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365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单元说明

 

这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

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认识60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

4、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的教育。

5、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6、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7、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8、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

9、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课时安排:

13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2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

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

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小组共学生字词。

2.展示汇报:

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语,注意提醒读音。

汇报本组识记生字的办法。

3.师生点评,互相补充,总结识字方法。

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

远、近、还。

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

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

认识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

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

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

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

提问:

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4)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

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5)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①出示:

远、无、来。

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②课间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

学生认读:

“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

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读课文。

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

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3.师生交流: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

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

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上动作来朗读表演。

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3)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来: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不”: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

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

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大小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

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2.揭示课题:

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二、明确课时目标

三、图文结合,识字认字

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头黄牛、一只猫)

认读“黄、牛、只、猫”。

(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

提示:

“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插图)(方法如上)

(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

(2)采取多种方式认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交流: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学生说识字方法,教师点拨)

①偏旁归类法:

在字形上,“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材有关。

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认识鸟字旁和反犬旁。

②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

③熟字加偏旁。

如,“猫、边、鸭、苹、杏、桃”。

④事物归类。

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⑤反义词。

如,“多—少”。

⑥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词语举例:

多:

多少、众多、大多少:

少见、少数、很少黄:

黄牛、黄色、黄金边:

边上、水边、天边果:

苹果、果树、果子桃:

桃树、桃花、桃子

三、再读儿歌,感知内容。

1.师:

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

大——小多——少)

四、书写指导“小、少、牛”

本课要写的5个字都是独体字。

其中4个独体字,先让学生观察这4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竖钩,从而领会支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

①“小”和“少”字形接近,指导观察、比较。

“小”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左点比右点略低。

“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住整个字。

②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后进行描红、练习书写。

③书写反馈,投影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议。

四、总结课时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分组、男女赛读、个人朗读课文。

二、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

教师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

三、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

(1)通过图片观察,给课文填空,让学生知道事物的对比掌握反义词、量词的定义;

(2)师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

(学生讨论,交流。

4.认识反义词。

出示“大——小”“多——少”,认识反义词。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

(如:

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

5.熟读成诵。

①同桌互读、拍手伴奏、接读句子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

朗读时,每段尾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②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

一个(),一个(),一头(),一只(),学生看图补充背诵;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

四、书写指导“果、鸟”

“果”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

“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

教师示范竖折折钩:

教师可用一段铁丝折出“竖折折钩”,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笔连成的。

书写示范时,起笔时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最后收笔微顿,再出钩。

五、实践活动

1.量词大集合。

课后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配上相应的图片,同学之间互相教一教,认一认。

如“一个人”,边上画一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

2.“我来编一编”。

模仿课文的句式,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并配上图画。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8.小书包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组。

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的名字。

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

3.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

1.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

2.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1)读准“书包”的字音。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

“书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

随机学习包字头。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

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给文具贴上标签。

2.学习本课新词。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

(2)多种形式反馈读。

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归类读。

3.课间操。

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翻开。

)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

(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4.识记生字。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2)认读生字。

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跳读。

(3)认读单个生字。

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一教,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

(4)归类识记生字。

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人旁等偏旁。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

3.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4.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

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3.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

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

学生再写一个。

4.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

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

学生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2.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3.正确书写“早、刀、尺”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找朋友

分发各种文具图片,和相应的词卡,让学生玩找朋友游戏。

二、学习儿歌,培养良好习惯。

1.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那么“我”的小书包里到底有哪些宝贝呢?

它们又是怎样陪“我”去学校的?

读读下面的儿歌你就知道了。

2.课件出示课文儿歌,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3.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板书:

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自由拼读儿歌,争取把音节读准把儿歌读流利。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注意句子间的适当停顿,句末可以稍微延长,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5.注意部分汉字轻声的朗读示范。

例如“的”和“得”,要念得轻而短,不拖音。

“真不少、课本、铅笔、作业本、转笔刀”等词语的朗读可以适当突出,从而说明小书包的用处大。

6.检查朗读情况:

个别指名读、分行小组开火车读,齐读。

7.交流读这首儿歌的收获。

儿歌的后四行,重在对学习习惯的提示。

“上课静悄悄”,即上课时,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待着;“下课不乱跑”,即下课了,要及时收拾好文具不乱丢乱放。

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具是我们的好伙伴,天天陪同我们上学校,学知识,学本领。

引导学生也要像照顾好朋友那样照顾好文具,要爱惜,会整理。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生字“早、刀、尺”,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件演示生字书写笔顺,学生练习书空。

3.教师指导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认真观察。

4.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范写难写的字。

5.展评书写,奖励大红花。

四、拓展练习,整理书包

1.怎么样才能将书包里的“朋友”放整齐?

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2.请学生介绍:

你是怎么放的?

为什么这么放?

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3.小结:

书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们以后去上学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看看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带全了,还要爱护书包里的这些文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日月明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9个生

字,感受识字的乐趣;会写生字“木、林”。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日月明”,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和“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月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

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

1.“日月明,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

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

在哪儿见到过“尘”?

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

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

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5.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

(2)质疑:

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存疑,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游戏:

摘苹果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

明、尘、从、众、双、林、

森。

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3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1.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

检查点评。

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

老师讲讲好朋友

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检查点评。

重点强调右边的“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3.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

1.游戏:

找朋友:

把“日、月、田、力、小、大、小、土、”卡片发给学生,玩找朋友游戏。

2.情景表演认字:

人、从、众-----“从”,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从”即跟从。

二、学习儿歌,借助语境识字,明道理。

1.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小组合作读儿歌,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①“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人众、双木林”,启发学生说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

②结合插图理解后一句。

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孩子们在做什么(你扶树苗,他培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

进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③“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财富的道理。

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

师总结: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三、尝试字体结构分类

四、书写“土、力、心”

“土”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

“心”笔顺依次是:

左点、卧钩、中点、右点。

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置。

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力”横折钩的折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指导观察,学会提醒。

3.教师范写,学生说笔顺书空,描红后练习书写。

五、课外拓展,趣味识字

1.课件出示“泪”“歪”“休”图。

让学生尝试按照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先说说这是什么字,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眼睛里面有水,即是泪(lèi);

(2)人靠在木桩下休息,即是休(xiū);

(3)东西放得不正,即是歪(wāi)。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升国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