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备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04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题备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出题备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题备用.docx

《出题备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题备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题备用.docx

出题备用

沁阳一中分校补习班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练

1、有史书记载:

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2、马克思说: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3、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北洋水师D、创办京师同文馆

4、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5、《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6、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7、“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

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8.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9、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0、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1、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12、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

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制

1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我国学者认为: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

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

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14、“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

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1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我国学者认为: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

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

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16.“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17.“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8、北宋史学家说:

“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久”上述言论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9、明朝“嘉靖末,隆庆间……。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明中期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发生贫富分化

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20、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

22、1980年,邓小平说:

“现在,特别是在青年人当中,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

”他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D.要求肃清“左”的流毒

23、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斯密: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马尔萨斯: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24、《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私田的数量的日益增多

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2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经济建设缺乏经验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6.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如果要发行一套反映中印两国和谐发展、友好交往悠久历史的邮票,那么这套邮票可把最早交往的时间定位于

A.两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7.明朝之前中国的科技文化世界领先,但明朝后中国的自然科学却缺乏活力,在前两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中国都处于滞后状态,丧失了发展机遇。

以下造成这种状况原因不正确的是

A.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和闭关政策

B.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中共“左”倾错误      

D.长时期的国家分裂

28、“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说这句话中皇帝应该是

A、唐高祖B、宋高宗C、明太祖D、雍正

29.亚里斯多德说:

“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这句话说明了希腊

A、公民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B、城邦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C、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D、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0、有人说:

“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个人英雄主

31、“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国民大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在党的历史上作出上述决议的会议上

A、1927年八七会议B、935年初遵义会议

C、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D、1937年洛川会议

33、“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D、提出“二十一条

34、思想家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35.《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36.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3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3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3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40.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

“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

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

41.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

“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

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4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43.“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

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清朝

C.民国D.新中国

4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45.有学者指出:

“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46.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

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47.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48.1971年尼克松宣称:

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

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49、解放战争时期,新闻记者报道战况,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

A、“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齐声唤起,前面捉了张辉瓒”

50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中有曹兵啃玉米棒的镜头,你认为

A合情合理B.导演未把握历史事实C.符合历史原貌D.当时已传入中国

5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

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5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53“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谰”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A.屈原B.辛弃疾C.杜甫D.李白

54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和辛弃疾的词: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

A.婉约词B.豪放词C.田园词 D.都是名赋

55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是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56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表达了小生产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57.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

C.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

58.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59.“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你认为这句话最早可能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60.《宋史记事本末》载:

”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院,酒酣,从容谓之曰:

”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

”……乞骸骨。

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功臣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交出兵权

6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

C.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D.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62.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于一体

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63.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

64.《魏书•释老志》记载:

“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

”这里记载的史实是

A.汉朝迁都B.汉朝商业繁荣

C.中国文化的外传D.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65.据史料记载:

“隋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为人口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742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

”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66.“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当时都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

A.只征收实物B.缴纳货币地租

C.限制了高利贷盘剥D.按田亩多少收税

67.有人说,科学过去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已经开始。

下列与之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68.1943年11月,英美等国分别与国民政府签订协议,取消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

下列各项是对新约签订做作的评价

①“中国人民多年来牺牲奋斗的光辉代价”

②“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伟大成绩”

③“鼓舞了中国的抗战,同时也加强了同盟国的团结”

④“有利于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

A.以上各项都正确B.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C.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D.②④正确,①③不正确

69.孟德斯鸠说: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为此,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主张。

辛亥革命发生后,对这一思想主张进行了运用,下列文献中体现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告各友邦书》D.《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70.《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与会;日入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B.商业交往形式多样

C.经商的人很多D.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

71.《明史8226;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命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除对明成祖帝位的潜在威胁B.宣扬国威,显示明朝的富强

C.开通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交通D.加强了对南洋地区的控制和影响

7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73、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74、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这说明他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主要是维护农奴主利益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7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其中反对“分裂”的本质意图是

A.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维护国家的统一

C.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