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99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心理学的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的内容.docx

《心理学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的内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的内容.docx

心理学的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P6

三、意识及特征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动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特征:

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四、心理学的任务

A研究和探索人的心理规律

B鉴定和预测人的心理活动

C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和行为

五、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A有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B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C有助于认识青少年各种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D有助于师范生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加强自我教育,成为合格教师

E有助于学习好其他教育课程

六、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七、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一、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三章注意与教学的组织

一、什么事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一个人高度集中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心脏跳动加速

5牙关紧闭

6握紧拳头

四、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

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

六、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七、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的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八、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九、注意的品质表现在那些方面?

根据这些品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注意的品质表现: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二)这些品质教学中应注意: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二者的辩证关系怎样?

(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二、什么是感觉的感受性?

感觉的感受性是怎样变化和发展的?

(一)感觉的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受性的变化与发展

变化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发展

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3感观的机能补偿作用

三、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四、什么是观察?

良好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一)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

(二)良好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观察前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

3要有周密的观察计划。

4做好观察记录,巩固观察结果。

五、什么是观察力?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客观事物的各种典型的不显著特征的知觉能力。

(二)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哪几种

1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2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广度和深度。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4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随时观察的习惯。

第五章记忆与知识的存储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1记忆是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

2记忆是人实践活动的保证

3记忆是任何教育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什么是表象?

表象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有哪些特征?

1形象性

2概括性

三、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分:

1形象记忆

2语词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二)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分:

1瞬间记忆也叫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四、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如何分类的?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二)识记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知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分: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理解的程度分: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五、如何提高识记的效果?

1识记的目的任务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3识记的方式和方法

六、什么是遗忘?

如何与遗忘做斗争?

(一)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二)如何与遗忘做斗争?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七、什么叫再认和回忆?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什么叫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

(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保持的巩固程度方面还是有差别的。

一般情况下,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

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八、人们常常从哪些方面评价一个人记忆的优劣?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第六章思维与问题的解决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特征?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

(二)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和感知觉的关系怎样?

P103

1从反应的内容看:

感觉。

知觉只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表面与个别现象及其外部联系的反映。

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及其必然联系的反映。

2从反应的形式看:

感觉和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难的基础上借着于一定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3从反应的水平看:

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起始环节,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感知的学化和飞跃,是认识过程中复杂、高级的阶段,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并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思维的种类有哪些?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为: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为:

1聚合思维

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思维过程分为: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四)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不同分为:

1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为:

1常规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

四、思维与语言的区别和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联系

(二)区别

五、思维经历哪些过程?

凭借什么形式来进行?

(一)思维经历哪些过程?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的。

(二)凭借什么形式来进行?

概念、判断和推理

六、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经过哪些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解决问题需要经过哪些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七、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2动机水平

3定势的影响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的影响

6个性特点

八、思维的品质有哪些?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思维的逻辑性

九、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它有哪些特点?

经过哪些过程?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1思维结果的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2运思过程的非逻辑性

3思维形式的综合性

4强烈的目标指向性

(三)创造性思维经过哪些过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朗阶段

4验证阶段

一十、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习

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第七章想象与创造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有什么功能?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有什么功能?

1预见功能

2补充功能

3代偿功能

二、为什么说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应的一种形式?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有哪些方式?

1粘合

2典型化

3拟人化

4夸张和强调

四、想象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想象清晰程度的差异

2想象类型的差异

3想象创造性水平的差异

五、怎样科学地理解睡眠和梦?

六、什么是再创想像?

创造想像和幻想?

(一)什么是再创想像?

再创想像是根据语音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创造想像和幻想?

创造想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特点

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

幻想特点:

1幻想中所创造的形象,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是人们所追求、憧憬和向往的事物

2幻想不与目前的行动直接联系,不一定产生现实的创造性成果,而是对未来活动的设想

七、什么是灵感?

怎样捕捉灵感?

(一)什么是灵感?

灵感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与新思想的出现,常常带有突发的性质的心理状态。

(二)怎样捕捉灵感?

1要有长期的艰苦劳动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3把握住灵感产生的时间和环境

4随时准备捕捉灵感

第八章情感与情绪的调控

一、什么是情感和情绪?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一)什么是情感和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体验。

(二)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P150

区别:

第一: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而性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第二:

从表现特征看,情绪具有冲动性,且常伴随着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绪一旦产生往往难以控制,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

第三: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

情感往往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联系

一方面: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而且是通过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情感离不开情结盟,离开了情绪,情感既无从形成,也无法表现。

另一方面: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感的性质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形式,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有些理学家对情绪和情感不加区分,统称为感情。

二、情绪与情感与认识有什么关系?

P151

(一)区别:

情绪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向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则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联系:

一方面,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另一方面,情绪和情感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绪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三、情绪情感有什么功能?

1动力功能

2信号功能

3感染功能

四、表情分为哪几种?

1面部表情

2姿态表情

3言语表情

五、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1快乐

2愤怒

3悲哀

4恐惧

六、情绪的状态有哪些?

1激情

2心境

3应激

4挫折

七、情感按内容分为几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八、什么是心理压力?

如何调节情绪?

(一)什么是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消极情绪体验。

(二)如何调节情绪?

1理智调控

2合理发泄

3心理放松调节

第九章意志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和控制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1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意志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

3意志对客观规律的依存性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怎样?

P174

(一)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民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可以控制情绪情感,使之服从于理智。

认识、情感和意志三者是密切联系的,意志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情感成分,认识和情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成分。

(二)

三、举例分析意志的行动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斗争

2目的确立

3方法选择和计划制定

(三)执行决定阶段

1不失时机地执行决定

2不断地进行目标定向

3面对困难,决断对策

四、什么是心理冲突?

有哪些类型?

(一)什么是心理冲突?

P178应该在179页吧

心理冲突:

从内容上看,分为原则上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凡是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规相矛盾的冲突,属于原则性冲突。

凡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仅属于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冲突,则属于非原则性冲突。

(二)有哪些类型?

1原则性动机冲突

2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五、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哪些?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六、分析自己的意志特点,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培养与锻炼的。

1加强目的性教育

2组织实践活动

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4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第十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的特点有哪些?

由哪些因素构成?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点有哪些?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性的稳定性

3个性的独特性

4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三)由哪些因素构成?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二、个性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1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因

三、什么是需要?

需要的特征有哪些?

马斯洛需要层次说说明了什么?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应。

(二)需要的特征有哪些?

1需要的对象性

2需要的紧张性

3需要的驱动性

4需要的周期性

5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6需要的年龄特征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说说明了什么?

P194--------195打的不知道对不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需要看作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科学地反映情况了人类需要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与行为的关系。

这为研究人类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并且在管理科学和教育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此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指出需要的实质及产生根源,不能用于解释人的所有需要。

四、什么是动机?

动机与目的、效果的关系怎样?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们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二)动机与目的、效果的关系怎样?

不知道答案

1区别:

一方面二者属于不同的范围:

动机是促使人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动因,说明人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活动。

而目的是指人通过某种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2联系:

一种情况是活动的动机和目标完全一致。

另一种情况是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并不一致。

具体表现是:

1动机相同而目的不同。

2目的相同而动机不同。

一般来说,动机比目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因素。

五、什么是兴趣?

兴趣的品质有哪些?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了解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心理倾向。

(二)兴趣的品质有哪些?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三)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1加强目的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第十一章个性心理特征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培养儿童的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必备的个性效率特征。

(二)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能力?

1重视早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5根据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什么是气质?

气质类型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类型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1胆汁质李逵

2多血质王熙凤

3黏液质林冲

4抑郁质林黛玉

三、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能力?

P206----P207

(一)区别

(二)联系

四、研究气质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减少对气质类型的偏见

2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类型的社会价值或意义

3有利于科学地认识气质的职业适应性,为职业选择和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4有利于了解学生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五、什么是性格?

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怎样?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怎样?

1性格与能力

区别:

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

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联系:

首先,能力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性格也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面,性格影响着能力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些缺陷。

2性格与气质

区别:

首先,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动力牲,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性的,具有先天性其次,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

即使有变化也相当缓慢。

性格虽然也有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发生变化。

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可以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有好坏优劣之别。

联系:

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

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六、性格的结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性格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一)性格的结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性格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1机能说:

理智、情绪、意志

2向性说:

外倾型、内倾型

3独立顺从说:

独立型、顺从型

4社会文化学说: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利型和宗教型

5特质说:

卡特尔的特质说、吉尔福特的特性说、艾森克的特性说

七、儿童性格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遗传的作用

2家庭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作用

4社会环境的影响

5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第十二章学习心理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

是指人类的学习

特点:

1是积极主动的学习

2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学习

3是以掌握社会历史经验为特征的学习

二、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学生的学习仅指在学校范围内的学习,它只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点:

1接受性

2间接性

3高效性

4教育性

5年龄差异性

三、什么是学习动机?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经常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

2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启发积极思维

3及时反馈,恰当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4让学生尽量得到成功体验,增强成就动机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四、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1字面的理解

2解释的理解

3批判理解

4创造性理解

(二)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4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

五、什么是知识的应用?

影响学生应用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一)什么是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指依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二)影响学生应用知识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2学生的理智活动水平

3课题的性质

六、动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

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动作技能?

(一)动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

1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3动作的协调和完善化阶段

(二)怎样帮助学生形成动作技能?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合理组织练习活动,科学安排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3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4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七、智力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

怎样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

(一)智力技能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二)怎样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

1根据智力技能形成过程的特点进行练习

2熟练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3创造应用智力技能解决问题的机会

4切合实际确定培养方法

八、什么是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