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448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坛经》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坛经》两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坛经》两则.docx

《《坛经》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坛经》两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坛经》两则.docx

《坛经》两则

5 《坛经》两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三更(ɡēnɡ)    信禀(bǐnɡ)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即

(2)本

(3)间

(4)见

(5)于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何以渐顿?

(宾语前置句)

译文:

为什么会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

(2)唤慧能堂内。

(省略句)

译文:

五祖叫慧能(到)佛堂里。

[常识·速览]

禅宗六祖——慧能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会)人。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

稍长,卖柴养母。

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

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

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

后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

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法坛上宣讲的经典——《坛经》

《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坛经》。

《坛经》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性,指众生本具成佛之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坛经》认为禅者修禅的实践方法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

又主张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同时也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坛经》还发挥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同时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

1.《慧能受法》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

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

实际是弘忍安排接班人的过程。

2.《南能北秀》说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

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在弘忍死后,应武则天之征入长安,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

“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

[文本·层析]

一、阅读《慧能受法》,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让禅法学习者对禅法内心自悟:

把握禅理不拘于文字,修习禅性不拘于形式,重点是“修心”,关键在于知道“心即是佛”。

这是弘忍教给慧能的传授禅法的方法。

它强调了修心自悟的重要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专心。

2.请结合《慧能受法》一节,说说五祖弘忍大师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行事谨慎,办事稳妥。

“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一句,传神地写出五祖弘忍大师行事谨慎与稳妥的特点。

(2)语重心长,寄寓厚望。

“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今自悟。

”简短的话语背后,使人仿佛可以想到弘忍大师传授衣钵时的语重心长及其对弟子光大本门的殷切期望。

(3)关心弟子,谋事周全。

授完衣钵后,为防不测,立即把传授衣钵后的危险性直言相告,并敦促弟子火速离开。

其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谋事的周全也由此可见一斑。

二、阅读《南能北秀》,回答问题。

3.请结合学习,谈谈对“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法是一样的法,学法者却是不一样的人。

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老师,但会有不一样的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有快慢之别。

但不管“渐”还是“顿”,都需要日常的积累,持久的专心。

4.《南能北秀》一文对“世人尽传”的“南能北秀”一说,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首先指出这是“未知根本事由”的表现。

在作者看来,实际上并无南北派别的差异。

其理由是:

(1)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他们是师承一脉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

(2)在对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

(3)而从悟道方式上看,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

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

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

慧能受法

南能北秀

[课内·素材]

神秀与慧能

有一天,弘忍把弟子们召到面前,当众宣布让每人写一首偈,说明自己对佛理的认识。

谁能真正领悟佛理真谛,袈裟和佛法就授予谁,并让他做第六代祖。

当时弘忍门下首座弟子神秀,名声显赫。

他很快就作出一偈,悄悄地把偈写在南廊壁间。

偈中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听了神秀的偈子,知道神秀尚未体悟“空性”,于是念了一首偈,由他人代为写在墙壁上。

偈子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四句偈语完全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而发的。

因为神秀仍然执着于身心色相,所以慧能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主要在于打破修持中对身心的执着。

由于神秀将染净、圣凡绝对地对立起来,把污染看成是外在的因素,因而要求人们“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但在慧能看来,凡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染净圣凡关键在于自心一念,心生善端即为善,心生恶念即为恶,心性自然,本来清净。

【应用角度】 “境界”“外物与自我”“出世与入世”等。

[热点·素材]

大鹏:

没有人是小角色

炎炎七月,电影《煎饼侠》火热上映。

对于大鹏来说,这部由他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大电影无疑是他人生的一次进阶。

曾经,他自制的网络喜剧《屌丝男士》一夜爆红;曾经,他组建的乐队被骗光了全部积蓄;曾经,歌手梦破碎的他在外贸公司当过实习生……但他却一直在搜狐默默“潜伏”了8年。

2015年,《屌丝男士》已经播到了第四季,他的大电影也在两年的艰辛筹备下上映并赢得了掌声。

【媒评文摘】 十年前开始北漂,在偌大的城市,他甚至找不到立足之地;十多年后,大鹏在自己的作品里安身立命。

十年间,他改变了很多,又似乎从未改变。

正如大鹏所说,没有人是小角色,当你不被世界改变的时候,你已经改变了世界。

——解放网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

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

B.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利:

锋利

C.人有利钝,故名渐顿故:

所以,因此

D.未知根本事由事由:

原因,根源

【解析】 B项,利:

敏捷,聪明。

【答案】 B

2.下列“传”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便传顿法及衣

A.世人尽传南能北秀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舍相如广成传舍

【解析】 例句与B项均为动词,传授。

A项,动词,传说;C项,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项,名词,招待宾客的馆舍。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为天下兴利除害   B.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衣将为信禀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解析】 C项,动词,作为。

A、B、D三项都是介词,替。

【答案】 C

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

【解析】 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宗”和“北宗”。

【答案】 D

5.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渐顿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解析】 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

“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

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

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B项。

【答案】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移疾:

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

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

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

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

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 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啖”是“吃”的意思,如学过的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答案】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

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

外出巡视辽东,上奏章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上奏请求加速建立赏赐首功的制度。

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

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

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

“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

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

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

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

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

圣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扰乱设立储君,暗中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

”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

过了很久,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奏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奏告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

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

“近来御史官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就把正直变为谄媚。

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

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的,谏官反而占了一半。

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

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

”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裁断事情严厉。

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1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内容。

(不超过20字)

新华网大连1月28日电 旅顺博物馆28日首次向学术界公开了散失50多年重新发现的馆藏“旅博本”敦煌写本《坛经》全部内容。

《坛经》全名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是佛教里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的被尊崇为经的佛书。

旅顺博物馆馆长郭富纯告诉记者,《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文献典籍,20世纪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敦煌写本《坛经》是现存《坛经》最早的写本。

从目前散存于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看,敦煌写本《坛经》共有同一系统的5个写本,其中“旅博本”敦煌写本《坛经》是发现最早(1912年)、公布最早(1920年)的,但从未公开过全部内容。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敦煌写本《坛经》在该馆收藏了近90年,被学术界称为“旅博本”。

20世纪50年代,因文物整理的原因散失。

2009年12月,旅顺博物馆在整理文物时重新发现了这本《坛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新闻压缩类的题目,在解答时应首先确定新闻陈述的对象,再据此根据与其相关的主要事件。

【答案】 “旅博本”敦煌写本《坛经》首次公开。

1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本题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与“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与作用。

可就近联想话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答案】 (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12.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请简要点评。

要求:

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该题不回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

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题中的简明、得体和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