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837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docx

呼和浩特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

呼和浩特市2020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金属中,滴加稀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的是

A.锌

B.铝

C.铁

D.铜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b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要使甲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下列关于铁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适量稀硫酸可以除去铁锈

B.用适量稀NaOH溶液可以除去铁锈

C.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

D.在铁表面涂一层油漆可防止其生锈

4.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NO3是复合肥料

B.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C.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钾肥不但能促进农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

B.罐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子由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

C.合金、塑料、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D.矿泉水中的矿物质钙、锌、铁、硒都属于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6.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丁

B.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丁溶液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

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将12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质量是62g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C.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水或升高温度让它达到饱和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加水的方法将NaCl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加入过量Zn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ZnSO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稀H2SO4

10.下列图象与所述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 

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B.

向室温下一杯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少量生石灰

C.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1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用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如图)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用经过淬火后的缝衣钢针弯成鱼钩

D.用酒精、紫卷心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

12.相同质量的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对应的金属是

A.铝、镁、锌、铁

B.铁、锌、镁、铝

C.铝、镁、铁、锌

D.锌、镁、铁、铝

13.下列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用于制电极

C.水用于制氢气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1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方法

反应类型

A

CuO粉

Cu粉

在空气中加热

化合反应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置换反应

C

H2

HCl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分解反应

D

KCl

K2SO4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5.下列物质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尼龙

C.铝合金

D.合成橡胶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内的铁粉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去油污,且原理相同

C.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与焦炭无关

D.为了加强食品色、香、味,可大量使用添加剂

17.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

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

D.烧碱和生石灰

18.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19.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资源

B.化学与安全

①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车用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对鉴别的认识

D.化学与生活

①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②用水可鉴别食盐和氢氧化钠固体

③用酚酞试液可鉴别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③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水

A.A   B.B   C.C   D.D

20.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21.现有碳、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六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甲+乙→丙+丁”表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乙均为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pH不一定等于7

B.若甲为溶液且pH<7,乙为固体,甲与乙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C.若甲为气体,乙为固体,甲与乙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乙与甲在高温下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若甲为单质,乙为氧化物,甲与乙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乙为氧化铜

二、实验题

22.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

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5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5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静止。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_____,放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

(5)该实验能推出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6)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3.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_____;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

溶解、过滤、_____、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

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

三、简答题

24.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分别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a、b两种盐酸反应,实验过程中气体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开始一段时间a曲线压强增大的幅度大于b曲线,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出一种即可)________

25.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问,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2)钠元素和镁元素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是因为氧气________不同;

(4)钠原子与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自来水厂采用哪些净水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最后还要投药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7.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

只含有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

只含有碳酸钠;丙同学认为:

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丁同学认为: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下列试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28.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 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兵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氢气应从_____(填e或f)管通入。

  

(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

(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

五、计算题

29.实验室中浓硫酸的标签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写出具体过程):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这种浓硫酸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实验题

1、

2、

三、简答题

1、

2、

3、

四、科学探究题

1、

2、

五、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