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109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第16课琵琶行(并序)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银瓶乍破水浆迸 乍:

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

紧、迫

③寻声暗问弹者谁暗:

轻声

④琵琶声停欲语迟迟:

迟疑

⑤转轴拨弦三两声拨:

弹拨弦乐的工具

⑥为君翻作《琵琶行》翻:

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①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歌以赠之

A.浔阳江头夜送客  B.遂命酒

C.商人重利轻离别D.江州司马青衫湿

3.下列各句中的修辞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B.⑦⑨⑩

C.③④⑥D.②④⑨

5.名句默写。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时的美妙感受。

(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5)《琵琶行(并序)》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上。

6.请根据《琵琶行(并序)》的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

要求:

续写句子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

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________。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并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插图,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的情景。

要求:

表述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⑤《琵琶行(并序)》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⑦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⑨这些本来郁积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9.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并序)》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而这首诗基本上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10.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

上阳白发人【注】

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 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

原诗前有一小序说:

“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

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

贞元中尚存焉。

”上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八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出上阳宫豪华、热闹的环境和老宫女十分悲苦的身世。

B.“忆昔”以下八句,转入对往事的追忆,重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被胁迫离家入宫后又被打入冷宫的悲惨遭遇。

C.“秋夜长”“春日迟”两层,以两个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子一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

D.“今日宫中”以下六句,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寂寞苦闷的心情之后,诗中主人公以貌似轻松的口吻,对自己被封赏和妆束发出了嘲笑。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没有一般化的罗列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位终生被禁锢的宫女作为典型,写了她的青年、中年和暮年,写出了她的希望和绝望。

B.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秋夜、秋风、暗雨,残灯,空房,长夜不眠,形影相吊。

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C.诗的结尾部分,用感叹的情调和讽喻的语词,写出了诗人的一片恻隐胸怀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想,显示出诗人“唯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的良苦用心。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易,具有民歌的风调。

它采用“三七”的句式和顶针等句法,音韵转换灵活,长短句错落有致。

诗中熔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炉,很有感染力。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3~14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唐]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3.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

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14.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①

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②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③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注】 ①本诗作于白居易送别王质夫时。

王质夫因仕途不顺从京归家,时任翰林学士的诗人有感而发。

王十八:

指诗人在长安以西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做官时结识的好友王质夫。

仙游寺:

位于盩厔县境内。

②太白峰:

位于盩厔县境内。

③洞门:

指山洞入口。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当时诗人与好友王质夫分离,所以在题目中,诗人用了“寄题”一语。

B.颔联中,诗人依循空间远近顺序,介绍了仙游寺附近曾游玩过的山水景观。

C.颈联运用了“倒装”句式:

“烧红叶”为了“暖酒”,“扫绿苔”后“题诗”。

D.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追求通俗易懂,因而他不回避在同首诗中重复使用字词。

16.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试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与梦得【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梦得:

刘禹锡。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三年(838),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

“老后”写出了诗人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十七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18.本诗写的是“闲饮”,却饱含诗人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CBDD

5.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4)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5)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6.(示例)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7.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素衣端坐船头。

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和清风明月相应和。

8.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9.D

10.本诗塑造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凉的歌女形象。

11.A

12.A

13.C

14.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15.B

16.诗人主要表达了羡慕安慰、惆怅可惜之情。

友人王质夫因仕途不顺,适逢秋季回乡,重游故地,诗人不禁羡慕不已,同时也劝慰友人借此能消解烦忧。

同时,诗人联想到自己还肩负官职,不能与友人同游,未免惆怅可惜之情涌上心头。

17.C

18.①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

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史,相约再聚之乐。

②官场冷遇,闲置之愁。

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③年老饱经沧桑之悲。

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