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881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北京市北京昌平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北京市北京昌平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试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1、基础·运用(21分)

1.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评价

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浑厚圆润B、潇洒飘逸C、端庄雄健D、纤细柔美

2.三句半,是我国传统曲艺表演形式。

由四人演出,每人说一句。

由于最后一人一般只说半句(1——3个字),故称“三句半”。

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形式。

例①:

老师同学元旦好,欢迎大家来指导,不管说得好不好,——别跑!

例②:

全球气候

在变暖,我国大部正干旱,人类要是再蛮干,——完蛋!

面对满大街上如牛皮癣一般难治理的小广告,市民们很痛恨。

下面“三句半”空格处的内容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小小广告牛皮癣,①           ,影响市容真难看,②       !

A、①大街小巷到处贴 ②铲B、①屡治不灭太难管 ②封杀

C、①大街小巷到处贴 ②封杀D、①屡治不灭太难管 ②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

  “宵”本义为夜晚,是一个的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

“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

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

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

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

但是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有“霄”。

只要把握住它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3.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发冲冠(ɡuā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B、怒发冲冠(ɡuā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C、怒发冲冠(ɡuà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D、怒发冲冠(ɡuà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4.下列词语书写的一项是(   )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5.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6.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

      

A、山野万里香B、秋高半月明C、笙歌万户春D、一街太平歌

7.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的词。

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

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项是(   )

A、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8.默写(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周亭有怀》)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出师表》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

是:

,。

(4),。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

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

“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

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

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9.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分)

①长跪而谢之   

   ②亲尝教以兵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1.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2分)

12.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2分)

三、名著阅读(共9分)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夏问曰:

“‘巧笑倩今,美目盼今,素以为绚今。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13.对上面两则《论语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

B.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C.两则都表现出孔子认为学《诗》比学礼更重要。

D.两则都表现出了孔子对弟子的肯定与鼓励。

14.“三国戏”指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各种戏剧,以京剧中的“三国戏”尤为著名。

(1)以下三出京剧是“三国戏”的经典剧目,讲述了孙刘联合破曹、火烧赤壁的故事。

这三出京剧的情节顺序依次是(2分)

A.《借东风》《华容道》《群英会》

B.《华容道》《借东风》《群英会》

C.《借东风》《群英会》《华容道》

D.《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2)“学天书玄妙法犹如反掌,设坛台祭东风相助周郎。

"这是京剧《借东风》中________(人名)的一句唱词。

(1分)

15.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分别对《朝花夕拾》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研讨交流。

(1)阅读《朝花夕拾》之后,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请你任选一个,结合这部书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分)

温情理性率真批判

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同学们根据小说情节对鲁滨逊加以评价,请你也参与讨论。

(2分)

甲同学:

鲁滨逊是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

他不甘于生活无忧的平凡生活,四处出海冒险,追求自己的财富理想。

乙同学:

鲁滨逊是一个贪婪的人。

他到了荒岛后,把一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甚至是“星期五”。

我觉得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的人。

他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6-19题。

(10分)

植物为何会有睡眠?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

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②                         。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

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

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

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

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

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

植物

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选自《百科知识》)

16.本文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有何妙处?

(2分)

17.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项概括造成植物睡眠的原因。

(3分)

18.请在第②段段首加一句承上启下的话。

(1分)

19.结合链接材料,再结合本文,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4分)

【链接材料】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

,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像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3题。

(11

分)

满足人的衬衫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

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

”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

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

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

哲学家、博士、教授。

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

“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

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

“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

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

快滚出去!

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

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

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

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

“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

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

”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

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

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

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

国王停下来,想:

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

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

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

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

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

“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

”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

快过来!

我的儿子有救了!

我的儿子有救了!

”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

“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

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

来,你过来!

”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

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20.“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2分)

 

21.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

请说明理由。

(3分)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

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

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

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22.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

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2分)

23.国王找到“衬衫”了吗?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4-27题。

(10分)

城市不应该抛弃老地名

①在城市建设中,一个个新地名横空出世,老地名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为此人们呼吁:

“要赶紧保护和抢救!

 ②如北京市旧城区的胡同,在1980年至2003年旧城改造中消失了40%。

广州已有三四千个老地名在城市变迁中流失。

泰州民俗专家估算,解放以来已有过半老地名从城市地图上消失。

近17年来,六朝古都南京有180多个深含历史意义的路、街、巷名被从地图上抹掉。

 ③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之一。

比如北京西四附近,有一条赵登禹路,那是纪念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赵登禹;宣武门内有一条佟麟阁路,也是为了纪念抗日将领佟麟阁。

苏州现存不少唐代以前的地名,有些地名根据历史人物命名,比如以官衔、荣誉命名的文丞相弄、周武状元弄;有些以民间故事命名,如以神话命名的铁瓶巷、张果老巷……这些地名无不彰显着苏州无可比拟的丰厚“家底”。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在城市地名的命名中出现了盲目崇洋和照搬外国文化模式的倾向。

有的城市嫌老地名土气,与城市的高贵、洋气“不匹配”,故要起一个所谓富丽堂皇的洋名;有的城市把公交站点、道路命名权当作商品拍卖,地名、路名、站名染上了浓厚的商业味,历史文化气息则丧失殆尽。

打开一些城市地图,光从很多新的地名看去,根本无从想象其历史和沿革。

  ⑤老地名是城市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传统地名经历过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民风民俗、百姓心理紧密相连。

一个地名的湮没,意味着一段历史的割裂,让人失落无根。

地名洋化、西化,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漠视和伤害。

保护老地名,呵护历史,“功在当今,利在后代”。

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正在推进,将老地名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刻不容缓。

同时对已改的地名,通过原址恢复、移址恢复、树碑立传等方式保护和复活,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也很有必要。

2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分))

25.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6.作者为什么认为老地名不应因城市的发展而抛弃?

(4分)

27.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城市的发展应不应该抛弃老地名的看法。

(3分)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0分)

2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学校开展了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系列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活动中学校各科设计了很多与考试有关的学习任务单,同学们吐槽不断。

如果是你,你会设计怎样的任务呢?

请你就参观过的一个地方设计一项任务并说明理由。

题目二:

临近中考,学校的复习非常紧张。

累了一天的你回家后总是想先放松一下,喜欢听听歌,看看电视,刷刷朋友圈……可是爸爸妈妈却总是希望你能争分夺秒地复习。

如果是你面对这种局面,你会怎么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

要求:

(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作文(40分)

29.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一些美好的人或事物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品读中我们欣赏了美丽,感受了温暖,燃起了希望……我们仿佛走进了春天。

     请以“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④字数在600-800之间。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答案

1、B2、D3、

(1)-(5)ABDCC

4、

(1)年少万兜鍪

(2)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①道歉②兵法6、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征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7、唐雎:

有勇有谋,不畏强暴,勇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

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8、唐雎:

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

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9、C(2分)

10、

(1)D(2分)

(2)诸葛亮(孔明)(1分)

11、

(1)答案示例一:

选词:

温情

认识: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充满温情,追忆了

淳朴善良的保姆阿长为自己买《山海经》的故事,抒发了对她诚挚的感情。

答案示例二:

选词:

批判

认识:

作者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写自己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对错误教育给给予了批判。

评分标准:

共2分,内容1分,认识1分。

(2)答案示例:

我觉得鲁滨逊是一个顽强的人。

他依靠艰辛的劳动维持自己岛上的生活,制作桌椅,播种谷物,猎取禽兽等,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之久。

评分标准:

共2分。

每空1分。

12、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揭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植物有睡眠的原因,采用设问修辞,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13、植物睡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二是叶子闭合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热带植物白天也闭合),有保持适当湿度的作用;三是植物白天睡眠,主要是对环境的适应,午睡的植物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多散发,遭遇大风大雨时的睡眠是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14、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

15、需要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围绕“植物与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想方设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展开。

16、

(1)神父、邻居国王、小伙子

(2)示例一找到的人物身份不一样,一个是神职人员,一个是国王,一个是普通人。

示例二寻找的途径不一样。

神父是使者找来的;邻居国王是人们告诉国王的;小伙子是国王遇到的。

示例三,故事情节的详略不一样。

前两次寻找略写,第三次详写。

示例四:

找到的人物心态不一样,神父对现状很满足但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小伙子对一切都很满足并且很快乐。

17、A更能体现童话的语言特点。

相比B“视若珍宝”“郁郁寡欢”“整天”等词语,A中的“就像爱自己的眼睛”“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等更能体现出童话语言简明、朴实、生动等特点,符合儿童的口吻,更加适合儿童阅读。

18、王子代表几乎拥有一切却还是不快乐的一类人,小伙子代表尽管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却很满足、很快乐的一类人。

19、我认为国王找到了衬衫。

神父对生活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唯有小伙子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

国王虽然没有找到物质意义上具体的衬衫,但是他在一次次寻找中,真正理解了“衬衫”的象征意义,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人性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精神的满足快乐要比欲望的追求更能让人快乐;满足是人的自我感受,权利、地位、物质等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以真正的满足、幸福与快

乐。

20、城市发展不应抛弃老地名

21、举例论证:

老地名在城市变迁中迅速流失(2分)。

揭示现象,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1分)。

22、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之一(1分);老地名是城市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1分);传统地名经历过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民风民俗、百姓心理紧密相连,,会让人无根而寻,地名洋化、西化,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漠视和伤害(1分)

23、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觉得城市发展不该抛弃老地名,人不能忘本,老地名是城市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看到地名想到历史,牢记历史。

随着城市的发展可以抛弃老的地名,城市在发展,城市在注入新的元素,地名也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