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624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优品课件之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的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诗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1.解题:

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注意:

泊是什么意思)。

2.介绍作者:

师问: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3.同桌互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4.指名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

好,开始。

(教师适当讲评)

6、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汇报展示: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

(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

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

教师板书:

(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

3.提问:

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

间什么意思?

谁能用“间”组词。

(练习:

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

表示路途近还是远?

从哪里知道?

(抠住“只”补充介绍。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板书:

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

(“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

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

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

这两句诗那句写景?

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

“绿”什么意思?

师导:

是啊!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

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

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

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

(“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

(激情研论)

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

指名谈看法。

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

是啊!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

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

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

请大家读: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

什么意思?

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师设景读):

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

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

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

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背诵古诗:

1.配乐朗读: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

2.背诵全诗。

师:

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

(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

配乐感情背诵。

五、拓展延伸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秋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同桌互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2、再读诗句,注意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

(指名读)

师:

真好,谁再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

好,开始。

(教师适当讲评)

6、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汇报展示:

三、自主学习:

反复读诗句,想想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

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四、汇报展示:

生:

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

师:

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

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

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

看不见。

师:

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

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

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

父母、孩子、妻子……

师:

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

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

而张籍呢?

他的家在哪?

在洛阳吗?

有谁知道张籍?

生:

交流张籍资料。

(课件出示)

师:

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

写家书。

师:

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

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

欲作家书意万重。

(板书:

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

意万重是什么意思?

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

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

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

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

(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

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

(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

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

他在担心什么?

师:

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

“开封”是什么意思?

“又开封”呢?

生:

“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

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

一次,两次,三次……

师:

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

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

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

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

――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深化情感。

师:

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

请读《秋思》

师:

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

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

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师:

魂去也,空一身哪!

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

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

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

请读《秋思》。

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五、拓展升华。

师:

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

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

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

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

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

师:

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

(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

师:

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

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

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六、总结。

师:

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

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

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

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谁来读一读?

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1)齐读

(2)指名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四、汇报展示: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

(板书:

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

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

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

风一更,雪一更……)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

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

(齐读)长相思师: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

(齐读)长相思师:

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生:

(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绿线内的12个生字。

2、正确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

“魂”是什么意思?

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

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生字。

魂缕幽葬颇愁腮慈呜

绸愈谓梳衰绢侨

(2)给生字组词。

(3)解释重点词语:

幽芳葬身异国颇负盛名

(4)识记生字:

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

(5)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并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自主合作学习:

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2、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汇报展示: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

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

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五、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祖父生前非常爱梅花,这梅花,代表着――;代表着――;还代表着――。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中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填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

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

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读读课文,找出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段落,想想他到底为什么落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抓住三次落泪,品味语言;  2.深切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怀;  3.领悟梅花魂的深层涵义――赤子魂、中国心。

  重点:

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祖父生前非常爱梅花。

  因为这梅花,代表着――;代表着――;还代表着――。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学习中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

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

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找出这三次落泪的段落,仔细读读,想想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找出外祖父三次落泪花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看看是那些字眼触动外祖父的心,让他悄然落泪?

2、找出文中有关梅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三、汇报展示:

(一)吟诗落泪――思乡之泪。

 课件出示段落:

  1.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指名读、齐读后)这些诗句都写了什么,竟能让外祖父落泪?

  ①出示三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会背全诗吗?

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说的是诗人在山中送完朋友的时候,问朋友: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还回不回来?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

(这句词中有个字特别忧人――“愁”!

)  所有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诗句?

(是的,这些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的亲人诗句,都是写乡思,乡愁!

)  师总结:

作为中国人的外祖父,此时身在他乡,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就钩起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凄然泪下。

此时的泪是什么泪?

――这冰凉的泪是思乡的泪!

(二)心想归而身不行――无奈之泪

课件出示段落:

  1、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

“外公走吗?

”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

“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师引导:

再来看看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这是在我们将要回国的时候。

来,我们先来读好8―11自然段。

我和同学们配合着读,我停下来,你们接着读。

注意把话听清楚)  师:

当妈妈告诉我要回唐山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

“外公走吗?

”  生:

“外公年纪太大了……”  师: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

  生:

“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  师:

想不到  生: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3.外孙女的哪句话,直接刺痛了外公那根敏感的神经?

――“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  在别人看起来这是极为普通的一句话,在外祖父的心里,却如同王维的那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字字刺疼了他的心。

 引读:

  因为这句话,不禁让他想起离别时家乡亲人们的百般叮咛――;  因为这句话,让他想起了朋友在杨柳岸设宴送行后的声声问询――;  这也曾是他登上离国大客轮时,自己对自己的叩问――;  而今身在异国的外祖父,也是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师引导:

孩子们,你说外祖父能归吗?

――因为“外公,年纪太大了……”  外祖父何尝不想回啊,可是年迈的他只能回答“春草年年绿,老夫不得归”呀!

你说,他能不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因未到伤心处”啊!

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

,此时的泪是什么泪?

――这泪水是无奈泪水  4.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读,把外祖父这复杂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

  (三)送别时泪眼朦胧――深情之泪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4、15节,读着读着,你的脑子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指名说)  2.面对这令人心酸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准备怎么读?

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

  3.课件出示: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4.老师也被这个画面深深感动着。

(教师范读)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特别揪心,大家看是那个词?

(衰老)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很多?

  5.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了吗?

此时的泪是什么泪?

――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6.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

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7.这是怎样的手绢?

――这还是那块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飘走的手绢吗?

读出它的沉甸甸――船快开了……血色的梅花

(四)感悟梅花气节:

1、课件出示: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3)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4)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R,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