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493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12、Si-28、Cl-35.5、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栏中。

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氢气C.食醋D.牛奶

3.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A.H2B.O2C.N2D.CO

5.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总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液氧C.氧化汞D.二氧化碳

7.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2C.+4D.+2

8.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元素名称为镁B.质子数为12

C.元素符号为MgD.核外电子数为24.31

9.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石灰水B.空气C.液氧D.干冰

1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

例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

这里的“磷”是指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12.生活离不开水。

下列各种水中,纯度最高的是

A.河水

B.海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1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 C.植物油D.味精

1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下列化学名称与符号相符合的是

A.氧元素O2B.氯离子C1-C.碳酸钠NaCO3D.金AU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17.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

C.氢气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8.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

B.酒精分子的数目增多

C.酒精分子的运动减慢

D.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1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B.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D.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0.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先把试管取下,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熄灭酒精灯,再把试管取下,最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1.下图所示实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是

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根据右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23.关于“3CO2”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氧原子

③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④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分子构成

⑤相对分子质量为132⑥碳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8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D.②⑥

2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⑤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水的电解

B.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③加热一定

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④20 ℃时,向一定量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硝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共40分)

26.(8分)

元素名称

(1)上表元素中,在地壳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是;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符号是;水中含有的+1价的元素符号是;

(2)氯化钙的化学式;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3)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选用右表中元素,表示A图中的分子,其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两种即可)。

 

ABC

27.(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小红利用图①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①②③

17.欲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应采用的装置如图②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18.2011年11月初,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发射“神八”所用的(如图③所示)的燃料是液氢和液氧,氢气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许多自来水厂采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常温下,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菌消毒。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X,同时生成固体Y。

X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

4X+Y。

则X的化学式为,Y的化学式为。

 

28.(8分)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火灾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1)在下列图标中,汽车加油站不必设置的有(填字母序号)。

(2)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

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右图中的_________。

如果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②打开门窗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3)了解灭火剂,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器。

1211灭火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F2ClBr,这类灭火剂的命名方法是按碳、氟(F)、氯、溴(Br)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排列的(0表示该灭火剂的组成中不含此元素),如CF3Br命名为1301,推测2201灭火剂的化学式为。

泡沫灭火器中的发泡剂通常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作为发泡剂,两者的水溶液接触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钠和大量二氧化碳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灭火剂虽然不同,灭火的原理是相近的,可以概括为

(4)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红磷和白磷均放在薄铜片上,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由此判断该小组同学控制不变的因素是(填字母序号)。

A.红磷、白磷均为可燃物

B.红磷、白磷都暴露在空气中

C.红磷、白磷具有相同的温度

D.红磷、白磷在铜片上的位置对称

依据燃烧条件,变化的因素是。

29.(8分)下列数据是固体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1)固体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固体A,若使A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4)右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3)中所得的溶液②。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填字母)。

A.冰B.氧化钙C.硝酸铵D.干冰

30.(8分)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通常状况下,A、B为气体。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

则A为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同]

(2)常温下,C、D为液体,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D→C+A。

则C为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___。

(3)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与B、C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E为____________,F为_______________;反应C→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5分)

a

31.(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BCD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32.(7分)如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

 

请根据上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反应现象为木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安全,实验装置末端应进行尾气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2分)

(1)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老师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提出: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同属于碱类化合物,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那么,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呢?

同学们围绕着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常温下,CO2+2NaOH=Na2CO3+H2O。

接着,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

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通入CO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甲实验:

向盛满CO2的塑料矿泉水瓶(质软)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迅速旋紧瓶塞,并振荡。

静止一会儿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实验:

向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迅速在瓶口处塞上一个去壳熟鸡蛋,静止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上述实验后,部分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说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你认为这部分同学提出上述质疑,主要考虑的干扰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A瓶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B瓶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_____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K。

②进行此实验时,通入CO2的体积应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瓶溶液的体积。

③能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0分)

34.(4分)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用氯化钯(PdCl2)可以测定微量CO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CO+H2O==Pd↓+2HCl+CO2。

若反应后得到Pd的质量为1.06g,则测得CO的质量为多少克?

(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

35.(6分)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

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a

20

请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g。

(2)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

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

(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