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292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docx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等级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那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这个时期最早应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深刻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

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在政治方面,秦朝给中国留下的印记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B.对匈奴战争

C.唐蕃联姻D.孝文帝改革

5.“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

”这种贸易形式被称为

A.转口贸易B.朝贡贸易

C.行商贸易D.民间贸易

6.鼎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港口城市是

A.广州B.宁波C.泉州D.福州

7.14至17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8.某同学运用以下史实撰写有关某国的历史小论文:

①长期议会召开②内战③共和国④君主立宪制。

其中还可以选用的史料是

A.《权利法案》B.《合众国宪法》C.《法典》D.《人权宣言》

9.“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

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10.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一大”召开D.南昌起义

11.根据右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1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明显违背启蒙思想中的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C.财产平等D.三权分立

13.1919年,李大钊认为有必要把“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转告给读者。

这里的“学说”是指

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进化论D.十月革命

14.规定在各通商口岸“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对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

C.重商主义D.计划经济

16.“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在

A.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7.观察右侧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

A.世界殖民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

18.“它先将德国一分为二,再将欧洲一分为二,最终将世界一分为二”。

此处“它”喻指

A.凡尔赛和约B.《开罗宣言》C.修筑柏林墙D.马歇尔计划

19.印尼总统苏加诺曾自豪地说: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这个会议是指

A.华盛顿会议B.德黑兰会议

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20.右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

设计者用牛的形象寓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开拓进取D.拨乱反正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22分)

政治思想的变迁植根于社会的变化,又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21.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8分)

历史时期政治思想

A.西周E.独尊儒术

B.东周F.崇尚理学

C.西汉G.百家争鸣

D.宋代H.敬天保民

22.社会的变化孕育了多样的思想。

请将下列思想家按要求填入表中相应空格。

(填写字母)。

(14分)

商鞅(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老子(E)周公(F)程颢(G)

社会变化

思想家

“封邦建国”时期

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

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

 

(二)“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17分)

20xx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问题:

2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哪一时期?

它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4分)

24.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

(6分)

25.以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7分)

 

(三)德国崛起的道路(21分)

材料一:

“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以能较快地发展,是同运输业的先行分不开的。

按照德国历史学家特莱施克的看法,铁路的修筑,稠密的铁道网的形成,以惊人的急剧方式把德国从经济停滞中拖曳出来,从而改变了德国的整个面貌。

①……从1850年到1913年,运输业的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和净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3%,2.9%和6.4%,同期,采矿与制盐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2.0%和5.1%,工业和手工业分别为1.9%,1.8%和3.8%。

②(《欧洲历史统计1750-1970》)运输业的先行发展,不仅使统一的国内市场迅速形成……而且带动了与之紧密相联的钢铁工业、一般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造船业、车辆制造业等许多部门的发展,这是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跳跃发展的前提。

----林进成《德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些特点》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问题:

26.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属于直接证据的是,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填写序号)(4分)

27.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①的主要看法是;

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②的主要结论是。

(4分)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4分)

28.对于德国的崛起,你是否同意两位学者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9分)

金山中学20xx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等级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B

C

A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A

B

B

C

D

C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22分)

21.(8分)A-HB-GC-ED-F

22.(14分)“封邦建国”时期:

A、B、E、F;

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

C;

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

D、G

(二)“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17分)

23.西汉时期(2分)张骞(2分)

24.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驻军防守。

(6分,每点2分)

25.各国的商贾、僧侣、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输出,外国香料等物品输入;文化上,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又传入朝鲜、日本,国外艺术、科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及火器技术等西传。

早期的西学东渐。

(7分)(大致层次到就可以了:

双向性1分+东往3分+西来3分)

(3)德国崛起的道路(21分)

26直接证据:

②;间接证据:

①。

(4分)

27.①:

铁路建设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②:

运输业的发展快于工业。

(4分)

材料一:

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材料二:

国家统一和容克地主贵族的领导使德国实现工业化。

(不得摘抄原文;大意相近即可)(4分)

28.(9分)同意/部分同意/不同意,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2+3+3)(整体上把握,类似小论文,有观点,有论证即可,结合材料)

同意,两位中国学者都看到了工业化推动了德国的崛起,只是视角不同,林是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运输业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钱从政治视角分析了容克地主贵族完成了统一并在其领导下推动了工业化,完成了崛起。

部分同意,同意林的观点,近代各国的崛起的推动力是工业化,林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运输业是工业化的前提;同意钱的观点,从政治视角,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容克地主贵族是德国崛起的政治主导力量。

不同意,两位学者的分别从经济或政治单一的视角分析了德国的崛起。

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除经济、政治因素外,还有科技、外交等其他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