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607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docx

语文高考备考期中自主出题实用

辽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7分)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盛世缘何都短命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盛世出现过三次,即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及清代的康雍乾盛世。

除此之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治世。

但据统计,数千年中国历史,盛世和治世累计加在一起,不过400年左右,剩下的都是充斥着灾荒、动乱和腐败的平世和衰世。

每个盛世,都需要一个大规模的祸乱之世作为前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

在这个盛世出现前20年,中国刚结束了秦末战乱。

十余年的战乱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历史学家一般的推断是秦汉更替过程中的战乱使中国人口损失了约30%至50%。

至于经济损失,更是惨重。

大汉王朝建立之初,大概比任何一个王朝都要狼狈,老百姓没有一点存粮,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马匹,宰相出门都得坐牛车。

中国历史上最为人艳称的盛世当然是“贞观之治”加“开元盛世”。

这个盛世的背景一样是空前惨烈的人口损失。

在李世民登基的前三年,隋末的大规模战乱方才平息。

而清代盛世的背景也是持续数十年的大屠杀和大破坏。

明清易代之际,人口损失至少4000万,其中直接死于清军屠城的就高达700万。

更为极端的例子是四川的人口变化。

1626年,四川人口为356万。

到了30多年后的1661年,人口还剩下95万。

也就是说,损失了四分之三。

极衰之世的大破坏,正是盛世出现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王朝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压力,而大战乱则为新王朝解脱了人口压力,提供了兴起的宽阔舞台。

正是隋末战争导致的人口大量死亡,造成田地大量抛荒,唐王朝才能实行均田制,给每个男丁发放一顷田地。

战乱导致的自然“土改”,同样是汉初、清初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大动荡过去之后,新王朝只要能保证几十年内不发生大的政治动乱,那么并不需要它提出多么高明的发展策略,只需无为而治,顺势而行,自然就会收获一个丰盈的经济自动恢复期。

盛世的出现,得益于衰世提供的教训。

前代统治者倒行逆施的严重后果,给看够了人间悲剧的后代统治集团以极大警醒。

三大盛世的君主们,都非常善于从前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汉王朝建立之后,整个政治高层都在思考强秦何以暴亡。

贞观之治的出现,更要感谢隋炀帝这个“反面教员”。

与此相似,清初的几代帝王,也无不以晚明弊政作为自己施政之镜鉴。

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百姓剥削过甚。

而清人入关之初,立即废除明末“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

鉴于明代教训,清代统治者所定的赋税水平为历代最低,从康熙到乾隆,皇帝们都恪守“永不加赋”原则,怕重蹈晚明覆辙,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盛世,都是极衰之世付出高昂学费后考出的高分。

当然,付出了极衰之世的代价,并不见得肯定收获盛世。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灾难都能由进步来补偿,更多的时候,灾难换来的只是更大的灾难。

因此,盛世出现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遇到英明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是由素质超强的君主缔造。

盛世君主,一是要政治才能出众,二是要自制力超群。

深宫之中,妇人之手,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

事实上,一代帝王的精明强干还不够。

盛世的出现,往往是几代人的接力努力达到的结果。

中国盛世出现的规律是,一个英明强悍的开国帝王为新王朝立定规模,打下基础。

开国帝王去世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磨合动荡调整期,再由另一个精明强干的子孙打开王朝发展的瓶颈期,将王朝推上盛世。

出现一个英明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而连续几代帝王都能雄才大略,那就更是如同彩票中奖一样难得,因此中国历史上盛世如此之少也就不难解释了。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

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

汉武帝前期是汉代统治达到的最高峰。

然而武帝在极盛之后,很快导致了衰败。

晚年更是天下大乱。

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号称“全盛”,繁荣景象史所未见,但“安史之乱”的狂飙瞬间吹散了旷代繁华。

乾隆盛世的政治清明与全面腐败更是只隔了瞬间。

乾隆死前3年就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清朝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

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

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一身,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

他们既是辉煌成绩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为而治,顺势而行,并不是高明的发展策略,但对于大乱之后的新王朝来说,却可能促进其经济发展。

B.人口和经济的巨大损失,使大汉王朝初期狼狈不堪,百姓生活艰难,朝廷的日子也不好过。

C.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压力,而新王朝的振兴也往往得益于人口压力的缓解。

D.中国历史中,大规模的盛世从汉代开始出现,终于清代康雍乾,先后三次,总计400年左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

三大盛世中的帝王们都善于以前朝弊政为镜鉴,并积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B.付出极衰之世的代价,收获盛世,还是用灾难换来更大的灾难,并不是一代帝王的政治才能与自制力等素质能决定的。

C.中国盛世的出现的规律表明,打下基础的帝王和打开王朝发展瓶颈的后代帝王需要卓越的才能,对两代帝王之间的帝王则要求不高。

D.以人治国,而不是以制度治国注定了盛世君主往往是盛世的缔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盛世也难逃“盛极而衰”的噩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世与治世时间短,平世和衰世时间长。

这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常被阻断,百姓也常常遭受极大的苦难。

B.盛世的出现,得益于衰世提供的教训。

同理,所有末世的帝王之所以亡国,也在于不善于从盛世中汲取营养。

C.连续几代帝王都能雄才大略,如同彩票中奖一样难得。

这句话和俗语中所说的“富不过三代”是同一个道理。

D.盛世的倾斜,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定局。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盛世的衰亡有惊人相似的轨迹。

2、古代诗文阅读(53分)

(1)文言文阅读(9分)

任谅传

任谅,字子谅,眉山人,徙汝阳。

九岁而孤,舅欲夺母志,谅挽衣泣曰:

“岂有为人子不能养其亲者乎!

”母为感动而止。

谅力学自奋,年十四,即冠乡书。

登高第,调河南户曹。

以兵书谒枢密曾布,布使人邀诣阙,既见,觉不能合,径去。

布为相,犹欲用之。

谅予书,规以李德裕事,布始怒。

蒋之奇、章楶在枢府,荐为编修官,布持其奏不下,为怀州教授。

徽宗见其所作《新学碑》,曰:

“文士也。

”擢提举夔路学事,历京西、河北、京东,改转运判官。

著《河北根本籍》,凡户口之升降,官吏之增损,与一岁出纳奇赢之数,披籍可见,上之朝。

张商英见其书,谓为天下部使者之最。

加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

蔡京破东南转般漕运法为直达纲,应募者率游手亡赖,盗用干没,漫不可核,人莫敢言。

谅入对,首论之,京怒。

会汴、泗大水,泗州城不没者两板。

谅亲部卒筑堤,徙民就高,振以米粟。

水退,人获全,京诬以为漂溺千计,坐削籍归田里。

执政或言:

“水灾守臣职,发运使何罪?

”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童贯更钱法必欲铁钱与铜钱等物价率十减其九诏谅与贯议谅言为六路害寝其策。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京兆府,徙渭州。

以母忧去。

宣和七年,提举上清宝箓宫、修国史。

初,朝廷将有事于燕,谅曰:

“中国其有忧乎?

”乃作书贻宰相曰:

“今契丹之势,其亡昭然,取之当以渐,师出不可无名。

宜别立耶律氏之宗,使散为君长,则我有存亡继绝之义,彼有瓜分辐裂之弱,与邻崛起之金国,势相万也。

”至是,又言郭药师必反。

帝不听,大臣以为病狂,出提举嵩山崇福宫。

是冬,金人举兵犯燕山,药师叛降,皆如谅言。

乃复起谅为京兆,未几,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仁谅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童贯/更钱法/必欲铁钱与铜钱等/物价率十减其九/诏谅与贯议/谅言为六路害/寝其策

B.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童贯更钱法/必欲铁钱与铜钱等/物价率十减其九/诏谅与贯议/谅言为六路害/寝其策

C.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童贯更钱法/必欲铁钱与铜钱等/物价率十减其九/诏谅与贯议/谅言为六路害寝其策

D.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童贯更钱法/必欲铁钱与铜钱等/物价率十减其九/诏谅与贯议/谅言为六路害/寝其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一诞生父母就为之起名,成人后则有字。

自称用字,称人以名。

“名”和“字”

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相辅的,也有意义相反的。

B.宋徽宗时,州县亦设置六曹,称之为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

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事。

C.直达纲:

宋时成批运送货物直达京师的船队称直达纲。

D.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

号干支兼用法。

宣和七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谅勤奋好学,年少成名。

虽自幼丧父,但他仍奋发读书,坚持不懈。

年仅14岁,便在乡里称冠。

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调任河南户曹。

B.任谅著有《河北根本籍》,凡是户口的增减,官吏的增损,以及一年收入支出及赢利之数,都一一记载其中。

C.任谅治水有功,却因此获罪。

汴、泗发生大水,他亲自率领士卒筑堤,救助百姓。

水退,百姓得已保全,蔡京却诬陷说淹死了上千人,因此任谅被削职归家。

D.任谅直言进谏,自请出京。

他曾预言郭药师一定会反叛,但皇帝不听,大臣认为他是病狂,只好自请出京任提举嵩山崇福宫。

(2)文言文阅读(19分)

刘祎之,常州晋陵人也。

少以文藻知名,直昭文馆。

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

仪凤二年,转朝议大夫、中书侍郎,兼豫王府司马,寻加中大夫。

祎之有姊在宫中为内职天后令省荣国夫人之疾祎之潜伺见之坐是配流巂州历数载天后表请高宗召还拜中书舍人转相王府司马,复迁检校中书侍郎。

高宗谓曰:

“相王朕之爱子,以卿忠孝之门,藉卿师范,所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耳。

”祎之居家孝友,甚为士族所称,每得俸禄,散于亲属,高宗以此重之。

则天临朝,甚见亲委。

及豫王立,祎之参预其谋,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临淮男。

时军国多事,所有诏敕,独出祎之,构思敏速,皆可立待。

 

仪凤中,吐蕃为边患,高宗谓侍臣曰:

“吐蕃小丑,屡犯边境,我比务在安辑,未即诛夷。

而戎狄豺狼,不识恩造,置之则疆场日骇,图之则未闻上策,宜论得失,各尽所怀。

”祎之时为中书舍人,对曰:

“臣观自古明王圣主,皆患夷狄。

吐蕃

时扰边隅,有同禽兽,得其土地,不可攸居,被其凭凌,未足为耻。

愿戢万乘之威,且宽百

姓之役。

”高宗嘉其言。

 

后祎之尝窃谓凤阁舍人贾大隐曰:

“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

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

”大隐密奏其言。

则天不悦,谓左右曰:

“祎之我所引用,乃有背我之心,岂复顾我恩也!

”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受归州都督孙万荣金,兼与许敬宗妾有私,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刘祎

之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祎之有姊在宫中为内职/天后令省荣国夫人之疾/祎之潜伺见之/坐是配流巂州/历数载天后表请/高宗召还/拜中书舍人/

B.祎之有姊在宫中为内职/天后令省/荣国夫人之疾/祎之潜伺见之/坐是配流巂州/历数载天后表请高宗召还/拜中书舍人/

C.祎之有姊在宫中为内职/天后令省荣国夫人之疾/祎之潜伺见之/坐是配流巂州/历数载/天后表请高宗召还/拜中书舍人/

D.祎之有姊在宫中/为内职/天后令省荣国夫人之疾/祎之潜伺/见之/坐是配流巂州历数载/天后表请高宗召还/拜中书舍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是年号,也就是帝王妃元所立的名号。

根据年号就可以确认历史上相应的执政皇帝,因此,年后也被叫做帝号。

 

B.“士族”一般泛指读书人,这里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也叫世族。

代表着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门阀制度。

 

C.“爵”,是封建社会君主国家的贵族封号,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

 

D.古代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范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有时也是封建王朝对边远少数民族的蔑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高宗认为刘祎之继承了忠孝的家风,想让刘祎之为自己的爱子相王做榜样。

希望相王能受到好的影响,成为品行端正的人。

 

B.豫王继位的时候,刘祎之因为参与谋划有功,被提升官职。

他思维敏捷,当时皇上颁布的政令文件都是出于他之手。

 

C.面对西北少数民族部落的侵扰,唐高宗想不出好的对策。

建议皇上收敛武力威吓,减轻百姓的负担,得到了高宗的赞赏。

 

D.刘祎之主张武则天应该把政权还给李家。

引来武则天的不满。

终于抓住被诬陷接受官员贿赂、生活作风不端的机会,将刘祎之赐死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吐蕃小丑,屡犯边境,我比务在安辑,未即诛夷。

 

(2)祎之我所引用,乃有背我之心,岂复顾我恩也!

(3)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8~9题。

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字梦吉,号静修。

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

母死后居丧在家。

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

②青房:

莲蓬。

11、诗歌对“秋莲”这一形象的刻画,不乏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

(至少两点)(6分)

1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4)名篇名句默写(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船桨之美和于月下划船的惬意的句子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个不应忘记的教育家

提起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张伯苓、严修,然而当年与张、严二人一起创办南开大学的人还有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

作为南开大学的创始人、校董事会的董事长,范源濂对南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清末范源濂就与南开校父严修私交甚笃,两人同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都积极倡导教育救国。

1918年春,范源濂与严修等人率团赴美考察。

此行更主要目的:

是与先期抵美的张伯苓会合,共同考察与研究美国各州的教育情况,特别是考察美国私立大学的组织与发展情况,为南开学校筹办大学部做准备。

这年冬天,范源濂、张伯苓和严修结束考察同船归国,胸怀教育救国大志的他们在船上便具体商谈了筹办私立南开大学的成立事宜。

 

归国后,他们又成立了大学筹备委员会,紧锣密鼓地“议筹备大学事宜”,范源濂以其德高望重的地位当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在当时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教育得不到重视, 当时北京许多大学就因为拖欠教师薪水,许多学校面临关闭困境。

作为私立的南开大学在其创建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的缺乏。

范源濂一方面自愿认捐数万元,为南开大学的创建解了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他又千方百计地募捐筹款,1919年3月31日,范源濂与张伯苓合请梁燕孙、曹洞田商议此事,4月中旬,又赴北京募捐。

不久,他又与张伯苓和教育部司长张继煦同赴太原,参观全国运动会,为私立南开大学募捐筹款。

经过多次辛苦奔波,他们的努力终见成果。

④1919年5月,南开开始兴建大学校舍,拟订校章、规划系科和组织招生,9月录取了周恩来、马骏、张平群等96名学生。

9月25日,举行大学开学典礼,私立南开大学正式诞生了。

作为学校创办人,意气风发的范源濂在开学典礼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私立南开大学实行董事会(校董会)下的校长负责制。

范源濂与严修等人一起当选为学校董事会董事。

⑤1920年3月,南开大学组成新的董事会,范源濂继续当选为董事。

1921年南开董事会改选,范源濂当选校董事会的董事长。

作为南开大学董事会的董事、董事长,范源濂不仅要考虑学校的资金来源问题,还要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南开大学组织开展了多种学术讲演活动,这正与范源濂所认为的教育应该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素养的思想相符合。

他主张“训练”学生,要课上课外同时进行。

而南开大学主张学术自由,各种学术演讲不受任何限制,这客观上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流和学校学术研究的开展。

⑥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多次为南开师生做精彩的演讲。

如1923年10月,南开大学举行校庆纪念大会,范源濂作了题为《第一次大战后的欧美教育及其特点》的演讲,介绍了欧美各国教育发展的情况和特点。

由于他学识渊博,有数度游历欧美各国的经历,以及自身丰富的兴办教育的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因而他的演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南开周刊》描述“范先生甫自海外归来,所见极多,演说辞极有意义!

⑦1928年12月23日,范源濂在天津不幸逝世,享年52岁。

噩耗传来整个南开为之惋惜,张伯苓在南开大学秀山堂为他举行追悼会,并亲自致悼词,沉痛悼念这位学校创始人。

作为南开大学的创始人,范源濂这位为南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南开人不应将其遗忘。

【相关链接】

1916年9月1日,身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收到中国驻法使馆转来的电报。

电报是时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的范源濂发来的:

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由此,蔡元培最辉煌的时期到来,并且因为他对大学教育体系的创立,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教育史。

(摘自《范源濂请蔡元培当北大校长》)

民国十三年,首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范源濂始终为我国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他曾书勉同仁:

“国运如此,如能人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勇往直前,只要一息尚存,矢志不移,中国必有复兴之日,凡我同志勉乎哉!

(摘自《范氏二杰——范源濂与范旭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创办南开大学的过程中,范源濂不仅自己捐款数万元,还积极募捐筹款,这是由他德高望重的地位所决定的。

B.范源濂主张课内课外同时培训学生的能力,他身体力行,多次为学生作精彩的演讲,得到外界的高度赞誉。

C.范源濂一直倡导教育救国。

他与张伯苓、严修等人仔细考察了美国私立大学的教育情况,从而为筹办南开大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D.范源濂在担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时聘请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由此他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教育史。

E.身为著名教育家,范源濂为南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不应该忘记他。

(2)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范源濂在培养学生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目的何在?

(6分)

(4)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谈谈本文主要体现了范源濂的哪些优良品质?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在被误解的时候,自尊会像气球一样膨胀,里面充斥着怒气、火气、不平气。

这个时候,如果不够理智,必然会气冲牛斗,欲逞一时之快。

②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③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说,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在中关村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他深感建设好中关村责无旁贷。

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论坛的学者专家都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得之愚。

《饥饿游戏》整部电影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制造了一个大冷门,然而在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乏善可陈。

虽然周围许多人对他突然放弃自己熟悉的地产行业转向不熟悉的种植充满担心,可他看起来却是好整以暇。

A

B

C

D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有重要意义。

B.拉萨有着6个月的严冬,以前动不动就拉闸限电,但在这个冬天,天然气取代了牛粪炉,整个冬天电力没有出现缺口,无一次不拉闸。

C.诚然,“小短假”福利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它总归是一种进步和引领,解决休假难、假期总数少等问题的一条新思路。

D.我们从文字记载到实地调研,对狼牙山战斗经过进行了梳理,勾勒出五壮士为了掩护主力、保护群众转移而英勇顽强抗击日军的基本脉络和情节。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汉文化史①是一帆风顺的,②,在历史中,③少数民族建立起的中央王朝,每每都极大地冲击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文明。

汉人④曾异常

激烈地反对元朝、清朝入主中原,最主要的心理原因,就是恐惧文化的变异,⑤在

其他汉民族王朝新兴建立时,⑥没有激起民众的极大对抗。

A

并非

相反

/

之所以

B

不但

而且

也有

/

可是

C

尽管

但是

只有

于是

所以

/

D

/

当然

因为

之所以

然而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反手摸到肚脐”,是网传的一种测试身材的方法。

医生表示,因为长时间重复的话,的确会对肩部的韧带造成一定的伤害。

尽管人体的韧带具备一定的柔韧性,经常锻炼的成年人也可以完成这个动作,但如果突破极限地反复拉伸一部位,韧带和肌肉都会出现较大的反应,而且还会出现习惯性脱臼的危险。

如果想要拥有好身材,。

多吃蔬菜水果并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另外,每天的有氧运动也是拥有完美体形的关键因素。

至于所谓的

“反手摸到肚脐”证明身材苗条,。

5、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

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

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

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