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063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模拟试题一2解析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一)

(满分:

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2月19日,年度“最大最圆月”现身夜空,与“元宵月”上演“巧遇”好戏。

我国民众可欣赏到一轮皎洁明亮的“超级元宵月”。

据此完成1~2题。

1.月球所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

【答案】1.A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组成地月系。

2.“超级元宵月”出现的日期是(  )

A.农历正月初一B.公历1月1日

C.农历正月十五D.公历1月15日

【答案】2.C

【解析】2019年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五。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图,完成3~4题。

3.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B.20°N地区

C.40°N地区D.60°N地区

【答案】3.A

【解析】图中赤道地区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额最大,反映了赤道地区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4.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纬度D.通过的大气路径

【答案】4.C

【解析】图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影响年平均太阳高度进而影响可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出现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

【答案】5.D

【解析】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

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6.B

【解析】由材料“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可知,上海常规能源短缺;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为大气圈B.A为水圈C.D、E合称岩石圈D.B为文化圈

【答案】7.C

【解析】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据图分析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G为地核。

8.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D层D.图中G层

【答案】8.A

【解析】火山喷发的是岩浆,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线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表示地面辐射

【答案】9.C

【解析】①是太阳辐射,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②表示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0.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

A.增强①B.削弱②

C.增强③D.削弱④

【答案】10.B

【解析】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②;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①;对地面辐射③和大气逆辐射④无影响。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

【答案】11.A

【解析】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如二氧化碳比例的增加主要是人为原因。

12.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

A.气温降低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D.湿度增大

【答案】12.C

【解析】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对流层气温降低,平流层气温上升,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上升;气压降低、密度减小、湿度降低。

13.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

A.迅速进行迫降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

【答案】13.D

【解析】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对流层由于大气对流现象明显,大气不稳定,不适宜飞机飞行,飞机应升至万米以上高空的平流层,以保证安全。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a—水汽输送B.b—蒸发C.c—地下径流D.d—下渗

【答案】14.A

【解析】依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以确定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

15.有关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B.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答案】15.C

【解析】水循环促进了水体的更新与循环,是联系各圈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纽带,并能参与陆地地貌的塑造,但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对地表径流等环节施加深刻影响。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6.C

【解析】由材料可知“垃圾洲”是由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因此不可能来自大气沉降和海底上泛,而河流和海洋运输中产生的这类垃圾会在海洋中聚集,从而形成“垃圾洲”。

17.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

【答案】17.C

【解析】甲地漂浮物会随着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漂向东北方向。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面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读图回答18~19题。

18.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8.A 

【解析】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严重。

19.喀斯特溶蚀桥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答案】19.D

【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20~21题。

20.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貌、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答案】20.C

【解析】地质、地貌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

21.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21.A

【解析】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

山坡上因易被侵蚀搬运,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提供有机质;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土壤高,B、C、D错误。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降水集中,多暴雨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答案】22.D

【解析】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3.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

【答案】23.B

【解析】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据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崩塌 ⑤山洪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24.C

【解析】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

25.图中边坡上网格状建设的主要功能是(  )

A.加速径流B.保持水土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

【答案】25.B

【解析】 挖方边坡上网格状工程建设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一 风能是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甲图乙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甲情况时,应出现于图乙中的______(时段)。

(2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甲图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分)

(3).试在材料二甲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分)

(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4分)

【答案】

(1)8~16时

(2)变小

(3)如下图。

(4)如下图。

27.根据下图,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表示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分)

(2)航海家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第一次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第二次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0天。

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4分)

(3)1978年3月,一艘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这次海上石油污染会随洋流带来什么影响?

(4分)

(4)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首航并未进入北极海区,却与冰山相撞而沉没。

导致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

(2分)

【答案】

(1)寒暖流交汇。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2)A路线逆流,B路线顺流。

(第一次逆北大西洋暖流横渡大西洋,花费时间较长;第二次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花费时间较短。

(3)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4)(拉布拉多)寒流携带高纬度海区的冰山漂流南下。

28.根据下图和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

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4分)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4分)

【答案】

(1)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可以采取休耕、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我国泥石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部分)。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三 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6分)

(2)当泥石流发生时,处在沟谷中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4分)

(3)由于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分)

【答案】 

(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2).快速向大致与沟谷走向垂直的高处逃生。

(3).应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进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