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475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心理学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内容.docx

《心理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内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内容.docx

心理学内容

第五套试题

一、填空题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__冯特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_认识过程______、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_7=2__________组块。

4、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_饿特殊因素构成的。

5、某人性情急躁、倔强,易发脾气,喜怒形之于色,于是缺乏思考,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__胆汁质_____.。

二、概念解释题

1、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物质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2、内隐记忆:

在个体无法意识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3、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4、归因: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5、大五因素:

塔佩斯等运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以后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形成了著名的五大因素模型,这五个因素是: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和情绪稳定性。

三、双向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BE)

A、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C、情绪情感过程D、个性倾向性E、个性

2、心理测验法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性、(AC)

A、间接性B、直接性C、相对性D、绝对性E、主观性

3、根据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将直觉分为空间知觉、(BC)

A、听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视知觉E、错觉

4、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其特点有直观性、(BE)

A、形象性B、社会性C、概括性D、盲目性E、生理性

5、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中,最低层次和最高层次的需要分别是(BE)

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尊重需要D、社交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四、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有15分。

认为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该题无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入而不闻其臭。

”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学中味觉适应。

(F)嗅觉

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事先有难以难以预定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T)

3、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没有科学地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能力与知识虽有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

(T)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兼得,此时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是趋避式冲突。

(F)双趋向冲突

5、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

法利提出A型性格,认为这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性格特征。

(F)T型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人类心理的实质。

我国心理学界对心理实质有普遍共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分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分

(2)客观事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2分(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2分

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分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

(1)知觉的选择性2分

(2)知觉的理解性2分(3)知觉的整体性1分(4)知觉的恒常性1分

3、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情绪情感与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分

区别认识活动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的属性、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而情绪情感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它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本质、规律等。

2分

认识活动的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情绪情感的发生、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

2分

联系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1分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作用。

1分

4、简述人类需要的特征。

人类需要的特征是:

(1)对象性和动力性;2分

(2)社会性和无限性;2分(3)相关性和重复性;2分(4)斗争性;1分

5、简述智力多元论的基本观点。

智力多元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或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1分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分这7种(或8种)智力成分是: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能回答5种以上给5分或5种以下一点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收起心境的原因和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

(1)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1分

(2)引起心境的原因:

家庭的境遇、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逆、人际关系、往事的回忆、未来的遐想、身体的状况等,但从影响心境的本质原因来看,主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3分

(3)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必需加以调控。

1分

(4)不良心境就是一种不良情绪,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有:

排除忧郁:

铲除忧郁根源、改变认知角度、适当释放情绪、改变行为方式、调换环境、休息等。

2分

学会制怒:

拓宽心理容量、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

1分

克服自卑: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1分

消除紧张与焦虑:

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行动方式。

1分

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个人性格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因素。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分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

2分

第一、生理遗传因素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它影响性格发展的方式和表现状况。

当人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神经系统的特性影响着人对现实信号的加工和处理。

3分

第二、性格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改造着自己的性格,增强个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与耐受性。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套稳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即性格特征。

3分

第三、在性格的诸多要素中,与身体和生理有关的部分,如自我概念中有关身体意向、动机与情绪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而较复杂的人格特质,如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则受环境影响较大。

 

第六套试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填错、不填均无分)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写过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专著(《论心灵》)。

人的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0世纪30年代以后,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可以区分为3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奥尔波特把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所共有的相同特质称为人格的---共同特质-----。

概念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神经网络: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建立了广泛联系,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以保证实现对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处理的功能。

首要特质:

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个人行为的各方面。

趋避式冲突:

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邮箱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

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双向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这两个选项的序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里,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面能够科学表述人类心理实质的观点是:

(AD)

A.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B.心理是人脑对主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神经系统对物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E.主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CE)

A.知觉的间接性B.知觉的直接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主观性E.知觉的恒常性

3、对遗忘原因的探讨,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观点,即衰退理论、(AE)

A.干扰理论B.过滤器理论C.衰减理论D.反应选择理论E.压抑理论

4、表象既是想象的基础,又对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还是(BD)

A.由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的重要桥梁

B.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

C.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心理条件

D.学生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

E.个体满足需要的重要条件

5、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两大类:

(BE)

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尊重需要D.求知需要E.社会需要

四、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若不改正,该题无分)

1、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T)

2、遗忘就是个体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

(F)还包括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3、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抽象。

(F)分析

4、教学中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分化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科学概念。

(T)

5、一名8岁儿童,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到的智力年龄为10岁,该儿童的智商为120.(F)125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果的影响识记效因素。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也称为学习。

1分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分);识记的方法(1分);识记的方式(编码方式),如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多以语义编码方式进行(1分);识记的种类,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效果较佳(1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1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提出问题。

这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分)

(2)分析问题。

即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弄清问题的已知条件与要求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以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

(1分)(3)提出假设。

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2分)(4)检验假设。

这是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

检验的方式一是通过实践活动,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去进行,通过周密思考从理论上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2分)

3、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分)

注意的品质有:

(1)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称注意的范围。

(2分)

(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的时间特性。

(2分)(3)注意的分配,即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1分)(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人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1分)

4、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气质与性格同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但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1分)

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

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以及趋向性来表现个体差异的。

(1分)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

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由现实生活经历与个人实践决定,可塑性较大,虽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

(1分)

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直接体现于社会生活中,具有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1分)

(2)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1分)

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

在性格形成的快慢速度和表现方面,无不明显带着各自气质类型的特点。

(1分)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发生一定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也可渐渐影响一个人某方面气质特征的改变。

(1分)

5、用能力与知识关系的原理,简要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能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能力是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而知识是入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是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也是能力基本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发展能力要比获得知识困难得多,能力与知识发展不是同步的,因此,能力、知识不能等同。

(2分)

(2)能力与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

知识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水平,能力与知识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能力与知识虽有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

“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没有科学的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新颖、独特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主题。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

如优化教育环境的创造气氛、建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改革与完善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取消“统”字等。

第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通过教室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并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熟悉而又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

第三,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

教室要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纠正以往出现的“高分低能”、“思维僵化”现象。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不要限定学生盲从接受已认可的答案等。

第四,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知识发散思维的训练。

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思维的规则和方法,逐渐提高集中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应重点加以培养,可通过自由联想训练、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方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分

第五,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

,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与人格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1分

2、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并提出自我调节的方法。

第七套试题

填空题

心理学的学科性知是—中间学科------。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成一条---倒转的U型-----曲线。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概念解释题

错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外显记忆:

在意识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也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创造性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新颖、独特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道德感:

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与实现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多血质:

气质类型的一种,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

双向选择题

下列心理现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是(CE)

A、气质和性格B、情绪和情感C、感觉和知觉D、需要和动机E、记忆、思维和想象

2、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有(AC)

A、独立性和果断性B、直接性和间接性C、坚韧性和自制力D、选择性和理解性E、整体性和紧张性

3、记忆表象的特点有形象性、(BD)

A、社会性B、直观性C、选择性D、概括性E、抽象性

4、投射测验法是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见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自由表现出反应,分析反应结果便可推断受测着的人格结构。

比较有名的投射测验有(AD)

A、夏洛克墨迹测验B、16种人格因素测验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D、主体统觉测验E、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

5、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有三大因素制约动机的水平,即成就需要、(CE)

A、认知水平B、情绪状态C、成功诱因值D、归因E、成功可能性

四、判断正误题

1、聋哑人“以目代盲”,盲人“以耳代目”,这时感觉补偿现象。

(T)

2、“喜者见之则喜,优者见之则优。

”充分体现了应激状态的感染性特点。

(F)心境状态的感染性特点

3、“一题多解”、“闻一知十”主要体现了集中思维的求异特点。

(F)发散思维的求异特点

4、近年来,研究者们把情绪与最能代表的人的认识水平的智力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情绪智力的核心是个体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T)

5、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

(T)

五、简述题

1、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分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2分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1分思维的积极活动;1分原型启发;1分灵感;

2、什么是注意?

其外部表现有哪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分

外部表现有:

(1)适应性运动。

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会不由自主地朝向被注意的对象。

2分

(2)无关运动的停止。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身体其它的运动会暂时停止。

2分

(3)生理运动的变化。

人在集中注意时,血液循环和呼吸等都可能出现变化。

1分

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作为研究注意的客观指标。

但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1分

3、简述意志行为的特征。

意志总是与行为紧密相联,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古称意志行为。

1分

意志行为的特征:

(1)明确的行为目的。

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是人的行为的最基本特征。

2分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人的意志行为是由意识调节下的一系列随意运动组成的。

2分

(3)意志行为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行为总是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的。

这是其关键特征。

2分

4、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习者掌握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

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分

(1)利用过去经验;1分

(2)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1分(3)正确运用变式;1分(4)及时下定义;1分(5)形成概念体系;1分(6)反复运用概念;1分

5、如何理解情绪三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三因素理论,认为情绪受三种因素制约:

1分

(1)环境因素;2分

(2)生理唤醒;1分(3)认知过程,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2分

沙赫特等人用实验充分证明了上述观点。

六、论述题

1、评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类的基本需要有7种。

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分

(2)7种需要是由低到高按顺序逐级递升的。

需要具有层次性特征,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2分(3)每一个时期,个体的需要呈现出丰富性特征,多种需要共同存在,其中有某一种或几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1分(4)人的需要的发展呈金字塔型。

1分

简要评价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是心理学界较公认的需要理论,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比较客观地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1分

将人的需要看作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特征。

这种观点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受到了企业界和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

1分

该理论的缺陷主要是:

(1)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

忽视或否定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特征。

1分

(2)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

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高一级需要不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因为在某些特定情景下,低层次需要没有获得基本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1分

2、联系实际分析,动机冲突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动机冲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2分

动机冲突的类型:

双趋式动机冲突;1分双避式动机冲突;1分趋避式动机冲突;1分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1分

解决方法:

当动机冲突产生的时候,要学会善于解决。

首先,要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各种动机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要求,权衡利弊,做出决定,选择出主导性动机。

2分其次,在进行动机冲突的决策过程中,必须做到当机立断,切记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不做决定,贻误了动机决策的最佳时机。

1分

最后,动机决策作出后,要严格地按照动机主次矛盾来决定行为方向,正确解决好主次矛盾,学会取舍,圆满地完成任务。

1分

第八套试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

”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3、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称为(注意)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可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5、某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做事粗枝大叶等,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二、概念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具有接收信息,传到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类似事物中能发现所要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构成部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等。

5、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来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或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心。

三、双向选择题1、BD2、AC3、BD4、CD5、AE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

A、应激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知觉过程D、意志过程E、思维过程

2、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流畅性和()

A、变通性B、刻板性C、独特性D、理解性E、因袭性

3、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呈现出以下特点:

()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满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E、匀速进行

4、研究认为,注意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