管道时不应用力过猛或过快,避免拆断锯条或把手锯伤,不得使用有毛刺的手锤、凿子和扁铲端段,作业时应设置档板以防碎片飞出伤人。

2.3在地沟内安装管道时,首先应检查地沟两侧的土质无坍塌,确认后再进行工作,禁止在沟沿两侧一米内堆放管道等物件。

2.4高处作业时必须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2.5在暗沟内进行配管时,应遵守“有限空间内作业安全规程”,使用的照明灯应采用安全电压或手电筒,并做好防毒防火工作。

2.6水压试验应先校对压力表,试压时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缓慢升压、作业人员不得将身体正对堵头。

2.7敷设地下管道设施前,应先办理动土证,批准后方能施工,施工中如挖到可见管线时,应报告有关部门派人监护施工。

2.8挖深沟时要有适当坡高,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两旁堆土超过1.5米时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9往沟内下管道时,沟内禁止站人操作,使用滑轮、绳索要检查是否合格。

2.10铁管的铅工在灌铅前必须擦干,不得留杂物。

2.11设备管路有压力时,不准带压检修及从事安装工作。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检修安全技术规程

1、分类

工具按触电保护分为:

Ⅰ类工具指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包含一个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害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Ⅱ类工具指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设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

Ⅲ类工具指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2、对软电缆或软线的安全要求

2.1Ⅰ类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项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

2.2工具的软电缆或软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

3、对插头、插座的安全要求

3.1工具所用的插头、插座必须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带有接地插脚的插头、插座在插合时应符合规定的接触顺序,防止误插入。

3.2工具软电缆或软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

3.3三级插座的接地插孔应单独用导线接至接地线(采用保护接地的)或单独导线接至地线(采用保护接零的),不得在插座内用导线将零线与地线直接连接。

4、检查和检修

4.1工具在发出或收回时,应由保管人员进行日常检查。

4.2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进行检查,每季度至少全面检查一次。

4.3工具的日常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4.3.1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4.3.2保护接地线或接地零线连接是否正确且牢固可靠。

4.3.3软电缆或软线是否完好无损。

4.3.4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4.3.5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陷和破裂。

4.3.6电气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4.3.7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4.3.8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

4.4工具的定期检查,除4.3条的规定外,还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如绝缘电阻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和检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表1:

绝缘电阻测量标准

测量部位

绝缘电阻(MΩ)

Ⅰ类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2

Ⅱ类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Ⅲ类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7

1

4.5工具如有绝缘损坏,软电缆或软线护套破裂,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4.6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卸和修理工具。

4.7在检修时,工具内的绝缘衬垫、管套等不得任意拆除、调换及漏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